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入门:1、行书入门 《集王羲之圣教序》 经典中的经典,行书入门必备。三年小成,则必不俗。最好有老师指导下练习效果更好点。2、行楷书 用赵孟頫的行楷是最好不过的了。其《三门记》《妙严寺记》、《胆巴碑》都是非常好的行楷书字帖(版本都
入门:1、行书入门 《集王羲之圣教序》 经典中的经典,行书入门必备。三年小成,则必不俗。最好有老师指导下练习效果更好点。
2、行楷书 用赵孟頫的行楷是最好不过的了。其《三门记》《妙严寺记》、《胆巴碑》都是非常好的行楷书字帖(版本都是上海书画出版的好)。你到卓越网上去买,送货上门的,还打折,呵呵。
3、行书其它:苏轼、蔡襄、米芾都是宋代大家。文征明、董其昌等是明代的大家,都是好东西。另,唐寅有个《落花诗册》,也非常好,但是没有前面的那些大家成熟。
另,以上说的都是毛笔书法,如果是写硬笔,有两种办法:
1、用古人的字帖,对着写,比如《集王圣教序》(最好是用浙江古籍出版的 或者文物出版社的,上海书画出的也不错)练习行书很好。
2、练习现代人的,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写田英章的,或者是司马炎的等等,都行。
你好。书法入门要先练楷书打好基础,一般大家选择最多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这个帖子有很多版本,挑选的时候要带有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写法的,还有就是临帖有一个先描后临的过程。才开始写的时候,用薄纸蒙在帖子上面去跟随它的走势结构去熟悉,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开始对临。所以你最好用买每页都压了膜,防止描红时纸薄把帖子弄脏。或者可以找比较大的透明塑胶包装纸垫着写。
给你推荐一个专业网站
http://wwwshufaorg/bbs/indexphp
书法博客公社 - 书艺公社交流论坛
硬笔书法的练习还是要从楷书开始 还是庞中华吧
http://wwwzgybsfcom/ 中国硬笔书法网
建议先从楷书开始,揩书上可及篆隶,下可追行草。楷书较好的有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
欧体险峻挺拔。
颜体大气磅礴。
柳体结构清秀。
褚体清秀典雅。
隶书最为普遍的是 曹全卑 史辰碑,张迁碑。
篆书有内涵,要有很深厚的书法及文化底蕴才能学写。特别是大篆铭文。
行书有宋四家:蔡襄,苏轼,米芾,黄庭坚。
草书有张旭,怀素,王铎,于右任等。
下图为颜体字。
一般而言,应该是先学楷,然后行草篆隶。所以楷又称“真”。学楷的话,又有欧颜赵柳四大书系,以及各个朝代不同的小的派系,什么“瘦金体”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建议先学四大家,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做选择。根据本人接触,在四大家中初学者选择最多的是颜和柳。颜体为颜真卿所创,以肥美为标志,韵味深藏。柳体为柳公权所创,以瘦险为标志,其神外露。以本人感觉,初学者,选柳容易上手,但非一定功力难有大成。学颜短期难见成效,但一段时间之后,足可拿来唬人。具体,建议先选后学,持之以恒。至于具体字帖,楼上网友列举已是代表之作,建议参考。(匿名解答,只为解惑,不图虚名)
您好,分享一些小楷经典法帖,供您参考。
《 宣示表》
钟繇被称为 “楷书之祖”,他的小楷中有许多隶书笔意,书体介于隶书与篆书之间,有着扁拙质朴的风格,以古雅著称。
经典之作《宣示表》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无论在笔法还是结体上,都显现出一种更为成熟的楷书形态和气息,点画道劲而显 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临摹时要注意保留部分隶书的笔法。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代杨宾赞其 “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它也被称为 “小楷极则”,是中国书法美的极致与高峰,也是由晋档自唐楷转变的承上启下之作,字形秀丽而结字古雅,有着更成熟的风格。
在这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临摹时要注意用细劲的笔尖去表现劲挺的线条,避免出现隶书笔意,要写出偏竖长的结构。
《 灵飞经》
古人形容《灵飞经》的用笔时,说它像山谷里的小鸟叫,声音高低变化,婉转清脆,很动听。
在定住格调、了知古朴后,从《灵飞经》入手可进入唐代写经的精熟阶段,学其技术,而不致流俗。
《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典型代表,可以从中了解彼时关于写经的知识与法度。
《心经》
《心经》为唐代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所写,是中国传统的写经体书法作品。
彼时印刷术还没有普及,为了留存与传播经典,有专业的经生从事佛教典籍的抄写 工作。经生最早的范本为汉魏时期的日常手写体,后经两晋南北朝的变革、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唐写经体的基本 面貌。
写经并非只以墨落笔,还要注意对笔锋的体现,对提按的掌握,对紧凑结构的把握,一些书写的尝试与基本技巧都需知悉和实践。在对《心经》的临写中可以体会唐代经生日常的熟稳书写
《道德经》
赵孟頫写的老子《道德经》有一种独特的流美和张力。他对唐代的写经体书法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继承了钟繇、“二王”的古感。
与经生的然练书写相对比,他在其中加入了个人化的风格与艺术表达,亦在前人复杂多变的笔法中做了取舍。他降低了笔法的 难度,也赋予了它们温和儒雅的气质,这样的创造与生成很值得我们学习。
《陶渊明闲情赋 》
祝允明的小楷上承钟繇与王羲之,融合了钟繇的圆厚与王义之的清雅,用笔精致有 厚度,线条润泽凝练。
《陶渊明闲情赋》也是如此,在巧与拙之间多奇思,多变化。临摹时应注意结构方面对于撇、捺、长横与长竖的表现,纵横屈伸,贯穿于全作,也起着平衡全局的作用。
《草堂十志》
文徵明的小楷一直被认为是明代第一,他直到 80岁,依然孜致不借地写着蝇头小楷,自律精进,如静水流深。
