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员工购车条件

员工 0 69

特斯拉员工购车条件,第1张

特斯拉员工购车条件
导读:你只要有钱,正常买就好了呀。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头羊,有很多独有的技术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作为消费者,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买他或者不买他的理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理由吧。一是特斯拉

你只要有钱,正常买就好了呀。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头羊,有很多独有的技术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作为消费者,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买他或者不买他的理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理由吧。

一是特斯拉的续航能力,在电动汽车领域基本处于第一梯队,而且特斯拉的整车配置和设计,非常实用又不失豪华,特别是中控的大屏配置,让很多其他汽车品牌望尘莫及。

二是特斯拉车型涵盖的范围很广。虽说特斯拉的消费定位为高端人群,但是他满足的消费人群还是很多的,既有近百万级别的豪华车型,也是售价不足30万元的Model 3。

日前,我们从特斯拉官方获悉,在进入中国市场5年后,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向15名员工交付中国制造的Model 3,这也标志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完全进入生产、交付模式。另据其它消息称,首批普通用户车主的交付时间为2020年1月7日。

外观方面,国产Model 3整体采用深海蓝车漆,在外观方面与进口版本基本保持一致,中网依旧采用封闭式设计,反射式LED远近光灯为其增加了几分锐利感。车侧看上去十分紧凑,但极富力量感,配备18英寸深色动力轮毂,整体看起来运动范十足。车尾依旧采用短尾设计,上翘的小鸭尾增添了几分活跃气息。尾部最大的变化是在左侧加入了“特斯拉”字样的中文LOGO,表明国产身份。

内饰采用“极简”的设计思路,这个理念贯穿了整个Model 3车内座舱,取消了仪表盘,整个中控区几乎无实体按键,中控大屏实现了集成化操作。虽然我们还未了解到国产版内饰用料,但相信会与进口版本保持相同的水准。而从来看,国产版依旧采用搪塑、硬木、真皮来营造干净舒适的氛围,这也符合极简风格。

首批国产版Model 3将交付标准续航版本,NEDC续航为445km,0-100km/h加速成绩为56秒,极速为225km/h,车机采用最新的V10版本,官方提供4年或者8万公里整车质保,电池和驱动单元为8年或者16万公里。后续将推出长续航版本及高性能版本,产品布局与进口版本也完全一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有国外媒体爆料称,特斯拉最新车型Model Y正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有望于明年1月份交付。

据驾享兄了解,特斯拉已经为Model Y车型推出了新的车型引进策略。这主要因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效率而改变的。之前,特斯拉的车型计划是不同的市场都需要来自美国供货,也就是基本上从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进口汽车,而特斯拉只在新市场生产完车型后,才推出Model Y车型。

过去9个月里,特斯拉一直在扩建上海超级工厂,为生产电动SUV做准备。特斯拉的这一改变,都来自这家超级工厂的成绩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上海拆机工厂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多。

今年10月,特斯拉发布了即将上市的Model Y上海工厂的最新照片,让我们见识到了该工厂的最新进展。

上个月,这家汽车制造商还获得了中国工信部的批准,可以在中国制造的Model Y。也就是说,Model Y车型的交付已经完全合规了。

最近,有网友甚至分享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最新航拍视频,看得出来,该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新车型进行赶工。

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表示,希望员工们努力提升第四季度的生产效率,降低公司的成本,提高整体收益。

本周,外媒还爆料了在上海工厂内的停车场,有多达40辆的特斯拉Model Y已经被全部包裹着,另外4辆汽车刚刚驶入了这个停车场内。对每一辆车似乎都严阵以待,工人们正准备给它们盖上防护罩。

特斯拉一直在引导上海超级工厂于“2021年初”开始生产Model Y,但大多数人猜测,随着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批量交付,生产可能会更快开始。也就是说,明年1月份,特斯拉Model Y即将交付。

不过,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第一辆国产Model Y汽车,预计将交付给特斯拉员工。消费者们的交付应该会稍微进行。

来自对Model Y的期待,特斯拉中国对该车型的宣传力度很大,这款车有望在国内成为继Model 3之后,又一款特斯拉爆款车型。

上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名分析师估计,一旦廉价版的Model Y电动SUV上市,特斯拉每月最多可以卖出3万辆。这大约是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销量的三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2月30日上午,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今天Tesla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上午10点,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办了首批国产Model 3员工车主交付仪式,15辆全新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今天正式交付。

“兄弟们,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在这次交付仪式上,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在现场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他表示看着国产Model 3下线,就像看着自己家孩子上大学一样,表现就留给这个市场去检验,“确实百感交集,这个团队太棒了”。另外,他还向媒体透露,特斯拉将很快对外交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很快很快”,我们预计大规模交付时间应在春节之前。

