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去世,写挽联怎么写?

老人 0 70

家人去世,写挽联怎么写?,第1张

家人去世,写挽联怎么写?
导读: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  祖之父、母。高祖父、母 : 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曾孙: 孙之子。玄孙: 曾孙之子。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世父(伯父):父之兄。世母(伯母):

祖母(王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  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 : 曾祖之父、母。

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 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 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署名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署名,一种是集体署名。个人署名是是关系加署名。集体可以是单位名。如果是家庭,可以是家中长者或者家长名字携全家敬挽: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携全家敬挽。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扩展资料:

挽联的格式 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 和 悼念称呼某某。这两种是最常见的。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词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但是选词要严肃。

挽联的书写  挽联的颜色一般是白底黑字,字体要统一,最好保证尽量工整,可以请书法比较好的人书写,以示尊重。在书写习惯上为了突出对故去的人的尊重,下联的书写有时比上联低一两个字(注意是书写时低一两个字,不是贴的时候贴低一两个字)。 

参考资料:

-挽联

挽联的格式要求:

1、写作挽联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求对仗,讲求平仄,句式对偶,字数相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简短而又独具韵味。

2、写作挽联的字体一般用楷体、行书、草书,有时也可以用隶书、篆书等。

3、花圈挽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上联写词,如“XXX千古”“沉痛悼念XXX”等;下联写送挽联的人,如“XXX拜挽”“友XXX敬挽”等。

老人去世挽联集锦:

1、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2、永垂千古,功业长存,孝慰忠魂,举世同悲,留芳千古。

3、浩气长存,千古长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4、恩泽四海,功高九天,花凝泪痕,水放悲声。

5、教诲永记,风范永存,常怀典范,寄托哀思。

故人已去整三载

哀思常存一千天

三载不见泪落尽

千里相隔眼望穿

陇上犹留劳迹

堂前共仰遗容

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勤俭度日遵遗训

努力工作报余恩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再晤言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春风何处游

风凄暝色愁杨柳

月吊宵声哭杜鹃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号

白马素车愁入梦

青天碧海怅招魂

明月不长圆,过了中秋终是缺

高风安可仰,如何一别再难逢

为国捐躯

成仁取义

杀敌在前方

英名留后世

魂魄托日月

肝胆映河山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舍已为人当仁不让

赴汤蹈火见义勇为

继承先烈革命传统

发扬前辈爱国精神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功同日月先烈英名垂青史

誉满山河英雄遗志展宏图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椿形已随云气散

鹤声犹带月光寒

扶桑此日骑鲸去

华表何年化鹤来

月阶夜静蛩声切

竹院秋音鹤梦凉

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

大雅云亡梁木坏

老成凋谢泰山颓

骑鲸去后行云黯

化鹤归来霁月寒

平生风义兼师友

来世因缘结弟兄

音容宛在 浩气常存 秋风鹤唳 夜月鹃啼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

秋日鹤唳 夜月鹃啼 寿终正寝 鹤驾西归

寿高德望 子肖孙贤 千秋忠烈 百世流芳

流芳千古 光启后人 情怀旧雨 泪洒凄凉

严颜已逝 风木与悲 精神不死 风范永存

功德无量 青史永垂 名流后世 德及乡里

留芳百世 遗爱千秋 花凝泪痕 水放悲声

花落水流 兰摧玉折 悲歌动地 哀乐惊天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功德国标彤 史芳依白云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典型如在目 悉思向谁宣 疼心深似海 愁绪密如罗

提耳言犹在 扪心齿欲寒 淑德标彤史 芳踪依白云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星离成恨事 去散奈愁何

女星沉宝婺 徒饮千行泪 天不留耆旧 人皆惜老成

鹤梦归何处 猿啼在此间 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

魂魄昭日月 肝胆映山河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政绩今犹在 清名终古留 忧国身先殉 游仙梦不回

星沉处士里 月冷瘐公楼 学子失师表 老成有典型

知君以忧死 愧我犹独醉 美德垂千古 忠魂上九霄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刚正炳千秋 丹心照日月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雨洒天流泪 风号地放悲

门外奠云聚 堂中悼念多 户听凄风冷 楼空苦雨寒

芳名垂千古 丹心照汗青 苍松长耸翠 古柏永垂青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玉梅含孝意 金柳动哀情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一生树美德 半世传嘉风

