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如何买车

员工 0 52

特斯拉如何买车,第1张

特斯拉如何买车
导读:直接到当地的特斯拉经销商处即可购买,特斯拉品牌所生产的全部车款均为纯电动汽车,在摇号的地区是可以是用新能源号牌,不用参加摇号的手续,不用获得指标,是十分好的法规法规政策。新能源号牌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试用时间是2016年的12月1日,首要任务

直接到当地的特斯拉经销商处即可购买,特斯拉品牌所生产的全部车款均为纯电动汽车,在摇号的地区是可以是用新能源号牌,不用参加摇号的手续,不用获得指标,是十分好的法规法规政策。

新能源号牌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试用时间是2016年的12月1日,首要任务是试用的地点是深圳,无锡,上海,南京,济南,只要是在此期间购买新能源汽车,可直接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在2017年的12月25日,河南省正式启用新能源号牌。2017年的12月28日,北京市开启启用新能源号牌正式使用。

新能源号牌和传统车辆号牌有什么有所不同

首要任务是在车辆号牌的颜色上就有着区分,小型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号牌为渐变绿色。大型的新能源汽车号牌颜色为黄绿的双拼色。并且秋粮牌照对比于传统汽车牌照添加了一位,是六位的汽车号牌。

汽车之家报价

  似乎早已嗅到了政策风向,就在北京发改委发文称“6月1日起要收取充电服务费”的第4天,特斯拉发布了一项免费服务计划——“家庭充电免费预勘测服务”,即免费为特斯拉用户提供家用充电桩的勘测及安装,而此前特斯拉车主要为这项服务支付至少6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费用。

  当“餐具收费”即将成为行业潜规则时,特斯拉此时偏偏为顾客端来一杯“免费星巴克”。

  “矫情”又何妨

  在很多同行看来,特斯拉的“免费咖啡”多少有些矫情,因为能买得起特斯拉的人非富即贵,根本不在乎多买个家用充电桩。也许刚进中国时,特斯拉也这样认为,但当他们发现在为数不多的订单中,隐藏着一大批屌丝时,不禁眼前豁然开朗。

  于是,一个“在非洲卖鞋”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特斯拉先是推出了通过招商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业务;而后又推出与全球同步的半价保值回购业务;接着,免费家用充电桩来了……于是,特斯拉车主中渐渐有了更多屌丝、草根的身影。

  特斯拉在4月3日发布数据称,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的销量为10030辆,同比增长55%。尽管全球业绩报表中没有单独公布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但特斯拉内部人士透露:“特斯拉在华销量中止下跌,已开始有起色。

  3月份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70辆左右,相比2月份增长140%左右。”得益于销量预期改善,且发布储能新产品,特斯拉股价自3月底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近25%,目前股价高于每股230美元,市值接近290亿美元。

  打铁还需趁热。“充电难”目前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最大障碍,公共设施不完善、充电接口不兼容,导致众多公用充电桩形同虚设;家用充电桩虽方便,但碍于物业因素以及报装手续的繁琐,家庭充电桩安装率极低。

  特斯拉此时正是看到了这一痛点,率先推出了“家庭充电免费预勘测服务”。“我们的用户不是人人都住别墅,有不少顾客住的都是高层,甚至没有固定停车位,在安装充电桩之前,除了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还要帮客户去协调很多关系。”特斯拉中国公共政策与充电基础设施部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一项看似简单的业务,在特斯拉中国内部却成了最为琐碎和辛苦的工作。如果这也能被看做是矫情,那特斯拉这回真是要矫情到底了。自2015年起,特斯拉的车主在正式购车后可获得的免费服务包括家用充电设备、2年免费维保、报修后48小时内免费上门检查维修服务等。

  据介绍,特斯拉这一服务将覆盖以全国21个最主要城市为半径的350公里区域,包含全国80%以上主要城市。

  其中,特斯拉将首先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等城市推出免费预勘测服务,并将不断扩大预勘测服务的地域范围。而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已建成数百座超级充电站、千余个目的地充电桩作为长途出行的充电补充方式,从而在中国建成了全球第二大特斯拉车主公用充电站网络。

直接到当地的特斯拉经销商处就可以购买,特斯拉品牌所生产的所有车型均为纯电动车辆,在摇号的地区是可以是用新能源号牌,不需要参加摇号的手续,不需要获得指标,是很好的政策。

新能源号牌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试用时间是2016年的12月1日,首先试用的地点是深圳,无锡,上海,南京,济南,只要是在此期间购买新能源汽车,可直接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在2017年的12月25日,河南省正式启用新能源号牌。2017年的12月28日,北京市开启新能源号牌正式使用。

