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宫,泰山老奶奶在人间的办公室

老人 0 65

灵应宫,泰山老奶奶在人间的办公室,第1张

灵应宫,泰山老奶奶在人间的办公室
导读:冬日午后,晴朗,清冷,微风。前日听说灵应宫不收取门票,于是约同事去看看。 泰山作为五岳之尊是无人不晓的,泰安城取意国泰民安,城虽不大,却因泰山而闻名天下,泰安城里的灵应宫,不为世人所知,即使住在泰安城的人,也大都没有去过。 从财源街上的办公

冬日午后,晴朗,清冷,微风。前日听说灵应宫不收取门票,于是约同事去看看。

泰山作为五岳之尊是无人不晓的,泰安城取意国泰民安,城虽不大,却因泰山而闻名天下,泰安城里的灵应宫,不为世人所知,即使住在泰安城的人,也大都没有去过。

从财源街上的办公室走到灵应宫也就十几分钟,顺校场街向南到灵山大街左拐几十米路北即是。来到灵应宫门前,青砖瓦的门顿时显得高大起来,门口左右的红墙上分别横书“道炁长存”和“道法自然”。早就知道该处应是道教圣地,平时走灵山大街时无数次经过灵应宫门口,也无数次看到过这幅横书的对联。因为从没进去过,根据泰安奈河东阳西阴的说法,所以武断的认为该宫既然坐落于泰安奈河以西,里面应该是有关阴间的诸神供奉。

入正门即见门厅下面左右各供两路神仙,根据牌位可以看出左青龙右白虎的意思,东面蕴含生发,西面蕴含敛藏。走过门厅,即进入了安静。两边凌乱的毛竹,无精打采的冬青和其它叫不出名字落了叶的植物在冬天的微风里有点落寞。东西宽眼观只有几十米的样子,南北也不会超过二百米。再往里看,也就是向北四五十米远处有一堵墙,墙中间开一门,隐约发现那个门里面应该是有人的。在这个空间之内东西各有二层古建小楼一座,两座小楼小巧玲珑,每座占地也就十平方左右,高度不过五六米。根据里面的摆设得知东面是钟楼,西面是鼓楼,应契合晨钟暮鼓之意。走近看介绍,可知钟楼修复于一九四三年,鼓楼修复于二零零二年。钟鼓楼的初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不过钟楼的地基有明朝的遗迹。我和同事没敢发出一些动静,生怕惊动了这闹市中的安静。看着鼓楼一层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财神像,我轻轻地说了声:“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不一点也不难吗?你看这些退役了的财神都被送到这儿来集合了”。

北面那堵墙上中间的门口两边一字排开各立了五六座石碑,我和同事本打算以参究竟,走近了,结果什么也看不到,由于年代久远,碑面破败不堪,字迹无从辨认,只好作罢。对于那些残缺的半截断碑,如果没有猜错,一定是毁损于十年文化浩劫。顺青砖路面过门进入第二个进院里,迎面是一座高台,高台北面就是该道场的主建筑“元君殿”,院内还生长着要几人才能合围的古银杏树。看到元君殿才忽然大悟,原来这里供奉的也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即泰山圣母,是主生之神,这就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这里的猜想。为给自己原来的妄念赔罪,我把口袋里仅带的三块钱放到大殿前的功德箱里,跪拜了泰山老奶奶,算是心到神知吧。

进大殿时碰到了来这里游玩的仅有的三个年轻人,听口音该是本地人,看年龄像是来祈福早生贵子的。大殿为清式土木古建,红墙绿琉璃瓦,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从殿前的说明可知始建年代无考,现建筑恢复于一九三一年。进入大殿,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上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有为而无以为”。大殿里面的正中间供奉的是泰山的诸神之神碧霞元君,左右两边分别是碧霞元君的另外两个化身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这应该与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和佛经中所说的三十二相见如来是异曲同工吧。整个大殿只有一位小道士在安静的收拾东西,在我们参观的的时候他一直在轻轻地扫除功德箱前面从香炉里落到案几上的香灰,使我不禁联想到禅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如果岱顶的碧霞祠是碧霞元君在天上的道场,那么这里就应该是她在人间的办公室,这里才更接近芸芸众生,更能体察人间的疾苦,泰山神的领袖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处理人间所有的俗务。