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欲祭疑君在 无语泪沾衣

哭灵心欲碎 弹泪眼将枯 陇上留芳迹 堂前仰遗容

画荻踪难觅 扶桐泪欲倾 遍地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一生行好事 千古流芳名

素心悬夜月 高义薄秋云 直道至今犹存 清名终古常留

音容笑貌依旧 亮节高风长存 青山永志贤德 绿水长咏雅风

浩气长存天地 英灵含笑九泉 门外红梅绿竹 室内白衣素袍

赤心光照日月 清名永世长留 终身辛勤劳作 一世淳朴为人

友思今成永别 笑绪已为悲端 一生刚直无邪 终身清白光明

身逝音容宛在 风遗德业长存 一夜顶风堆白雪 三年泪水滴红冰

那知别意随波去 无复诗魂入卷来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离里

万里云天归落日 一门两泪洒麻衣 事业已归前辈绿 典型留在后人模

春雨梨花千古恨 秋风桐叶一天愁 绿水青山悲陈迹 落花啼乌泣化身

蓬门日影高轩过 蒿里歌声白马来 热泪常濡春雨湿 愁容暗逐白云飞

风号万树子规啼 雪积重门白马咽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云飞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聆教训杳无声

情凝雪片皆飞白 泪洒枫林尽染红 千山不语齐俯首 万水呜咽共吹萧

祖国山河埋忠骨 神州十亿颂英雄 情深风木终天恸 泪点寒梅触景思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流水夕阳千古恨 秋霜春雨万人思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终生俭朴留典范 一世勤劳传清风

山耸北郊埋忠骨 泽留乡里仰遗风 秋草独怜人去后 空林只见日斜时

泪滴千行大地湿 哭声一片墓云低 热血一腔化春雨 壮志千秋泣鬼神

明月清风怀旧貌 残山剩水读遗诗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吟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薰政乡人 生前爱国勤劳支 临终嘱儿多节俭

眉间爽气无由见 座右清言不再闻 忠节似松凌霜雪 高风如水照苍天

犹似昨日共笑语 不信今朝辞我别 彩落萧辰悲夜月 芳留梓里已青风

白马素车挥别泪 青天碧海寄哀思 犹执兼恭延后代 尚留名望忆旧人

伤心难禁千行泪 哀痛不觉九回肠 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万里山花凝血泪 一溪流水作哀声 有中皆碑留遗范 无言敬奉寄哀思

桃华流水杳然去 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 惆怅春风恨隔年

流水夕阳千古恨 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 万户同声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 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 此后何堪忆笑容

老泪无多哭知已 苍天何要丧斯人 回忆田园欢乐会 不堪樽洒故人稀

悼念不闻亲教诲 情怀仍忆旧音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 旧游何处不堪愁

千里吊君惟有泪 十年知已不因文 终生俭仆留模范 一世勤劳传好风

往事昭昭传乡里 精忠耿耿在人间 月霁风光人共仰 山颓木朽天添愁

雨霖杏蕊流红泪 雪压松枝着素装 有灵为子孙成材 多德让后代继业

抬头:爷爷仙逝 音容宛在

中间:奠

落款:孙 XXX 敬挽(或 “愚晚 XXX 敬挽”)

(由于你父亲已经不在了,你不好再替他写挽联了,就直接以你的名义写就是了)

花圈,是向死者敬献的祭奠物品,在当今社会丧礼活动中最为流行,无论亲疏尊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普遍适用。晚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晚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晚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晚语的用词,尤其是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男用“千古”,女用“仙逝”“千秋”,烈士用“永垂不朽”,男女通用“逝世”,“仙游”。

例:“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沉痛悼念xxx老人仙逝”、“xx同志永别”、 “xxx烈士永垂不朽”等语句。下半联:亲人用“泣挽、哀挽、”;平辈用“挽、同挽”;晚辈用“拜挽、叩挽、敬挽”。例:“子xx泣挽”、“战友xxx敬挽”、“好友xxx、xxx同挽”等语句。

在农村还存在习俗的写法,亲戚是最麻烦的,在写法就各不相同,但是在总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路子:

例如:x府岳母老孺人千秋

     阳(用红字或者用红纸)姻子xxx拜挽

在习俗中,第一个花圈是孝子孙的,男的用“严”,女用“慈”,通用“奠”不必落款。接下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女者死,外家最大。

  晚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晚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晚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隶书或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