国产Model3由位于上海的“3号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生产制造,该工厂耗资20亿美元,是特斯拉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家制造工厂,也是中国首家由外国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动汽车工厂,同时也是该公司在全球建设的第三家超级工厂。

这家工厂于今年1月份正式动工,今年10月份,该工厂就已启动试生产,随后该工厂又在11月中旬正式获得工信部量产许可,这意味着该公司从那时起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的Model 3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上海超级工厂的完工速度创下了新纪录。

在最后,朱晓彤表示:“今天是中国汽车工业史和对外开放史上重要的一天,作为汽车行业的插班生,希望今天的答卷能让市场满意,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进程当中。”

简单回顾下新车信息,新车已在此前的2019广州车展上亮相,外观方面与海外版车型保持一致,封闭式前脸,狭长的灯组,前脸极具辨识度。

国产版本最大的亮点是在车辆尾部加入了特斯拉中字标识,表明国产身份。据了解,目前新车仅生产标准续航升级版一款车型,动力上其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需56秒,极速可达255公里/小时。新车的NEDC续航里程可达460公里。

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显示,国产Model 3有两个续航版本,分别为445Km和455Km,目前特斯拉官网在售版本是445Km版本,售价为3558万元,尚未公布其他版本车型信息。根据测算,国产Model3将会得到24750万元补贴,减去补贴,445Km版本到手价是33105万元。另外,根据补贴后价格测算,国产Model3购置税大概是29万元左右(最终价格以以特斯拉官方为准),关于新车的后续信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可以。根据查询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员工购车和客户同价,可以免费开通FSD功能,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微博称员工购车和客户同价,可以免费开通FSD功能,所以特斯拉员工fsd可以帮人订车,但并不优惠。

一旦市场需求进入减少阶段,特斯拉不但将遭遇股价打压,还将被视为经营萎缩、风险畸高的公司。信念破产将导致一系列支持要素坍塌,从而进入“失败螺旋”。

文/《汽车人》黄耀鹏

截至美东夏令时3月23日下午18点16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214例,当天18小时内,新增确诊8794例,美国确诊数已经飙升至全球第三。

而美国疫情的特点是全国处处开花,以东西海岸富庶地区为最。但是,基于确诊数字对美国疫情的判断,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测试严重不足,有相当多的病毒携带者未能及时检测。所以,除了各州比例相对靠谱,数据本身并不可靠。

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已经11天,但直到20日以后,才真正认真地对待该问题。有消息称,美国陆军工程兵正计划接管酒店和大学宿舍,将其改造为医疗设施。

短期复产无望

这种局面下,2月18日前,通用、福特、FCA、本田和丰田在美企业都宣布了停产。他们的停产暂定至月底,但所有人都清楚,延期将毫无悬念。

而特斯拉的停产则扭扭捏捏。2月16日马斯克还在声称“维持最低限度的生产”。他试图保留25%的工人在岗,避免加州旧金山湾区弗里蒙特工厂完全停产。该工厂是特斯拉在美惟一工厂,雇佣了超过1万名员工。

工厂所在的阿米达尔县官员,认为特斯拉不属于“必不可少的业务”,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基本运营”,实际上是令其关门。迫于压力,特斯拉宣布工厂停产,不过,特斯拉仍然声称位于内华达的“超级工厂”和加州超级充电站仍将运营。但是松下在2月21日宣布,23日起“超级工厂”停产14天。

这样一来,特斯拉短时间内复工彻底没了指望。不过,特斯拉宣称,公司现在拥有86亿美元现金,还获得了3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足以应付5个季度”。和其他主机厂的低调不同,特斯拉很喜欢在现金流上“秀肌肉”。但86亿美元中间,有23亿美元是股价高点套利。特斯拉在2月初达到956美元的高点,当前股价已经腰斩,不到高点的一半。

这透露了特斯拉的现金流,有267%并非从业务运营中取得。股价过山车这种事,可遇而不可得。自己炒自己,很可能因为“内幕交易”被重罚。所以,特斯拉仍须依靠业务现金流。

既然复产无望,特斯拉收入下降到10%。根据2019年Q4财报,特斯拉每月支出344亿美元运营成本和40亿美元销售成本,现金消耗每月744亿美元。那么问题来了,停产期间特斯拉的现金消耗大致为多少?这决定了特斯拉能撑多久。

能撑多久?

