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了

老人 0 32

千万不要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了,第1张

千万不要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
导读:  家长们,千万不要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了! 现在 社会 生活压力大,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一般家庭的年轻夫妻都会参加工作,于是就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去带。很多年轻夫妻,不是很在意孩子1岁到6岁这几年,他们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

  家长们,千万不要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了!

 现在 社会 生活压力大,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一般家庭的年轻夫妻都会参加工作,于是就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去带。很多年轻夫妻,不是很在意孩子1岁到6岁这几年,他们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先让爷爷奶奶带几年也没什么,只要在孩子上学之前,把孩子接到身边就行。

 那么,学龄前这几年,对孩子真的不重要吗

 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夫妻两人努力奋斗了几年,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变好了,恰好孩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于是夫妻俩就把孩子接到了身边。但是慢慢地,他们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问题,这些学龄前不在爸妈身边的孩子,很多都成了问题儿童。

 他们有的性格比较孤僻,有的爱捣乱,有的经常跟同学打架,还有一些更严重的,他们与爸爸妈妈不亲近,把爸爸妈妈当成外人,你能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孩子和你之间有距离感,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仇视父母

 而这些父母,往往会因为自己之前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感到愧疚。这种愧疚的心态,很多时候使他们无法坚持教育的原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孩子的错误。而孩子呢,他们会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这种愧疚心态,然后他们就会利用父母的愧疚心态,提出更多无理的要求,最终恶性循环,一步一步导致家庭教育失败。

 当然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让爷爷奶奶带孩子,毕竟现在 社会 压力大,年轻的父母工作很忙,让爷爷奶奶帮忙带带孩子,减轻一些生活压力也是有必要的。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孩子送去跟爷爷奶奶一起住了,自己就彻底放手不管了!

 正确的作法是,把爷爷奶奶接过来,爷爷奶奶可以在你们工作的时候协助你带一下孩子,等你下班回到家,还是可以陪伴孩子的。最终带孩子的主要责任,还是在咱们爸爸妈妈身上。

 有的家长不理解,说:“为什么不能完全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呢?以前的孩子不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吗?”

 家长们,你要知道,时代变了, 社会 环境也变了。过去的旧时代, 科技 发展是很缓慢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身边的环境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现在呢?数字信息时代, 科技 发展非常快,远的咱就不说了,咱们就看看最近这二三十年:

 90年代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非常落后,我们想打个电话,还需要去公共电话厅;到了2000年以后呢,手机就开始进入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了;又过几年,智能手机也出现了,然后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和手机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每天都在不断地产生。

 我们以往所熟悉的生活体系和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对于这些新生事物,往往孩子比爷爷奶奶学习得更快。

 你肯定见过小孙子教爷爷奶奶使用手机,使用智能电视的情况吧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喻文化”时代。现在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年轻人反过来去教育长辈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知识体系就逐渐失去了权威性,孩子会觉得爷爷奶奶所教的知识已经过时了,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抵制爷爷奶奶的教育。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能再让爷爷奶奶替你带孩子的原因。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再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了。要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力不从心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学龄前的这几年,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孩子在入学之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养成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他就会面临很多“成长的烦恼”。告诉孩子,遇到这3种情况不要太善良

很多父母宁愿自己累一点、苦一点,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让老人带娃呢?让我们还来了解一下吧。

一,老人的观念落后,害怕耽搁孩子的教育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培育孩子的智商、情商,还会培育孩子的思想教育等。然而大部分老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他们养育孩子那个时代。与现代的教育理念会有冲突。现今这个社会竞争那么积烈,如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很容易耽搁孩子的教育。

二,“隔代亲”,让老人更宠爱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觉自己跟父母还没有孩子跟父母亲,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地“隔代亲”。这“隔代亲”会让老人更加宠爱孩子。比如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去接学校孩子都会帮着孩子背书包,而大多数父母去接孩子会让孩子自己背书包。虽然看似一件很小的事,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习惯,然而老人却不会那么做。

三,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位置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即使孩子获得了很多地爱,少了父母陪伴他们的心灵也会造成一定地伤害。不管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对孩子再好,在孩子心里,父母才是他最信赖的人。

如果老人长期带孩子,孩子会跟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好习惯的养成。只有在父母陪伴下,孩子才能得到他所需要地爱和呵护,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能够自信地面对一切,健康快乐的成长。

养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还会耗费很多精力,但孩子是上天给父母派来的“小天使”,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父母辛苦一点也值得。

很多老人都喜欢娇惯孩子,这是一种特殊的隔代教育,想要彻底避免,只能避免让他们带孩子。对于部分老人来讲,孩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想要他们不娇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既然无法做到劝阻,就彻底让孩子离开老人。也可以跟他们商量一下,用一些真实案例来敲打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

1、隔代亲是一种“病”

就我个人而言,隔代亲应该算是一种“疾病”。老人们会无条件、无原则的宠爱自己的孙子或孙女,恐怕对待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这么亲。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很多人认为小孩子就应该宠,特别是隔代的关系。他们感觉自己的作用,就是在帮助儿女带孩子,只要让孩子们开心,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他们并不想孩子的性格,不考虑孩子的未来,一个劲的只想要孩子开心。

2、用实际案例敲打

出现这种状况之后,应该先和自己的老公商量,让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然后再上网搜索一些实际案例,跟老人们去讲。现在的老人光靠劝是没用的,必须用实际案例让他们清楚自己是在什么。他们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没有教育好孩子,反倒是在毁灭他们。现在好多老人,都特别相信网上的东西,用实际案例来敲打他们,是最有效果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不要出现无谓的争吵。

