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我小时候的事情了,邻里关系都是很密切,虽然一年到头包不上几次饺子 ,但是如果包了饺子都会给邻居家送上一碗。那个年代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邻居之间相互处的很好,特别对有老年人的家庭,第一锅饺子出锅后,便让大一点的孩子揣着送去。 我记得我母亲
我小时候的事情了,邻里关系都是很密切,虽然一年到头包不上几次饺子 ,但是如果包了饺子都会给邻居家送上一碗。那个年代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邻居之间相互处的很好,特别对有老年人的家庭,第一锅饺子出锅后,便让大一点的孩子揣着送去。
我记得我母亲只要知道对门邻居包饺子后,也会准备一些材料包上饺子 ,这样就免于麻烦人家送给我们。就是肉少一些也是很好吃的,那个年月只要吃上细粮就很高兴了。
当年还有一个笑话,邻居住有一位光棍老汉,谁家包了饺子 就给他送上一盘子。时间长了成为一个习惯,有一天邻居又开始包饺子了,他等着没有什么事心里想一会儿就给我送饺子吃,我先扒一些大蒜捣成蒜泥准备着。谁知道邻居家听到他在捣蒜泥以为他也包了饺子,所以就没有给他送去。大家就说:“老汉捣蒜两担误”。进行调侃。
现如今可以天天吃上饺子 ,邻里之间也没有了那种相互曾送的广面了,今天回想起来那个人与人的感情还是那么美好。
答:记得!
1、81年—— 89年,我们六户人家合一个厨房走廊。
2、无论是饺子、馄炖、汤圆,还是菜粥、菜饭、菜下面、菜疙瘩,都要大家分享。
3、邻居赛金宝,亲密无间爆。
4、咱老祖宗说:“金邻居、银亲戚,远水救不了近火。”
5、如今分别已经三十一年,但友情长存
小的时候只记得过年了才给邻居送饺子![耶][耶]平时都是很普通的大家饭百家菜,我们那个年代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可爱][耶][耶][可爱]邻里关系像一家人有什么吃的用的就互相分享![呲牙][呲牙][呲牙]那是快乐的童年!永久的记忆![鼓掌][握手][握手][比心][比心]
怎么会不记得,小时候邻居来回端饺子的情形已铭刻在记忆里!
我小时候是六十年代,正是缺少食物的时候。
我家没在村里住,邻居只有二爷家。已养成了习惯,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了,还是来客人,稀罕的食物都是两家互相送着,共同分享!
特别是饺子,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只是到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真正的肉饺子。
那时都是手工剁肉,配上各种配菜和调料,煮成的饺子真是香味四溢!饺子第一锅肯定是要给二爷家端去的,同时也会收到二爷家端来的饺子。品尝比较着谁家的饺子味更好些!
说句心里话:那时不管是俺两家谁家包的饺子,那香味都令人回味,每每想起,都想再来一碗!
这后来再吃饺子,不知是肉的原因,还是调料配菜不对,还是人的嘴吃好的多被吃坏了,再也没吃到过那种小时吃的饺子味!邻居之间也许是已不稀罕饺子了,谁也不给谁端了!
记得,那时邻里之间是那样的和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每家每户都很困难想吃顿饺子那要等过年才能吃到,所以,谁家要是平时包顿饺子,就要捞出一碗给对门邻居送去。
那时很穷,粮食都限量供应,买粮有购粮证,买副食品有购买证,买日用品都要票,买一个暖水瓶还要用一张卷,一户每年发一张卷,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每月一个人半斤猪肉,分几指膘,一指膘七毛五一斤,二指膘八毛五一斤,三指膘九毛五一斤,那时人们吃的油水少,买肉都挑肥的买,在那个年代,想吃顿饺子都是很奢侈的事。
当时的年代,我家住的是父亲单位给的家属宿舍,一门四家一个走廊,那时母亲养了一群鸭子十只,附近有个水塘每天母亲把鸭子放出去,上水塘里玩,晚上鸭子自己就回来了,全是公鸭。鸭子养大了,杀了一大盆鸭肉,用大锅炖熟以后一家一碗都分给邻居了,自己只留够一顿吃的,邻里都很友好。
说到现在了,都住起了高楼大厦,每栋楼每个单元每户人家都不是很熟,也不经常来往,别说吃饺子是常事了,想吃啥有啥,还用送啊,谁都不穷。
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71周年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我们这代人也老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争取再多活几十年,看到我们的新中国成立80周年,90周年,甚至到100周年。
看到我们的子孙都长大成人了,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了,我们在心安的离开这个世界。
我是记得我奶奶给我端过饺子,有一年下大雨家里发大水。我妈就给我弄一块床板搭几个砖头,我就坐在床板上,爸妈就顾着在屋里舀水灶房里面全是水没法做饭,我奶家没被淹掉就在家煮饺子。我饿的哇哇直哭,我奶把饺子煮好了就给我端了一碗热腾腾饺子,回想起当年的画面觉得好苦好心酸。如今奶奶也不在了,很想念她
