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妻子形象大变,和婚前差距太大,难怪都说洋媳妇有保质期,你觉得呢?

老婆 0 47

撒贝宁妻子形象大变,和婚前差距太大,难怪都说洋媳妇有保质期,你觉得呢?,第1张

撒贝宁妻子形象大变,和婚前差距太大,难怪都说洋媳妇有保质期,你觉得呢?
导读:从法制栏目的主持人,到如今行走在综艺节目里的“老司机”、“段子手”,不得不承认撒贝宁的确给了观众很多惊喜,央视是撒贝宁职业生涯最长久的舞台。从《今日说法》到后来的《中国法制报告》,再到户外大型连续性报道,他曾自己开车沿路报道青藏铁路沿线细节

从法制栏目的主持人,到如今行走在综艺节目里的“老司机”、“段子手”,不得不承认撒贝宁的确给了观众很多惊喜,央视是撒贝宁职业生涯最长久的舞台。

从《今日说法》到后来的《中国法制报告》,再到户外大型连续性报道,他曾自己开车沿路报道青藏铁路沿线细节,完成了法制节目到新闻节目的大转变。在主持生涯中,他从未感到无力,自觉是在学习新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央视《今日说法》里北大保送法律系高材生撒贝宁

无论是在央视《今日说法》里北大保送法律系高才生撒贝宁,还是在《明星大侦探》里的"撒明灯",都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他。在他持的节目里会看到他对选手以及评委的尊重,会看到他专业的临场应变能力。

撒贝宁,是春晚主持人,是中国法制进程的见证者。他的三观很正,讲话也很有道理,好像只要是他主持的节目,都会让看到满满的正能量,或许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有很多,可是有的人就算和他一般才华横溢,也不一定会有他这样的责任和意识。

最初见到撒贝宁,是他正襟危坐在央视的《今日说法》演播室里

在法律里钻来钻去,他用精当的语言、娴熟的知识、丰富的表情和强大的气场,把每个案例里里外外,讲得通通透透,讲足了法理观念,也留足了情理空间。

一时间,他主持的这档节目,广受欢迎。在大家心中,就是一个小帅哥,正义、正气,像法律一样阳光,即使打架,他也总能借用法律永远变成赢家。

真正发挥出撒贝宁作为一个文艺类主持人强大控场与圆场能力的节目

从1999年主持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到现在,20年来,撒贝宁主持过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无论是法制节目还是综艺娱乐节目,他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撒贝宁是通过《今日说法》而知名的,撒贝宁本科硕士皆是北大法学。不过因为《今日说法》是严肃的法制类节目,所以这个时期的撒贝宁给观众留下的也是严肃板正的主持人形象。

真正发挥出撒贝宁作为一个文艺类主持人强大控场与圆场能力的节目,一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付出的辛苦,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我们现在看到撒贝宁很成功,但是撒贝宁在成功之前的心酸有谁知道。

同时他的婚姻也非常幸福,撒贝宁娶了一位加拿大歌手为妻

后来撒贝宁也参加一些综艺节目,还担任过春晚的主持人,其事业是相当成功的。同时他的婚姻也非常幸福,撒贝宁娶了一位加拿大歌手为妻,妻子形象气质俱佳,是一位女歌手。有消息称,撒贝宁夫人李白已经不复当初的美貌,身材明显有些发福。

从照片来看,李白确实是胖了不少,不少网友直言,洋媳妇都是有“保质期”的。不过这种说法显然有些片面,作为一个已婚生过孩子的女性来说,身材发福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如果不在公众场合频繁露面,对于自身形象的管理意识也就少了,自然就会发胖。李白的容貌清秀美丽,气质端庄典雅,身材也非常好,观众们纷纷羡慕撒贝宁的好福气。

自从李健近几年走进大众视野后,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个“玩笑”。直到后来李健在演唱会中,亲自介绍了妻子孟小蓓。歌迷们才知道,原来真的存在这样的女孩

