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

员工 0 48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第1张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
导读: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小米创始团队成员李伟星离职。他早期曾负责MIUI开发,后调任技术委员会。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小米创始团队成员李伟星离职。他早期曾负责MIUI开发,后调任技术委员会。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1

 据新浪科技,小米创始团队成员、原小米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伟星离职。据了解,李伟星是小米的12号员工,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成立当天,与雷军一起喝小米粥的13人中,李伟星就在此列。他早期曾负责MIUI开发,后调任技术委员会。

 目前,李伟星已经离开了小米,具体离职原因未知。

 当时喝小米粥的13人中,除了雷军、林斌、黎万强和黄江吉4名联合创始人,还有李伟星、孙鹏、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

 这13人中,有4名为联合创始人,另外9人为创始团队成员。李伟星早期负责小米手机的MIUI开发工作,后调任技术委员会。目前,网传李伟星已经离开小米,具体离职原因未知,小米官方也尚未给出相应回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小米的上市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初与雷军一起喝小米粥的创始团队成员在职的正在减少。而此前闹的沸沸扬扬的小米大批裁员事件或许也和创始员工离职有关。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

 此前,有传闻称小米计划裁员 10%,HR 已经开始约谈。在此传闻之前已经有小米员工在网上吐槽,企业年终考核强制将绩效分为 C 的比例,设为强制性的 10% 的消息。

 对此,小米回应称,创业至今尚未出现过裁员的情况,而且目前小米有超过 4000 个热门岗位依然在广纳贤才,小米欢迎优秀人才的加入。

 不仅如此,此前小米的离职老员工近日还收到短信消息称小米的大门永远敞开,欢迎重新加入小米一起奋斗。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2

 小米创始团队成员、原小米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伟星离职。

 李伟星是小米的12号员工,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成立当天,与雷军一起喝小米粥的13人中,李伟星就在此列。他早期曾负责MIUI开发,后调任技术委员会。

 这13人中,有4名为联合创始人,另外9人为创始团队成员。李伟星是9人中首位离开者,其它8位目前仍在职。

 另外,小米当前正陷入裁员风波,脉脉上有消息称小米计划裁员10%。有内部员工向新浪科技透露,小米在2021年绩效评分中,强制所有部门必须有10%的员工绩效为C,而两次绩效为C,就会被劝退。

 针对裁员传闻,小米方面向媒体予以否认,称创业至今未出现过裁员情况,目前仍在招募人才。

  从核心到边缘再到虚职?

 创业喝小米粥的故事,一直被雷军津津乐道。

 2010年4月6日,雷军和12名创始员工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在上述创始团队成员的合影中,既有林斌、黎万强和黄江吉等联合创始人,也有李伟星、孙鹏等早期初创员工。

 李伟星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微软工作了数年,从事Windows Phone软件研发。加入小米也是经其在微软的领导林斌引荐,与雷军见面聊了之后,他决定跟随雷军降薪创业。

 李伟星是小米早期MIUI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成员,后来升任MIUI副总裁。其相对正式的走向前台是在小米上市后的首次架构调整中。

 2018年9月,雷军在内部邮件宣布了小米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这是小米上市之后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

 这场架构调整涉及到了上上下下多位联合创始人和中高层。一方面新设集团参谋部和集团组织部,进一步增强总部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改组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一大批80后年轻高管走上前台。

 李伟星便是其中被提拔的年轻高管之一。当时小米组建了四个互联网业务部,其中互联网一部负责MIUI核心体验,李伟星担任总经理,并且向CEO雷军直接汇报。

 不过此后,小米在互联网业务部的架构上进行了多次调整,李伟星也逐渐从MIUI的核心管理层中淡出。

 2019年2月,李伟星被任命为互联网四部总经理,主要负责电视版MIUI等。而互联网一部总经理由金凡担任,两人均向CEO汇报;2020年12月,小米将多个独立的互联网业务部整合,新成立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三个一级部门,分别由金凡、马骥、仇睿恒为部门总经理,直接向CEO雷军汇报;在2021年11月的架构调整中,软件与体验部和手机部系统软件部合并为手机部软件部,IoT平台部并入手机部软件部,金凡担任手机部软件部总经理。