这个问题我来说说,还当自己是小时候的时候,记得左邻右舍的关系特别好。东家缺个啥东西,跑去西家借,邻居们总是很利索的借给你,现在想起来,感到那个时候的人,多么单纯可爱善良。
每逢腊月的时候,家家都会杀猪准备过年,记得那时候,家里杀猪时,爸爸就会叫好多的人来帮忙。东家借锅,西家借桶,借盆子的。
一个猪杀完,妈妈还要猪肉款待帮忙的人,记得那时候我就蹲在厨房里,等着吃肉。肉煮熟了,妈妈有忙着给客人炒菜,炒肉,等他们吃完了,妈妈就会炒一大锅猪肉粉条,里面有黄萝卜,粉条,肉片等。让后就让我给左邻右舍家家送一碗。记得每年的时候,家家几乎都是这样,人情往来的。
如今,这样的习俗早已被人淡忘了,邻居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过去那个朴实和友好的景象。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飞吧黑乌鸦,荟聚 情感 领域的喜爱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感情,亲戚,友情等领域优质内容。
饺子,还有炸那个菜角,甚至蒸下的新馒头都会送
饺子的事不记得有没有互相送,我倒是记得小时候我妈和一帮老娘们坐一起拉家常,人手一个胡萝卜咯嗞咯嗞地啃,边啃边聊胡萝卜是个好东西啊!下奶!![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当时不知道下奶是啥意思。。。。长大后才明白[捂脸][捂脸]
还记得我们院里有个医生娘娘,她会做酒酿,用医院消毒用的蒸汽锅做的。几十年前在大西北啊,酒酿可是很稀罕的东西呢,
我妈也跟着医生娘娘一起做酒酿,可是呢,我妈手残,次次都做费了,医生娘娘就说我妈:“算了!算了!你也别浪费粮食了,以后我都多做些,做好了给你端过来!
小时候,九几年,很多人家是没有大门的,吃饭都端个碗,出来一边吃一边唠闲嗑。若是谁家改善生活,基本上都会给邻居端一碗尝尝鲜。所以我们小朋友,基本上隔段时间会吃上几个饺子,那是我们童年的期盼。
记得小时候,谁家要是平常想吃饺子,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那时候每家人比较多,每个人吃的也比较多。得提前一天准备,窄萝卜,剁葱姜蒜剁肉。每次都整一大盆饺子馅,先包两大篦子饺子,下好后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叔叔、以及左右邻居一家送一碗,送完之后再回家吃,每次都小跑着送去,唯恐回来的迟了,饺子吃完了。当然邻居包饺子,也会给我们送来一碗,父母也都是象征性的尝一个,让我们都多吃一个两个。吃完母亲一定会吩咐我们,不许去邻居家,怕去了再给盛一些,怕邻居不够吃。
时至今日,我依然很怀念那时候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只是一碗饺子,也是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
现在住在城市中,有时候做了好吃的,很想敲一敲邻居的门说“今天改善一下,端一碗你也尝尝,看味道咋样”,怕别人有顾虑,也便作吧。
大年初一,各地的年俗有所不同,就说一说我们村里的习俗吧,看一看与你们那里有啥不同。
这里是山东省潍坊市区的农村,大年初一要早起,换上新买的衣裳,洗漱完毕后,在院里摆上供桌,供品就是糖果和水果,还有年糕;再端上刚出锅的饺子,点上三柱高香。再把各个房屋里的灯点亮,现在都电灯了,还有院里高杆上的大红灯笼。整个小院灯火通明,寓意来年亮亮堂堂,万事如意。
大年初一要早起,小孩子不许大声说话,防止冒出不吉利的言语。不打扫垃圾,不泼脏水,但可以燃放鞭炮。
天还未亮,就要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但不用跪下叩头,爷爷奶奶会给小孙子们分发糖果和压岁钱。过去条件差,吃个糖块已是很奢侈的事情,大多是几粒爆米花和黑软枣,能吃到几颗花生米的也很少。压岁钱是男孩两毛,女孩给一毛,过去老年人思想落后,重男轻女。
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条件好了,压岁钱也都不是个小数目啦,小吃更是没啥稀罕的。通讯也发达,电商更快捷,各类时令果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整个初一这天,不用另外做饭,除夕包的饺子,吃一整天;这在那贫穷的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细节的事情还有很多,就说这些吧!欢迎天南地北的朋友,都来聊一聊,共度新春佳节。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拜神,然后小孩去拜年,大人们收拾家里,做饭,中午吃面条,下午吃饺子。
1、拜神,我们家通常拜天地(天指玉皇大帝,地指后土娘娘)、财神、张仙、灶王爷、还有观音菩萨,土地公公。
天地一般是为求得家中平安无事,一年风调雨顺,土地丰收,硕果累累。
而财神爷呢,一般就是希望家中今年财源滚滚,几乎中国家家户户都有这个神位的,也是中国的神仙中香火最大的一位神仙了。
