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爷爷最后一程

老人 0 56

送爷爷最后一程,第1张

送爷爷最后一程
导读:一天车程,地铁、高铁、公交、大巴,从早上六点坐到下午七点多。 在车上和小胖说笑,伪装的像个没事人一样。一下车,走在家乡熟悉的小路上,所有的记忆都涌现,泪水刷的一下就模糊了双眼。我一声不吭走到了小胖前头。 初夏时节,道路两旁已不是过年时万物萧

一天车程,地铁、高铁、公交、大巴,从早上六点坐到下午七点多。

在车上和小胖说笑,伪装的像个没事人一样。一下车,走在家乡熟悉的小路上,所有的记忆都涌现,泪水刷的一下就模糊了双眼。我一声不吭走到了小胖前头。

初夏时节,道路两旁已不是过年时万物萧肃的光景。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草木疯长,占据道路两边,所有房屋被掩盖在这深处,眼前只剩下一抹又一抹的绿意,多么美好而绚丽的色彩啊!而我,已经很多年很多年没见过六月家乡的田野了。

这条路走了二十多年,小时候天天走,后来一个月走一次,再后来一年走上一次。它一直在那儿,不离不弃,好似永远敞开,为迎接离乡的孩子们。踏上这条路,就有一种归属感,莫名感动,又莫名心酸。

走完小道,穿过一块草坪地,就看到几处房屋。我想赶紧走近,又害怕走的太快。离老房子却是越来越近了。

远远的,就看到屋外搭起了棚子,有几个人坐在那。我来到屋前,打过招呼,就进屋去了。

爷爷的遗像摆在冰馆前,他安静的躺在里面,身上盖了一张布,他带着帽子,一张冥纸遮住了他的脸,看不清样子。

妲妲在堂屋守着,见我进来,寒暄了几句。我站在那,努力想看清爷爷脸,却什么也看不到。遗像是生前就照好的,还是那么和蔼可亲,眉眼里满含善意。我跪下,眼泪控制不住往下落,一直流,止也止不住。妲妲安慰我,让我别难过,出门给我拿纸巾。

再回来时,我才注意到妲妲显得格外憔悴,整张脸有些浮肿,看上去消瘦了不少,也老了许多。

“我都不难过。走了也好,免得受苦。”妲妲在一旁安慰我。我站在角落,暗自抽泣。“弄完了出来吃饭哦!”有人在外面喊。妲妲招呼小胖出去吃饭,我躲在屋里,努力平复心情,等到情绪稳定才出了门。

妲妲说,唯一的遗憾就是爷爷走时,作为子女的他们一个都不在跟前。

谁能想的到,精神状态很好的爷爷前一天还去街上看别人打了牌,晚上还和街坊的老头一起在家看电视,毫无征兆就走了!知道消息的人都不信。可爷爷是真的离开了。

第一个发现的是我爸,他早上去老屋拿东西,见爷爷屋里灯亮着,喊了几声没应,以为是睡着,也没在意就去田里打药了。等他回来,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发现爷爷还是之前的姿势,喊了几声依旧不应,上前摸手已经冰冷了。这才出去喊人来。

听他们说,幺爹三点半出去干活时,爷爷屋里的灯还没亮。四点多时,邻居老头睡不着出门转转,发现爷爷屋里的灯就亮着。

他们说,爷爷走时的样子就像睡着了的状态,走的很安详,看不出一点痛苦。手托着脑袋,就像在睡觉。

没有人知道爷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经历了什么,想了些什么,是否有过痛苦,是否心存留恋。这些都成了永远的遗憾。

邻居老头后来说爷爷是被奶奶带走的,晚上他和爷爷一起看电视看到十点多,爷爷告诉他,奶奶藏在堂屋后面,要带爷爷走。爷爷当时抽了三根烟,第四根抽到一半身体就不太好。还说那天白天,爷爷站在屋头望了很久,等孩子们回来。(邻居老头说的是真是假,无从考证。)

四号凌晨三点多爷爷的遗体去县里火葬场火化,我想去,去不成。早上七点多爷爷下葬,我也没有看到。等我赶到时,已经入土为安了。

妲妲在墓地看到我时,特别惊讶,“不是不让你来么?”转身问道士先生有没有影响。“入土了没事,不能见馆。”妲妲才放了心。“我过来看看。”我不管那些迷信会对我怎样,只难受错过了送爷爷最后一程。