坏消息是,特殊时期,特斯拉的成本居然比传统车企还要高。

特斯拉将承担所有零售终端的成本,包括雇佣人员、体验中心租赁和维持最低限度运营费用,还有成本高昂的送车上门服务开支(如果还有车能卖掉的话),所以,特斯拉的销售成本只能减少20%;而运营成本方面,工人放假回家,要发全薪,但加班费一类的费用可以省掉。

作为特斯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开发部门,坐落于以高消费、高薪酬著称的湾区,平均薪资达到25万美元/年,远比76万美元的一线工人成本要高。这批员工有3000人,自然也要养着。马斯克此前甚至不愿意让这些员工居家办公,就是因为他们的产出,决定了特斯拉的竞争力,而特斯拉向来以“将员工榨得一滴不剩”著称。现在这笔成本并未减少。而且,OTA服务、超级充电站服务等,都需要运营。因此,运营成本只能减少10%。

这样看来,即便不考虑融资,特斯拉手头现金还能撑13个月,看上去还不错。但实际上,这并未包括内华达“超级工厂”的支出。虽然这家工厂已经关闭,但特斯拉仍须和松下共同承担人员开支和固定支出。考虑到这一点,特斯拉的现金流还够用6个月。不过,这已经是特斯拉在过去3年里取得最大规模的现金流。可惜,如果不尽快复工,这笔钱预计将不再属于特斯拉。

失败螺旋

复工之后,问题又来了。生活基础消费将迎来报复性反弹,但苦难时期到来后,奢侈品是最早被放弃的。Model 3被东西海岸的中产阶级家庭定义为家庭第二辆、第三辆通勤车,Model 3的销售势头将被打断;而更昂贵的Model X和Model S,将更大概率陷入销售低迷。

高盛此前曾预测二季度美国GDP将衰退5%。但2月23日晚美联储宣布无限制QE,也就是宽松不再量化。市场信心已经低落至比2008年更糟糕的地步。所以,2008、2009年那种GDP连续轻微下跌(03%和28%),很可能不再重复。最坏的情况看上去已经发生。

和传统车企一样,特斯拉在生产端重资产;和传统车企不同的是,特斯拉自己把持零售端。在危机时代,后者成了大包袱,更不要提特斯拉一直努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扩张开支促进业务增长的模式,在坏年景下,将对其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构成毁灭性打击。其成本结构的前提,是市场需求持续上升,特斯拉实际上无法应对减产局面。如果减产20%,特斯拉将在复产3个月内迎来负现金流。

更糟糕的是,截至2020年底,特斯拉有38亿美元应付供应商账款。以往在现金流捉襟见肘的时候,特斯拉往往启动短期融资机制,发行票据,延后现金流压力,随后用收入冲抵此前的应付款。但减产的时候(特斯拉从未遭遇大规模减产),这种机制被打破,特斯拉将没有足够的销售收入冲抵票据。而特斯拉为了稳定供应商,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订单承诺,2020年可能有57亿美元之多。今年肯定无法实现承诺,特斯拉将为违约支付罚金。

短融无法兑现,承诺供应商订单无法支付,特斯拉将面对全新的困境。在以往亏损的时候,特斯拉的现金流从未受到如此严峻考验。这种情形中,特斯拉所谓的信贷额度是否还能兑现,是有很大疑问的。

在1、2月份亏损严重的特斯拉做空势力,会不会放过窘迫的特斯拉?而且,因为马斯克本人质押了为数不详的特斯拉股份(比贾跃亭家族近乎质押乐视100%的吃相是强多了),在强大的资金压力下,马斯克本人可能被迫参与做空特斯拉。

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特斯拉仍然维持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产品需求将持续上升,人们相信特斯拉远远没有释放产能潜力,制约因素在于投资不够大。特斯拉供应商、支持特斯拉的银团和投资者、消费者都相信这一点。特斯拉股票遭遇持续做空期间,该信念也未动摇。

一旦市场需求进入减少阶段,特斯拉不但将遭遇股价打压,还将被视为经营萎缩、风险畸高的公司。这是特斯拉以区区几十万辆产能,股价超越通用、福特等数百万辆产能大公司的原因。信念破产将导致一系列支持要素坍塌,从而进入“失败螺旋”。

因为运营资金的减少,客户将质疑特斯拉的维保承诺、OTA服务、充电网络的扩张能力,从而进一步导致销售减少和财务状况恶化。供应商也会要求更苛刻的条款,甚至现收现付。

如果现金危及生产线运营,工厂将会罢工,客户将撤回订金。而特斯拉将无法养活大批技术开发人员,他们多数为了高额薪水而忍受马斯克的坏脾气和苛刻管理风格。到那时,特斯拉将会迎来竞争力的根本性崩坏。

有人认为,任何公司不会因为单一因素垮台。但是疫情是前所未见的强大外力,而马斯克从未有在全球性衰退情况下的运营经验,他的扩张性战略,始终是以繁荣的市场为前提。

特斯拉上海产能逐渐提升,将增加特斯拉的稳定性。不过,如果在全球经济势头不妙的时候拒绝改弦更张,特斯拉的前景不妙。马斯克的冒险主义是否允许他采取收缩战略,将值得一看。不管如何,疫情后复工开始的几个月,将决定特斯拉的命运。(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