在一个采访中,李健回应自己“不要孩子”的消息引起了热议。而他的妻子孟小蓓,也再一次被提起。很多人都好奇,这样一位陪伴了李健几十年的女孩,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

1974年深秋,李健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文艺世家。父亲是一名京剧武生,耳濡目染之下,小时候的他经常在院子里压腿、翻跟头,咿咿呀呀的学唱腔。只不过京剧对他而言,太遥远了。并且他并不喜欢京剧,也从未想过以京剧为自己的职业。之所以学唱腔,纯粹是小孩子的“调皮、好动”。

遇见孟小蓓,也是在那个时候。那一年的夏天,他10岁,她5岁。初相遇时,男孩吃着雪糕,虎头虎脑的;女孩被母亲抱在怀里。女孩长的很漂亮了,像个洋娃娃。男孩的父亲在一旁说:这小姑娘长得像俄罗斯姑娘。因为父亲的话,男孩也留意起了这个女孩。望向女孩时,女孩冲着男孩笑,男孩脸红了。

日子不断的往前走,男孩、女孩就这样一天天的长大。男孩后来喜欢上了音乐,开始学弹吉他、学唱歌。女孩也已经亭亭玉立,有了少女的“敏感”和“孤独”。男孩女孩再相遇,是在7年后。一个长辈的婚礼上,男孩觉得无聊,便随意的向楼下望去。人群中他看见了熟悉的“女孩”,恰巧此时女孩也正站在窗口上望他。目光相遇的刹那,仿佛静止了时间。

许多年后,男孩都忘不了相遇的画面。甚至到后来,还把这场遇见写成了歌: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众所周知,男孩自小就优秀。在学校的成绩也一直很好,高中时候都是第一、第二的样子,还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1993年,男孩参加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举办的冬令营,以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全国第一名。高考加了50分,最终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男孩成了全家的骄傲,街坊邻居们让家里的孩子向他学习。男孩一时间成了孩子们的“偶像”,此时,还在上中学的女孩,对他也十分崇拜。她会经常带着一些问题去请教他。见面的次数多了,两个人真正熟悉了起来。闲暇之余,男孩还会教女孩弹吉他,给她唱新学的歌谣。

再后来,“爱玩”的男孩还私自给女孩取了个外号“小贝壳”。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叫就是几十年。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考上了清华,女孩也考上了清华。女孩长的越来越漂亮,再加上优秀的学历背景,喜欢她的人有很多。

高晓松就曾说过:小贝壳是他们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这种漂亮,不止容貌上的涂脂抹粉、刻意装扮,而是用艺术和生活凝练的豁达和睿智。可各种各样的赞美、表白,都没能让女孩动心。甚至曾经在街上,还有星探想要发掘女孩演戏,也被她拒绝了。女孩心中似乎一直有一个自己的方向,而这个方向的中心就是男孩。

1998年,男孩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了国家广电总局,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过了两年平平淡淡的生活,男孩始终忘不了音乐。于是在2000年底,辞去了众人心中的“铁饭碗”,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几个月后,他与清华学长卢庚戌组成了“水木年华”组合。凭借着《一生有你》,男孩红遍了大江南北。

只是盛名之下,男孩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于是在组合风头正盛的时候,承受着各种“压力”、“非议”离开了组合。他躲在北京,租了个没暖气的老四合院,独自创作音乐。这一躲,就是7年。幸运的是这7年,青梅竹马的女孩,一直陪在他身边。

那时候,男孩特别穷。为了生活,他会去一些商场促销活动上演出。音响设备很差,唱完歌,连掌声都没有。他给观众致谢,但没人与他互动。身边的朋友也都劝他,让他多写一些流行歌,这样容易火。一瞬间,他自己也有些怀疑,不明白自己坚持的意义。最艰难的时候,是小贝壳一直陪在他身边。

