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他们买饮料至少要花多少钱?(7分)每4瓶饮料20元,买10瓶送1瓶我们共有43人,每

孩子 0 24

4.他们买饮料至少要花多少钱?(7分)每4瓶饮料20元,买10瓶送1瓶我们共有43人,每,第1张

4.他们买饮料至少要花多少钱?(7分)每4瓶饮料20元,买10瓶送1瓶我们共有43人,每
导读:20÷4=5元/瓶43÷(10+1)=43÷11=3组10瓶(3×10+10)×4=40×4=160元他们买饮料至少要花160元钱。(可以实得44瓶饮料)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

20÷4=5元/瓶

43÷(10+1)=43÷11=3组10瓶

(3×10+10)×4

=40×4

=160元

他们买饮料至少要花160元钱。(可以实得44瓶饮料)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学前班数学《10的认识》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材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在认识、感受10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数复习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小红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邻数问题。

 2、点数奶奶家的门牌号码:1—9

 二、跟随情境,学习新知

 1、师:奶奶家已经有9个小朋友等着和小红帽玩呢!

 初步了解9的后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观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关系。

 3、分别出示摩托车和自行车,比较大小。

 4、情境教学10的分解。

 5、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练习10的组成。

 6、“两个数凑成十”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三、探索发现,书写表达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你会怎么记住它?(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并把好的贴在“作品栏”里。

 4、用“10”说一句话。

 四、熟悉题型、巩固练习

 1、填空

 2、连线

 3、涂色

 五、师幼游戏、感受快乐

 1、操作:捆小棒

 师:我们走过山洞就来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让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让小朋友举起“一捆”说: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游戏:“找朋友”

 教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说:“我是1,谁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凑成10的卡片的幼儿快速说:“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大小,能简单区别10个和第10,会写10。

 2.使学生在活动中、操作中,归纳并掌握10的组成。

 3.通过学具的拼摆,使学生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

 4.通过游戏、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关于10的故事──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

 1.数字娃娃排排坐: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找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吧……

 (播放音乐《找朋友》,学生跟着拍手唱。歌曲结束时,画面切入0~9十个数字娃娃的动画。)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呀。还认识吗?

 教师指,学生认读。

 师:数字娃娃来到直尺上,要找自己的位子。谁能帮帮他们?

 学生口答,电脑将数字在直尺上正确排列。

 师:为什么0在直尺上排最前面?

 (因为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10的故事:

 师:数字娃娃坐得可直整齐。0排最前面,在直尺上表示什么呢?

 (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0还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所以,在这十个数字中,谁最小?

 (0)。

 师:的呢?

 (9)。

 师:9一听自己,可得意了。它神气地对其他数字说,你们谁都比不过我,我是的。尤其是你,0!还有1。0和1听了,可伤心了。其他数字也很不服气。于是,0和1凑到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猜一猜,他们怎样打败9,变得比9还大呢?

 (1和0联合起来,站一起变成10,10比9大。)

 (演示1和0变成10。)

 师:1和0团结起来,变成──10。同学们团结起来,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在“田”字格中,10该怎么写呢?

 (先写1,再写0)

 师:对,10要占两个格,一个格写1,一个格写0。

 以前学习的0-9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10在直尺上该排哪里呢?

 (9的后面)。

 (将10归位,排在直尺上9的后面。)

 师:最小的0和1,站在一起变成比9还大的10。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0,1,……9,10。)

 3.比大小

 师:9看见10站在自己后面,比自己还大,就不服气了。它拿出九个点子说,我有这么多,你比我多吗?同学们说说看。

 (教师板书9的点子图)

 (当然是10比9大,因为9个点子再加一个才是10,10比9要多一个。)

 师:请你上来画出10个点子。

 (学生在黑板上合适位置画出10个点子。)

 师:现在,10>()

 (9)。

 (10还大于8、7、6、5、4、3、2、1、0。)

 (10。)

 师: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认识神奇的新朋友──10。

 板书课题:认识10

 二、创设关于10的情景──感受用10表示事物的数量,区别10个和第10

 1.主题图中的10。(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能找出图中藏着的10吗?

 (图上有10只鸽子。)

 (图上有9个小朋友,还有1个老师,一共有10个人。)

 2.拿小棒表示10。

 师:动动小手,拿出10根小棒,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学生一边拿一边数。)

 3.寻找生活中的10。(说一句话或动作表演)

 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用10表示的?

 (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有10支铅笔。我们有10个手指。还有脚趾也是10个。我们组有10个人。)

 (间奏:唱儿歌。)

 师:对呀,我们的双手正好是十个手指。两棵小树十个杈……

 (学生拍手打节奏唱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猜它是谁?手。)

 4.写10。

 师:是啊,数一数咱们的手指吧,刚好十个。能写会算还会画呢。10该怎么写呢?

 (演示10的书写过程,教师示范。)

 师:10是两位数,写的时候要占两格,一格写1,一格写0,1和0要不能隔太远。

 学生书写,并在田字格中描红写10,用水彩笔完成10的卡片。

 5.自我介绍——认识序数第十

 师:咱们的新朋友10说,从左起,只要排第十的,就和它是一家人。谁是10的一家人?这样好了,先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学生开始自我介绍:我坐在第N组,第N个,同时举起卡片N。)

 师:排第10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

 师:数一数,共有几个?

 (8个。)

 师:怎样才能变成10个呢?

 (再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共10人。)

 三、解决关于10的问题——理解10的组成

 师:把10个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可以怎么分呢?

 学生分,并说出10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1.实践操作,分小棒: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大家用10根小棒表示,自己分一分,说一说10的组成,并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写。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情况。)

 4.2.汇报板书:

 5.学生汇报各自发现的10的组成,在投影仪下用小棒演示,说一说,并写在黑板上,并领导大家读一读。

 6.3.归纳发现:

 7.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黑板上板书的10的组成,按一定顺序读一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10的组成有5组,共9个。

 8.——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知道10可以分成9和1,交换位置。

 9.——10的组成中,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后面的数就越来越小。

 4.理解中记忆:

 10.拍手打节奏,诵读10的组成——按不同规律和顺序诵读后,尝试闭眼诵读10的组成。

 11.四、享受关于10的游戏——巩固10的组成

 12.1.教师和学生互动,伸手指:

 13.我出1,我出9,1和9组成10。

 14.……

 15.2.引导学生创造新的游戏:拍手对歌——

 16.你说1,我说9,我们都是好朋友;

 17.你说2,我说8,团结起来力量大;

 18.你说3,我说7,我们从小爱学习;

 19.你说4,我说6,说话诚实不吹牛;

 20.你说5,我说5,两数凑十不马虎。

 21.五、总结关于10的知识——关于10的知识的回顾总结

 22.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了解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

 23.六、完成关于10的练习——应用有关10的知识

首先,求出48个小朋友每人1瓶需1x48=48瓶,还要理解清楚"买五送一"就是买5瓶送1瓶,即只花5瓶的钱就可以买到5十1=6瓶饮料,那么只要先求出48瓶可以分为48÷(5十1)=8组"5十1"组合,而每组只需3x5=15元,所以只需花费15x8=120元即可买到48瓶饮料。

列综合算式就是

1X48÷(5+1)x5x3

=48÷6x5Ⅹ3

=8Ⅹ5X3

=40X3

=120元。

答至少要花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