
导读: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关于这个主题相信很多人都有所感悟,作文绝不只是单一的流水账,写作的技巧可以提升我们的文辞水平,这是很有人文底蕴的一座城市,现在分享清洁工阿姨作文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关于这个主题相信很多人都有所感悟,作文绝不只是单一的流水账,写作的技巧可以提升我们的文辞水平,这是很有人文底蕴的一座城市,现在分享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写作方法。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1生活犹如一片星空,空中有明亮耀眼的“大星星”,也有星光微弱的“小星星”。我的身边就有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 一位值得我敬佩的清洁工阿姨。
我居住在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经常会见到一位身材偏瘦的清洁工阿姨。她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头上的头发大多也白了。她整天穿着工作服,拿着一把又大又长的扫帚在小区里来回地扫来扫去,认真地工作。她虽然没有明星的外貌,也没有富翁的财富,但她有一颗善良、纯净的心,很值得我敬佩。
有一个周末的清晨,天空乌云密布,哗哗地下着雨。因为我和妈妈要送爸爸去机场坐飞机,所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我一下楼就看见清洁工阿姨戴着草帽、穿着雨衣,微微弯着身子。手里拿着那大扫帚在雨中清扫下水口周边的落叶。她一边认真地扫地,一边还哼着小曲。见我们一家走来,马上停止了扫地,有礼貌地和我们打招呼。我十分震惊,这位阿姨虽然是个扫地的工人,但却对工作是那么的尽职,不叫苦,不叫累。居然还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她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我们的礼貌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她令我敬佩。
还有一次,天气晴朗,瓦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妈妈给我一张一百元的大钞,让我去超市买一瓶酱油、一包盐和一盒牙膏。我把钱插进口袋里,嘴里唱着歌,一蹦一跳地向超市走去。在途中,我遇到了那位清洁工阿姨,她跟我打招呼,我照例向她问好。当我到超市选好东西准备付钱时,我的手在口袋里什么也摸不到,才发现百元大钞不翼而飞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那位清洁工阿姨气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她的脸上带着微笑,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小朋友,别着急,这是你的钱。是我刚才在你后面打扫时捡到的。”我喜出望外,心情十分激动。其中夹着对清洁工阿姨的感激,连忙向她道谢。阿姨脱口而出:“不用谢,我应该这样做的,下次注意把钱放好。”说完转身就走了,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和敬佩。
她人很平凡,但她对工作的热爱,她那拾金不昧的精神却不平凡。她就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清洁工阿姨。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去敬佩。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苦练书法的小伙伴,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而我最敬佩的就是朴实无华的城市“美容师“ —— 清洁工人张阿姨。
在街道上,常常会看到张阿姨的身影:为了“消灭”一个普普通通的塑料袋,她常会在大风中不辞辛苦的进行 “长跑” ;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中,她常常会冒着生命危险清扫路面……这些虽然足以令我敬佩不已,但我最敬佩的还是她那种为人们着想的精神。
记得那年夏天的天气十分炎热,人们早就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了。而我们楼栋门口垃圾因为长期为无人打扫而臭气熏天。那天我上补习班回来,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熟悉身影——张阿姨!这么热的天 ,她却戴着一个厚厚的口罩和一双线手套,她一手拿耙子,一手拿一个长簸,忍受着别人无法忍受的恶臭,在烈日下,动作熟练地将垃圾铲上车。我过去问:“阿姨,这么热的天,您怎么想起来清扫垃圾?”张阿姨说:“美化城市,本身就是我的职责。再说这堆垃圾放在这里也不卫生,天这么热,细菌滋生得很快,很容易得病的。” 听了阿姨的话,我顿时感到眼前这位矮小的清洁工突然高大了起来!
