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今天的民用无人机绕不开大疆,但大疆却受制于体量有限的无人机市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是引领者,它对技术的执着让它始终在产品上超越对手。随着产品由个人向行业普及,无人机面临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基本功能和性能不再决定一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
今天的民用无人机绕不开大疆,但大疆却受制于体量有限的无人机市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是引领者,它对技术的执着让它始终在产品上超越对手。随着产品由个人向行业普及,无人机面临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基本功能和性能不再决定一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成为更核心的考虑因素。
在无人机从消费级向行业级发展的过程中,大疆的企业策略导向经历了“产品→平台→服务”的嬗变。这种变化既有无人机市场对产品需求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也有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大疆对各行各业的理解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的原因。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动力与高度的无人机时代
无人机不是最近十几年产生的新概念,它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随后才在民用领域缓慢发展,经过2012-2016年和2016年-至今的两次创业潮,在众多无人机企业的努力下,无人机才在民用领域遍地开花。
自2012年大疆发布了旗下第一款无人机产品“精灵”起,国内无人机市场大约经历了“消费级阶段”和“行业级阶段”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时期。第一个阶段,技术和产品是竞争的中心,大疆是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这一时期,消费者对无人机的性能最为关注,但对企业和品牌来说,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没有粘性。
第二个阶段,在无人机从业者的不断探索和资本的助推下,无人机技术逐渐普及,市场竞争开始分化,无人机在新的使用场景中找到了落脚点。随着无人机商业化的成功,和中国无人机产业链迅速成型成熟,各个行业对无人机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抱有期待。这一时期,技术和产品虽然仍是实现不同场景应用的载体,但随着应用的深入,竞争重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对大多行业和个人来说,所谓无人机带来的“动力与高度”的时代,就是在地面x/y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充斥无限想象力的天空的“z轴”。在此之前,飞机虽然已经普及,但成本仍然高昂。而且对于许多行业面临的具体情形来说,飞机操作难度过高,机身过于庞大,使用飞机进行作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无人机轻便简捷、易操作和低成本的特点改变了一切。
但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载体,无人机实际上面临许多问题。对于大疆来说,技术优势可以保证产品在使用体验和性能上的优势,但在各个迥然不同的行业应用中,如何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仍然是“千人千面”的难题;对于其他无人机企业来说,技术已无优势,要想在大疆的阴影下分得一杯羹,需要另辟蹊径在产品外寻找增长空间。
正如大疆创始人汪滔所说,“无人机市场终究是一个小众的市场,永远不可能成为有海量用户的市场”。由于用户增长终有一个已经可见的极限,所以无人机企业未来想要继续实现增长,就必须深度挖掘基于现有产品的增值服务,尤其是行业应用,这是无人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博弈下的技术竞赛
在比较早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由于市场形态较为基础,消费端需求较为统一,所以形成了主要依靠技术驱动的市场竞争模式。简而言之,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中,谁的技术强,谁的产品好,谁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反之,消费者极易流失到对手那里去。
毫无疑问,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大疆通过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把握领跑全场。大疆在2017年时就有一支1500人的研发团队,高峰时企业约14000人;截至2020年底,大疆在国内共申请了5577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随着核心技术的井喷,在此期间大疆的产品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并迅速占据市场。
