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钢企给每位员工发一台轿车,相比现金,什么最实惠?

员工 0 43

江西钢企给每位员工发一台轿车,相比现金,什么最实惠?,第1张

江西钢企给每位员工发一台轿车,相比现金,什么最实惠?
导读:在今年国庆期间,江西一钢企给每位员工发一台轿车,总价值高达五亿元。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觉得,这家企业真的太壕了,为什么好的企业都是别人家的?现在跳槽还来得及吗?也有网友发自内心的说,成了家之后,总感觉现金要好一些,车贬值快一些。

在今年国庆期间,江西一钢企给每位员工发一台轿车,总价值高达五亿元。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觉得,这家企业真的太壕了,为什么好的企业都是别人家的?现在跳槽还来得及吗?也有网友发自内心的说,成了家之后,总感觉现金要好一些,车贬值快一些。今天我们就说一说,这家企业给每一位员工发一台汽车,相比现金而言,什么最实惠呢?

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对于一些已经买车的人来说,再给他们一台汽车就是增加他们的负担。每一年的油费,停车费,保养等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给他们发放现金是一件更实惠的是。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买汽车的员工来说,你给他们发一台汽车,他们肯定会十分的高兴,第一台汽车就是企业送的,对他们而言也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肯定也会尽忠职守,以主人翁的意识服务公司。

我们要知道江西这家企业送给员工的汽车是江铃,福特,大众,每一台的汽车价格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觉得能够日常代步,五六万块钱的小汽车就行了。如果这家企业给员工送十多万的汽车,员工肯定会觉得不实惠。

但是对于这家企业的做法,小编觉得还是很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员工都已经买车,如果企业再送一台汽车给他,员工的压力会增大一些。这家企业之前给员工发年终奖也是特别壕,在网络上也有相关的报道,将现金堆成墙,这种震撼的场面小编真的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你们觉得企业发放现金更实惠还是送汽车更实惠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如何看待江西钢企给每位员工发轿车的举动呢?据官方消息,江西方大九钢此次奖励员工的轿车,分为2933台江铃福特领界和1183台一汽大众迈腾,共计4116辆,总价达5亿元。一个多月前,车辆通过在江西本地车企和贸易公司进行购买。由于车辆过多,九钢公司是分批次给员工发放车辆的。此外,据官方消息,公司还将承担这些车辆的牌证制作、五年车险及车船使用税等各项费用。一直以来方大九钢都是在中国非常有名的一家公司,为什么我们要说这家公司非常有名呢?因为每每提到这家公司,大家第一印象都是这家公司,实在是太有钱了,而且这家公司一直都是以非常土豪的奖金的形式登上了整个企业版的头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家公司的所作所为呢?这样的做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作为一家钢铁企业,方大九钢实际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能够给员工发放高达5个亿的。那么多汽车来作为奖励实际上代表的是这家企业经营业绩的优良,我们看到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好的奖励呢?是因为企业连续5年实现了预期利润目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才会愿意将成果与员工分享,这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业绩做得好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方大九钢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了。而且我们看到这家公司实际上并不是今年才有这样的做法,也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常年如此,之前每一年方大九钢都是因为直接发巨额的现金红包,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广泛关注,之前就曾经出现过,发放16亿的现金堆成现金枪,每人发放好几万的土豪现状。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将汽车而不是发现金给员工好处到底是什么?相比于之前直接发现金,这次发汽车引发的整个市场的反响则会更加强烈一些,因为相比于之前发钱,可能很多企业年终奖发的钱也并不太少,但是毕竟都只是现金而已,而这种直接通过发汽车的方式让员工直接有开回家的感觉,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强烈的心理冲击。正如同这家企业之前直接发现金,而不是通过转账的形式给员工发奖金也是。同样的角度考虑,就是真正让员工拿到实惠,让员工真正从心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发汽车并不是一个坏的考虑。