她那朴实无华为大家着想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敬佩去学习!在她身上,我似乎看见了这个时代的“雷锋”。她的话语,总是在我耳边回荡。那个夏天,这位清洁工的身影总在我眼前浮现 。
清洁工阿姨作文500字写人3大家都有自己最难忘的人,相信你也不例外。而使我最难忘的一个人,她就是在大街随处可见的清洁工阿姨。
从前的我,相必跟许多人一样,看到清洁工在扫地就会躲闪不及,不能避就尽量绕道而行,因为我们都打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清洁工。她们整天都在与各种 垃圾打交道,身上可能会有沾有异味,所以我们会对他们避而远之。
但在那一次那一天以后,彻底颠覆我对清洁工的看法,也从此记住了那位阿姨的背影。
那是一个周末,因为天气的影响,我在床上窝到了8点多才起床,刚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刺骨的寒风一下子就钻入我的衣襟,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望着窗外的风景,突然,不远处一个橘色的物体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哦!原来那是一个穿着工作服正在劳动清洁工阿姨。咦!她正在干什么呢?她正蹲在一个下水道入口,用手掏着奇臭无比的垃圾呢!那个下水道已经被许多垃圾所填埋,路过这个下水道的旁边,你会闻到一股股恶臭味,在肆意污染周边空气。任何人在经过这儿时,脚下的步子都会加快,而她,那个清洁工阿姨却没有丝毫厌烦,毫不犹豫的她把手伸向下水道,不断的清理出伴有恶臭的顽固垃圾,却没有皱一下眉头,看着她那微微弯着的背脊,娴熟的动作,在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悄然悸动,萌发了幼芽。望着清洁工阿姨那弓着的背影,我陷入了深思……
从此,我改变了对她们的看法,她们不再是那个让我嫌弃的清洁工,而是任劳任怨、坚守职责、美化城市的、美丽勤劳的天使。从此对于她们,我再也不会绕道而行,现在的我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尊敬她们。
夏效鸿
送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多伴以悲情的场景。而天底下最难忘的送别,莫过于生离死别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除了生离死别,其他的都是小事。我很害怕看到生离死别的场景,更不敢想象这事一旦落到我身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但往往事情并不因为你怕它就不来,我最怕的事终究还是来了……
一直以来,我都在构思着如何用我笨拙的笔触,记录下父亲坎坷、勤劳、善良的一生。本来这些日子是在时断时续地写我和父亲第二次旅行的故事的,没想到父亲的突然离世,让《送别父亲》提前出场。演员还没登场,剧情却要谢幕,这本身就是一大悲剧。《送别父亲》这么个几千字的小文章,我却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星期,写写放放、笑笑哭哭,脑海中翻滚的是一幕幕我和父亲送别的场景……这不是写文章,这是对父亲的追忆。
与父亲之间的送别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我送他,他送我,我们父子一场,在迎来送往中走过了半个世纪。从小时候父亲背我上学时校门口的送别,到每次回家过春节后返程时家门口的送别,再到父亲从杭州回家时车站的送别……每一幕都历历在目、言犹在耳。尽管每一次的送别都有些不舍和留恋,但幸好都被下一次相聚的喜悦所冲淡,从而让我与父亲之间的送别又多多少少掺入了期盼和希冀的成分。正如人们口中常说的“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见”。
阳春三月,该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季节,也常会是送别场景最多的季节。本准备在油菜花开的季节陪伴父亲再次周游,写写父亲的故事、拍拍父亲的照片,却不料弟弟的一个电话,让这一切顿时化为泡影,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待我回过神来,我突然想起我该动身去为父亲送行了。只是这一次,我却不知道父亲要去的目的地在哪,只知道要送老人家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从单位赶回家的路上,眼前浮现的一直是去年秋天陪父亲去南京、北京、洛阳、西安、苏州、杭州横跨10个省市游玩时的情景,他的孩子一样的开心,他第一次坐飞机看窗外的那个高兴劲。我没有觉得父亲去世了,仿佛只是像往常一样回去看看他老人家。可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以往每次回家,我都会东找西找带点他喜欢的东西让他高兴高兴,但这次我发现我不用带了,东西带回去也没人要了。这种滋味不亲身经历一番是体味不出来的。父亲真的走了,我们要赶回去送行了。