道士先生在爷爷下葬前会算风水禁忌,属虎的下葬不能去,属羊的出殡、下葬都不能前往。有人讨论该躲到哪里才听不到声音。我背过身子就哭了。“是对爷爷不好,还是对我不好?”“肯定是对活着的人不好啊!”听到这里我就放心了。我想去殡仪馆看爷爷最后一眼,奈何一宝太小,我脱不了身,最后也没有去成。

夜里八九点,妲妲催我回去。“蚊虫多,带着个孩子不容易,回家给一宝洗洗睡。”我答应着,想再待会儿。今晚过后就要火化了。

一行人跪在冰馆旁,一人手里拿着一炷香。道士先生站在旁边,嘴里不停念叨着。我找了个空档跪下来,回头看到小胖带着一宝也跪在了后面。我看着眼前的冰馆,心里难受,这是最后一次和爷爷挨着这么近了。

我姐和我说起去殡仪馆的事,“爷爷就和在世时一模一样,我还摸了的,皮肤也还是软的。”末了,又说了一句,“我们都去了,就你没去。”心里堵得慌,笑了笑没搭话,转身红了眼。

爷爷走了,老房子里终究是空荡荡的了。他们说,下次回来就再也看不到爷爷了。他们说,再也没有人给我守着这个老房子了。他们说,这老房子不住人,肯定是要塌了的。

那条通往老家的土路,听说要修成水泥路。我曾觉着是件好事,可回头一想,那些熟悉记忆里的一切都慢慢消失了,未尝又不是件让人伤感的事。

爷爷走了,老房子也终将衰颓。可我还想趁着每次回家,再去看看。

骨灰下葬有什么讲究 1、骨灰盒从殡仪馆拿出来的时候需要什么仪式吗?

骨灰从殡仪馆拿出来,知道下葬,盖上墓上的石板之前,是不能见光的,在骨灰盒上方要用大块的布遮挡阳光,需要至少两个人举着布。最好应该是用挽帐。

2、五谷罐是摆在墓里面吗?什么质地的不容易风化或降解?

这个我家一般不用,容易腐蚀的东西最好摆在墓的外面,怕偷的话最好用胶牢牢固定。东山的管理办公有卖那种方形的塑料密封储存箱的,用来储存骨灰盒,一方骨灰盒泡水,虫蛀什么的。但是我觉得那里面还是最好不要放你说的那个五谷罐为好。

3、七勺星怎么摆?是在“铺金”的上面、塑料盒子的下面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你在问问别人吧。

4、下葬就没必要一大堆人去了吧?我觉得5、6个人足够了?

下葬的话,主要是逝者的小辈去,配偶一般避免过于伤心难过,是不去的,如果小辈及其配偶人数较少,可以找与小辈关系很好的朋友帮忙,一般只要人数够,忙的过来就行,需要算算,长子要抱骨灰盒,至少要有两个人拿挽帐挡阳光,大概五个人左右比较合适,最好其中要有个主心骨式的人,来有条理的指挥进行。

5、香炉买什么样质地的?因为要摆在墓外面

一般都是买瓷的,便宜又实用,在墓地那里有很多人在回收那些东西拿回再卖的。。。所以最好是瓷的,用白水泥上面的牢牢的固定在紧靠墓前的水泥地上,不要破坏墓的表面。这样的话,即使香炉被破坏的话,损失也不大。要是用金属的,比较贵的香炉,更容易让那些人偷走。

6、老爸是因为病死的,不算是喜丧,程序上要注意点什么?