 而李伟星则在2020年MIUI互联网业务部门大整合之后,被调任技术委员会,担任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转向技术委员会主席(先为崔宝秋,现为叶航军)汇报。

 而目前,李伟星已经离开了小米,具体离职原因未知。一位小米员工对此评价称,‘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有点像是一个虚职,不过作为创始团队成员,想必他早已经财务自由了。’

 李伟星的'个人微博曾在负责MIUI时与用户沟通极为活跃,而在2020年初便停止了更新。在2019年4月小米成立九周年时,他还发布了一条微博感慨:‘当初加入小米,我真没想到小米需要克服那么多困难,没想到小米会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也没想到我会坚持这么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小米的上市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初与雷军一起喝小米粥的创始团队成员在职的正在减少。当时喝小米粥的13人中,除了雷军、林斌、黎万强和黄江吉4名联合创始人,还有李伟星、孙鹏、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

 其中,联合创始人黄江吉(4号员工)于2018年离职,联合创始人黎万强(3号员工)于2019年离职;9名创始团队成员中,李伟星是首位离开小米的,其它8位目前仍在小米各个岗位任职。

  10%员工被强制打C?

 实际上,李伟星的离职也恰逢小米多个业务部门大调整之际。

 2021年11月,小米在内部宣布,旗下独立电商平台小米有品将与小米中国区零售业务整合。小米方面表示,并入中国区后,小米有品和小米商城将继续分别服务不同的消费人群,其业务形态和受众并无变化。

 但合并之后便是变化发生。今年1月,小米有品旗下的有品有鱼宣布,因业务调整,有品有鱼将于3月终止运营。除了小米有品和小米商城,小米的多个业务部门在2021年底进行了整合。

 一位小米内部员工向新浪科技表示,他在2021年底时就听说了会有裁员的内部消息。‘整合之后,一些职能人员的重合,以及业务方向的调整都在所难免。’

 据新浪科技了解,小米的绩效分为S、A、B、C四个等级。该员工透露,在春节前的绩效打分中,公司通知所有部门强制必须有10%的员工绩效为C,而两次绩效为C,就会被劝退。与往年还有不同的是,之前可以让已经离职或者即将离职的员工背下绩效C,而这次不再允许如此操作。

 而除了内部整合的原因,另一位小米员工认为,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小米即使真的裁员也容易理解。在春节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曾有高层对2022年的预判是‘做好过冬准备’。该高层称,小米在外部面临着地缘政治、政策监管、行业竞争等压力,同时在主营业务和新业务的发展上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所谓主营业务便是小米的手机业务。当前小米正在大力推进其手机的高端化,雷军提出了对标苹果,三年全球第一以及三年国产高端第一的目标。不过上述员工认为,小米要在高端市场对标苹果,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IDC数据来看,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小米以14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苹果则以174%位居第二,不过第四季度苹果的表现不错,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从国内的情况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以20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小米则为第五。

 在新业务上,主要是2021年立项的小米汽车业务,雷军给出了2024年量产的目标。小米员工向新浪科技透露,原以为小米汽车会大量使用小米现有的技术,但实际上并不是。比如汽车的智能语音系统,小米已经拥有自己的小爱同学,而汽车部门也在研发自己的产品。‘搞内部竞争,谁做的好,用谁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小米汽车业务正处于起步和投入期,并且是直接全资设立在小米旗下,这无疑将可能对小米的财务数据带来压力。员工们猜测,出于产品研发和财务数据等因素,小米汽车业务未来或将独立发展。

创始员工之一离职,曾与雷军一起喝粥创立小米3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6日,短短的12年时间里,旗下的数码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也成为了米粉心中“最有温度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小米的事业在蒸蒸日上,但也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2月16日,CNMO获悉,小米创始团队成员、原小米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伟星离职。

 据悉,李伟星是小米的12号员工,早期曾负责MIUI开发,后调任技术委员会,在小米公司成立时与雷军一起喝小米粥,也算是“小米粥之交”。在小米公司成立时,共有13人与雷军一起喝过小米粥,共4名联合创始人和9人创始团队成员,李伟星是创始团队的首位离开者。