在技术方面,大疆依靠技术上的优势,在面对复数玩家进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产生的竞争时,无论是专利诉讼,还是同台竞技,表现得都很主动。就像互联网创业公司绕不过阿里腾讯一样,无人机创业公司也绝对绕不开大疆,历次无人机诉讼和价格战的实际结果就说明了一切。
市场方面,大疆对产品与市场的高度敏感以及先发优势,使其对后来的“挑战者”形成了碾压级别的优势。以零度智控为例,2016年5月,零度智控在高通的支持下,推出了芯片高度集成的小型无人机“DOBBY”。这款能“装进口袋”的入门级无人机,避开了当时大疆主打的“精灵Phantom”系列无人机。在零度智控的设想中,DOBBY可以做无人机里的小米,依靠低廉的价格降低消费者入手门槛,所以DOBBY甫一上架,销量很快过10万。
但同年9月,大疆就推出了“御Mavic”系列。区别于精灵Phantom系列,和DOBBY一样,御Mavic也走轻便路线,无人机身能够折叠,重量734g,续航27分钟。但零度智控忽视了无人机非必需的商品因素:虽然御Mavic体积大、价格高,但在续航、图传和飞控上表现也好很多,在有需求的消费者看来,有限的便携优势并不能抵消性能的落后部分。
大疆的这种以技术为底蕴,翻书页一样快速进行产品迭代的能力市场上无人可与之匹敌。零度智控在与大疆的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因为资金链断裂,其第二代产品胎死腹中,不得不面临裁员和融资的难关。现在零度智控已经转型行业级无人机,专注于安防、测绘、巡检和物流的解决方案,顺便“兼职”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目前在京东淘宝上搜索DOBBY,只能搜出一堆零食了。
除了零度智控,亿航、道通智能、极飞等国内无人机厂商,在与大疆刚完正面后迅速寻找后路;不止国内无人机厂商,国外厂商例如3D Robotics Solo在和大疆精灵的同台竞技中,同样因为“技不如人”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在大疆的阴影下,消费级无人机厂商纷纷化身“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总的来说,大疆能够统治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主要是因为它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依靠自身在技术上的优势,快速推出相应竞品,并通过更好地解决痛点,获得商业上的胜利。
困局与出路
不过,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一帆风顺”不代表大疆能够高枕无忧。
首先,是消费级无人机天花板低,这是市场的内生性问题,无法解决。2016年汪滔就意识到消费级无人机是个只有几百亿空间的小市场,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和2020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分别为283亿和315亿元,意味着即便大疆把市场份额全部吃掉,最后其体量和企业规模也很有限。
其次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大疆对线下渠道和海外市场非常依赖,根据网上透露的数据来看,它大约80%的销售额都来自线下;而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销售比例大约是8:2。因此在疫情期间,大疆既要面临货机供应紧张,运费成本飙升的困难,又要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海外供货商断供的风险。
最后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大疆自身结构臃肿,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大疆曾曝出过超大规模的供应链贪腐案件,“保守估计造成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还有牵扯到的数百人正在调查中。在各种影响下,大疆2020年精简结构,各部门均有涉及,深圳总部的企业营销和销售团队更是从180人缩减至60人。
如今大疆越来越接近消费级无人机的天花板,内部也有种种问题,此时转型和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就是重中之重。
根据中研网数据,2019年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5179亿元,但预计到2024年,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就可达约1500亿元,其中农林植保约318亿元,警用安防市场约为 20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200亿元,快递物流约255亿元,地理测绘约448亿元。可以说,在消费级无人机之外,行业级无人机自有一片天地。
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些在消费级市场败下阵来的无人机企业基本上都进入了行业级市场。2016年,极飞发布P20农业无人机;2017年,法国厂商Parrot转向专业应用;2018年,亿航与永辉超级物种合作,开始尝试“智慧零售+无人机配送”。网络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超过百亿,融资千万以上的企业超过20家,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
毫无疑问,大疆转型的落脚点就在行业级无人机市场,但行业级无人机市场的商业逻辑,又迥异于消费级市场。简言之,行业级无人机市场不仅带来了无人机行业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大疆来说,行业级无人机市场,既有机遇,又生变数。
行业级无人机还能一家通吃吗?