和父亲的最后一次送别,让我和父亲之间横跨半个世纪的父子缘,在2020年3月10日戛然而止。上帝给1945年出生的父亲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这个句号好似一堵高高的围墙,让我和父亲阴阳两隔。这个句号画得有点仓促,以致它一直是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横亘在我心头,我多么希望它能是一个逗号,但我知道那是个无法实现的愿望。本来我们约好一起走下去的,没想到走着走着就散了。他老人家再也没像之前那样不时回头看看我,说着回去吧、回去吧,任凭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目送他远去……
父亲走得太快,前后也就几分钟的时间,救护车赶到的时候,父亲的心跳已经停止了。他急匆匆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急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他平时走路时的急急匆匆,也如他干事时的风风火火。当我驱车6个多小时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看着躺在灵板上的父亲,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贴着父亲的脸号啕大哭。父亲的脸、手已冰凉,不像他抚摸我的时候那么温暖,他再也听不见我的哭声,再也感觉不到我的泪水了……此时的我,内疚、自责、后悔一齐涌上心头,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失职,又是多么的无助。想想我也曾帮助过许多人,却偏偏救不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走得安详,像是睡着了一样,看不出有过痛苦,这让我心里略微好受了一些。邻居们说,这样没有痛苦地离去,是前世修行的。的确,比起在医院ICU插满管子进行抢救,我觉得父亲这样离去是体面的,也是幸运的。我相信,父亲一生与人为善、同情弱者、解囊难者,老天是看在眼里的。正所谓,好人有好报。只是9日晚视频时还活生生的父亲,10日晚却安详地躺在了灵床上,而11日又会是住在棺木中,12日就只剩下一盒骨灰了。老人家这样不打声招呼就仓促离去,让我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总得说几句话才走呀。我知道,我们已追不上父亲离去的步伐,也许他根本就没打算让我们来送行……
遵照父亲的遗愿,父亲的丧事从简。简朴、庄重、体面,这也是我们兄妹的心愿。我们始终认为,尽孝心应该是在老人健在的时候,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让老人吃好、喝好、玩好、心情好。“人死如灯灭”,死后再大操大办已没有意义。父亲的葬礼按照农村的风俗简单、庄重地进行着,我感觉这风俗中的每一道程序,仿佛一道道驿站,而每进行一道程序,就是我们把父亲送到了下一个驿站。随着程序的推进,父亲离我们越来越远……
按照风俗,我给父亲擦身子穿上灵服。因为预约好11日一早去市立医院住院检查,这也是父母亲考虑疫情一推再推后选定的日子,百密一疏,没想到疫情防控最终还是耽误了父亲的就诊。父亲每逢大事或出行,总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像往常一样,爱干净的父亲10日下午洗好澡换上了我们给他买的衣服,他说住院时没地方洗澡,没想到不久就出事了,衣服刚穿上就要脱下来。难道父亲知道自己要远行看着躺着一动不动的瘦弱的父亲,我的眼泪又来了。我想起去年秋天带他在洛阳旅游时的情景。那天我们住了一家别墅式酒店,为了让父亲消除疲劳,我在浴池中放满水,让父亲泡泡澡,把父亲换下的内衣洗好晾干。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给父亲洗衣服,如今也成了唯一的一次。父亲说,那晚是他睡得最沉的一晚,我听了好高兴。
父亲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着,我和弟弟在旁边守灵,聊父亲的过去。我们在想他的好,又在想我们的不好,时而哭哭时而笑笑,一直到天亮父亲入殓。我们很珍惜和父亲一起的时光,兄妹几个熬了三个通宵。因为我们知道,能这样陪父亲的时间不多了。我们以这样的方式送别父亲,尽管他已走得很远很远。这样整夜不眨眼的情形在我的生活中寥寥无几,除非单位加班或有大事,否则我都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元宵节那天为杭州市政府起草疫情期间扶持企业“1+12”政策加班一个通宵外,最近的一次整晚不睡还发生在4年前。当时母亲急诊住院,当我深夜赶回的时候,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我和弟弟高兴地坐在病床前陪母亲聊了一个通宵。两个场景何其相似,只不过那时我们守着的是一个活着的母亲,而今天,我们守着的是已远去的父亲。同样的厮守,不一样的感受。