他喜欢音乐,她也喜欢音乐。他爱读书,她也爱读书。没有人听他唱歌,她便是他唯一的听众。没有人欣赏他,在她眼里,他永远都“闪闪发光”。因为有她的陪伴,他最终熬过了7年。

《歌手》大红之后,男孩变成了“万人迷李健”,喜欢他的人数不胜数。而小贝壳还像往日一样,默默的守护在他身旁,呵护、陪伴着他。难怪在采访中,有记者曾问李健:你们在哪里度的蜜月?李健幸福的回应到:我一生都在度蜜月。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把我吃过的苦重新走一遍,况且我们的基因也没有优秀到必须要有人来继承。所以夫妻两个人,至今都没有孩子。

曾经在《歌手》上,沈梦辰发现李健用的居然还是诺基亚的蓝屏按键手机,连微信都没有。他笑着回应:我有威信,就不用微信了。喜欢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因为他想保护自己的世界,安安心心做音乐,不想参加太多无用的社交。

其实这些年来,李健可以说是完全沉醉在了音乐中。在《小镇故事》中,他曾透露:我不买房子,我一个房子都没有。但我喜欢弹琴,我买很多吉他。我买吉他比我买房子更有愉悦感。所以青梅竹马的两个人,虽然在一起了几十年,可他们至今都没有房子,也没有孩子。

近日,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0年周年校庆,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又很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还有一些非常知名的音乐演员等等,例如李健,水木年华,徐荣凯等等都出自这个学校,作为著名的歌手,李健与同为校友的妻子孟小蓓两人双双返回母校,一同返回清华大学来迎接110周年校庆,在庆典的当日,李健与校友徐荣凯合作的校庆纪念歌曲《一路花香一路唱》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 

李健在清华大学文艺冬令营活动当中以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全国第1名,荣获了50分高考加分,在1994年他被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校期间与同学组建了“水木年华”,并且出道发表了第1张音乐专辑《一生有你》,并且在全国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后来因为两人在音乐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所以导致了退出了水木年华,后来就一直有自己的音乐作品,但是没有太高的知名度,随着《我是歌手》的热播,参加了《我是歌手》,并且在节目当中的表现,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被很多观众所认识到。

在此次的校庆晚会当中,李健也带来了自己的经典作品《贝加尔湖畔》,和校庆纪念新歌《一路花香一路唱》,虽然他们在隶属于不同时代的清华校友,但是他们将对母校的情感与记忆融入到这首音乐当中,通过这种音乐传达了对母校的思念。这次带着妻子能够重新返回清华大学,并且参加清华大学110周年的校庆晚会排练,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羡慕,非常想在现场感受这一次的音乐氛围。期待着李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音乐作品。 

阎维文,1957年8月26日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县城。13岁的时分,阎维文就考入了山西省歌舞团,不过当时的阎维文学习的可不是唱歌,而是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固然这并不是阎维文的幻想,可是他却照旧坚持学习舞蹈。

15岁这年,陕西省的军区战士业余宣传队到山西省歌舞团“支左”,阎维文得知了宣传队在招收学员的音讯,于是便报名报名参与了军区战士业余宣传队的考试,并被胜利录取。也正是在这里,阎维文认识了一位大学声乐教授,教授十分美观阎维文,并传授他一些系统的声乐学问,阎维文的唱功越来越好,慢慢的成为了宣传队的台柱子。

而阎维文真正的命运改动是在1979年,由于他经过本人的努力进入了总政歌舞团。5年后,他又参与了第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 ,而那首著名的《小白杨》也是在这一年推出的。之后阎维文又参与了第二届和第三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并分别取得三等奖和一等奖。

1996年,39岁的阎维文参与了央视的元宵联欢晚会,2005年参与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阎维文的事业越来越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这么多年来,阎维文在文娱圈简直是正能量的代表, 不但平易近人,而且十分有阳刚之气,出道多年,历来没有负面新闻。而他更让人敬佩的,除了事业和为人,还有他和妻子的爱情故事。