大疆的目标曾经是飞行和飞行影像,也的确收获颇丰,但从2016年开始,大疆就愈发重视起商贸事业部,注重拓展民用市场,发展更多细分品类,关注重心也开始从技术向产品体验略微偏移。大疆向着行业级转型并不是突发的、全面的动作和决策,而是在十几年的企业经营中,由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共同驱动的结果。
一方面,市场是在变化的。无人机的应用在不断拓宽,对每个应用场景在持续深入,无人机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产业格局因此不断优化。可以说,并非单纯的技术因素催生了行业级无人机市场,也是不同企业在大疆外寻求差异化竞争的结果。
另一方面,企业也是在变化的。随着无人技术的升级,以及无人机从业者的努力付出,无人机在新的场景中找到落脚点,农业、电力、安防、物流和智慧城市……所以,对无人机行业来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能够适应变化、甚至引领趋势才是无人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大疆在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领域的路上越走越远,专业级影视方面的解决方案尤为亮眼。得益于在无人机平台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技术进步,以及多年来在具体应用上的数据积累,大疆已经能够在某些环节上实现无人机平台、模块化组件和相关增值服务的垄断闭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高品质服务体验,并与这些行业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其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
在这一阶段,无人机本身“飞行与动力”的属性逐渐弱化,倒不是说飞行不再重要了,而是说不同行业面对无人机有不同的需求,过去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无往不利的标准化产品已经很难再适应此时的环境了。因此,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变成行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竞争重心。
既然行业级市场的竞争重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偏移到产品之外,那么技术因素的影响分子也就相应下降,大疆此时固然优势还在,但已经不再是消费级市场那样的碾压局了。因为行业级市场需求足够复杂,理解了行业和数据才能更好地提供增值服务,而想要深入做好一个行业是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这个空档期实际上就是其他无人机企业的机会。
所以,行业级无人机市场既是大疆的天花板突破口,实际也是其他无人机企业冲破“大疆天花板”的突破口。但话虽如此,可大疆却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嘴边的一块肉。目前的民用无人机市场可以比作大海,大疆是其中唯一的鲨鱼,其余无人机企业则需要抢在鲨鱼到来之前死死咬住已经咬在嘴里的肉。
创始人寄语:
我常常在想,皇帝穿着所谓最美的新衣游街,却只有孩子敢指出真相。而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却连敢大声指责的孩子都没有了。
事实上,没有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的成功,没有只靠夸夸其谈就能成就的事业,没有从天而降的高科技产品。追求卓越,需要无数苦思冥想的深夜,需要愿意向前一步的担当,更需要敢于大声说出真相的勇气。
真正美的事物极具感染力,然而我们却鲜有能够打动世界的科技产品、文学及艺术作品,缺少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只能对舶来文化趋之若鹜。
大疆就是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这里由一群从不妥协、极富洞见、坚持梦想的人聚合而成。我们坚信实干而非投机,坚信梦想而非功利。我们愿意做困难但真正有价值的事,从创始之初至今从未改变。
大疆是一个创新的乌托邦,是大疆人实现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努力探索卓尔不群的产品之道与企业文化,将求真品诚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细节。
十余年间,DJI开始走上跨维度的成长之路,从一家只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公司,正在进化成一个通过创造最好的产品不断培养和成就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公司,展现出改造世界的无限可能。我们的经历证明,那些不去曲意逢迎、不去投机取巧的人,那些始终踏实做事、不断磨砺心性的人,终将洞见时代机遇,并最终改变世界。
大道无疆,创新无限。如果你志存高远、怀揣梦想,决心踏实做事、创造价值,那就加入DJI吧!在这里,分享属于创造者的快乐,与志同道合者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Frank
文 | 凯哥鉴史
编辑 | 凯哥鉴史