 在业内传出李伟星离职之前,小米曾陷入裁员风波。前不久,有传闻称小米计划裁员10%,HR已经开始约谈。

 对此,小米方面回应媒体称,小米创业至今尚未出现过裁员的情况,而且目前小米有超过4000个热门岗位依然在广纳贤才。

11月25日,小米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说了一句“屌丝”,一个小米高管丢了位子。

事情发生于21日,中国领先企业人才发展论坛上,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表示,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

这一言论传到网上之后,米粉们不干了:

“八年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米粉。外人骂我们是屌丝,我忍住不哭。没想到 自己一直喜爱的品牌官方也觉得我们是屌丝 。”

“消费者自嘲可以,但是商家这样说消费者挺不尊重人的。”

按理说,一个掌门人是鬼畜区顶流的互联网公司,因为高管一句屌丝,就“Are you 不 ok”了?

怕就怕在,掌门人自己在努力洗地,手下的人却在玩命儿泼脏水

11月19日一大早,雷军就在微博上秀了一波“凡尔赛式”操作:昨晚在亚布力论坛上,我给企业家们讲了讲 社会 上对小米的几个常见的误解。

亚布力论坛,这是一个当红企业家云集的地方。

雷军刚在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地方,解释完误解。3天后,小米的高管,就开始加深误解了。

一时间,雷军微博评论区里风向大变

话说回来,小米的口碑不是一贯如此吗?雷军咋就觉得委屈了?

回想5年前的那天晚上,因为成了“屌丝”心目中的“ 机皇 ”,雷军和小米上下,激动得彻夜难眠。

01

2015年11月10日,天一点一点暗下来。

北京清河小米公司大楼里,雷军带着公司一帮小米骨干,点燃一炷香。

他把香高高举过头顶,对着关公像虔诚地拜了三拜。

紧接着,这群搞技术的人依次祭拜了天猫玩偶、运输车模型以及运输飞机的模型。

一鞠完躬,大家全部小跑着回到工作岗位上,全程无人说笑。大家心里明白,小米5延期,年度售价1亿元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双十一了。

“小米的双十一不是只有11月11日一天,而是做足11月开头的11天。”雷军激励全体员工。

雷军看起来面色严肃。

而此前,雷军饥饿营销名声在外。 “猴王”的帽子戴了好几年了,也该摘掉了

他早早地对粉丝宣布,小米为本次狂欢备足了货。

半个月前员工们在公司架设起成排的行军床,还把上万听红牛饮料垒成一座山。

小米已经准备好10亿元的购机补贴,这个优惠力度是3C电子品牌中的No1。

“快疯了!真的疯了!”文案组的设计师们一顿挠头。几个人为了优化页面,已经工作了整整45天。

而雷军经常“空降”文案组,大到页面结构,小到字体颜色,他都亲自把关。

双十一开始前几个小时,雷军又把设计组召集起来:“ 还有几个地方我们再改改 ”。

做好了万全准备,就是为了冲击销量冠军

然而,雷军没想到,自11日零点开始的头12个小时里,魅族稳居第一,华为第二,小米只拿到第三。

中午12点过后,魅族被爆出备货不足,小米抓住了反超机会。但是小米也只抢到了第二名。

双十一还剩下2个多小时,小米仍死死地卡在第二名

“过去的双十一,是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今年……”当时的销售总裁朱磊有些灰心,他嘟哝了一句。

雷军拿出计算器,皱着眉头反复计算。他咬咬牙,临时决定再放出一波手机优惠券:小米全品类手机降50元。

别小看50元,性价比越高的产品,对价格越敏感

最后一个小时,小米和华为的差距逐渐缩小;最后半个小时,小米第一次翻盘。

但很快又被反超,最后10分钟,第一名还在不断变换……

24点的钟声敲响,小米终于站到了各家电商平台的榜首

当排行榜固定下来,小米总部爆发出剧烈的欢呼声,一部分员工当场痛哭起来。

这场24小时的战役,小米作为刚刚成立4年的公司,共卖出116万台手机,比华为多卖出将近20万台。

小米成了“机皇”,封了神

“我们从行业的追赶者,变成全行业追赶的对象。”半个月后,雷军在内部信里这么写道。

然而,雷军不是第一次封神。

创办小米前,雷军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站在山顶睥睨人间

“那个时候我的人生真的很圆满!”雷军说。

1987年,湖北优等生雷军,顺利考取了武汉大学。而这一年,他被一把《硅谷之火》点燃了。

雷军看完后躺下,又爬起来翻书,再躺下,再爬起来翻书,激动得几个晚上没睡着觉,“ 内心像是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

