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导读:2023年宁波北仑春节红包福利汇总个人一次性留工补贴鼓励春节期间生产的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式,提高留仑员工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积极性。对2023年1月21日至2月5日期间坚持生产的我区企业,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
2023年宁波北仑春节红包福利汇总
个人
一次性留工补贴
鼓励春节期间生产的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式,提高留仑员工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积极性。对2023年1月21日至2月5日期间坚持生产的我区企业,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贴。
春节返岗交通补助
有序安排外来员工节后返岗,实施春节返岗交通补助,2023年1月21日至2月5日,对企业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非本市户籍员工返岗,或省外劳务协作输出地包车输送非本市户籍员工返岗的,符合条件的按包车费用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自行到我区企业返岗就业的非本市户籍员工给予返岗交通补助,补助标准为市外省内100元/人、华东地区300元/人、华东地区以外500元/人。
开展暖心留工活动
1配合市里积极做好消费券的资金配套和发放,投入资金1500万元开展“喜迎新春·助你买单”消费促进活动,扩大参与商户规模和消费群体覆盖面,突出北仑特色,进一步优化餐饮、汽车、文旅、家电、商场等消费券结构,积极引导留仑过年员工参与促消费活动。开展“5·1服务卡”迎春系列活动,赠送快递抵用券、宁波特产礼盒、意外保险等特惠产品,定期推出文旅出行特惠抢购。
2开展“留仑过年”系列暖心活动,举办“在北仑过大年”美食、市集、赏花、采摘等新春文旅节庆惠民活动,工会场馆、国有投资的体育场馆、综合性广场、非古建筑及遗址类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向留仑员工和家属免费开放。
3推动义务教育段学校提供留仑员工子女的寒假托管服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等资源,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区、青少年宫等开展多样化的托管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关爱留仑员工子女。组织“我与宁波这座城”研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解除留仑员工后顾之忧。
4强化助企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助企制度,保障留仑员工合法权益,指导企业与员工协商制订春节错峰避峰放假和调休计划。春节期间安排员工正常工作的企业,应按规定支付工资和加班工资。大力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加强隐患排查和纠纷处置,确保员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5指导生产企业加强健康知识宣传,鼓励企业向留仑员工发放防疫礼包,向返仑员工推送防疫提醒,引导员工加强自身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
企业
一、支持企业抢生产先机
1在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前提下,鼓励订单饱满企业和建设任务重、工期紧的重大项目施工企业合理制订春节期间生产建设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调度增加产能安排。以“大优强”培育企业和2022年度产值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对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予以1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80万元;2022年度产值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予以5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2022年度产值2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予以2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万元。以样本权重在30及以上的规下工业样本企业为重点,1-2月同比增长25%以上的,每家给予4万元奖励;同比增长20%-25%的,每家给予3万元奖励;同比增长15%-20%的,每家给予2万元奖励。对2023年第一季度抢抓建设成效显著的建筑业企业给予评优评奖优先推荐。
2支持市级“大优强”培育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购销体系,对采购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工业企业产品或委托加工、且单家企业的新增采购或委托加工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按照不超过30万元/家的标准予以奖励;对采购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外新增配套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或委托加工、且单家企业新增采购或委托加工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按照不超过50万元/家的标准予以奖励。每家“大优强”培育企业的累计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3支持市级行业协会主办省级及以上部门、行业协会的专业展会,对符合条件企业参展标准展位在100个以上的,按参展展位费50%、最高不超过4000元/个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市级行业协会组织符合条件企业参加国内、市外专业展会、且组织企业10家以上的,按每个参展展位费50%、最高不超过6000元/个的标准给予补助。
4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稳岗优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春节期间建设不停歇的重大项目,涉及临时用地复垦押金的,可以银行保函的方式代替。
二、持续推进企业降本减负
1按照国家规定,延长阶段性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将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期限延长至2023年底,缓缴的社会保险费可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补缴,延长期间免收滞纳金。
2放宽企业引育留用紧缺高技能人才奖励条件,对企业2022年、2023年使用在甬缴纳社保费累计满3年,且持有我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不少于上年的,按每人6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奖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社会机构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大学生技能实训,通过“实训+就业”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大学生技能人才。