他 26岁创业 , 8年的时间将无人机做到世界第一 ,被称为是“ 中国80后任正非 ”。
2020年以身价 480亿 位列 《胡润百富全球青年富豪榜》 第九名 。
创立的 无人机帝国大疆 科技 ,市场估值超1600亿 , 占据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75% 。逼得美国竞争对手濒临破产。
美国对其 六年的制裁,最终只能“自己打脸”。 而他的成功却离不开身边 贵人相助以及两次重要的决定 ,才得以在强权政治下得以安然无恙 。
汪滔,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航模非常感兴趣 ,在一本讲述直升机探险的漫画书上, 汪滔第一次对于天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
于是,便有了想要拥有自己的直升机的梦想。
父母对于汪滔的梦想非常支持,十六岁的时候, 王涛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架遥控直升飞机 ,是父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但手中的直升机却和自己设想的大相径庭, 飞机的稳定性非常差 ,甚至在降落时高速旋转的 螺旋桨将他的手给划伤 。
于是,汪滔就有了一个想要 创造一架可以平稳飞行,自由控制的直升机 。
2000年的时候香港 科技 大学开始在内地招生,当时的汪滔就读于华东师范,听到消息后他毅然决然地 报考港科大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
于是汪滔成为了最早一批就读港科大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内地学生 , 虽然不是自己最心仪的专业,但汪滔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大学期间,有一个专门让学生学习机器人技术和软硬件技术的课程。
在这里汪滔不仅结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李泽湘教授 ,也为今后 创建大疆 科技 公司打下了基础。
课程是由李泽湘教授开创 ,鼓励学生组建队伍学习机器人技术、软硬件技术整合。
团队各自 管理预算和经费、参与项目汇报 ,像一个小型的初创团队,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汪滔对这门课程很是感兴趣,接连参加了两次,为 大疆 科技 的未来的崛起 埋下了种子。
2005年在确认毕业设计的选题时,汪滔毅然地选择了 自己心中向往许久的 直升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想要设计出一套能够让直 升机随意停放的自动悬停模式 。
花费了成千上百次的理论和试验, 没想到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
在 毕业设计的展览过程中,汪滔的直升机竟意外坠落 ,辛苦大半年的成果被打了低分,他 也因此失去了去欧洲进修的机会。
李泽湘教授十分看好汪滔, 及时地拉了汪滔一把 。 2005年,李泽湘破格将王涛招至自己的门下,继续攻读研究生。
他并没有将科研任务安排给汪滔,而是全力支持汪滔研究飞控系统,有了贵人的相助 , 汪滔的无人机之路算是正式步入正轨。
2006年身为研究生的汪滔 创立了智翔 科技 ,也就是大疆 科技 的前身 。
一边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一边与朋友一起 筹借200万港币在深圳创业 。 汪滔的创业之路可谓是举步维艰 。
在创业初期因为公司的 资金大量的投资于设备 ,在深圳莲花村一间简陋的仓库工作,前来应聘的人一看是小厂房,转身就走。
更 关键的是汪滔执拗的个性 ,在观看**《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汪滔被飞行摄像器拍摄的画面震惊,这正是他一直他理想中的 直升飞机:兼具飞行和摄像功能 。
当时直升机的动力 主要由燃油提供,根本不能够悬停 ,不要说克服发动机的振动以及摄像器材的抖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团队人员立马提出反对, 但是汪滔坚持进行产品研发, 甚至不惜放弃来自国企的大订单 。
原本依靠已经研发的无人机, 只需要通过展示产品便能轻松拿到订单 ,却遭到汪滔的拒绝。
汪滔说,公司不能因简单的订单而毁掉。
大量的经费投入,很快 大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
一起创业的两个同学也相继离开,员工跳槽,公司财物被挂在网上出售。在第一代产品推出之前, 大疆迎来了“黎明前的最后的黑暗”。
就在汪滔陷入一筹莫展之时, 导师李泽湘再次向他伸出援手 ,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
另一位 贵人陆地 在危急时刻出现 , 以50万换取大疆16%的股份 。更是在之后加入大疆,担任市场总监成为汪滔的得力助手。
汪滔也没有令恩师和好友失望, 第一台无人机研制成功,悬停技术的突破 ,让大疆一举成名,订单更是接踵而至。
而真正让大疆取得成功和长盛不衰的秘诀是:创新。
无人机主要研发方向有三个分别是: 直升机、固定翼和多旋翼 ,而当时汪滔的研制的一直是直升机领域, 虽然收益多,但是销量规模并不大 。
在一次会谈中汪滔从新西兰代理商手中得到一条信息:她每月卖出的 云台有90%都是用在多旋翼无人机上, 直升机占比只是一小部分。
这句话也彻底点醒了汪滔, 未来多旋翼无人机的潜力是巨大的 。于是,汪滔将之前在直升机突破的飞控系统转移到多旋翼飞行器上。
