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孩子有多可怕

爸爸 0 26

海淀区的孩子有多可怕,第1张

海淀区的孩子有多可怕
导读:在海淀,课本知识、奥数、英语这些都只是标配。真实的海淀孩子,恐怕比1500个英语单词夸张多了。比如,他们的学习内容,从深度到广度,从基础学业到课外特长,一个不落:小学毕业要完成PET(PET:剑桥英语测试,词汇量要求3500,相当于雅思40

在海淀,课本知识、奥数、英语这些都只是标配。

真实的海淀孩子,恐怕比1500个英语单词夸张多了。

比如,他们的学习内容,从深度到广度,从基础学业到课外特长,一个不落:

小学毕业要完成PET(PET:剑桥英语测试,词汇量要求3500,相当于雅思40-50分);同样是学课外英语,海淀孩子一年两册,速度是朝阳孩子的两倍;不止文化课,数学思维、跆拳道、机器人、手工、围棋,一样都不落下。

有一个海淀妈妈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鸡娃母亲,她给孩子报了马术、钢琴、滑冰、大提琴、还有画画。

问她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合格,她说:

给孩子报班,通常有三个目的:

1 为了拿证书,为以后的学业铺路;

2 给孩子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

3 让孩子培养一门拿得出手的特长,未来也许用得上。

而她让孩子学的这么杂,其实是无法真的培养出一门特长,也拿不了证书,只是陶冶情操,所以根本谈不上鸡娃。

最近几年,各种 “海淀” 标签以及 “鸡娃教育” 闹得沸沸扬扬。在大家的心里,“海淀”成了“不鸡娃不成活”的代名词。

我也认识不少的海淀家长,但说实话,我印象中的海淀家长跟这些标签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为了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海淀家长和海淀教育,我找到了20个海淀妈妈,跟她们聊了聊有关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对教育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北京各区的小学有一个“ 一流一类、一流二类、二流一类、二流二类 ”的划分,这次我找到的20个家庭,基本上从一流一类到二流二类都有,其中也有成功进入zzp的牛娃。

因为有的聊天记录比较杂乱,有的则是电话,没办法给大家截图,所以我就大概整理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家庭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其他没有展现出来的,基本都跟其中的情况类似。

海淀娃的生活到底怎么样的?

伊伊妈妈:

学校:二流二类

年级:三年级

校内学习:作业不多,每天课外学习之后就是做作业,时间早会阅读,时间晚就直接睡了。

课外学习安排:

周一16:30—18:00芭蕾

周二17:00—17:45拉丁小课

周三17:00—19:30英语

周五17:30—19:00拉丁大课

周六8:00—9:30轮滑

大概我们在海淀是一所普得不能再普的学校,所以周围没有传说中那么鸡娃。我和伊伊爸爸都比较忙,所以基本也是 兴趣出发,开心教育。

对她的要求就是校内主科学习优良就行,85-90分的水平,把基础打好。英语和阅读不搞各种考试竞赛,但也一直不放弃。

身在海淀,确实也遇到不少非常重视学科的家庭,但我们家始终觉 得身体好才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我们反而安排了不少文体项目,伊伊很多同学上了三年级也有退掉各种文体课的,但我们还一直坚持,一是孩子喜欢,每次上课都开开心心,二是强身健体,也耽误不了什么时间,何乐而不为。

Miles妈妈:

学校:民办

年级:二年级

校内学习:学科作业基本在学校就做完了,开放式作业多一些,有一些简直是考验老母亲老父亲

课外学习安排:

周一:声乐

周二:书法

周三:朗诵

周四:数学

周六:街舞

很多课外班都是学校的拓展课,自己就报一个街舞,孩子自己喜欢 。

当初上民办,一是因为非京籍,上不了公立学校,二是已经办了移民,准备让孩子高中就出去,没有高考压力。

大概一直想的是让孩子出国,周围也都是类似的家长,所以大家最看重的是孩子的英语水平,其他科目随孩子兴趣的多。不过这两年因为疫情,很犹豫将来还要不要出去,如果不出的话,就得给孩子报学科类的课程了,以便应对中高考。