就是排场不要太大,不要放鞭炮什么的,保持低调吧。。。

7、请长辈高人或专业人士列出具体的下葬时的程序。

我应该不算长辈,也不是专业人士,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因为家里亲戚不多,我亲身参与了我爷爷、奶奶、外公、还有妈妈从去世到葬礼,到下葬的全过程。

但是由于我家里可能不是很讲究这些,办的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更详细的还是麻烦你问一下更有经验的人吧。

人死下葬有什么讲究 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

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栏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下葬有几种文字说法 ,这叫送终。送终后,再 将瓦盆拿回来,放置在死者脚前,名曰“孝盆”。在里面烧纸,给冥间 的亲人“送钱”,然后将尸体安放妥当,差人向死者的娘家、舅家报 丧。待亲戚子女到齐后,举行入殓仪式:先给死者剃头、洗身、然后 再穿寿衣,往舌头下压一小硬币,最后穿鞋戴帽,放进棺材。入殓后 在家搭一灵棚,设一香案,摆上水果、礼馍之类的供品,点一盏长明灯,白天晚上由死者家属守灵。守灵多为死者的子女,名曰“孝子”, 身穿白孝农,头戴白孝帽,腰里系一根粗麻丝,手握丧棒(用大姆指 粗的柳木做成,上缠白纸)。凡见有前来吊丧的不论生熟都要磕头, 以表感谢。 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死者亲属要请自乐班演唱秦腔,或者表 演木偶戏,有的演**。亲友送的挽帐,悬于灵堂之上。孝子按辈份 大小,分跪灵堂左、右两侧,女眷则围坐在灵地的后侧,吹鼓手吹起 唢呐,声声悲伤凄楚催人泪下。喊呐声中,孝子按次向死者献酒,行跪拜礼。 翌日凌晨,开始出殡。一般由阴阳先生主持。随着一声“起”, 悲壮的唢呐声起。哭声连天。24人抬着棺木起身。前边是白纸做的 “白鹤”,“引魂幡”引路,两边是24杆纸幡及花圈花篮。后边吹鼓手 引导。孝子扯起一丈多长的白帐,牵引棺木徐徐前进。棺木周围是 女孝子,手把棺木放声唱哭,按照一定的”哭丧调”诉说对死者的思 念。全村人都来送殡,在大陆上燃起大火。到了坟地,棺材饶坟三周,然后放在墓前,孝子施礼送入墓穴。之后填土起坟冢,丧礼结 束。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地区移风易俗,实行火葬,丧事新办。 第一天就托人挖墓坑 这一般由村里的长辈来牵头 必须有丰富的经验。

下葬时有什么禁忌 规矩是有的,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下葬用的鲜花有什么讲究 没有特别的规定,什么花都可以。正常用白色的花。

老人下葬有什么讲究 规矩是有的,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望采纳额

下葬有什么讲究 首先看风水,选墓地,择日子,找阴阳先生,用黑布下葬遮光9,9尺,下葬用铧铁,一元钱币30元够了。豆油2两,小碟一个,棉花一把做灯捻,石狮一对,名牌一个,烧纸一打,文房4宝,小鱼缸6条红色小鱼,眼镜。灵幡在墓内。花圈1一2对,红毛活公鸡一只。供品水果3样,包子15个,酒盅3个,供菜5样,快子3双,香一股。烧纸,金元宝不限。立碑,3天后圆坟。回答满意吗?点下评。

下葬 习俗 可以的,我家里有人出事,伴侣也在场,实在担心可以问道士

骨灰下葬有哪些风水注意 1陪葬品

骨灰下葬常见的陪葬品是五谷(大豆、小麦、玉米、高粱、稻谷等),用五个陶瓷瓶或者布袋子装好。准备一元硬币五十枚,一起陪葬。陪葬平还可以放置逝者生前尤其喜欢的物件,比如烟斗、水杯、毛笔、佛珠等等。陪葬品都是放置在骨灰盒的四周,万万不可将骨灰盒的顶部压住。

2骨灰盒不能见光

在给先人下葬时,无论土葬或是火葬,均应打伞遮阳。“打伞遮阳”就是在下葬时,先人的遗体、骨灰等均不能直接被阳光照见,需由后人打一把黑伞或是席棚遮阳,以免阳光爆先人遗体,导致先人魂飞魄散。骨灰盒的外面应该用红布将其包裹,也是保证骨灰不见阳光。

3净宅暖炕

下葬前,先净宅,将墓碑及墓穴擦拭干净,墓穴内不能有杂物和垃圾。下葬前务必暖炕,不可冷穴,在墓穴内焚化暖炕钱,待燃尽后,方可下葬。

4活人影子不可留在墓穴内

在给先人下葬前,墓穴内,不可明显的留有任何活人脚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了活人的手印、脚印,应马上用纸钱将印记抹平后,再行下葬。更要注意的是,活人的身影不可映在墓穴中和棺木上,以免气场冲撞,死人压活人,导致犯呼不断。