在这本书的激励下,他给自己定下人生第一个短期目标:两年修完课程。为此他戒掉了午睡习惯。

大三那年,雷军的同学们还在为学分奔波在教学楼里,而天才雷军写的程序“作业”已被写进了武汉大学的教材里。

短期目标完成后,雷军还想做更大的事:改变世界

幸好,他不仅是个天才,还是个劳模。

1992年初,雷军在求伯君的邀请下加入金山公司。

一进金山,雷军全身心泡在公司里。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

6年时间,他从开发部经理升任副总经理,很快又升任总经理。

两年后,随着金山公司股份改组,31岁的雷军已经成了金山的总裁。

2007年10月16日,金山在港上市,此时作为董事长的雷军,分到价值6亿多港币的股票, 实现了财务自由

此时,他才38岁。

然而,此时江湖已经变了。

02

金山上市后的一个月,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天,阿里市值高达260亿美元。

自己的财富自由,与别人的财富对比,太过鲜明了

回想1998年,29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是中关村风云人物,当时的马云还顶着“骗子”的骂声给“中国黄页”四处筹钱。

当时马云上门求雷军融资,日理万机的雷军还拒绝他说:“以我那时忙的状态,能见你一面就不容易了。”

何止是马云?那一年,马化腾还忙着推销自己开发的股霸卡;李彦宏还在硅谷搜索引擎公司打工;周鸿袆只是稍有成就,创建了北京三七二一 科技 有限公司。

然而,转眼十年过去,这帮人已经成长为互联网业的雄主

2007年12月的一个雪夜,北京中关村附近一家酒馆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预祝雷军40岁生日,同时庆祝雷军实现财务自由。

觥筹交错,雷军却若有所思。

四十岁才刚开始,你怕什么 !”金山词霸的总经理黎万强对雷军说。

事实上,黎万强早察觉到雷军的变化。

“有一次他回来,说自己很不适应这种状态,他问我说,自己怎么成了退休老干部了。”

“金山上市以后,雷军很落寞,说自己迷失了,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

聚会过后没几天,12月20日,金山内部收到雷军的辞职信。

同事们都很惊讶,雷军一直说自己离不开金山,如今怎么说走就走了?

为了挽留雷军,求伯君找雷军谈了好几次,他总结出了雷军的核心诉求:“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16年呢 ?”

雷军从大学毕业算起,到2007年,在金山勤勤恳恳地干了16年,转眼奔四了。

虽说雷军分到了价值6亿港币的股票,但6亿港币和260亿美元能相提并论呢?

当时的金山,被盗版和微软两座大山压着,只能“以战养战”,打“游击战”,捡巨头和盗版不做的项目。

“我不知道哪个地方能产粮食,我们得活下去,得发工资啊,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

金山没成世界一流企业,雷军很痛心。

生日宴过后,雷军下定决心,“毕其功于一役”, 这辈子一定要实现一流企业的梦 。他离开金山,二次创业。

为了找到金山的症结,雷军在家里思考了三年。

“过去的三年每天都在反思。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2010年,雷军在微博上感慨。

他用自己前半辈子的创业经验凝练出:“台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21世纪的台风是什么?在雷军看来,是互联网

“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时代性的机遇,中国的PC工业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工业开始,有这么多 历史 性的机遇给我们,我没有在对的时候做成对的事情。”

但是,互联网这股台风已杀成红海。雷军要寻找的是下一个风口

黎万强一听雷军要创业,就来追随雷军。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就跟着我干!”雷军问他。