凯新妈妈:

学校:一流二类

年级:四年级

校内学习:作业量正常,如果认真做,顶多也就不到1小时搞定,要是磨蹭说着就来气

课外学习安排:

周一:书法

周二:网球+鲸鱼小班

周三:高思语文

周五:高思数学

周日:网球+钢琴

一二年级学校课业比较轻松,还有别的课,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时间很紧张,就减了美术课,钢琴也减到每周一节。高思数学本来是线下课,现在都转成了线上。正在计划给孩子报个语文课,主要是想加强一下写作方面。

我们本来都是挺佛系的,但是划了新的学区之后,对口中学里有好几家普中。加上听说未来中考录取率会降低,所以现在比较紧张,想试一下推优进重点中学或者至少是普中实验班。

喜悦妈妈:

学校:一流二类

年级:老大三年级,老二大班

校内学习:作业正常,偶尔多一点,一般来说需要的时间也不多。

课外学习安排:

周一:校内篮球+英语线上课

周三:校内美术

周六:游泳+数学线上

关于鸡娃,还真常常有亲戚朋友来问,大概觉得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清华硕士毕业,就会有很多经验。但我俩是真不鸡,大概也是因为我们这孩子也不耐鸡。

我遇到过很鸡娃的父母,有时候大家聊天觉得还真不是一路人。他们基本就是全程陪伴,父母一方或者轮流,甚至还有老人,陪课啊,找老师啊,小班教学啊,学很多课外班。我觉得我真做不到,既然我做不到,我也不希望老是去要求孩子。

而且,有些鸡娃的方式我觉得确实也有点过了,比如我们家隔壁,一次睡到半夜,听到妈妈也砸花瓶,叮呤咣啷教育孩子。还有我们同事,以前从山东考上名校的,他们当时特别苦,所以对孩子要求也高,刚上小学,感觉就没11点之前睡觉的,还要同步什么美国的小学教育,学法语,钢琴小提琴马术一堆。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要说孩子,确实很厉害,是个学霸,但真的对孩子未来发展好吗?这个我也说不好,但我是不希望这样。

要说我们唯一对孩子的要求,可能就是 阅读 ,还好目前老大非常热爱阅读,带着老二也有这个氛围,这一点我俩很欣慰。

栩然妈妈:

学校:一流一类

年级:二年级

校内学习:不多,孩子在学校全部完成。

课外学习安排:

周一:围棋+英语

周二:数学+语文

周三:网球+英语

周四:语文

周五:书法

周六:小提琴+数学

除了这个安排,一般睡前会打卡阅读,周四周五会让他有随机的作文练习。

我个人是觉得孩子是一定要督促的,好学校的名额就那么多,不努力怎么争取。也许我那就是传说中的“鸡娃”妈妈吧。但不要觉得孩子就累,坚持本身就是人生必备的一种品质,现在孩子不体会,也许长大了会更辛苦。而且我坚信努力是会有收获的,当孩子通过努力获得了应有的成绩,他自己也会有成就感。

海淀教育跟大家想得一样也不一样

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海淀教育跟大家想得 一样,也不一样。

一样的是,传说中的鸡娃,攒班、培优、各种课程安排,都是存在的。

但这并不是海淀教育的全部。

每个地方每个地区都会有鸡娃和不鸡娃的家长,海淀区也不例外。

就像上面几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情况,也有各自对教育看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我一直都说, 鸡娃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不能把“鸡娃”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去追求,更不能把鸡娃作为一种价值观去宣扬。 要看到,即使身在海淀这样被贴上鸡娃标签的地方,也并不是人人都在践行这一条教育之路。我们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规划和学习方法。

为什么海淀会被打上“鸡娃”标签

为什么大家心里总觉得海淀就是“鸡娃”的代名词,这其实是 跟海淀本身的教育情况有关的。

在海淀,有几所非常优秀的中学,人称 六小强。 六小强有多厉害呢,人大附一所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都在100+。