3、让孩子离开老人

当然还有一些老人,会特别的固执。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离开老人。趁着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彻底养成,给他换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了不让老人过于伤心,我们也可以隔三岔五带孩子过去看看,即使是带孩子去玩,也要尽量让孩子和老人保持距离。可能看起来对老人很残酷,但是这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对于我们现在的很多宝妈来说是特别介意一些人总是亲我们的孩子的孩子的,面对这样情形的时候,我们内心可能会非常的纠结。因为老人可能也是为了喜欢喜爱孩子,所以才会亲宝宝,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又希望他们不要亲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采取一些的方法,让他们不要这样做。

首先,耐心沟通,委婉拒绝。

在老人又要亲宝宝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和老人说明宝宝的免疫力低,容易生病,所以不要让大人亲宝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委婉的说:“宝宝太小啦,请不要亲她。孩子免疫力太低了,这样孩子很容易生病的。”如果老人比较通情达理的话,他一定是不会介意的。我就是在亲戚朋友来家里面的时候首先就开着玩笑说:“大家都别亲我家宝宝,你们远远观赏就可以了。”

其次,离得远一点,避免接触。

如果自己在语言上无法委婉拒绝这样的亲戚朋友,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避免和这样的老人接触,能躲开的时候就躲开。其实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作为父母可以自私一点,因为这样做生物那孩子毕竟是关系到孩子的自身健康问题,所以我们要自私的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的位置。

最后,形成“规矩”,默默遵守。

即使有些老人不理解,我相信时间久了他们也会理解并且接受我们这样的做法的。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生完孩子之后,首先就在微信群里面告诉自己家里面的那些亲戚朋友,说我们孩子还小,请大家不要随便亲我家宝宝。

首先耐心沟通,委婉拒绝,也可以开玩笑地告诉大家,这样大家也比较容易接受。只要自己的态度诚恳,我相信亲戚朋友也会接受的。

我认为不能通过手法让小孩不跟爷爷奶奶亲,因为这样做会破坏家庭和睦、亲情温馨的氛围,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和不和谐。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小孩的感受和选择,不断与小孩沟通和交流。如果小孩愿意跟爷爷奶奶亲密,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并教育他们如何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如果小孩不愿意亲吻或拥抱,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提供其他方式和表达方式,例如握手、拥抱等。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小孩的成长和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同构建美好的家庭生活。

文/晔烨

我家小侄子,是由他爷爷奶奶在家带,主要还是他奶奶带,父母均在深圳工作。暑假回家看到我的小侄子,很可爱,但也是很调皮,我婶婶都是叫他“宝啊”,凡是都宠着她,惯着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天天拿着手机玩游戏,吃饭的时候必看电视,而且离得很近,我说过很多次了,看得这样近,以后眼睛会瞎的,我婶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知道不能这么做,每当关闭电视的时候,我那小侄子就会哭闹的,婶婶就只好开着电视,让他看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候,也是习惯养成的时候,古人说三岁看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人们做什么,孩子们就会跟着做什么。我婶婶,在家带孩子,比较轻松,不打牌,现在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家玩抖音,每天都是抱着手机刷抖音,发抖音,说实在的,玩的比我厉害多了。我伯伯回家也是看手机,这种情况下,小侄子也就每天吵着要手机玩了,玩点小游戏,不亦乐乎。

我婶婶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孩子玩手机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大人每天回家都拿着手机玩,要是我们都不玩手机,孩子也不会要手机玩了。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做到却又是多么的难。我婶婶说,小侄子每天都会问,奶奶你怎么不抖音啊,你怎么不抖一个啊。

小孩子总是有样学样,而奶奶又总是特别宠孩子,溺爱孩子,最后让孩子们养成很多坏习惯,特别是农村的爷爷奶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带孩子,只想着孩子不哭不闹,没什么事就万事大吉了,从不会想着教点孩子什么,养成什么习惯,进行启蒙教育等。当然,接受过高等教育等就另说了,我主要说的是农村的爷爷奶奶。

当然,现在小年轻们,一方面工作压力大,养孩成本也逐渐加大,需要外出工作挣钱,为以后的生活考虑,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都是想着等到读小学,读初中,再回家带孩子,再回家管孩子,可是等到那个时候是不是都晚了,小孩从小没有享受到父爱母爱,也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我小的时候,就是没人管着,没人教我怎么做,也没什么启蒙教育,父母都是外出务工,一个人在家,属于原始的放养吧,回家后总是到处玩,捞鱼摸虾,田里捉田鸡,草垛里躲猫猫,自然没有读什么书,什么童话啊,都是后来听别人说的,也没学习什么艺术,书法,画画啊。没想到等到我毕业了,看到我的小侄子还是这样,不免唏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能我们现在都知道教育、读书的重要性,都想着孩子能考上个很好的大学,但是考上好的大学,都是从小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的,半道超越的总是少数,以我现在的研究生班级同学来说,他们的中考、高考、大学里都是佼佼者,我属于一个例外,大概属于半道超越的,之后付出的努力加倍不说,但是你的综合能力总也比不上别人。

既然都是为了孩子,那就早点回家陪着孩子,最好不要单独让父母带孩子,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带孩子,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早点开始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