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华 纪 事

领导 0 89

金 华 纪 事,第1张

金 华 纪 事
导读:01 借调金华 1987年9月24下午,高贵森连长在作战室问我:“空军在浙江金华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想不想前去训练新兵?”事情来得有些突然,本以为是连长在跟我开玩笑,但我还是一口应承下来。 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有些激动和彷徨:尽管我知道,

01 借调金华

1987年9月24下午,高贵森连长在作战室问我:“空军在浙江金华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想不想前去训练新兵?”事情来得有些突然,本以为是连长在跟我开玩笑,但我还是一口应承下来。

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有些激动和彷徨:尽管我知道,带新兵是一件挺苦的差事;但考虑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一种考验;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件艰苦而又自豪的事,更是自己锻炼学习的好机遇!

9月26日我携带背包和行李下山,因到古田县城已是下午,而且当天已经没有了直达福州的客车,所以当晚便就宿与古田县委招待所。

9月27日上午十一点多,我赶到团部。恰巧迎面碰到同乡战友汪武斌,他非常热情地领我找到崔发义,然后大家一起在大灶吃了午饭。

下午,汪武斌带我去了一趟军部,见到了很多的老乡战友。晚上崔发义又买了很多好吃的,久别重逢的战友们,聊得格外开心。记得当时聊天的有:崔发义、汪武斌、赵斌、李大年、吴胜红、鲍军、陈国泰、张文兵…

9月29日上午,我前往军务股报到。此次前往金华训练团的一共有五人:张姜生、廖卫平、张来好、罗长青和我。下午一点三十分,团部派车将我们送上了前往金华的火车。

02 训练前夕

9月30日上午九时五十分,列车抵达金华市。我首先寄存好行李物品,然后四处打听训练团的位置,许多被问的人都说不知道;后来遇到一名空军战友,才知道训练团团部位于高山头。

10月1日国庆日,于我也是喜庆的好日子——是我全新生活的开始。上午,我随车在寄存处领出行李,然后就直接到了市郊的一大队五中队。训练团共有两个大队:一大队驻地在金华市郊,二大队驻地在江苏盐城。

后来的三五天里,陆续有带兵的战友前来报到。尤其开心的是,张姜生老班长就住在我的楼下——四中队。在那几天里,我们很清闲,伙食也不错;但因营房刚刚翻新不久,还有一些扫尾的事情需要去做;于是大队领导也常常组织大家参与劳动,譬如粉刷墙壁、打扫卫生、清除营地周围的杂草等等。

10月7日至14日共八天,是我们所有班长、队长集训的日子;并且所有人员临时搬到了三中队,统一居住、集训。

集训的主要内容是:立正、稍息、停止间步伐转换、三大步伐等,也包含部分军体运动,如:俯卧撑、单双杠、蛙跳等。集训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轮流叫喊口令,并且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集训结束时,我感觉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胆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另外,由于我们都通过了考核,大队领导们很开心,还给我们放了十天的假…

03 新兵训练

  11月12日晚十二点半,第一批河南新战友来到大队。可以说,新兵到来的那一段时间,还是比较热闹的。部队组织了锣鼓队,路两旁插有五彩旗,还有许多老兵列队欢迎;再就是相机的银光闪闪,或噼里啪啦地鞭炮声…

  11月17日凌晨三点四十分,大家为迎接山东来的新战友而早早起床,站立于大门口等候。当时天下着小雨,透着些许的寒意;但见一个个新战友从车上走下,踩着泥泞、冒着风雨,跨进了军营的大门。

下午五点,湖南、江西的新战友们来到了营地。至此,所有新战友全部到齐。我所在的五中队四十二班,共有十五人,分别是:王曙光、李新民、海龙、赵廷荣、张在辉、万清、张小君、罗湘衡、周耀武、蔡双全、黄国华、娄军、刘小春、高跃、王文华。

新战友们刚到部队的头两天,其情形与我们当年的情况很是相似:也是剃光头和整理内务。大部分的同志都很配合,我们班唯有黄国华一会闹、一会笑,有些小热闹。值得肯定是,咱们四十二班的内务卫生,当时在全大队都是数一的!