12日一早,灵车来了,我们要送父亲上路了,这是最让我们撕心裂肺的时刻。父亲要离开家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离死别吧。我们在鞭炮、哀乐声中把父亲扶上灵车,这声音在清晨显得格外清脆,也格外哀伤。父亲喜欢早起,我们也就早起送他。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跟在灵车后面送别父亲,邻居和父亲的生前好友们早早地就在街道两边燃鞭炮、烧香纸为父亲送行,我和弟弟捧着父亲的遗像行跪拜礼。邻居们搀扶着我和弟弟,这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一种寒冬的温暖、一种朴实的乡情,我们都挺感激他们。父亲在世的时候,街坊邻居家的红白喜事也总少不了他的身影。随着灵车的缓缓前行,父亲离他一手创建的家越来越远,这个当年他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两层楼房,见证了那段困难岁月里父亲的艰辛,而那几间老房子改建而成的农家小院,则是父亲晚年休闲生活的写照。如今,他都将它们留给了心爱的孩子们,自己去了另外的栖息地。
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火葬场只允许一两个亲属进去,其他人只能在停车场等候。我和弟弟去向父亲做最后的告别。因为比预定的时间要快,我们赶到的时候,父亲的遗体刚被推进火化炉,我们已顾不上害怕旁边灵车上的一具具尸体,只想看看父亲最后一眼,要是平时我们是没有那个胆量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已看不清焚烧中的父亲,只是下意识地手扶火化炉壁尽量多靠近一点我的父亲。“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们不忍心再看了,下跪给父亲送行。我们只能送父亲到这了,但这一送就是永别。
约莫40分钟的光景,工作人员将用红布包裹好的父亲的骨灰盒交到了我手上。我又看到了我的父亲,像是久别后的重逢,有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觉。我本能地脸贴着骨灰盒,像是小时候依偎在父亲的怀里。骨灰盒暖暖的,那是父亲的体温,只是父亲再也没有伸出手来抱抱我,也没有对我说什么。我双手捧着骨灰盒,小心翼翼地坐上车,弟弟捧着父亲的遗像。我把父亲紧紧地抱在怀里,像他抱我小时候一样。泪水滴滴答答地落在了红布上,我赶紧擦干,怕惊醒了熟睡的父亲,又怕父亲看见了会心里难过。车子缓缓开出殡仪馆,停在路边的亲友的车辆也跟过来,我们一起送父亲去墓地。
灵车到达墓地的时候,其他亲友、邻居们都早早地在等候了。因为下葬时间的原因,父亲的骨灰只能暂时寄存在墓地,待清明前入土为安。我把熟睡的父亲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像他当年抱着熟睡的我轻轻地放进摇篮一样。鞭炮声中,我们一起跪别父亲,想起他老人家将要一个人呆在这个陌生的小屋里,我和弟弟大哭一场。我们怎么舍得丢下父亲一个人呀。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短短的几天时间,一个活生生的父亲就这样悄然消失了。7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刹那,而对于父亲而言,却是坎坷、勤奋、奋斗的一生,他时刻都在与命运抗争。世间七十二个行当,他干了三十多行。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才气。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他倾其一生培养出了我们兄妹几个,我觉得他就是人生的赢家。因为人是最大的财富。我觉得父亲像是一只春蚕,一生都在吐丝,一生都在作茧,年轻时为父母,年老时为子女,直到丝吐完了、茧作好了,自己才肯慢慢老去……好在父亲的晚年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儿孙满堂,生活闲适,这多少弥补了我们晚辈心中的缺憾。
我们把父亲的墓地选在祖坟山上,这是一座龟形山,是镇政府为拆迁散落的祖坟而专门建立的公墓。远望龟形山,一座座石碑密密麻麻,那是一个个亲人们的身影,他们正在另一个世界聚会。父亲的墓地离爷爷奶奶不远,旁边熟睡的都是父亲的亲人和宗族中的长辈。父亲将和自己的父母、祖辈在这里再次团聚,他又回到了喜欢他的父母身边、回到了喜欢他的亲人身边。75年前,父亲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和他们一起的,如今,他又要和他们在一起了。人生,难道真的是一个轮回父亲是座山,这次他又回到了山的怀抱!与亲人们一起长眠,父亲应该不会孤单。
俗话说,叶落归根、送老归山。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三天时间里,我们陪伴了父亲最后的旅程。要是平日旅行,三天时间也跑不出太远,但这三天,我们却把父亲送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不知道那个地方叫什么,只知道人们都说是天堂;我不知道那里有多远,只知道父亲的背影怎么也看不见。父亲您到了吗住下了吗那边冷不冷有没有人帮您洗衣做饭虽然父亲没有告诉我,但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父亲也会活得好好的!