“你要做手机!”黎万强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统计了一下,他在16年间,一共消费并更换了53部手机。平均一年换3至4部手机。他觉得消费电子的潜力不可小觑。

然而,黎万强没想到的是, 雷军要用互联网思维做消费电子

2010年,雷军宣布小米成立。

第二年,雷军带着1999元的小米1杀进了手机市场。

毒瘤 ”!“ 砸锅者 ”!看到雷军红红火火的生意以及超低的售价,业内大佬齐声痛骂雷军。

因为当时国内新款手机动辄三五千元,而iPhone一度炒到6000多元。

但雷军没有收手,他觉得,中华酷联和蓝绿兄弟加速布局2000元档位,小米1的低价高地将很快失守。

只有继续往下砍价,才能守住阵地。雷军开始构思1000元档位的智能机。

两年后,雷军顺利推出红米系列,定价699、599、499元,低得不像是一部正牌智能机,甚至不像是一部智能机。

然而,红米1首批发售10万部,其预定客户已超过900万人。 90多个人争抢1部红米

尽管大佬们气个半死,但雷军真正打败的不是他们。或者说,小米打掉的不是同行的智能机。

03

那小米究竟占据抢夺了谁的市场?

山寨机。

山寨机虽上不了台面,但当雷军还在香港为金山上市敲钟时,它是国内智能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机皇”。

2007年,中国山寨机销量高达15亿部,约占据全球手机出货数量的13%。

说起山寨机,不能不提深圳的华强北。

这条不足一公里的街道,一度驻扎了3万电子产品商铺,21家面积过万的大型卖场,每天涌进50万人次客流量,年销量高达370亿元。

华强北的山寨机之所以牛气,得益于其产品性能野蛮强大:超大音响;8个跑马灯;双卡双待;MP3;MP4;MP5……

换句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关键是,一部新智能机,市场上买三五千块钱,而在华强北,只要一二百块就能拿走“同款”。

华强北的厂家之所以能实现超低价山寨机,离不开“山寨机之父”联发科。它们进购联发科低廉的芯片,再用低廉的硬件组装。于是,事就这样成了。

然而,他们没想到,2011年,联发科转型,不再混迹于山寨机。头也不回地奔向正牌大厂。而山寨机的低价优势随之瓦解,价格从一二百涨价到五六百。

要是正牌手机和山寨手机一个价,谁还选择山寨机?

山寨机一抬价,小米的风口就到了

红米售卖后,华强北关掉1/4的铺面,第一次出现“空铺潮”。各大商场半年净利润下滑10%以上。媒体称雷军是“ 山寨机杀手 ”。

为此,山寨机也针对小米发动疯狂反扑。

2015年,韩国首尔开了一家“小米专营店”,小米官方刚刚回应该店是山寨的,远在欧洲的德国又爆出山寨事件。

德国的山寨问题还没解决,imi又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快速打开了知名度,imi的商标、公仔都和小米很像……

市面上30—40%的小米手机都是假的。而小米充电宝假货率高达80%。山寨机让雷军叫苦不迭。

2017年两会上,雷军痛斥山寨机。

然而,雷军刚平定了“山寨机之乱”,自家的供应链起火了

2015年机皇之战结束后,小米手机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天才雷军带领的小米原本形势大好,为何忽然遭遇危机?

供应链。

2015年春节前后,日本手机物料供应商按预约时间飞来北京见雷军,但供应链部门协调出了问题,让日本供应商在小米总部愣是等了3小时。

小米举办供应商大会,几位供应商没穿小米配发的服装,到了合影环节,小米供应链负责人把这几个人推下了台……

几件事情发生后,雷军没有严肃批评供应链的负责人。直到他们得罪了三星。

2016年2月,小米供应链团队在总部和三星半导体中国区的高层发生激烈争执,结果就是三星高层拍案离席,决定“制裁”小米,停止供给小米AMOLED屏幕。

手机行业里的有一条潜规则:三星半导体在业内很强势,想治谁就治谁

三星断供后,小米出货量遭遇“腰斩”。

2016年的前三个月,小米出货量从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新浪微博上骂“小米耍猴”的微博多达40页。