3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全面落实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小微企业减免“六税两费”、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1做好企业用工招聘保障服务,加密招聘活动场次,持续开展“立业北仑·好企待你”系列招聘活动,强化“十省百城千县”劳务协作,举办劳务对接、线上线下招聘会不少于100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用工余缺调剂机制作用,下沉招聘服务,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与社区联动,打造“1+N”就业服务圈,就近举办新春小型招聘会,打造“家门口”就业集市。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赴外招聘活动的企业,最高给予2500元/次的补助。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招引服务,对元旦春节期间为企业新引进5名员工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500元/人标准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为鼓励新年企业多招新员工,自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吸纳首次来北仑就业并稳定就业满3个月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宁波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开设专区免费为企业发布用工需求、向求职者推送匹配岗位,鼓励企业多渠道扩大招聘。2023年3月31日前,企业招用灵活用工劳动者,符合条件并参加“灵活保”的,予以保费全额补贴。
2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交通运输等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应对极端天气应急预案,保障各类生产要素稳定供应。
专车。点对点接返管理是疫情防控中的一种做法,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在外返回的人生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由企业或者政府在节日期间,以工作地和家乡固定地点,固定线路,闭环管理的方式进行接送。
一、压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
1落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
各企业单位必须在正月初七前,向属地乡镇报备,并制定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新老员工招录计划,细化不同对象“到厂、到岗”的防疫管理措施。
2提前组建防控专班。
各企业要提前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人,并且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具体责任人等工作职责。
二、做好返岗前员工健康管理
3全面排查员工情况。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返乡员工动态,掌握返乡员工春节期间行程、目前所处地、健康状况和返任返岗计划,对每个员工情况进行建档,确保来任前14天不再跨地市流动,并按企业要求做好健康打卡。
4规劝员工按时返岗。
企业应对准备返任的老员工进行沟通联系,确认来任时间,鼓励企业采取派专车点对点接送员工返乡、返岗。企业要优先录用已完成健康打卡的、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老员工。
5落实返任预申报及排查管控。
引导返岗员工返任前关注“河北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小程序,做好返任来任预申报人员的核实确认工作,配合我区各基层网格员做好基层网格排查。发现从中高风险地区返任来任的,要按相关规定配合做好人员管控。
6开展对进口物品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企业应聘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进口物品开展适合的预防性消毒等工作。
7做好员工上岗前培训工作。
企业应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人员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重点加强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卫生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复工后员工健康管理
8加强返岗员工二次排查。
员工要按企业要求做好健康状况打卡,到厂后要出示“河北健康码”。企业要利用“河北健康码”对所有返厂员工进行二次排查,核对确认员工假期行程、健康状况、返任后核酸检测等情况,确认无涉疫风险后方可录用。
9落实员工健康管理措施。
员工到厂后,企业要统一再安排一次核酸检测,核酸阴性结果出来后方可安排有序上岗。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如有发热或咳嗽的情况立即安排到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涉疫风险后方可上岗工作。复工前十五天,企业应尽量减少不同区域间人员交叉流动,食堂就餐人员要分时段、分区域进行。
10落实防疫常态化管理措施。
企业复产前要准备好足够的防疫物资,如口罩、免洗手消毒液、干手纸、消毒药械等,复工后要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等常态化管控措施,每天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物体,如卫生间、水龙头、电梯、餐厅、门把手等要加大消毒频次。
“六心”送服务情暖农民工
走访慰问暖人心。
各级人社部门共向省内外农民工发“倡议书”、慰问信和问候信息171万条;开展慰问农民工活动(含线上拜年)5000多次,共慰问农民工731万人。各级工会组织纷纷深入基层一线,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服务活动,走访慰问农民工、困难职工、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共36万人,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
爱心驿站赢人心。
各级工会积极建设工会爱心驿站,服务广大户外劳动者。已建成工会爱心驿站3274余家,实现了对省内各县区的全覆盖,为农民工、保洁员、快递员等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临时避雨”等多种爱心服务。
就业服务稳人心。
各级人社部门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大力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7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54万个,已有近110万农村劳动力返岗和外出就业。
平安返岗悦人心。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在客流集中地区车站共开设20个务工人员购票专用窗口,为农民工购票提供便利。各级人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和企业共同发力,共计开行14列务工专列,“点对点”运送务工人员38万人;共计包专车321辆,“点对点”运送13万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法律保障安人心。
省司法厅、省总工会会同省律师协会联合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据统计,全省共组建法律服务分队92支,参与律师159人,提供法律咨询9103人,“法治体检”覆盖企业685个,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62件,挽回经济损失8439万元。
文化活动润人心。
各级文旅部门共举办农民工“村晚”186场,其中3场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全省共征集报送32个“我要上村晚”节目视频,入选并上线国家公共文化云《我的宝藏“村晚”》共5个视频。“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西安“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一批反映农民工良好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受到群众的喜爱,在线点击观看人数近300万人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