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孩子没有人帮忙带,你觉得可以放到幼儿园吗?

孩子 0 23

一岁半的孩子没有人帮忙带,你觉得可以放到幼儿园吗?,第1张

一岁半的孩子没有人帮忙带,你觉得可以放到幼儿园吗?
导读:现在很多家庭的家长都没有时间带孩子,因为大多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但是又觉得老一辈的人带不好孩子,说不定会给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大多数父母都选择将孩子放到幼儿园去,可是才一岁半的孩子真的适合着幼儿园吗?回答是否定的,孩子应该接受幼儿园的教

现在很多家庭的家长都没有时间带孩子,因为大多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但是又觉得老一辈的人带不好孩子,说不定会给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大多数父母都选择将孩子放到幼儿园去,可是才一岁半的孩子真的适合着幼儿园吗?回答是否定的,孩子应该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不是在一岁半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还是父母带着比较好,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孩子需要被关爱

一岁半的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幼儿园的老师会怎么样对待孩子,身心都放在工作的父母更是无从知晓,如果孩子待在幼儿园被虐待了,你作为家长是何感想呢?所以自己带比较放心。再就是一岁半的孩子正是成长的敏感时期,需要来自家人的陪伴和关心,让他感受到被爱,这样他的成长才会有安全感。

第二,幼儿园照顾不全

先不谈幼儿园的老师是否会虐待孩子,但是存在孩子多,而老师少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孩子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一个老师怎么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了,因而,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安全问题在幼儿园都不能得到保证。幼儿园是孩子适应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期,过早地将孩子放到幼儿园并没有家长心里所想的那种好处。

反正,家长拼命努力地工作不照样是为了孩子,何不把工作放一放,好好地照顾孩子呢,不要因为只看着眼前利益,觉得我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放弃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关爱,因为孩子长大后,就算过得再好,穿的再靓丽,而精神陪伴的匮乏会让他觉得亲情的缺失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那么家长,面对你一岁半的孩子,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把孩子放到托管部,尤其是比较小一点的孩子,根本不算是一件好事。

首先吃不好。众所周知,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但是辅导部吃的却不好。虽说是一星期菜不重样,但是菜的数量也是少的可怜,吃得慢的小朋友吃完还想再吃点,菜早就没啦。虽然说是让孩子管饱吃,但你再去盛饭的时候多半都没了。只有馒头,现在孩子吃饭那么挑,谁会只吃馒头呀。

其次,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最关键的专注力。托管部的孩子多,纪律不是太好。孩子多,一会这个老师叫这个同学,声音那么大,然后又叫另一个同学,这些行为都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孩子就会处在一个一直被干扰的状态。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哪一有风吹草动,她立马就去关注。

另外孩子还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有辅导老师,一遇到不会的问题,然后就过去问老师,他自己就不思考。会让孩子养成依赖,不思考的习惯。

最后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尤其是全托的孩子。托管部只能管孩子吃饭睡觉,但辅导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还是家长自己照顾孩子。如果实在不行,就给孩子来个午托。如果还想上班,孩子五点放学,让孩子先在辅导部吃个饭,大概半个小时,后半个小时可以用来写作业。这个时候家长就下班啦,回到家自己检查一下孩子。让他预习一下第一天的新课,看孩子哪些知识点不懂给他讲解,让他再做一些类似的题目。那就治标又治本啦。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把宝宝送到早教机构,一方面是因为夫妻双方都需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宝宝,另一方面是希望宝宝可以尽早的学习一些东西,帮助宝宝日后的成长。但是不少家长并不清楚应该等孩子多大再送早教班合适,那么1岁半的宝宝早教去全托班好不好呢?

1岁半的宝宝年龄太小了,甚至才刚能平稳的走路,最需要的正是家长的陪伴,虽然各大早教机构声称可以对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事实却是即使别人照顾的再周到,也无法满足宝宝成长阶段中安全感的需求。而且因为孩子还小,抵抗力比较低,如果园内有人 感冒 ,那其他孩子也很容易被感染,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另外1岁半的孩子在早教机构其实并不能学到太多东西,全托班里所教授的内容,家长们在家也可以自己来引导教育,同时也能加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家长们可以等孩子4岁之后就送到幼儿园,早教机构并不是必须的。这么大的孩子应该享受自己应该有的童年,而不是在关键阶段就脱离了父母的陪伴,这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家长是因为工作太忙担心孩子没人照顾才送到早教全托班,那可以到各大机构做了具体了解后再选择一家合适的,但是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父母多陪伴、教育孩子,孩子太小就送到早教班其实并没有太多好处,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不少年轻人都忙于工作,如何平衡育儿和工作,成了一大难题。为此,不少年轻人都选择在孩子不满3岁时送到托育机构。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让2岁或2岁半的孩子也能入园。

专家表示,推进托幼一体化,将2至3岁托育纳入学前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委员:建议降低幼儿园入园年龄限制

据《中国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拟提交的提案之一是,关于加强幼儿园等托育机构的建设改革。该报道引发公众关注。

“自己是女性同胞,在事业和生活之间,常常会面临一些考验。”陈小艳称,她注意到幼儿园规定3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让她们难以尽快参与到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陈小艳表示,这次上会前,她广泛听取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呼声,“她们很希望能够将托育的保障进一步地制度化。”

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3岁入园,2岁或2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陈小艳(《中国日报》视频截图)

老师:低龄入园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家住南京的白女士今年34岁,从事销售工作,孩子2020年11月出生。她表示,因为工作很忙,时常感到事业和家庭难以兼顾。今年8月,白女士的婆婆因故要回老家,她不得不提前计划将不满3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好在现在私立幼儿园都有托育班,不少公立幼儿园也开始设立托育班,这让我选择比较多。”白女士说。

而家住南宁的杨女士也面临着孩子没人带的困境,她选择了辞职带娃。“孩子毕竟太小,还不是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担心过早送她去幼儿园她不适应。”杨女士说,她希望孩子在3岁之前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而陪伴孩子的时间也非常珍贵。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幼教工作者,在武汉一所机关幼儿园担任教师工作的胡灵(化名)不建议过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么快就脱离家庭到一个集体当中,对孩子的身心都不利。”胡灵表示,虽然有些孩子的能力看起来已经达到了入园标准,但是更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

“3岁以前,孩子是建立安全感为主,首先情绪上要有归属感、安全感,他才能够再去适应集体生活,尽快融入集体,克服分离焦虑。”胡灵表示,她观察到,这种分离焦虑在不到3岁孩子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不过,在胡灵的同事陈果然看来,3岁孩童入园的问题可以解决,政策支持和托育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很多国家3岁前的托育机制很成熟,非常普及,但从事托育的老师必须有相关证书,对老师能力的要求也不同。”陈果然说,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家庭将生育多个孩子,低龄入园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专家:将2至3岁托育纳入学前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过去10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在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时,主要考虑如何保障3至6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立法也针对的是3至6岁幼儿园教育。但如此定位,对下一步发展学前教育以及发展普惠托育,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到2024年,我国幼儿园学位会‘多出’1000万个左右,而我国托育服务资源则严重匮乏,主要由社会力量提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熊丙奇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推进托幼一体化,即将2至3岁托育纳入学前教育,“实施托幼一体化,意味着到2024年,我国幼儿园就可提供1000万左右托位数,可以让所有2至3岁的幼儿入托。这部分群体是对托育需求最旺盛的群体。”

熊丙奇表示,统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要求政府保障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投入,提高幼儿园与托育机构教师的待遇,这才能发展有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切实减轻养育与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