唱衰雷军的声音不绝于耳,手机行业开始坐等雷军闹笑话

“公众觉得小米在忽悠,在炒作。”雷军意识到,自己需要“补课”,小米需要“脱胎换骨”。

2016年5月18日,雷军直接接管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团队,这两个部门需要直接向他本人汇报。

他还请来最能和制造商处关系的张峰助管供应链,提拔小米原研发总监颜克胜抓研发部,因为颜克胜善于当团队的“平衡剂”。

为了展示小米“洗心革面”的诚意,雷军四次飞赴三星总部道歉,尽管前三次都被三星拦在门外。

在雷军亲力亲为的努力下,小米随之重返性价比顶峰。

雷军接手时,小米年销售量只有5500多部,而到了2017年,小米年销售实现9000万多部,2018年,破亿,随后连年增长。

常规来说,一家公司走了下坡路之后,再难重回辉煌。

雷军,再次创造奇迹

2020年双十一,小米宣布自己再次成为全平台安卓机销量冠军。全网铺天盖地庆祝雷军获胜。

小米销量虽热闹,却不能大秤分金、大口吃肉……

如今,小米、华为、苹果、三星等手机年出货量都是亿台规模。

苹果手机却长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行业60%以上的利润,三星大概是20%,其次是华为,再其次是OPPO等手机。

小米经常垫底……

毕竟,雷军曾经做出承诺:“硬件业务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

中低端“机皇”的帽子虽好,还是有点“饥荒”。

好在雷军仍燃烧着硅谷之火,也有高端手机的梦。

尾声

五年前,2015年机皇一战后,让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中低端的烙印,也就难以洗掉了。

“是继续做性价比来稳定这群用户?还是向上 探索 ,发展更多市场?” 在转型关口,雷军也曾摇摆过

2015年,雷军谨慎地扔出一颗探路石——小米Note,定价2999元。

好像生怕米粉议论,雷军率先打起了苦情牌。

“配件成本高”、“良品率低”,雷军在品鉴会上一遍遍重复,一遍遍抱怨。

小米还能再往中高端行列里冲一冲

2016年冬,他试着发布了MIX系列。MIX第一次突破3000元,定价3499元。而之后的MIX系列,则稳定在3500元左右。

三年后,标价 19999 元的MIX Alpha诞生。

看到MIX Alpha的价格,大多数粉丝已察觉到了雷军的野心。他们在网上争论不休。有的网友讽刺雷军飘了,有的还大骂雷军背叛。

面对骂声,雷军只能用巧劲化解,他说MIX纯粹是玩儿,而Alpha本就打算“怎么贵怎么来”,纯属于科研项目。 希望大家别太当真,别和他较真

不过,雷军的高端之梦,并未停止。他给小米制定了下一个10年计划。

在2020年2月13日,雷军卯足了劲儿,把小米10定价3999元。

“卖3999元是真的交朋友!”这一次,他还是继续贴性价比的标签,继续讲述在这个价位做出这样的手机如何如何艰难。

果然,雷军谦卑的态度惹网友心疼:“雷布斯本想冲高端的,无奈又做了一款性价比手机。”

今年8月,雷军直接推出定价为5999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又向前试探了一步。

小米10,是雷军所期望的小米下一个10年的起点。下一个10年,雷军要带着小米和高端机正面对垒了。

“无论世界存在多少不确定性,小米人都能把成功变成一件确定的事!”雷军不断激励着自己。

下个月雷军就满51岁了。他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他并不认命。

他的前半生,多次经历高峰和低谷,这股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可是,事实却是,国内还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他们需要小米,不希望小米的主业从中低端转移到高端。

他们更不希望,自己被品牌商视为“屌丝”

如果,小米已经转型成功,以高端手机为主。为了映射依旧挣扎在低端领域的对手,还能冒着人品崩塌的风险、幸灾乐祸式地调侃一句“得屌丝者得天下”。

如今的小米,刚向高端领域进军,就要回头“嘲讽”过去长期养活自己、接下来还要继续养活自己的用户,就实在不厚道了。

如果要成为高端,做事、说话都得高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