因为技术较难以及 多旋翼飞控系统正处于实验阶段 , 当时国内几乎团队研究多旋翼 ,这反而让汪滔更加坚定自己研制多旋翼的决心。
正是这个正确的决定为大疆今后的成功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多旋翼研究远比想象中还要难,团队更是屡次失败。
好在2008年,汪滔在 市面上发现了一款能够悬停在空中的电动四旋翼飞行玩具 ,能够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调节飞行方向和高度。
汪滔立即将这个技术应用到多旋翼的研发上,制作出一款能够 简易操作的自主飞行系统 ,解决了技术问题并且成功研制出 世界上第一款高精度的云台 。
关于影像部分, 汪滔首先想到研发过的go pro运动摄影机 。
但因为当时大疆规模较小,不愿意与大疆合作提出要 收取70%的利润占比 ,这也是第一次让 汪滔认识到 掌握产业技术的重要性 。
一旦遭受上游供应商的 制裁或者干扰 ,对于大疆这种以高新技术为重心的 科技 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
于是, 汪滔提议大疆自主研发无人机所需的所有配件 ,把每项零件和技术都逐一突破并且申请专利, 打造属于自己的无人机产业链。
正是汪滔的深谋远虑,让未来大疆 面临美国的制裁时才没有出现“卡脖子”的现象 。
汪滔被称为 “中国80后的任正非 ”但是 大疆却并不是华为。
华为因为掌握5G核心技术被美国制裁多年,却因为芯片技术 一直备受“卡脖子”的困扰 ,而同样经受制裁的大疆却依旧安然无恙。
在国外我国的大疆一直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 是无人机巨头 。
一家企业 独占全球85%的无人机市场 ,成为无人机市场最大的寡头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行业独角兽。
面对如此具有威胁性的 科技 公司, 美国立即对大疆进行制裁 ,结果长达六年的制裁之路大疆依旧是无人机行业的老大。
2016年起,美国的议员就曾提议要 以网络数据安全 为由来限制大疆,第二年 美国便对大疆开始调查。
2018年5月份,美国国防部更是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国防队的部队 禁止购买使用 大疆旗下的一切无人机产品。
然而在遭受限制和制裁手段下,大疆依旧以 每年1至两倍的业绩增长率持续增长 ,占据美国消费级 无人机市场份额的 75% 。
在此同时,美国人期望 科技 公司 3D Robotics来取代大疆占领市场 ,最终因为云台技术以及GPS联结问题,败下阵来 直接退出无人机市场 ,甚至濒临破产 。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 美国一边制裁大疆,一边又不得不购买大疆的产品 。
眼看制裁效果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2019年美国国防部 宣布明令禁止购买所有的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商务部则直接将大疆列为 贸易管制黑名单,对其产品 增加各种关税 。
面对美国的制裁手段, 大疆根本无所畏惧 ,直接将受影响的无人机型号进行“涨价”, 平均涨幅在10%左右。
美国的消费者和公司为了避免大疆进一步涨价,在政策还未实施前提前购买, 导致大疆在美国的占有率 一路高升至85% 。
美国的 空军也因为想购买大疆无人机,一度想与大疆深度合作 。
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制裁手段, 大疆敢直面应对不只是一腔孤勇 ,是因为大疆 背后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26岁的80后小伙汪滔白手起家,仅用8年的时间 将大疆打造成全球无人机巨头企业 ,并成为中国未来 科技 发展的一颗冉冉而起的新星力量。
好。
1、工资方面。工作人员平均月薪6000元,公司提供入职五险一金、厂龄补贴。
2、休假方面。上五休二,不加班,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享受25元餐补,有国家传统节日福利、员工生日福利、年终奖。
大疆员工人数是14000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于2023年3月6号,大疆全球员工达14000人,大疆全称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在无人机、手持影像、机器人教育、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不断革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先进的技术产品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说起职场PUA这个词一或许有一些网友还会感觉到比较的陌生,就是一些上司会通过精神语言控制住员工的思想来达到自己的不择手段的目的。2012年12月29日,网络上的一张截图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大疆公司的一名男员工自曝自己用了职场PUA的方式成功追到了女下属。职场PUA和爱情中的PUA一样都是非常的无底线,这种人太过分了。
这名员工在帖子中说道,自己曾经追求过很多的女生,但是都没有结果,自从自己当上了小组长之后,利用上司的身份去为难那些女下属们,并给他们布置很难的任务,然而当自己稍微的让她们感觉到工作轻松一些她们就会十分的开心,认为自己是帮助了她们,而这个员工也是利用这种职场PUA的方式在平安夜的时候成功了与女下属约会,并且在一起。