营地的大院很大,基本都能满足初期的训练,所以我们前期的训练都在营地进行。后来因团部首长要求,需要搞一个小型的阅兵式,于是我们在金华机场集训了一段时间。

军事训练只有两个月,转眼就要和刚刚熟悉的战友们分手,心中确实不是滋味:我的十四位兄弟,感谢有缘相聚!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04 多湖小镇

据我们营地最近的小镇叫做多湖,步行前往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多湖小镇于我,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多湖小镇上有一个技工学校,那里的学生很顽皮;每次见到我们,都会调侃几句,或是有些不雅的动作;虽然当时我们也有些生气,但大家还是恪守纪律、不予计较。

记得有一天傍晚,我与三十六班的王赵云班长一起散步到了多湖小镇。其间遇到几个技校男孩,他们对我俩指指点点,还有些挑衅的味道;王赵云的脾气也很暴躁,立马就要开打;我连忙拉住他,好说歹说总算没有打起来。在回营地的途中,我对他指指自己脚上的拖鞋说:“今天不要说打架,就是连逃跑对我都是问题。”…前几天,有幸与王赵云取得联系,笑问他的脾气变化;他说自己年龄大了,性格已经温和了许多。

二是多湖路口,有一个饭店和一个缝纫店;此店前面分为两个独立的店面,后面却是相通,是个两层小楼,这两个店面和产业都是同一个业主自己拥有。老板本人是个憨厚的老实人,老板娘却是精明与温和,他们之间还有个可爱的儿子。

因为训练时,衣服拉坏或磨损严重,我们常去缝纫店,也或在饭店小吃;老板娘每次都是特别地热情和客气,一来二往大家就熟悉了。又因为老板娘有个漂亮的女徒弟,所以大家跑得就更勤快了。

1989年元月20日,是我在部队的第二个生日。当晚我就在老板娘的饭店定了酒菜,与李辉、李新民、庞学兵、邢志杰、邹健民几位兄弟喝酒聊天。尤其席间,老板娘一家都来陪酒;不一会,老板娘的女徒弟也来了;女徒弟来的时候,大家很安静,她端起酒杯对我说:“咱俩喝个大杯的,待会再送你个礼物。”

我不知就里,不敢贸然饮酒;可战友们不干了,纷纷起哄,于是只好将酒喝了下去。酒喝了之后,大家都在期待礼物的出现;只见女徒弟径直跑了过来,先对我说了声“生日快乐”,然后就在我的额头猛亲一下然后跑走。我顿时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战友们却是笑翻了天。

谢谢小妹妹的生日礼物,谢谢你给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附  记

浙江金华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城市,有著名的金华火腿、双龙洞、婺源公园等;但令我最难忘的是——金华的烧螺丝。

烧螺丝的味道极尽鲜美,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五个人就吃了整整一大脸盆——是我最为难忘的金华味道!

孟祥斌同志1979年4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高中毕业后,怀着献身国防、保卫边疆的满腔热忱,参军到了兰州军区某高炮团;1999年9月,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组织推荐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分院。2002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同年毕业分配到我部司令部机要科工作。2005年9月,同样因为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推荐考入某工程学院参加专升本学习。今年7月份学成归来,生前为我部副连职中尉军官。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志因奋不顾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他率先跳入江中救人

昨天中午11时20分,骑车途经城南桥的朱女士目睹了事情发生过程。当时她看到东侧桥面上聚拢了不少人,过去一看,才知道是有人跳江了。朱女士说:“这时只有围观者,还没有人去救。我首先想到打110报警,又通知了新闻媒体。刚打完电话,我就听到有人在喊,一看,有一个男的脱掉外衣和鞋子,从桥上跳了下去。”

目睹军人跳江救人过程的王大妈红着眼、噙着泪说:“他是一名军官,我看到了他的军官证。他是带着妻子和两三岁大的女儿路过这里的,听到有人跳江后,就跳下去救人了。在跳下去之前,我们担心地问他行不行,他说他会游泳,没问题。他跳下去后,向跳江的女子游了过去。刚开始还好,我们看到他抓住了那个女落水者,托着她往岸边游,可没多久,他大叫了一声‘我吃不消了’。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这个时候,岸边有个人游了过去,有条快艇也快赶到了,有人还从桥上放下一根绳,可绳子太短了,赶来的人也来不及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救人的好军官慢慢沉了下去。”