张仙是中国的一位主要送子的吉祥神,在张仙神像的两边一般都会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张仙下天来,每日把弓开。下联是,弹打云中犬,保佑子孙来。横批是,保佑子孙。这个神仙一般在中国的传统中有很大的流传度,因为中国都主张儿孙满堂,那么保佑生孩子,保佑子孙的神仙便有了香火。
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传说灶王爷会把家中一年发生的事情都报告给上天,并传达天意,赏善罚恶。
观音菩萨,中国神话中的菩萨,是一位非常善良的神,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大的香火。
土地公公,又称土地爷,土地爷是古代中国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在中国民间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2、拜完神,就到了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家里孩子大大小小一起去拜年。 到了别人家里,有钱人家会给你5元,10元。稍微差点的人家会给你1元,2元。再次点的就会给你几个献神的馒头。不管是钱还是馒头,都代表了人们最美好的祝愿。
3、中午的时候一般会吃面条,长寿面。 那一根根的面条都是代表着对一年的美好祝愿。据老人们说,大年初一吃了长寿面,老人小孩都会一年中平平安安。
4、到了晚上的时候就会吃饺子了。 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 美食 ,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
我们河南豫东地区没啥特别的年俗,在少年的记忆里主要有下面几个内容。
一是初一早上天还未亮,就开始做饭下水饺,盛出来后第一碗必须送给长辈,要是一家有几个儿子成家立业单过,各家儿媳相互会暗暗比赛,谁送上的最早显得谁孝顺。
二是太阳没出来之前,最好别去方便,说会冲喜庆。
三是放过后的鞭炮纸要过午后才能清扫,如果扫了象征破财,这一年要穷。
在我记忆中主要就这些吧。
(图中的老枣树是我家的 历史 见证,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扒黄河,全家去逃荒,返回时我老父亲在村外一高地发现了一棵小枣树,移到家里长到至今。)
我们这里河北南部,邢台市邢台县的。要提起大年初一,确实风俗很多的。
一是要早起。人勤春早,到了初一这一天,人们四五点钟就会起床。穿上新衣新袜后,要先给祖先磕头,然后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并且发给压岁钱,起床后不能大声喧哗,避免惊动了祖先神、灵。至到放完鞭炮后,就开始出门给乡亲们拜年,此时就可以大声说话了。
二是闺女不拜年。未结婚女子,不给人拜年,娶进家门的媳妇儿,只给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和本家舍户的大辈分的人磕头,不给乡亲拜年。
三是不给卧床不起的病人拜年。
四是同辈分的人不拜年。如果是一个辈分,年龄又差不多大小,是不用拜年的。不过岁数相差特别大,现在也都会去拜一下,以示尊重。
五是早晨必须吃水饺。大年初一早晨饭,是一定要吃水饺的。因为水饺形似元宝,所以吃水饺就是元宝进口,越过越有。也有在水饺里包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气。
六是吃饭时,要先敬神、灵,祖、先。在祖、先神、灵前,除了拜供、品外,每次吃饭时,还要将饭在神、灵前平举三下,在祖、先前平举四下,请人家吃饭。
七是大年初一,不动笤帚,不拿针线。
我们这里,大年初一首先是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一早就是开门迎财,燃放鞭炮,喜迎新年,预示开门大吉;二是拜年,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岳母之说,初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初二才去给岳父岳母拜年;三是吃饺子。我们这里的水饺包的形状像元宝,预示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也有一些禁忌:大年三十晚上要把刀、杆秤等有些东西藏起来,初一不要看到;三十晚上要把家里都打扫干净,初一不扫地;不吃米酒(因为米酒又叫醪糟);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古时还有人初一讨口彩。我们这还流传这样一个笑话:
说是有一家女主人不太会说话,每年男主人大年初一讨口彩,她都不会说。有一年,男主人想了个办法,想引女主人说吉利的话。大年初一,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后,就到堂屋神龛前上香,上完香后就爬木梯(男主人提前在神龛旁放好一架小木梯),问女主人,你看我这样是什么?女主人说,没事儿你爬梯子干嘛?男主人又往上一步一步的爬,继续问女主人,你看我这样是什么?女主人说:“你上一个档(当)又一个档(当)!”男主人当场气晕从木梯上摔下来!你知道男主人是想讨女主人说什么吉利话的吗?