《草堂十志》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品,可以窥见文徵明小楷在书写上的技术难度。因为纯以尖锋书写,运笔精到,结构谨严,故而更为瘦挺流美。
《游包山集》
《游包山集》为明代王宠所书。王宠笔下有魏晋小楷的风格,承袭《洛神赋十三行》,质朴疏朗,有着很好的气质。
《游包山集》用笔虚灵,方圆兼备,气息冲淡且消散。临摹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空白,留下可堪通气的空隙,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之内,一旦逸出这个尺度,字的结构就松散了。
《汲黯传》
汲黯是西汉名臣,《史记》中的《汲黯传》记录的就是他的事迹。
赵孟頫说自己的 《汲黯传》得了唐人笔意遗风,倪瓒也难得地称赞“子昂小楷,结体 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赵孟烦67 岁时写下了这件作品,笔法隽永秀丽,有峭拔爽利的意味,同时又从容不迫。临摹 时,可以想想唐人的写经体风格,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您好,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从篆书和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篆隶在技术上相对简单,在气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学篆书里的中锋行笔,再经由隶书掌握方笔。方与圆是笔法构成的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法为之后的楷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重要的气息问题。然后,可以系统地学习唐楷,在颜真卿处学会把笔铺展开,在欧阳询处学骨力和结构,在褚遂良处学线条的表现力,再在虞世南处学到一种由精神到笔端的虚静……如此再到行书、草书,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学习的顺序分享一下,供您参考。
从临写《峄山刻石》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线条达到“圆、转、厚、通”,为书法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可以临写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和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等,感受一下篆书墨迹作品;然后可以练习一下经典的隶书碑刻如《张迁碑》,《曹全碑》等,再写写汉简如《居延汉简》,清人隶书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隶书。
峄山刻石
张迁碑
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楷书字帖临写,比如颜真卿大人的《勤礼碑》,欧阳大人的《九成宫》,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圣教序》等,学习唐人书法的法度,提高对字的结构的认识。
颜勤礼碑
九成宫醴泉铭
之后可以临临小楷的经典法帖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等,练习对毛笔笔尖弹性的认识及 控制。
宣示表
接着再进行行书的学习,比如练习智永禅师的《千字文》,怀仁禅师的《集字圣教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等等,继续练习对毛笔的控制。之后,可以选择再喜欢的隶书、唐楷、魏碑、行草书等等进行临写,增加见识。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脱帖进行创作。
千字文
兰亭序
1、你最好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实用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选一本名家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临摹。一般说来,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达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程度时,(如果你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了,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你有实际体会,效果就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你拜师的原因。这是对成年人自学而言的,幼儿另当别论。
3、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想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至于该学点什么,你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现在也不必一下说得太多。
4看笔画形状,点横竖撇捺是什么形状的。二看字型,字是什么形状的,就是组成字的那些笔画是怎么安排组合在一起的,哪笔长,哪笔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间怎么过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间怎么联系的。四看行与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看清楚了还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笔是怎么动的,就是写字的笔路,笔顺。只有看清楚了,并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练,才能把字写好。










,调整下工作,怎么知道对方要不要啊?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