他的行为感动围观者

从岸边游泳过去救人的,也是一名军官,叫蔡群颂,是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办公室主任,金东区人。“只差了两米啊,如果有力气再游那么一点我就能抓到他了。”说起当时的情形,蔡群颂为未能救起那名军官而痛心不已。

蔡群颂说:“我刚刚从成都回金华休假,开车路过这里,看到这边情形时,那名军官已经跳下去了。我想自己的水性也不错,就跑到岸边脱掉衣服,只穿着短裤游过去帮忙。等我游到时,一艘快艇也赶到了,我帮着快艇上的人把那名跳江女子救上来后,再想找那名军官,他已经沉下去了。桥上面的人拼命在喊‘左边,右边’,像是为我指引那名军官的位置,可当时实在太混乱了,再加上我因为长时间在水里,冻得身体都僵硬了,再不往回游,自己也要不行了,最后只得放弃。游回去时,幸亏快艇上的人扔给我一个救生圈。”

对于跳江军官的行为,蔡群颂称赞说:“这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能够从这么高的桥面上跳下去,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他的行为,无愧于军人的称号!”

快艇上的人救起了跳江女子,返回岸边后,再去救跳江救人的军官时,江面上已经失去了他的踪影。跳江女子被送往市第五医院抢救后,很快传来平安的消息,可救人的军官却仍然杳无踪迹。围观的人群没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下午1时38分,搜救人员打捞起溺水的军官,并将其送到市中医院抢救。大批围观群众自发地跟到了医院,尽管希望渺茫,可众人都抱着一丝希望。直到下午3时03分,医生宣布抢救无效,噩耗传出,很多人泪流满面。“他不该死啊!”围观的吴老太双眼噙泪,再言已无声。

获救的跳江女子听闻恩人遇难的消息,泣不成声。这名获救的女子姓李,温州人,今年23岁。对于跳江的原因,她简单地说,是男朋友让她过来,可她到了以后却等不到,一气之下,就甩了手机跳了江。

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官

从丈夫下水救人开始,其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焦急地守候了近四个小时,最终妻子仍没有看到丈夫的笑容。丈夫在跳江救人前说的一句“我会游泳”的话,以及在江中溺水时说的一句“我吃不消了”的话,成为留给妻女最后的言语。年轻娇小的妻子痛不欲生,几次冲向栏杆想跳江,被好心的围观群众朱女士等人拦住。

在搜救救人军官时,他所在部队的部队长、政委及战友都赶来了。“他叫孟祥斌,今年28周岁,山东人,毕业于一所大学的机要专业,本科学历,1997年入伍。2002年部队迁至金华后,他也一同过来,现在是部队机要科的参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官。”部队张政委说,“最近一段时间,部队一直很忙,他已经三个月没有休假了。昨天,小孟在江西教书的妻子带着母亲和他们三岁大的女儿过来探亲,部队特意给他补假。他们一家三口难得相聚,谁也想不到竟然会出事。”说到这里,这位部队首长刚毅的脸庞,流下了一行泪水。

昨天下午,在获悉孟祥斌出事的消息后,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赶到了医院。在孟祥斌遇难后,市领导吴辉华、林一心代表市委、市政府和金华军分区,对英雄的家属进行了慰问。英雄所在的部队首长表示,已将其先进事迹进行上报,部队成立了以部队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整理英雄的事迹材料,为下一步的宣传做好准备。

英雄,你快醒来

“孟参谋,你醒来吧!快醒醒啊!”急救室里的战友们急切地喊着……门外守候的市民也发出了轻声的呼喊:“金华的英雄,你快醒来啊”……揪心的喊声,终归没有把孟祥斌唤醒,他永远地长眠了。 本报记者 朱凌飞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陈玉杰)昨天上午11时20分到下午1时38分,市区城南桥、樱花公园北侧婺江堤坝边聚集着成百上千的市民,大家争相传颂着一名解放军军官勇救跳江女的壮举。在两个多小时内,市民们眼含热泪焦急等待,等待一个奇迹的发生———驻金某部机要科副连职中尉参谋孟祥斌能够顺利生还。

现场市民:“这么好的人可一定要把他救上来啊!”