我们是六盘山以西的陇中,乡俗文化大多是以秦文化为主,跟陕西一带差不多,大年初一大体有以下年俗活动:一是早早开大门,大概五点以后开门,早开大门,预示这家人新的一年勤快不懒;二是集体出行,这是全村庄一年最热闹的场景,太阳探山畔,全村庄人梳洗打扮一新,喜气洋洋,倾巢出动,年长的手里端着香裱盒,牵着头戴大红花的牲口或赶着羊群(如今不见牲口和羊群,而是披着红花的 汽车 ),向打麦场或空旷的大块地聚集,人们见面互相问候祝福,年轻人老早拉开架势,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礼炮,有社火的村庄,还舞狮摇旱船,耍起社火来,待人们集中后,把各家带来的香火祭祀品收在一起,由村庄里的老者主持,朝着喜神方向,集体跪拜,迎喜接福,祈祷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出行是全村庄人的狂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怎么开心怎么玩,直到中午饭点慢慢散去;三是吃年饭,亲门里或族里,老早约好在谁家摆酒席、吃年饭,显得家门或族里的团结和气,多在日子好的家或公干人家,自己主动张罗;四是族里的大拜年,先拜先人,即拜族中的香案或家谱(一般是族里的老者家中挂起来或摆在桌面上,有的是谁家腊月里过事了,就留在谁家),之后,按辈分串各家拜年,族大户大的,拜年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说说笑笑,好是热闹。拜年之后,自由活动,年轻人多聚在一起打牌、摆酒场、打篮球,女人们广场舞或秧歌扭起来,娃娃伙儿也是扎堆玩起来。正月初一,以玩为主,没有农事,室内的一切活动限在族中,不去外姓人家串门。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二,明天是北方小年,后天是南方小年,距离春节没有几天时间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自然有很多习俗,尤其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的活动最多。@指尖三农家在安徽省东部的农村,来给大家康康,大年初一有什么习俗?
说大年初一,先说大年三十,因为很多习俗都是连着的。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大早家里的男丁,就要提着即将煮的咸猪头、咸猪脚、咸猪尾、咸鸡、咸鸭等咸肉,带到附近的土地爷那,焚香燃放鞭炮,先祭拜土地爷。之后,再抬回来祭拜家里的祖先,之后就是煮熟。
家里的小孩起床后,准确地说是还没起床的时候,就要吃一块猪头肉,寓意是来年天天有肉吃,小孩不馋嘴。除此之外,家里的女主人,都要在这天,把各种荤菜烧好,除了为年夜饭准备外,更是为正月做准备。其他的,贴春联、吃团圆饭,各地都差不多,就不再赘述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饭以后,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关财门,准备睡觉。
那么,大年初一有什么特别习俗呢? 正如上文所言,大年三十最后关门,称之为关财门,这个门关上以后,当天晚上不会再开门的,按照当地习俗,夜里12点之前开门,会放跑了财运。那么,大年初一的时候,再开门就是开财门,据说谁家开的早能够发大财。 开门之前有讲究,一般用一根小鞭炮,炸下大门口才能开。有些家庭大年三十不睡觉,称之为守岁;一直等到夜里十二点直接开财门,称之为抢财运。当然,开门自然免不了鞭炮。所以说,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早上,几乎鞭炮声就没停过。
大年初一都不能杀生,起来之后,要吃汤圆,必须是实心的,不能吃带馅的。这个汤圆,大年三十晚上,提前做好的。最先起床的人,要煮汤圆祭拜祖先。当然,有人家有早起拜祖先,磕9个头的习俗。除了早饭不能杀生,整个一天都是如此,所有吃的饭菜,都是大年三十提前备的。
然后,就是互相拜年,很常规的,也不再赘述了。大年初一,我们这称之为“上人年”,也就是说要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爷爷奶奶,大年初二女婿年,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大致习俗如此,要说有多么有趣的话,那就是亲戚朋友都在,大家都有时间,聊聊天、打打牌,小的时候比较单纯,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压岁钱,觉得很是开心。现在的年,都被冲淡了,很多老传统遗失了,出行更快了,却显的不那么有趣,因为来的快走的也快。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们的大年初一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吗?