第三,我们再来观察的是发放汽车,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比发放现金更加有利。一般情况下,企业要给员工发放现金作为奖励的话,那么基本上都要缴纳比较高额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员工来说,拿到现金虽然感觉很爽,却面临着比较高的税负压力,而且企业所要缴纳的税负则会更多。而通过发放汽车这种形式,实际上如果进行比较好的税收筹划和税收处理的话,完全有可能实现有效的避税,这样员工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而降低更多的成本。所以对企业来说,发放实物的奖励往往会比发放现金的奖励更有优势。

公司购进汽车时,计入“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不含税的机动车发票金额+车辆购置税+汽车装具发票载明金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公司将汽车赠送给员工,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再做: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固定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车主可以凭借车辆的销售单到车辆销售商家补开发票,并请商家在发票正面签注该发票为补开发票。请市民注意,除补开的发票外,销售商其他任何证明都无效。

2车主可以拿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或者是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财产证明书前来办理。

3可以由本人所在工作单位出具财产证明书原件,如果,是凭借单位出具的证明来办理,那么别忘了,一定要带上工作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还可以选择在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在遗失声明见报后,将该声明剪下来(含报社名称和日期),本人关于车辆来历的承诺书一起粘贴在A4纸张上即可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别说年终奖是车了,就是有没有年终奖都是个问题,而据企业的负责人称,车只是年终奖的一部分,这是额外奖励给40名优秀员工的,其他员工还有不同程度的年终奖,老王我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如果送的只是普通轿车,心理还平衡些,据说送的还是高级轿车,40辆总价值超过了1500万,可见这40位优秀员工是真的优秀。

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40名获奖的优秀员工里,竟然有三分之一是80后,这让我这个坐在屏幕前码字的80后无地自容,人家因为一份工作买了车,可我却连一台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都没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但话说回来,一家企业可以随意地拿出价值1500万的高档轿车送给优秀员工们,那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福利,也证明了企业是处于盈利状态的,而企业之所以盈利,除却拥有核心技术之外,必然是给企业贡献了足够的力量,让企业赚到了钱,企业才会这么重视员工。

根据职场的惯例来看,这种企业一般都是实企,其企业实力必然非常雄厚,估计这种奖励员工的行为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虽然企业与员工是互惠互利的、是双向选择的,但这家企业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剥削员工,反而在每年的年底搞一些回馈员工的活动,在这种企业里工作的员工都会自发的为企业奉献、为企业着想,如果企业的业务量固定、员工的工作效率足够高、工作质量足够好,一年多赚的可不仅仅是1个1500万那么少,真的有些佩服这家企业的决策者。

其实在我看来,这也只是个别企业的个别做法,大多数企业是不会给员工发这种福利的,顶多就是针对某一位或几位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而这家企业也是一样,这些优秀员工必然是给公司创造了数倍于车辆的价值,或者说为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企业才会奖励这些人一人一台高级轿车。像我之前工作的那几家单位,虽说有年终奖,但年终奖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发放的,而且想要拿到年终奖,必须业绩考核合格、绩效考核合格,平时迟到、早退的次数不能超过多少次才可以,反正就是不能顺顺利利的拿到年终奖,而80%的同事都会被以各种理由扣除一部分,能够拿到全部年终奖50%以上的人都比较少。

拿我呆过的企业与山东这家企业相比,企业管理者的格局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企业是逐利的,但看人家的做法, 哪怕没有获得轿车,心里也是极其佩服的。

属于。

对于公司给配的汽车作为奖励送给员工的,其应该具有使用权与处理权。

(一)对个人而言,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

1、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车辆购置税

应当自取得之日起60日内申报缴纳车辆购置税。

3、车船使用税

应按相应的车船税税目税额,于取得车辆所有权的当月按年申报,分月计算,一次性缴纳车船使用税。

4、印花税

受赠车辆,属于因财产权利关系的变更表现为产权主体发生变更,按印花税法规定,应以产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所订定的民事法律文书计算缴纳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