昨天上午11时20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市民的报警,称一女青年从市区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入婺江。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得知跳江女青年已被人成功救起送往市第五医院救治。记者看到,城南桥东侧人行道上及樱花公园北侧婺江堤坝边有数百人围观,大伙都为一名救人者迟迟未能上岸而提着心。

“这么好的人可一定要把他救上来啊!”今年50岁的徐惠芳告诉记者,她当时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从江南去江北,亲眼看到一个男子从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进婺江救人,该男子的妻子和女儿当时也站在栏杆旁。“这样的天,水里该有多冷啊。我们盼着这个孩子能早点上岸。”一名大妈说,她站在桥上眼睁睁看着救人男子体力不支往水里沉,当时心痛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在她的呼喊下,不知谁拿来一根绳子从栏杆往江面上放,可惜绳子够不着救人男子。

经警民努力,救人男子于昨天下午1时38分被打捞上岸。目睹全身冻得惨白、已无呼吸心跳的英雄,许多围观者流下了热泪。随后,市中医院对他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但终因溺水时间过长,到下午3时03分,医护人员不得不放弃对男子的抢救。

目击者:他沉下去前喊了一声

“谁来帮忙一下”

今年36岁的妇女熊某目睹了事发全过程。“大概11点,我正在城南桥头靠近樱花公园这边的堤坝下洗衣服,当时看到一个上身穿淡红色外套、下身穿黑裙子的女青年在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边用手机打电话。看上去她好像不太高兴,说着说着,突然把手机往地下一摔,接着把两只鞋子脱掉扔在路上,爬上栏杆就跳到江里去了。”

熊某告诉记者,就在女青年跳江不久,一个上身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从城南桥南段东侧栏杆跳入婺江救人。“跳江女子在江里一沉一浮的,救人男子在江里托了她一段时间后,喊了一声‘谁来帮忙一下?’可能是体力不支,接着他继续托住女子在原地不动了。这时候,我边上有个上身穿皮休闲服的男子把外套、鞋子脱掉,下水游过去帮忙。接着,有辆摩托艇开过来救人。当摩托艇快开到女子身旁时,我看见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已经沉下去了。”

据了解,穿红色毛线衣的男子叫孟祥斌,今年28岁,驻金某部机要科副连职中尉参谋,山东省齐河县人。在孟祥斌之后下水救起跳江女青年的男子也是一名现役军人,他叫蔡群颂,今年42岁,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办公室主任。“这些天我从成都回金华老家休假,当天上午11点多从江南步行去江北,经过市区城南桥南桥头时听到许多人喊‘救命’,我就跑到樱花公园北侧从那里游过去救人。在摩托艇开过来救人的时候,我与从桥上跳江救人的孟祥斌相距两三米。看他下沉,我就游过去想用手抓,结果没有抓到。后来,我留在原地找,开摩托艇的几个人把跳江女子送到岸边后也回来找,但都没有结果。”

就这样,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者的生命,青年军官孟祥斌在第二故乡的母亲河———婺江壮烈捐躯。

经初步了解,跳江女青年姓李,今年23岁,温州人。她目前已无生命危险,跳江原因可能与个人感情受挫有关。

女儿:“爸爸是不是太累,睡去了?”

昨天中午,在等待警民打捞过程中,孟祥斌的妻子哭成了泪人。她说,其前天带着女儿从江西弋阳到驻金某部探亲,前段时间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孟祥斌昨天特意请假陪妻女看看金华城,想不到途中丈夫为了救人而生死未卜。

事发后,驻金某部部队长张建强大校、政委张凤中上校等部队领导均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昨天下午3时03分,获悉孟祥斌经抢救无效牺牲,张凤中在市中医院急诊室门口哽咽着告诉记者:“孟祥斌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失去他是我们部队的重大损失。”

昨天傍晚,市领导吴辉华、林一心等赶赴驻金某部,向孟祥斌的妻子表示慰问。面对众多关心的人,孟祥斌的3岁女儿天真地问泪流满面的妈妈:“爸爸是不是太累,睡去了?”此话一出,周围的人无不欷歔。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金华市民自发沉痛哀悼孟祥斌

城南桥上奋不顾身的悲壮一跳,孟祥斌走了。祖国的好军人走了,妈妈的好儿子走了,妻子的好丈夫走了,女儿的好爸爸走了……可他却深深地铭刻在了金华人民的心中。昨晚婺江之畔的点点烛光,点亮金华人民心中的一团火,这团火叫共和国军人的荣誉和使命!