好学校谁不想孩子去啊。但六小强是面向全北京市考试的,只有少量名额划片,所以对海淀孩子来说,竞争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海淀跟西城、东城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学校间的差距太大,如果没能上六小强及六小强的民办校,那剩下的学校,可能就不如人意了。

一边是对好学校的向往,一边是对差学校的恐惧,才造成了海淀的部分家长成为标准的鸡娃父母。

比起“鸡娃”,海淀教育这几点才值得学习

但事实上,“鸡娃”不应该成为海淀教育的标签,相反我在这20位海淀妈妈身上,找到很多 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教育观点。

1 重视教育

不管是我采访的鸡娃妈妈还是佛系妈妈,基本上都有共同点,非常 重视教育。

这其实不难理解。

除了上一代就住这里的老海淀人,中关村附近就是最早一批新海淀人的聚居地。他们通常是全国各地考到北京来的985、211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了教育带来的红利。

所以教育,在这样的家庭一定是最受重视的。从上面我写出来的几段采访就能看出,即使是佛系家庭,也没有真正的放养,虽然有些家庭并没有把学科拔尖的目标放在第一位,但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成长还是有要求的。

所以别被“鸡娃”带偏,也别被“佛系”迷惑。

不管用哪种方法,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责任。

2 要求自己多过要求孩子

在我采访的这些海淀妈妈里, 栩然妈妈是最典型的鸡娃妈妈。

但她绝对不是只对孩子要求的妈妈。

我知道,每次栩然上课,她都是提前预习一遍,预估哪些地方孩子可能学起来有难度,然后找不同的方法来帮孩子解决。为了栩然有好的英语环境,她会自己学习口语课程,然后准备跟随时随地跟栩然对话。

其他的妈妈虽然没有在陪伴学习上下这么多的功夫,但是基本上他们都认同,自己本身就是说孩子的榜样,所以他们自己会长期保持学习,认真对待工作,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感受到进步的力量。

3 重视阅读

虽然我只跟20位妈妈聊了天,但是不约而同的,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里,都会有 阅读 这件事。

阅读这件事其实是老生常谈,我也非常希望暖暖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过最近一件事让我有更深刻的感受。最近我在陪暖暖上语文课,语文老师的知识面以及对各种典籍的累积量非常的丰富,把一堂给孩子讲的语文课,变成了暖暖、我、暖姥姥都听得出神的演讲。当我去真的拜访这位老师的时候发现,他本人比在课堂上更有趣。

所以阅读这件事,不仅仅是有用,更重要的,是会让生活和人生变得更趣,更丰富,更有厚度。

所以我在见完这位老师之后,又赶紧回家补了2大箱书。

4 时间规划的能力

在采访这20位妈妈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孩子课后怎么安排。

让我非常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给了一张非常详尽的时间表,已经如果有变动的plan B。

因为篇幅的原因,上面我并没有写完整,如果大家有需要,我下次再单独列一篇给大家展示一下,也向他们请教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

不得不说, 时间管理对于有学生的家庭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能力。 说实话,我给暖暖的时间规划是没有那么细致的,所以我也打算跟海淀的妈妈们学习一下。

其实在跟这20位妈妈聊完之后,我一直在想,真正的海淀教育是什么?

在这几天里,我一直没有想到一个标准答案。

但就在我梳理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可能真正的海淀教育其实是 打破标签的教育。

虽然我只采访了20个人,远远不能代表海淀的全部。

但我在这20个人里,得到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教育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也没有哪一个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比起我们,暖暖这一代孩子生活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对未来的选择性也更大、更自由。

看到学习和教育本身的能量,也许才是海淀教育最厉害的地方。

(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暖暖妈

北大硕士毕业。中科院儿童教育心理学博士班在读。

当妈后,更关注科学 育儿 ,亲子教育,倡导有品质的生活。

教育类畅销书作家,著有《高效能养育》。

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

开学的时候家长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为父母都是手忙脚乱的。孩子在放暑假的时候,基本都是散养的模式,可神兽终究还是要回到学校。上海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让网友一直笑个不停。警察同志站在校门口准备接待学生和家长时,突然拦下了一个孩子。要是这学生不是自己学校内的,因此跟学校的校长取得了联系。经过双方的沟通才发现爸爸将孩子送错了学校,两所学校仅仅只隔了一条马路而已。

