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接下来说说我个人觉得进入幼儿园家长和孩子要做的准备。1教会孩子要上厕所时叫人。虽然现在都有尿不湿,但老师和阿姨不会像家里一样时时刻刻盯着问或检查的,尿的多了或者大号了总归有点不舒服的。2 做好孩子哭一个月的准备。大部分孩子刚上幼儿园离开家人
接下来说说我个人觉得进入幼儿园家长和孩子要做的准备。
1教会孩子要上厕所时叫人。虽然现在都有尿不湿,但老师和阿姨不会像家里一样时时刻刻盯着问或检查的,尿的多了或者大号了总归有点不舒服的。
2 做好孩子哭一个月的准备。大部分孩子刚上幼儿园离开家人身边都会哭,这是因为家长离开后缺少安全感,不过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就好了,这里重点要提醒的是送完孩子后立马走不回头,我见过孩子和家长一起在那哭的,也有孩子本来已经不哭了家长不放心回头后孩子立马又大哭的,其实小朋友很快就会适应并知道家长只是暂时离开他们。当然也会有些小朋友天生心大,玩的超级开心,一点也不哭。如果怕小朋友哭的话,平时可以做一些锻炼,比如去游乐园玩时不陪在身边,而是在孩子视线范围内,之后慢慢升级。
3老师和阿姨照顾的没有自己精细。在上海老师和阿姨基本都是蛮负责的,很少有欺负孩子的情况。一般一个班15~20个孩子,3个人照顾,2个老师一个阿姨,肯定是都能照顾的到的,不过不会像家里只看着一个那样立马就能响应,毕竟孩子多同时有情况了也要按前后顺序来。
4 交叉感染。一般小朋友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细菌环境,有了抵抗力,不会轻易生病,但是一个班小朋友一起时就会面对很多没有接触的细菌和病毒,这时难免抵抗力不足容易生病,经常出现你好了我病了,我好了他又病了的情况。不过基本到中班时就会适应,我女儿就是小班时经常不舒服,到了中班就基本没怎么生过病。其实抵抗力和健身很像,也是通过一次次的过载和修复慢慢建立起来的。
5不要完全相信孩子的话。因为孩子很多时候会出现转达不清,添油加醋,过于情绪化的表达等问题,需要结合下老师的话一起分析。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小朋友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很不开心,回家后就可能会和家长告状说老师欺负他,如果不再问问老师,直接去找老师算账有时就很尴尬。好在现在微信很方便,沟通起来简单高效。
6好的吃饭习惯。一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小班吃饭老师阿姨都会喂的,后续大了再慢慢教他们自己吃,不过如果小朋友吃饭习惯不是很好的话,在幼儿园不会像在家里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给他们喂饭,难免出现小朋友会吃不饱吃不好的情况。
其实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的话提前让小朋友去上托儿所,也就是学龄前的学校,这样很多问题都可以提前并且慢慢的适应起来,我女儿当时2岁就上了托儿所,然后上幼儿园时一点都没哭,回来还淡定的嘲笑了下其他哭的小朋友,可谓是效果显著,因此个人强烈建议。
有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当孩子第一天入幼儿园的时候,都伴随着哭闹。而作为年轻的家长,孩子还小,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简直对他没有办法╯﹏╰
一般孩子上幼儿园会哭两个星期左右,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坚持住,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使孩子的情绪更不稳定,甚至会造成前功尽弃。个别的孩子会持续哭上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时候家长要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宝宝每天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
从理论上来说,孩子入园哭闹是典型的情绪反应,哭闹”它令家长们心痛焦急、万般无奈;更使幼儿园老师手忙脚乱、一筹莫展。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是导致幼儿哭闹的最根本原因。原因是由于小,才开始不适应啊,谁都是一样的,和大人一样到一个新环境不适应,就会产生情绪……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幼儿减轻哭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呢?下面我将自己总结的一些简单办法和大家分享~~
1、先熟悉,解决陌生感,幼儿也是有好奇心
在入园前,我们就应该给孩子做好心理铺垫,以及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父母扮演孩子,上学哭闹,孩子呢,扮演父母,安慰孩子,通过这种不断的角色对调,让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心理说服”。