前天,好军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的英勇事迹在金华部分市民中传诵;昨天,孟祥斌这个名字被更多的金华人甚至全省、全国人民所熟知。在街头巷尾,在英雄生前的部队,在英雄牺牲的地方,许许多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正自发用各种方法在哀悼、追忆英雄。

部队官兵:他有很多闪光点

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的事迹,已传遍其生前所在部队。在孟祥斌所住的宿舍楼,同一个教导队的战友纷纷写下各自的感言,一张张贴满了宣传栏。战友张小龙说:“当国家危难之际,冲锋陷阵的是我们军人;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冲上前的是我们军人;用自己生命抢救他人生命的,是我们的英雄。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家属表示敬意。”

“这件事发生在小孟身上,是非常正常的。”部队长张建强说,成为英雄只是瞬间的事,可这是与他思想境界分不开的。孟祥斌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一名军人应有的素质,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作为在同一所军校深造学习,学成后在同一科室工作并住在同一宿舍的战友,参谋王昌瑞比谁都清楚孟祥斌的情况。“孟祥斌勤奋好学,他在自己的一本课本扉页上留下一句座右铭———世事洞明皆学问,做事要求先做人。他原先是一名战士,通过努力考上军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取得大专学历,毕业后分配到我们部队。在部队,他仍没有放下学习,2005年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进行‘专升本’学习。在学校召开的党代会上,还被选为我们系五六百人中唯一的党代表。”

部队政治部主任胡怀宁说,小孟不仅好学上进,在工作上也十分认真。今年7月他学成回到部队后,因为部队装备更新很快,拉下两年时间的小孟需要学习许多知识,可他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跟了上来,在今年两次大的集训中,表现很好。作为一名山东汉子,小孟性格直爽,为人正直,而且具有爱心。这些年部队开展对困难家庭的补助,他全推掉了,说是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而部队每次组织的献血、献爱心、捐冬衣活动,金华的“一日捐”活动,他都参加了。

英雄妻子:他是我的骄傲

尽管孟祥斌所在部队官兵知道,孟祥斌的家庭比较困难,每月2000多元的军官薪酬,孟祥斌一般只留200元用于日常消费,其余均汇回去。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孟祥斌的父母,现在正双双住院。父亲因为心脏不好,需要开刀动手术,而七八万元的医药费仍无着落。母亲早年患有糖尿病,为照顾老伴累得住院打点滴。而孟祥斌的岳母,也因患糖尿病而无法操劳过度。

前几天,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打来电话,希望他能够回家看看,可孟祥斌沉默了一阵,说声“知道了”,可最终他仍没有向部队提出请假,也没有向战友透露此事。

出事的那天,正逢孟祥斌所在部队开始放假,孟祥斌三岁大的女儿生病了,他让妻子带着女儿来金华看病。孟祥斌的岳母罗春花说:“小孟当兵这11年,到我们江西来(妻子与母亲均在江西)很少,回山东老家更少。他们结婚这五年,只回来过五六次。叶庆华生小孩时小孟也不在,直到小孩满月后才回来。”

尽管如此,孟祥斌的岳母仍很喜欢这个女婿。身为妻子的叶庆华,更是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丈夫。由于伤心过度,她数度昏厥,没有太多的言语,但说出来的几句话,句句感人肺腑。

叶庆华说:“祥斌没有给我留下多少话。我刚到金华,他说对我很愧疚,没有多少时间陪我。但他发誓,要照顾我一辈子,爱护我一生。没想到第二天,他竟与我阴阳两隔。我也有自私的一面,他跳水之前,我拉住他说太危险了,要救也要从岸边游过去,他说来不及了,没有听我的劝。我看到他托着那名落水女子有五六分钟,后来大叫一声‘我不行了’。那一刻,我简直要发疯了。尽管丈夫离开了我,我却没有后悔。因为我知道,我选择了军人,军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为我的丈夫而骄傲!”