大殿前的院子正中,建有几米高的崇台。台子几米见方,面积不及一般宿舍楼的客厅大,在台上,可以祭拜诸神,亦可附览院内风物,是古代泰安城的著名景点。崇台虽不高,站在上面依然有居高临下的感觉,面对红墙绿瓦、参天古树,有一种想入静的冲动,自然会想到道德经中最经典的句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经书中描述的是常人修炼入静的至高境界,而作为主宰一方的泰山神,即使不用入定,对于在泰安上演的一切兴衰更替,一定也会悉知悉见吧。

泰山之神一定见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勋大帝秦始皇,率文武大臣封禅泰山时,多么的声势浩大。然登至五大夫松下,突然雷电交加、风雨骤至,即便贵为天子,也被天气的突变搞得狼狈不堪。难道这是神灵对那个强大王朝的启示?可惜高傲的始皇帝不知道“焉知非祸”的道理,帝国在其后没多长时间的轰然崩塌就导致了:“秦人不暇自哀”。然后就是不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复哀后人”的循环往复。

泰山之神也一定看到,宋朝那一年,朝廷在山下的岱庙摆下擂台,作为擂主的擎天柱一时无敌,久久未逢敌手,在得意忘形之际,一个纹身美少年从水泊梁山翩然而至,他乘一叶扁舟,从东平郡水泊入汶河转奈河过下河桥至上河桥,登陆后顺现在的东岳大街奔岱庙,跳上擂台,施展自己谙熟的相扑术,在高大威猛的擎天柱面前以静制动、游刃有余,只几个回合就寻了一个破绽将不可一世的擎天柱干净利落地扑下擂台,用一个漂亮的完胜给自己的泰安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后在朝廷诏安之时,这个号称浪子的燕小乙以一个华丽的转身与朝廷彻底决绝,挑着一担金子怀揣着君王的特赦令浪迹江湖。从此,宋朝的江湖少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浪子,谁能说这不是燕青“功遂身退、道法自然”的大智大勇。

泰山之神一定还会看到,老佛爷的那个叫安德海的小太监。一众人马招摇过市,住宿于山下泰安城洼子街,小安子当时虽违反律令却不可一世,在权利和财富不断膨胀之后,不管是多么的飞扬跋扈,还是被山东巡抚依法逮捕至济南,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留下千古骂名。多年后,从洼子街平地而出的几家大户,也充分印证了安德海在被捕之时仓皇投金银财宝于水井的事实。小安子的故事应是“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经典案例。

在神灵的注视下,发生在泰山脚下的故事太多太多。

站在崇台上,享受着灵应宫的安静。思考着灵应宫的圮废重建,兴衰荣辱。我竭力想看的远一些,可是院外什么也看不见,即使是没有雾霾,被高楼建筑遮挡的视线也不会走的太远,环视四周的红墙,大殿的绿瓦,院内的古树、衰草。仿佛看到的只有自己,其实我们连自己也看不见。看见自己太难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哪里有自知之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攫取多少金钱,要钻营多高的职位,要贪占多大的房子,要垂涎多豪华的 汽车 ,我们要的太多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也太多太多,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作为浩瀚宇宙中的一介微尘,在这一刻,我真想安静下来,气定神闲、跏趺而坐。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脉,悟到点什么该多好。

拜泰山奶奶许愿的规矩如下:

准备好的东西要有香烛,在去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好日期,选择好日期之后,要安排好路线,从最下边走到最上面,诚恳的去拜奶奶。而且要注意,泰山上面有一些僧人会忽悠人,这时候要注意,不要听他们的。

当天不喝酒不吃肉,因为是要去寺庙。所以的话,在去之前不要喝酒和吃肉,一定要遵守这一点,喝酒之后不要烧香。时间一定要遵守好,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但是初一和初十是大家默认的一个拜奶奶的时间,所以可以按照这个时间来去拜。