烟花三月的清晨,太阳如往常一样升起,只是不见了那座山……
ONE 二十年前的我 二十年后的你
这是两张泛黄的老照片,同样的色泽,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人物,同样的造型:
一幢色彩沉郁的水泥教学楼前, 20 几个约摸十几岁的男女学生,整齐地站在楼前的水泥台阶上,双手紧握着鲜红的奖状端放于胸前,童稚的脸上写满了严肃的神情。男孩脚上穿的基本上是解放牌跑鞋,军绿色裤子,衣服是中山装的样式。而女孩的发式惊人的雷同,多为齐耳童发。一脸的纯真,却一脸的严肃。看照片内容应该是获奖后拍的,那么表情也应该是眉开眼笑的。可是,两张照片中,唯有一张脸是笑逐颜开的……
这是上课伊始,我让孩子们传阅的两张老照片。孩子们用惊异而焦急的目光看完了这两张照片,问题便出来了。
“老师,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你?”
“老师,这是你第一次带的学生的毕业照吗?”
“老师,这是你自己师范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吗?”
“老师,这是什么地方?”
“老师,你给我们看这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
这些不是我期待听到的问题。于是,我再次把照片发到他们手中,提醒他们注意照片背景、人物表情等。终于,孩子们发现了: “他们的发型差不多,女孩子扎辫子的只有一个。”“都拿奖状,学习都很好,没有人戴眼镜。”“大家都很严肃,得奖后应该是很高兴的表情。可是只有一个笑得很开心,可惜被笔划糊了。”
“是的,这下仔细多了。你们知道吗?这个笑得最灿烂却又被可怜地划糊的女孩是谁吗?”孩子们大概是意识到了什么,愣愣地看着我。我故作顽皮地告诉大家:“这个笑得傻不拉叽的女孩啊,就是我——站在你们面前的黄老师!”“啊?”“啊!”惊疑、惊讶、惊喜在教室里酝酿成开怀的笑声……
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向他们娓娓道起了二十年前求学的故事……
“这便是二十年前的我,天天盼着长大的我。可是,现在,我却总想,要是能回到过去,那该有多好!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很渴望长大呢?”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有人轻哼 S · H · E 的“我不想我不想长大……”,看来,对于“长大”,孩子们有不一样的期待。于是,我说:“长大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有人真长不大,恐怕会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会带你走遍五湖四海寻医问药呢。”
听我这样一说,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至此,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人必须长大的事实。打铁要趁热:“二十年前的我是一个在学校苦读的孩子,二十年后的我成了你们的老师。那么二十年后的你会是怎么样的呢?老师很想知道。你觉得你可能会是干什么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想我可能是比谢老师还要凶的语文老师,此时的我可能正在训一个学生……”(充满写作灵感的张雨静)
“我想我可能是一名温柔可亲的英语老师,正在教学生发音呢。”(娇小可人的陈笑婷)
“我想我可能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正在为城市花园的设计绞尽脑汁。”(想象丰富的蔡蕙蔓)
“我想我可能是一名运动员,正准备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刚参加竞选当上了体育委员的魏瑜婷)
“我想我可能是一位冒险家,此刻正在原始森林里寻找一种不知名的动物。”
……
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多,忍不住夸赞起他们来:“你们真有出息,真有想法!事业有成的你,那时也许离开了家乡,或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或在大洋彼岸。阔别故乡多年的你,有一天重新踏上了故土,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随着问题的深入,孩子们又一次沉默了。是啊,未来,那是个向往的时间度,却又是个遥远而模糊的地点,真要说明白的确不容易。我耐心地启发:“ 20 年后的故乡, 20 年后的老师, 20 年的同学,还会跟 20 年前一个模样吗?”孩子们摇摇头说:“不会!”接着问:“相隔了 20 年,重新踏上了故土,重新见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你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急促的下课铃声告诉我,我的课堂任务无法完成,但我还是拖了两分钟,布置了日记内容:《二十年后回故乡》。
走出了课堂,我还沉浸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中,用自己的两张老照片说起 20 年前的自己,引出 20 年后的孩子们,再引到 20 年后回故乡的教学思路,是昨晚无法入眠的情况下想到的。记忆中那张傻笑的照片也是早上翻箱倒柜才找到的。可是,我真的怀疑这样的设计是否有效,是否有些太费周折?或者可能是事倍功半?但是,对于孩子们今天的日记,我还是充满期待。
课外活动,有“小耳朵”告诉我:“陈吉 21 岁生孩子了, 20 年后,她的孩子已经 10 岁了。陈笑婷 23 岁生孩子……”
又有孩子悄声告诉我:“我准备让魏鑫杰当食品公司总经理,他那么胖,那么贪吃,比较合适……”
这下,我更期待明天上交的日记了!