5烧香敬酒

墓穴封闭之后,将供品摆放在墓前,亲属轮流上香、敬酒、行礼,有条件的应该燃放鞭炮、烧纸。

6亲人不可回头

再给先人下葬后,所有人回家时,均不可回头。以免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身体虚弱及具备灵异体质的后人,禁忌回头观望。

7清洁除晦

在给先人下葬后,所有人回家进门前,务必洗手、照镜、除秽。洗手之后,一定要照照镜子,这样丧气、晦气、煞气等就不会干扰活人了。

骨灰盒下葬注意事项以及顺序 1、根据黄历,为逝者选定落葬的吉日。

2、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的家”。

3、由逝者亲属亲自将福荫土撒些在墓穴底层,福荫土具有防潮、防虫、保护骨灰盒的功效。然后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4、放置完骨灰盒后,可在上面铺上金色或银布的布匹,俗称“铺金盖银”,有孝敬逝者及象征来世荣华富贵之意。

5、如墓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放置些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以示陪葬之意。

6、之后,再用2包左右的福荫土(根据墓穴大小),撒入骨灰盒的四周,填满墓穴的整个空间,让福荫土保护着整个骨灰盒,具有让逝者“入土为安”之意。

7、上述过程结束后,在逝者亲属的确认下,由落葬师负责封穴。

8、逝者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并供放鲜果等。可对逝者讲些告慰之话,以示悼念。

9、参加落葬的逝者亲属及亲朋好友肃立并默哀,最后进行三次鞠躬,祭奠仪式全部结束。

  1: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习惯,如此而已;

  2:还有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这样,一般来说就是考虑到女孩子阴气太重,尤其是没结婚的女子更是如此,本来坟地就属阴,阴气太盛对死者有伤害;

  3:在穆斯林世界是所有女人都不行,具体原因是:

  妇女不能参加穆斯林葬礼是仅局限在不能去参加亡者入土下葬的过程。主要是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是很讲究庄严的气氛的,在入葬礼中不能有人哭泣,妇女在葬礼时容易嚎哭,会破坏气氛。也有一说是会打扰到亡者,后者有点中国化的说法了。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如果有儿孑的话,出嫁女是不能回娘家上坟的,除非没儿子才可以。

邻村前几年就有个例子,因为娘家有两兄弟,妹妹出嫁好几年了,最近几年做生意富裕了,忽然想着感恩父母,正月回娘去上坟烧香,两个哥哥坚决不同意,认为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劝阻不听,结果闹得不可收场,最后请了村干部来才把问题解决了。

从此妹妹视两个哥哥为仇人,再也没有来往。其她人大多数都尊守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各地区风俗习惯不一样,有的地区就这么多规定,男女都可上坟。

其时说穿了,就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生根发芽,总认为有儿子才算有后代,不过,中国人的传统亦如此,不然为什么子女必须随男方姓呢,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母姓的也大有人在,将来子女上坟烧香的问题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新社会早就男女平等了,随父姓、随母姓全凭自愿,所以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少数人不接受也不行。

2

这种情况各地的风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越也会随之改变。记得多年前我婆婆去逝后,坟葬在那里我们知道,但父母没有去上过坟,后来舅舅家几个儿子感觉生活不顺,把坟迁过几次,也没告诉我们,几十年了我们都不知道婆婆的坟葬在那里?

现在就不同了,只有父母去逝下葬时不允许女儿外孙外孙女到坟上去,上坟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我们当地上坟的风俗是不管出嫁女,外孙外孙女都可以去,而且每年清明节兄弟子妹都要提前联系好,清明那天整个家族,不管男女老少,出嫁女还是外孙外孙女,只要能去的,都会一起去给长辈父母上坟,场面越大越好,亲戚越多越热闹,证明这家人人丁兴旺。

3

允许!但是听说出嫁女和外孙上坟,会带走家里财富和运气的!如有儿子孙子还是尽量不要叫出嫁女和外孙去上坟吧!

毕竟你不希望带走你娘家福气和运气,以及运事吧!

如果没有儿子孙子,那你必须要去上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