我是山东的,老家是泰安,婆家是济宁,虽然离得不远但风俗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老家泰安,初一早上都会早早起床去给长辈们拜年要红包[呲牙],而且早上必须下饺子吃还得是肉馅的,吃过饭后上午就开始挨家挨户去给有年纪的老人拜年,下午基本上就是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而且初一基本上都不扫地,就算扫的话也要从外往里扫,也不能用针线缝东西…………这一天家里大人还会告诉孩子啊能生气不能哭之类的,总之一天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就对了。
在婆家济宁风俗就不同了,初一早上不能在屋里梳头必须去外面,早上饺子必须是素馅的,(是因为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死于卫国家内乱,当时子路在城外,发生内乱后没有逃离卫国,而是不顾自己安危挺身入险,打斗中被打落了冠缨,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武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子路砍为肉酱)。
各地习俗不一样,总体感觉喜庆、热闹、吉祥。我们豫东夏邑县,过去大年初一,有的四五点就起床,放开门炮,洗脸水不能往外泼,不出太阳不能在外面解手。然后放鞭炮下饺子,先承第一碗饺子和两个馒头敬奉先祖,并给同祖长辈送饺子。全家吃过饺子后,晚辈给先祖、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表示祝福,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尔后领着孩子到同祖长辈家拜年。如今新 社会 新 时尚 ,老习俗跟不上新时代,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拜年发微信,感觉和平常日子差不多,没有过年的味道。
大年初一,我们家乡早起都要煮饺子,饺子熟了,捞出时锅里还要剩一个,寓意是年年有余。今年我们包的两样馅饺子,韭菜虾仁鸡蛋,白菜牛肉,各有各的口味。
吃完早饭,穿上新衣服,就是挨家挨户拜年,同姓不出五福的家族长辈们都要走到,小时候更喜欢这一时刻,长辈们都会给糖球、瓜子,塞得满满的两大挎兜子,讲究的还会给裹上大红包。现如今再没有那样的气氛,还是怀念童年的时光。
中午,我婆婆家都要捞米饭,他们是满族人,喜欢用大米和小米分着捞,然后蒸成米饭,一般要吃到正月十五,寓意是新的一年多捞银子、多捞金子,一年财源滚滚。
还要蒸年糕,一般都是年前蒸,来不及的话会在初一补上,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总之,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用丰盛的 美食 迎接新春的到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大年。
孩子送汤米、过百岁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习俗。这个节日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做“百岁大寿”的老人而设立的。
据传,这个老人是一位非常善良、慈祥的长者,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人们就开始了孩子送汤米、过百岁的习俗。
这个节日的寓意非常深刻,它代表了人们对长寿、健康、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准备一些特别的食品和礼物,送给那些已经过了百岁的老人,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在庆祝这个节日的时候,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说唱歌、跳舞、打麻将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这个节日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孩子送汤米、过百岁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代表了人们对长寿、健康、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准备一些特别的食品和礼物,送给那些已经过了百岁的老人,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在我国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不论是在哪,在冬至能吃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感觉能温暖到心底。在河南郑州一名11岁的小女孩已经连续四年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了60多斤饺子,与环卫工人一同吃饺子,过冬至。小姑娘年纪小小,却怀揣着大大的温暖,不仅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很多人。小小年纪的孙梦露说想请环卫的爷爷奶奶吃水饺,因为他们将环境打扫的很干净。
一、小小天使,心中有爱冬至这一天,河南郑州11岁的孙梦露再一次如约而至,买来了六十多斤饺子,与她想要感激的环卫爷爷奶奶以及困难户一同吃饺子。天气依旧十分的寒冷,但孙梦露的举动温暖了环卫工人的心。很多网友都表示小姑娘真的是天使,细微之处体现伟大之爱。
二、从细微之处体现爱人之心因为环卫工人的存在,使我们这个世界能够维持美好;因为孙梦露这样的小天使的存在,使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心温暖如春。可能我们不能像历史上的伟人一样来造福整个国家,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细微之处予以他人伟大的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温暖他人的心灵,让这个世界更加的美好。
三、世界上的美好,随处可见其实,暖心的故事还远远不止于此。在山东青岛,一位医务人员给公交车做扶手包套,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做公交手能够不凉、没有静电。在河北沧州,一位正要去上学的小男孩,在询问过父母的意见以后,提出要将自己的暖宝宝送给交警叔叔,随后也收到了来自交警叔叔的肩灯。不论是“扶手姐姐”还是暖宝宝小男孩,在给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人的温暖。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