泰山奶奶介绍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和“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

泰山奶奶是中国内陆的山神信仰,尊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简称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碧霞元君的影响力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道书《续道藏》载其全名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建祠奉祀。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香火兴盛。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及数千里。”

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在沾化历代民间则只知泰山奶奶,不知碧霞元君。这是因为,世传泰山奶奶是泰山大帝的妻子,娘家是沾化久山。久山是沾化重镇,临河近海,建有驿站、巡检司、永利盐场,以繁华闻名遐迩。沾化民间关于泰山奶奶的故事甚多,自撷取二则以飨读者。

传说有一花姓夫妇,年过五旬喜得一女,取名花仙,视若掌珠。其实花仙不但长相丑陋而且头秃,被人们称为丑姑。有一年,花老夫妇因瘟疫相继去世,花仙便成了孤儿。她虽然没有亲门近支,但是善良的乡亲轮流抚养她,东家做条裤,西家缝件袄,吃着百家门的饭,日日长大。乡亲们指望花仙长大成人找个好婆家,也好对得起花老夫妇的在天之灵。

花仙家院子里有一棵老冬枣树,结的枣圆如铃、甜如蜜、脆如梨,非常好吃。花仙父母在世时,勤于管理,每年都结好多枣,除供乡亲们尝鲜外,还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求尝。父亲去世前,拉着不太懂事的花仙说:“这棵枣树,千万别糟践了,听您爷爷说,这种树非常难得,来之不易。”父母去世后,花仙不会管理,已经多年不结枣了。

可是,没想到有一年老枣树特别旺,葱茏的绿叶间竟然结出好几颗枣。枣子熟了,又红又大,玲珑剔透,花仙摘下来自己舍不得吃,敬奉养育她的婶子大娘。婶子大娘们被她的感恩之心所打动,谁都不肯吃,非要花仙自己吃不可。花仙无奈,只得依从她们。谁也没想到,花仙吃了那枣子后,竟然出现了奇迹。不几天功夫,花仙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粗矮的身形变得苗条修长,满头秃疮结痂囫囵脱下,长出满头秀发,眉清目秀,俨然变成一个楚楚动人美若天仙的窈窕淑女,而囫囵脱下的秃疮结痂则变成大银碗。从此,她便用银碗讨饭。从此沾化就有了“拿着银碗讨饭吃”的俗语。

有一天,全村人都做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梦。梦见一个骑着猎豹的裸女,从村北的马虎岭上来到花仙家,好多人都来围观。裸女自称是山神,对大家说,花仙是泰山大帝的娘娘,我是奉命带她去泰山同大帝完婚的。说罢就给花仙梳洗打扮,转眼间把花仙打扮的如同天仙下凡。山神将花仙扶上猎豹,猎豹腾空而起,踏上五彩祥云朝泰山方向飞奔而去。第二天,村里人们边纷纷议论着梦境之事,便去花仙家看个究竟,只见屋内空空,不见花仙姑娘的踪影。

后来,和花仙要好的几个久山姑娘很想念她,于是长途跋涉来到泰山,想见花仙一面。她们边寻找边打问,当她们向一位胡须飘然的老人问询时,老人默默沉思片刻,只遥指了一下泰山之巅金光闪闪的碧霞祠,不答一言飘然而去。当姑娘们精疲力尽地爬到山顶进入碧霞祠时,但见碧霞元君神像神似花仙姑娘。姑娘们意识到花仙真的成了神仙,便欲跪拜,但怎么也跪不下,只觉得眼前一阵昏黑,等她们清醒过来,睁眼一看,已经安然无恙地回到久山。