事情被爆出以后,网上纷纷都在责骂这位男员工,对此大疆公司也做出回应,表示还未查到这个帐号是哪一个内部员工的,会继续调查,同时也有网友在网上爆料自己曾经在大疆公司呆过,作为一个小组组长,他们其实是拥有一些权力的,可以控制员工的绩效业绩,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工资发放的情况。怪不得那位文中的女员工会为会被男上司给PUA。
这位男员工利用自己的职务故意的去为难员工采用了职场PUA的方式将他人的思想给同化控制住,然后为所欲为的去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人简直是太恐怖了。很多公司的领导都会对自己手下的员工进行PUA这种方式其实就跟传销一样非常的洗脑,让员工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力干活。直接利用职场PUA达成了感情上的目的简直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对于这种人一定要而且严厉的惩罚,他们是在用一种无形的作案手段去控制和伤害他人。
不支持。
只能购买DJICare随心换服务。
DJICare随心换提供的置换和折扣维修服务主要针对因正常使用或意外事故导致的产品损失,如果产品在保修期内发生官方保修保障范围内的故障,将不会消耗置换或折扣维修服务次数。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今 社会 逐步走向智能化。很多科学技术成果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可以说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了;移动支付和线上购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更是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短视频在网上一经推出,便深受大家喜爱,如今短视频行业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可想而知,短视频的爆火也带动了摄影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摄影者的需求,无人机的便捷性和功能强大性成为大多数人的心头之爱,渐渐地无人机流行了起来。
提到无人机,我们不得不想到大疆创新 科技 ,它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远超80%,有着响当当的声誉并为众人所熟知,在无人机领域中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目前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超越它。
无论从企业规模、市场价值,还是从每年的营业收入以及品牌影响力看来,大疆无疑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企业,方方面面都具备了公司申请上市的资质。但是,大疆至始至终都没有上市的想法,这一点不禁让众人感到疑惑。
无人机的功能及用途
相信大家应该对无人机都感到不陌生,大多数人都会为了摄影需求购买一架无人机来进行拍摄。显而易见,无人机的强大功能就是可以进行航拍了,通过航拍达到想要的摄影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等拍摄片段都会通过无人机来完成。比如,《飞越山西》该部纪录片据悉,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镜头都是由无人机拍摄完成的,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十分完美的。该部纪录片在第二届英国伦敦华语**节上还斩获了两个奖项。
跟传统的直升机航拍相比较,无人机无疑其实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更为强大,当然价格上也是有高有低,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因此,无人机越来越深受大家的欢迎。
当然,关于无人机的使用并非只有航拍摄影这个功能,它的民用领域是十分广泛、多种多样的。除了航拍摄影功能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1、运送快递。如今,大多数人都喜欢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消费,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企图使用多种策略来拉拢用户群体,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运输物流上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尝试—使用无人机运送快递。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无人机将快递送到每一个物流站点,而快递员负责将物流站点的快递送到客户手上,其目的是为了节省物流配送时间、提升用户群体的购物体验感。2015年2月6日,阿里巴巴开始展开用无人机送快递服务的三天测试,测试点就是广州、上海、北京这三个地方。