TWO
国庆节回家前,我就约好了一个二十年没见的朋友一定见面 ,通过电话,我们把见面的日期约定好具体的哪一天,甚至几点。既然二十年失去联系,这电话又从何而来的呢?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回了一次老家,当时是要给父母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在高中同学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选中了房子,第二天交了全款,准备坐晚上的火车返回北京。喝了两天的酒吃了两天的海鲜,我被热情的同学们捧得忘乎所以,晚饭几个女同学就要陪我吃个清爽一点的饭,于是来到一家规模不太大但是很有特色的饭店,据说这家店火到不接受预定,我一吃果然不错,餐具干净,海鲜新鲜,除了有一点点的咸以外几乎没什么不好的感觉,当地人的口味稍微重一点,所以我知道为什么大家追捧这家规模并不太大的饭店了。
却在吃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了站在收银台前的老板娘,觉得好面熟,在我家所在的这个县城,遇到熟面孔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就问了一句请客的女同学,这家店的老板是谁,她说出的名字于我如惊雷滚过,他正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啊!从出生到十八岁,我们两家相距不足二十米,我对他们家的熟悉就如同对自己家,他兄妹两个的性情和模样一如我自己家人,二十年如同走失了一样,却在二十年后的某一天,意外遇到了。
于是我得到了他和他妹妹的电话,当即打通了,当时他在外地,如果我能再等一天,他一定回来,可是我已经买好了当晚的车票,单位家里也有很多事情等我,我带着遗憾离开了那里,却相约明年一定要见面,见面要提前通知,保证大家都在。
二十年啊,上次见面的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清涩而矫情,他是个刚从部队退伍的小伙子,刚谈了女朋友准备结婚,就是我看到有些眼熟的老板娘。那时候,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未来忙乎,全不关心身边朋友的人生和困惑。相隔二十年后,他发短信给我说:“变化很大,别太失望”,我回说“俺也一样,早有心理准备了”。
在约好的地点,我们是浩浩荡荡的队伍:老爸、老妈、我家先生,还有我,还有陪我来的同学,他那边有他的妈妈和他(他的妹妹,我小时侯最好的朋友因为身体不舒服早一天回自己家了,否则,我们的见面将多么感人啊!)他妈妈和我父母也是老邻居了,也有十多年没见面了,这次会面,还真有点历史意义呢。
除了吃饭、聊天,真不知道能干什么,要把二十年的故事讲完,不知从哪里开始,但是看到老朋友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这二十年他没有浪费生命,他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人生,他的眼神流露出自信和豁达的神情。
写到这里,还没有开始他的成功之处,篇幅所限,下次再写。
两条可以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邮寄、异地携带烟叶、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规范异地携带卷烟管理和携带证使用的通知》规定,个人乘坐车、飞机、船等交通工具,跨地(市)携带卷烟的最高限量为每人次50条。如果超过携带限量,须办理携带证。携带证由携带起始地的地(市)级烟草专卖局或地(市)级以上烟草专卖局签发。有效期限从签发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10日。一份携带证只能签发给一名携带人。




要快.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