关于花仙成仙得道的故事,还有一则。传说花仙是一个很丑陋的姑娘,头上长满了秃疮,人们都叫她秃姑。她天生男孩子性格,顽皮异常,到处惹事生非。有一天花仙偷了邻居周婶家的瓠子,用刀把瓠子一切两半,将一半挖出瓠瓤,然后把瓠子皮扣在秃头上,又抓住商大娘家的大花公鸡抱在怀中,骑在花爷爷家的垣墙上玩耍。这时从南面天空中飘来一片祥云,但见云中有铁拐李、汉中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八位仙人。

道行最深的铁拐李一眼瞅见花仙,觉得很是惊奇,认为这位小姑娘具有仙风道骨。于是就对七位仙家说:诸位,今天我们仙班要添丁增员了,下边这位小女子骑着龙,抱着凤,玉冠霞帔,非同一般啊!说话间,垣墙变为龙,公鸡变成凤凰,瓠子皮变成玉冠,秃姑娘瞬间变成身材窈窕、满头秀发的靓丽仙女,腾空而起,踏上祥云跟随八仙而去。花仙位列仙班,云游四方,后分封到泰山,被尊为碧霞圣母,沾化人则尊称泰山奶奶,而久山人则尊称泰山老姑。从此人们经常见到一位美丽仙女给人们消灾治病、惩治邪恶,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明清民国时期,沾化有许多泰山奶奶庙,普通人家尤其久山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供着泰山奶奶神像。在子弟科考、外出买卖,甚至走亲访友、赶集上店前,必给泰山奶奶上一柱香;渔民出海,要向泰山奶奶祈福求平安。每到农渔休闲时节,人们成群接队到泰山进香奉贡,祭拜泰山奶奶。据说,泰山脚下的客栈总是把沾化久山的客人待为上宾,吃“二笼包子”住上房,每开宴之前首先吆喝一声“沾化久山的客到了吗?”,哪怕没有久山的客人,只要有人答应“到了”,方可开宴。

泰山奶奶的故事,老一辈讲,少一辈讲,口口相传,几百年来深深扎根于民间,不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且丰富了沾化的文化内涵,2007年10月列入滨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原本是山顶玉女池中的一尊玉女石像,宋真宗封禅泰山后,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书《续道藏》“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了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碧霞元君便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了。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拜香岳顶者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了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人们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可见崇拜之至。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女神的碧霞元君为何被推崇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学者认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古代的泰山神原来有两位。一位是青帝,即上古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太昊氏。青帝主万物发生,是一位生命之神。另一位是泰山府君,是泰山地主、天地之孙,主招人魂魄,统治阴曹地府。青帝是山神,泰山府君是地主。两尊神各有所司,但都在一个地方食香火,容易混淆。后来合而为一统称为东岳大帝。但这个既是生神又是死神,集生杀大权于一尊的大神,虽然体现了最高统治者企图集权一切的愿望,但却为中国老百姓不能接受。于是,善于造神的中国老百姓依据来自生活的经验,将本来是东岳大帝座前的玉女逐渐神话,最终塑造出碧霞元君这一女神。并将本属东岳大帝的神力和职司,如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等,转移到了碧霞元君身上。

  碧霞元君是生活在中国社会最低层的封建时代妇女长期不懈努力塑造出来的中国妇女保护神。在那个时代,一个妇女生不出一个儿子,在家庭里便没有了丝毫地位。但在宋明理学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氛围中,一个妇女怎能向一个男性神仙诉说内心之苦,或祈求他为自己降福送子呢?于是在渐渐之中,东岳大帝主管生育的权利便分化给了一位女神。而在封建农业宗法社会,有无子嗣承续家族血脉是天字号的的事情。而能在这一点上进行承诺和担保的神灵,也理所当然会成为天字号的神灵。这便是碧霞元君由主宰生命之神,逐渐演化成为万能之神,并代替东岳大帝高居于泰山极顶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老百姓只知有老奶奶山,不知有泰山。信仰的变化表明封建统治者本欲独霸的神山——泰山重新回归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表明无论是物质世界的战争,还是精神领域的争锋,统治者最终只能甘拜下风。泰山几千年的人文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的愿望才是天字号的意志,背离民意的统治者主宰一切的企图终将化为一枕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