2监测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环保部门开始使用无人机对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了飞行检查,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使用无人机对重工业相关企业的排污等情况进行了直接检查。其最终取得的成效都是非常显著的,实现了更高的监管。
3表演节目。相信大家平时参加一些节目表演或者是在电视上观看节假日表演时都能够看到无人机的影子。没错,无人机还可以作为节目表演的道具之一,无人机表演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项高 科技 展示。比如,在2021年的国庆节期间就有不少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使用无人机表演来庆典;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再次在观众面前上演了一场无人机表演,2022架无人机给人们呈现出了超强的视觉盛宴,令人震撼不已。
总而言之,无人机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小到航拍摄影,大到应用于军事侦察,无人机越来越普及了,其优势在未来也会更加的明显,可以说无人机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大疆
众所周知,在无人机领域里,大疆的地位是十分强大的,甚至是足以垄断全球整个无人机行业,就连美国就一直对大疆虎视眈眈,时时刻寻着机会想控制该企业,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大疆在2006年11月成立,员工数量众多,主要经营业务是无人机的制造和销售。如今,成立了十几年的大疆凭借着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服务的优势成为无人机龙头企业,并拿下了超高的市场占有率。
据数据显示,大疆的市场估值如今已经高达1600亿元以上了,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上80%的份额,国内市场份额是超过了70%。在全球众多无人机企业当中,大疆始终占据首位。
大疆作为我国唯一垄断全球的企业,凭借着超高的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
它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被众人看好的,但是成立这么多年了却依旧没有选择上市。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疆拥有着丰厚的资金。从成立起初到如今,大疆每年的营业收入可谓是节节攀升。2020年无人机还有被大众所熟知,其市场比较小众,而大疆依旧实现了高达260亿元的销售额,在当时的局面看来,
大疆能够取得这样的销售额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也获得了一定的营收利润,为后续大疆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到了2022年,大疆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营收高达1700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6倍之多,其获得净利润不容小觑。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时大疆的资金力量是十分雄厚的,完全不需要依靠上市来获取融资,因为本身就不缺钱。
第二,创始人不喜欢受制他人。大疆的创始人汪涛性格也比较专制,他的宗旨便是一直以来致力于无人机的研发之中,对于投资方面的东西一直都是不在意的,大疆绝不允许投资人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所以,对于大疆目前的情形来看,不上市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公司上了市,难免要受到众多投资者的指手画脚,久而久之,公司便会受制于他人,再者还可能会被分权,最终也会干扰到本身的研发进度,不能够专心致志的去搞研发,这样的结局是违背了大疆的创立初衷的。
除此之外,一向将大疆视为眼中钉的美国,肯定也会借此机会使用手段进入大疆企业内部,不择手段的寻求机会掌控大疆。这样一来,对大疆的未来持续发展是存在着严重弊端的。
国内除了大疆成立了这么多年没有上市之外,像华为、老干妈这样的大企业也没有上市,他们并没有因为不上市而走上下坡路,反而是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定,其口碑也一直为人们所赞叹。他们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这些企业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初心,专心致志搞研发,不为资本折服。
目前来看,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将来肯定会走上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市场需求会不断地增加。在资金雄厚的情况下,大疆不选择上市是一个明智之举,相信在未来,专心致志搞研发的大疆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