让幼儿在入园前提前熟悉幼儿园。家长经常性的带幼儿到园内玩耍,看哥哥姐姐们在幼儿园怎么样生活的,问幼儿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唱歌跳舞、念儿歌、玩玩具、讲故事,带幼儿参观教室,指给幼儿看一些漂亮的墙饰画,告诉他们是老师画的,幼儿园老师最喜欢小宝宝。使其对幼儿园产生向往之情,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依恋情绪,这样,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就不会感到特别陌生、恐惧。
2、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办法,鼓励+表扬,做到位
走在路上,不要聊负面话题,比如说你要听话、乖乖的之类的,而应该多跟孩子回忆自己上幼儿园的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能让孩子更多更快地了解幼儿园。
幼儿一旦入园开始集体生活,老师就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分别对待。如对一些性格温柔、胆小、乖巧的幼儿采取表扬鼓励法,用亲切的语气告诉他们:“你们是老师的乖宝宝,上幼儿园不哭不闹,真能干,老师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准备一些小红花、小玩具、小图书、小糖果等奖给他们,这样可以使部分幼儿安静下来,对哭闹的幼儿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
3、环境的改变,人物的变化,新奇的东西来吸引孩子
到幼儿园时,要主动给孩子介绍周围环境,比如老师、同学、玩具等,这样让孩子快速和周围环境建立起联系,那么就会有心理优势。
引起幼儿兴趣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比如:新奇的玩具、新近热播的动画片、幼儿熟悉的音乐、好玩的游戏等,让他们被这些事物所吸引,缓解、淡化分离的焦虑和痛苦。允许幼儿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以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此外,教师在开学前可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童真的环境,比如“一家亲”墙饰,内容为爸爸妈妈宝宝相亲相爱的,相对应的下方贴上老师与小朋友相亲相爱、做游戏的。让幼儿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最亲,在幼儿园老师就最亲,以缩小家园差距,弥补幼儿的情感空白。
4、哥哥姐姐帮助法
还有些幼儿,情绪会特别激动,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接纳老师,对老师给予的任何帮助都不理睬,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是产生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因为老师才让自己和亲人分离,才让自己痛苦不已。为了缩小幼儿这种心理差异,我们可以让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来陪伴,让他们和幼儿做做游戏、讲讲故事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年龄上相差不大,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更容易与幼儿接近相处,(而且有一部分幼儿本身就有哥哥或姐姐,在家也是哥哥姐姐带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与幼儿之间容易沟通的优势进行安慰帮助。
5、置之不理,孩子自己会看清形势
对于极个别采取蛮横、极端手段(如在地上边打滚边哭,对自己或老师进行攻击)的幼儿要理性的对待。因为正如帕蒂惠芙乐所说的:他们“需要哭”,当什么办法都不管用的时候,不妨试试“泰然处之法”。
并不是不管不问,任有他对自己对别人进行伤害,而是在保证幼儿和自身的安全前提下,进行“理性”的对待,蹲他在身边亲切的注视、耐心地倾听;给孩子一个适应缓和的机会、一个与老师进行感情交流的机会。
最后总结
孩子为什么上幼儿园,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孩子自己扩大信任圈的过程,从父母过渡到老师、朋友。每个父母,在送孩子入园时,都有可能走一些弯路,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尽量帮助孩子,更好地过渡。
接园时,也有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一定要按时接园,言而有信的父母,才会降低孩子第二天入园的阻力,让孩子对父母有信任感。
第二,路上不要聊负面的问题,比如说:“你今天哭闹了没有?有没有好好吃饭啊”之类的。而是应该多跟孩子聊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让孩子描述幼儿园里的新朋友,或者一些好玩的玩具之类的,这样子,可以让孩子对幼儿园增加好感。
第三,孩子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离,所以我们一定要足够多的陪伴宝宝,通过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好心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