获救女子:我对不起恩人

得知救命恩人的家属住在锦华园度假村,昨天上午,跳江女子李某在亲属的陪伴下赶了过来。见到坐在床边的叶庆华后,一行三人跪倒在她面前,泣不成声。“我对不起你呀,是我害了你的丈夫。”年轻的李某抱住叶庆华的双腿,久久不愿起来。

叶庆华也泪流满面,她安慰对方说:“你们都起来吧,我丈夫是军人,他这样做是应该的。你还年轻,要珍惜生命。只要你以后能好好地活着,就是对我丈夫最好的回报。”

城南桥上:群众自发凭吊

昨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金华城南桥上孟祥斌跳江救人的栏杆边,有人拉起了“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同志”的横幅,在此驻留悼念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快就引起了交通堵塞,有关部门随后实行了交通管制。

到11时30分,追悼现场达到高潮。数百名孟祥斌所在部队的官兵来到现场,敬献了黄菊花,齐声高喊:“孟祥斌,我们来看你了!”接着,向着横幅三鞠躬。

随后,更感人的一幕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市民在城南桥上排起了长龙,他们手捧黄菊花,逐一走到横幅前,献上鲜花并鞠躬。

人流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抱着小孩的家长。这其中,有一对年轻男女是特意从义乌赶来的,有一位婆婆是带着外孙女来受教育的。一名姓孔的年轻人和女友前来悼念,他说:“我们是从QQ上得知这个消息,特意赶来送一下英雄。尽管孟祥斌不是金华人,被救的女子也不是金华人,但这事发生在金华,他的行为感动了我们,我们为他而骄傲。”

网友:发起募捐和烛光守灵夜活动

在金华新闻网的“新金华论坛”里,网友对此事件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截至发稿时,主题贴的跟贴已达400余条,点击率更是达到一万五千多人次,论坛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100多人。大家纷纷抒发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有的帖子称:“孟英雄:你是感动整座金华城的人物!”也有的网友说:“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他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一股清风:路见危难,不讲得失,毫无畏惧,挺身而出,他用弥足珍贵的勇气,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军人报效社会,报效人民的崇高理想。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时代呼唤这种行为,社会需要这种行为,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孟祥斌同志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孟祥斌同志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教材。”

由金华新闻网“新金华论坛”发起的烛光守灵夜活动,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响应。入夜,城南桥边的江堤上再次掀起追悼的热潮。晚上7时不到,摆在桥栏和江堤边的花圈已经连绵上百米。在论坛组织者圈起的一块地上,网友和现场市民点起了蜡烛,有的将蜡烛放入婺江中,点点烛火,寄托着婺城人民对英雄的无尽哀悼和缅怀。

在“新金华论坛”上,有网友曾发帖说,城南桥边上那个有“金华最大的电视”之称的电子屏,如果将播放的广告内容改成播放与英雄有关的画面、音乐,那么场面真的会很感人和真切。有关方面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场面由此更加感人。

在活动现场,市冬泳QQ群和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向英雄亲属募捐行动。发起募捐行动的是冬泳QQ群里的普通会员程燕,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英雄的家属解决一点实际的困难。

募捐箱摆到了活动现场,不仅QQ群的会员积极捐款,最多的两名会员各自捐了1000元,现场的市民也积极响应,许多市民在点起蜡烛后,转身将钱投入了募捐箱。一位女士没有接受采访,捐出1000元后转身离去。一名三轮车夫,空车回家时看到活动现场,他摸遍全身没有找到钱,后来从三轮车座位下藏着的钱袋里找出10元钱,投入募捐箱。还有一对情侣,把百元钞票折成纸鹤捐出。还有抱着婴儿的母亲,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西装革履的,衣着朴素的……夜已深,活动现场仍然人山人海。

年轻军官勇救跳水女子献身的事迹,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千龙网等以及中央、省城的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报道。国内主流媒体陆续派出记者来金采访。

具体名人如下:

1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2吕祖谦:字伯恭,南宋婺州人,原籍寿州。人称东莱先生;

3陈亮: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

4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赤岸人;

5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

6李渔: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

7陈望道: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等,浙江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民盟中央副主席,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

8施复亮:浙江诸暨人1899年冬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叶村早期活动家、 早期***。 最早的党员之一;

9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0吴晗: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金华义乌人。

2022年金华市看守所所长是樊金勇同志。樊金勇同志曾任金华市看守所所长,现任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治委员。任免信息2016年6月,经金华市公安局党委研究决定,相关同志职务任免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樊金勇同志任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治委员,免去其金华市看守所所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