孩子的爸爸从来没有参加过家长会,因此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哪个学校上学。两所学校离的特别近,名称也非常相似。多种因素的折叠下父亲肯定是会容易出错的,爸爸应该选择将孩子送进去再离开。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危险,父母不能够的孩子一个人丢在那里。通过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了一个道理,爸爸根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因为父亲要在外面拼命的挣钱,要给孩子和妻子最好的生活。

因为疫情的原因家长都是不能进入学校的,学生都会有老师带领进入班级。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让一些粗心的家长不断的犯错误。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长帮忙处理。好就好在警察快速的跟孩子的爸爸取得了联系,因此才没有闹出更大的乌龙。父亲一定要从这件事情当中好好的反思,不可以再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总的来说学生面临的是学习问题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下家长千万不要变得很鸡娃。有的家长会特别在乎孩子的名字,总觉得孩子在某个方面会不如他人。孩子在双减政策下已经没有了补课的机会,只能够在学校当中不断的学习支持。家长虽然不是孩子的老师但是也是孩子的***,像送错学校的事情一定不能够再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开学的第一天其实在很多地区都发生了一些比较搞笑的事情,就比如说将孩子送错了,学校或者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还没有上车,家长就开着车出发了,还有的人不放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趴在学校的墙头看着孩子的状况,新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出现,有一些送孩子去学校的人,孩子上学还没有焦虑的情感产生家长就已经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其实大家对于孩子上学,并不用过分的去焦虑,因为我们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孩子能够放心地安心的去好好学习吸取知识,有的,家长可能因为迷信就让自己的孩子带着一根大葱去上学,觉得这样就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其实只不过是取了物体和我们这个字的谐音而已。还有的孩子放假和上学的时候完全是两种心情,可能大家作为孩子也都知道上学,意味着我们就又要步入一种紧张的氛围了吧。

最令大家关心的还应该是孩子们第一天上学的作业问题,如果是小学一年级的话,大多数是没有作业的,但是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是在开学的第一天要上交作业的,当老师询问一些学生为什么没有按时的把作业完成的时候,或者问学生他们的作业去哪里的时候,学生们的回答也是花样百出,有的人说自己的作业忘记在老家了,还有的人说自己的作业被自己家的狗狗吃掉了,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的作业被家里的老人当引火纸给烧掉了!总之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会听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相信开学的第一天更重要的大家还是关注!自己才接触群体生活的幼儿园小朋友吧!可能家长对于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会非常迷茫,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家长应该做到的榜样作用,让孩子能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上学。

生活有诸多不易,但他们努力生活的样子让人感动。杭州父子三人中秋夜仍然骑着三轮车送快递,九岁的哥哥和六岁的弟弟跟在三轮车后面跑,有时候会滑着滑板跟在后面。爸爸停车拿快递的时候,兄弟两个就会围上来帮着爸爸一起去送快速。孩子说这样可以快点送完快递早点回家。这个中秋节,因为忙着送快递,爸爸李保良没有买月饼,他们租住的社区搞中秋活动,儿子从社区带回了两盒蛋黄酥,这样就算是有了过节的气氛。

李保良的家里墙壁上贴着两个儿子的奖状,还有孩子运动会上得的奖牌,这些都是爸爸每天努力的动力。他们租住的是顶楼,可以通行露台,他们在这里种了很多的青菜,李保良工作的时候,兄弟两个就会上露台照顾这块小菜地。李保良的收入除了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支外,还要还信用卡和贷款,他不敢乱花一分钱,能省就省,一天要打两份工,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都不能休息。

不管是谁,一生都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么我们遇到困难后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困难到了什么程度,自己能不能承受的住,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解决。只要冷静下来,一点点的整理这些困难,把所有的困难都写下来,先去解决比较容易的,把最难解决的放在最后,慢慢想办法解决。