新能源号牌和传统车辆号牌有什么不同

首先在车辆号牌的颜色上就有着区分,小型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号牌为渐变绿色。大型的新能源汽车号牌颜色为黄绿的双拼色。并且秋粮牌照对比于传统汽车牌照增加了一位,是六位的机动车号牌。

汽车之家报价

4月24日,特斯拉官网显示,国产Model 3的两款车型价格发生了变化。标准续航升级版(以下简称标准续航版本)从29905万上调至30355万,涨幅4500元。长续航版本从33905万元上调至34405万元,涨幅5000元。

就在4月23日,国家相关部门刚刚出台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新能源补贴金额根据续航里程有不同程度的退坡。从特斯拉官网说明也可以看到,本次价格上涨,是由于私人购买新能源补贴金额发生了变化。

此外,新能源新政还首次规定:未来能享受新能源补贴的车辆指导价不得高于30万元,设置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这意味着,从今年7月22日起,如果特斯拉以现在的价格继续售卖,旗下所有车型都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本将恢复到3238万,长续航版本恢复到36655万。

特斯拉或通过降价弥补补贴

特斯拉应对补贴新政,短期内的方案无非有两个。一是自降身价以弥补取消的补贴,二是如果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产品力。

当然,第一种方案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来看,国产标准版本和长续航版本的Model 3仅相差4万元,以此换来超过220公里的续航和更多的配置,毫无疑问后者更具有性价比,这可能会导致未来标准版本车型的滞销。

而如果未来标准续航版本Model 3指导价能够降到30万元以下,就可以享受的2025万国家补贴,其实际售价会与不能享受补贴的长续航版本拉开差距,使得两款产品都具备价格和续航相符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1月,刚刚上市的国产Model 3零部件本土化率仅为30%,根据计划,至今年7月份,国产Model 3的这一数据将上涨到70%。在特斯拉完全采用国产供应链后,国产Model 3具备超过30%的降价空间。

而降低成本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纯电动车上电池的供应。此前有消息称国产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特斯拉达成了初步协议,将从7月份开始为国产Model 3提供电池,这个时间与新能源政策取消补贴的日子不谋而合,虽然最终细节尚未敲定,但这次补贴新政的推出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加快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的牵手。

当然最好的结局是,随着国产化的持续、成本的降低,标准续航和长续航两个版本都能降到30万元以下,同时享受新能源补贴。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长续航版本如果降价到30万元以下,再算上补贴,新车实际价格在27-28万左右,与现在长续航版本差价过大。

另一种可能的猜测是,国产Model 3在7月22日补贴取消后,先不调整车辆售价,而是对标准续航和长续航两个版本进行续航或配置上的产品升级。

如果最终能够大规模使用宁德时代电池,其擅长的方形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两个版本的电池容量和续航都会有相应提升。毕竟现在标准续航版本446公里的续航能力,在国内“长人如林”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属于中等偏下。购车政策方面,如果未来不降价,赠送FSD(全自动驾驶功能)、贷款免息等也是特斯拉的常用手段。

不过长远来看,降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必然的选择。

尤其在30万元级别的乘用车市场,特斯拉Model 3不光要面对蔚来ES6、小鹏P7等同价位车型的挑战,还要与传统燃油车,例如“BBA”等豪华品牌中型车抢市场,1-2万元的价格劣势可能都会使消费者改变主意,所以相对第一种方案,第二种猜测的可能性比较小。

特斯拉2年内在华9次调价

算上今天的涨价,特斯拉从2018年5月至今,已经对在国内售卖的车型进行了9次价格调整。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2019年3月特斯拉官方下调共计8款车型在华的销售价格。其中,Model X P100D从11893万元降至8482万元,降幅最高,达到3411万元。Model S P100D,价格从1091万元下降2775万元至8135万元;Model 3 降价幅度为26-44 万元。新买的车一夜贬值超过30万,大幅的降价措施让许多刚提车不久的车主极度不满,很多车主来到特斯拉维权,讨要说法。

此外,前一阵特斯拉发布了国产长续航版本Model 3后,也引起部分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车主的不满,刚刚到手的车立刻就变成了老款,认为被特斯拉“欺骗”。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纯电动车确实较燃油车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而且不像燃油车对外观、内饰的修修改改,纯电动车每年的新产品续航里程可能都会有增长,但这正是决定纯电动车“能力”的关键指标。

由于自主定价的经营模式,特斯拉的售价受到关税、汇率以及成本变化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市场、车型换代、竞品等因素。例如,特斯拉在去年某次的价格调整原因是准备取消大部分线下直营店,并转型线上销售,线上的低运营成本直接促使车辆价格下调。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车企和经销商调价方式的消费者来说,确实需要时间来适应。

这次随着新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特斯拉国产化零部件的深入,如何不让已经买车的老车主心寒,不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觉得价格贵,似乎是摆在特斯拉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