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一场特大旱灾,使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广西的特旱重灾区,所到之处,山塘干涸,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眼下已是雨季,旱情已基本解除,但是隆林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旱魔的动人故事仍在传诵着。 壮族汉子抗旱当先锋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
一场特大旱灾,使隆林各族自治县成为广西的特旱重灾区,所到之处,山塘干涸,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眼下已是雨季,旱情已基本解除,但是隆林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抗击旱魔的动人故事仍在传诵着。
壮族汉子抗旱当先锋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该县蛇场乡有一位***员叫陆维然,提起他,人们无不表示敬佩。他是乡里的烤烟助理,自从过完元霄节回到工作岗位至今,这位35岁、面容削瘦、肌肤稍黑的壮族汉子再也没有回过家,他把3岁小孩交给在县城的父母帮照看后,人们经常见他每天带领仡佬族、苗族和汉族的受灾群众奋战在寻找水源抗旱一线。
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地下溶洞为群众找水、抽水。有一次,在560米深的“马蜂洞”,他和4个大汉抬着抽水设备,一步一步艰难地往洞底爬行,头撞上了又尖又低的石笋,血流不止,但他没有吭一声;设备沉重,几个人前后走路时速度不一,机器来回摆动不定,他被惯性重重地甩到洞壁上几乎晕了过去……
找到水源后,他忍着伤痛跳下冰冷刺骨的水里安装抽水设备,尽管冻得全身直哆嗦,但他咬紧牙关在水里坚持1个多小时,直到把机器安装好。经过他和当地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共找到水源点10个,使周边4792个汉族、仡佬族和苗族同胞、2836头牲畜和3560亩优质烤烟基地的用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找水源穿破三双鞋
冉俊科,汉族,隆或乡沙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当地的人们总在陡峭曲折的石山路上看见这位铁骨铮铮的中年硬汉子急匆匆行进的身影。他除了白天要带领村干、屯干分头到处寻找水源外,晚上还召集群众商讨抗旱工作,想办法解决当前的人畜饮水难的突出问题。几个月来,他每天起早贪黑,踩着尘土飞扬的山路察看灾情,几乎走遍每个汉族村落和苗家寨子的家家户户;为寻找水源,他爬山沟钻洞穴,身上经常被岩石、树枝刮伤,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晒干,一天下来,不是衣烂鞋破,就是满面伤痕。为抗旱找水源,他穿破了三双解放鞋,如今人们还看见他每天穿的鞋常常露出光溜溜的脚趾。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解决了包括苗族寨苦竹林屯在内的5个屯110户668人10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
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没水喝
杨明合,苗族,50岁,德峨乡龙英村党支书。龙英村地处德峨乡东部的大石山区,距乡政府17公里,共有23个村社,村内交通条件较差,村民居住分散。去年8月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使龙英村和全县其他地方一样遭遇特大旱灾,全村447户1968人生活饮水极度困难,1901亩耕地(其中旱田293亩,旱地1608亩)也无法耕种。
今年以来,为帮助全村各族群众解决用水难问题,杨明合组织全村28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分组寻找水源,一找就是一个多月。最后他组织18名党员在水井屯的一个地方挖了3天,终于在距地面46米深处找到了水源。
抽出水后,为照顾周边的克长乡大庆村3个屯23户、德峨乡么基村3个屯50多户、龙英村10个屯总共两个乡3个村、13个屯540户3000多名各族群众也能用上地下水,他采取了凭票取水的办法对水源进行管理,规定来这里取水的本村群众每天每户凭着4张水票就可以取到4桶共100公斤的饮用水。而对那些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村屯的群众,他则免票优先供水。每天天一亮,远远近近村寨的各族群众便三五成群地挑着水桶,有秩序地排好队,等着取水。这些情景曾被各级媒体记者一一摄入了镜头。
他的做法既节约了水源,又消除了村寨之间的矛盾,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感情,周边村屯的苗、彝、仡佬、壮等各族群众团结抗旱,互助互救,灾区未发生过一起因水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
给各族父老送去爱心水
郭秀新,50岁,仡佬族,德峨乡么基村党支书。他所在的村地处偏远大石山区,是全县特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村。
春节过后的几个月来,郭秀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生活困难的各族群众,每天天一亮,他拿上草帽就匆匆出门配合乡政府为偏远的饮水困难群众送水。
苗族寨么基屯的五保户杨桥济、杨亚周和低保户聋哑残疾人杨留济,生活自理能力低;5岁的杨亚章和6岁的杨亚钢父母都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平时住学校、寄养在亲戚家。郭秀新把这些困难群众和儿童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天都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用水。杉树脚屯81岁的五保户、彝族寨老人黄大娘,早年丈夫和小孩相继去世,孤苦伶仃生活不能自理。郭秀新经常过问她的生活,每次路过她家门,他都要进去看望一下这位老人,问寒问暖,每天还要给她拉水送水,照料她的生活。当得知本村的郭乜追和郭乜想儿子都在部队服兵役,家里缺少劳动力,人和牲口喝水成问题后,郭秀新坚持每两天组织党员为她们送去5桶生活用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彝族喝的就有苗族喝的
杨启明,彝族,德峨乡保上村村民委主任。他所在的阿稿屯居住的40户168人都是彝族同胞,那里地势较平坦,种植烤烟是该村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旱情发生以来,该村地处高寒石山区的蚂蚁、高坡、金刚林、近脚、长冲、何家寨、马裸等7个自然屯共215户1075名苗族群众每天都要走4、5个小时山路到阿稿屯的老、新水井两个地方来背水、拉水、驮水,这使得本来水源相对充足的阿稿屯用水变得很紧张。老水井出水量少,水池里的水抽一个上午就抽光了,要等到晚上储水才能继续抽。为了保证前来取水的苗族群众都有水喝,杨启明就安排一部分群众到新水井取水。水井既要保证本寨人的供水,又要用于急着移栽的烟苗和灌溉烟地,此时此地用“滴水贵如油”来形容并不过分。杨启明走访德高望重的寨老,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说服本寨群众白天优先照顾苗族群众取水,晚上再轮流排队抽水浇本村的烟地。有时,他一天到晚都是在水井边忙乎,亲自为苗族群众分水、为本寨群众抽水。每天看着那些苗族群众都能取到水,高高兴兴满载而归,杨启明的心里也舒畅了很多。
第6集。《情暖万家》是一部以民警曲二群在一开始警民关系十分紧张,最终改变工作作风,走进人民群众中,为他们排忧解难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情暖万家》第6集中,大壮在送水途中遇到了一个女子呼喊救命,该女子被一个持刀男子追赶,大壮见状,立即冲上去将持刀男子打倒,并将女子送往医院,经过调查后,这名女子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送不完。正常情况家庭户电动三轮车送每个工人道每天60桶轻松完成,极端情况是每天120桶,这种情况偶尔一天。自来水厂配送或驾驶公司每人每天每辆车可送400至500桶,极限情况700-800桶。
工资一般在4000元左右,提成一桶水1.5-2元。有的有底薪,有的没有底薪,都是取水的多少而定。每个月有四天休息,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大部分的送水站是没有的。理论上,一个水管工的月薪可以达到7000或8000,但至少发送超过50桶,牺牲休息时间,一个月身体将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一般人不可能承担强度。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招聘供水工人的条件:
没有教育要求,没有经验可以,18-50岁可以,强制条件是没有严重的疾病,毕竟这是一个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2、是否会从供水工人身上扣款:
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扣款,水运业务量不是水运工人可以决定的,尽量避免投诉、服务态度不好或在水运过程中出现断桶、丢桶的情况,将酌情扣款。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