遇到困难不要急着去解决,要想想这些问题出在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些人遇到困难后就变得很低沉,被困难打败再也站不起来,有些人却是越战越勇,战胜困难把日子越过越好。遇到困难后只要肯付出,能吃苦笑着直面困难,相信很快就能迎面而解。

前阵子,**《失孤》原型找到亲生儿子的消息不断刷屏,大家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父爱如山,正如郭刚堂认亲后选择默默退居幕后,只要看到孩子 健康 成长,24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郭刚堂找到儿子后,最开心的外人就应该是刘德华了。

在**《失孤》中,刘德华主演这部公益**,而后又在第一时间祝福郭刚堂,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也是一位父亲,知道父亲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有多暖!

三点起床做早饭,五点送娃去上学,刘德华堪称“宠女狂魔”

在父母心中,女儿就是小棉袄,尤其是父亲,他们对女儿的宠爱可能远甚于儿子。

天王刘德华就堪称“宠女狂魔”、“女儿奴”,从女儿刚出生的一刻起,父爱就显现出来。

刘德华亲自给女儿换尿布、配奶粉,但是这一点,就“秒杀”国内无数爸爸,丧偶式 育儿 可不是白来的!

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的年纪时,刘德华还会坚持早上三点起床做早饭,虽然家里雇了保姆,但他还是觉得保姆做得不够好,坚持用自己的父爱滋润女儿。

等到五点时,刘德华还会亲自送女儿去幼儿园,就连周润发都会吐槽:

你人生最大的包袱就是女儿!

刘德华对女儿的宠爱,不是只在于表面!

在教育层次上,刘德华挑了一年时间,才选择一间上档次的幼儿园。

幼儿园毕业后,刘德华又特意选择了一间不需要考试的学校,他觉得小学生不应该有太重的学业负担,那样会过得不开心,不需要考试,女儿的校园生活体验会更好。

在日常饮食上,刘德华全家人都吃素,他们觉得吃素食更加 健康 ,一开始只有妻子和女儿吃素,后来刘德华也加入这个团队中,调侃道:

全家人都吃素,我不吃多不合适。”

在金钱上,刘德华堪称“富养”女儿,4岁生日时,刘德华就送给女儿一座价值2亿港元的别墅作为礼物,还给女儿雇佣保镖、保姆,这种奢侈也不是任何明星都能做到的。

如果不是真的宠爱女儿,谁会这么舍得花钱呢?

当然,作为一名父亲,给予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

虽然刘德华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他依旧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女儿身上,甚至愿意推脱工作,参加女儿重要的仪式——幼儿园毕业典礼。

由此可见,刘德华宠爱女儿是多个层次、多方面的,而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什么?

刘德华的 育儿 经验给予家长什么启示?

首先, 家长不要太重视小学的成绩。

前些天,浙江10岁男孩离家出走的事情历历在目,就是妈妈嫌弃孩子英语只考90分,这才被逼出走。

刘德华觉得小学最重要的就是体验校园生活、适应学习环境,成绩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只要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能够跟上,学习成绩差一点也没关系。

其次,刘德华的陪伴更加讲究仪式感。

我们要讲究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爸爸在沙发上玩手机、儿子在地上看电视,这不叫陪伴,这叫各干各的。

女儿幼儿园毕业典礼,刘德华挤出时间参加,不在乎自己的身份,能够让女儿看到自己的到来,这对女儿来说,远比毕业典礼更重要。

家长陪伴孩子时,一定要做到深度陪伴,让孩子看到自己陪伴的背后是关爱。

最后,刘德华的 育儿 方式也不一定全都是对的,那就是“富养”女儿过于奢侈,甚至比王诗龄都要“过分”。

女儿4岁时,刘德华就送别墅,18岁时送什么呢?别墅群嘛……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女儿会不会变得物质?这也是我们担心的一点,不过相信刘德华夫妇的 育儿 ,肯定不会让女儿走上弯路。

有一种“女儿奴”叫刘德华,他对女儿的宠爱让我们再一次深切体会到“父爱如山”。

父亲对女儿的宠爱,与地位无关,各位爸爸,你们更加喜欢儿子,还是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