阎维文的妻子叫刘卫星,两人在宣传队的时分相识,当时的阎维文15岁,刘卫星14岁,在不晓得什么是爱情的年岁就懵懵懂懂地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他们也是彼此的初恋,可是他们从恋爱到结婚却阅历了10年的爱情长跑。两人相恋后不久,阎维文就考入了总政歌舞团,之后便去了北京,而刘卫星却不断留在山西,那时分的他们,只要靠书信来传送对彼此的怀念。1982年,恋爱了10年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同,婚后两人还有了一个心爱的女儿闫晶晶。

后来刘卫星去了离总政歌舞团不远的邮电所工作,一家三口得以聚会。本以为完毕了两地分居的日子,一家人会迎来更好的生活,可是没想到,妻子刘卫星却不幸被查出了癌症。

1988年,当时的阎维文正准备参与央视的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去参与的时分,刘卫星却忽然觉得身体不舒适,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上了乳腺癌,而且必需马上停止手术。此时的阎维文决议退出竞赛,陪妻子去医院手术。可是刘卫星说什么也不肯,由于她晓得这次竞赛对阎维文来说有多么重要,死活不愿意去手术。刘卫星称:“我的手术晚两天没什么,可是你的竞赛不能等。”妻子坚持不去手术,阎维文无法之下,只能去参与竞赛。

阎维文并没有让妻子绝望,他凭仗一首《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取得了一等奖。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竞赛完,捧着奖杯回家的时分,妻子刘卫星早已在门口等候着他,这让阎维文十分打动,两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刘卫星住进医院承受了手术,由于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化疗的反响,让刘卫星原本虚弱的身体看起来愈加的憔悴,她浑身无力,吃不下饭,而阎维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让妻子多吃饭,历来不会做饭的他开端学习做饭,哪怕妻子由于身体的缘由全都吐了出来,他照旧坚持为妻子做饭。阎维文说:“哪怕你吐一千次,我还是要做,为了我,你必需好起来!”

宏大的病痛让刘卫星憔悴不堪,再加上化疗的反作用 ,招致头发变得稠密,当刘卫星看到本人样子的时分,她忽然很伤感,由于她怕阎维文厌弃她,分开她。有一天,她对阎维文说到:“假如你不再爱我了,一定要通知我,我会主动分开你。你千万不能骗我。”阎维文听后,抚慰妻子说到:“我15岁就认识你了,这么多年,难道你不理解我的为人吗?”有了丈夫的这番话,刘卫星心里感到一些抚慰。是啊,两人相识的时分,阎维文15岁,刘卫星14岁,两人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没有谁比对方更理解彼此?他们之间除了爱情,更多的则是一种义务和担当。

在阎维文的悉心照顾下,刘卫星恢复得很好。可没想到,到了1992年,刘卫星却忽然病情复发。当时的阎维文正被保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当得知妻子身上的癌细胞第二次扩散时,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了退学,回家照顾妻子。

其实刘卫星曾经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癌症复发,每次都是阎维文在身边陪她治疗。有一次,阎维文听说有一种从日本进口的药物,对乳腺癌恢复有协助,他就托人从日本买了回来。可是曾经持久打针输液化疗的刘卫星,看到药物的时分,产生了激烈的抵御心里,一听说要打一个疗程,直接回绝了。为了让妻子好好配合治疗,阎维文不得不选择“装病”,陪妻子一同打吊针,就这样,阎维文陪着妻子输了三个月的吊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底,刘卫星在复查中后,医生快乐地对阎维文说:“她终于熬过了风险期,她的病这么重,却可以恢复得这么好,真是个奇观呀!”阎维文喜极而泣,这个大男人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么多年的治疗,关于刘卫星来说,不是是身体上的伤痛,心里上也有了很大的阴影。为了能长时间陪伴妻子,阎维文每次演出,都会把妻子带在身边,一方面妻子能为本人指出音乐中的缺乏,另一方面,本人也能够照顾妻子。

阎维文不但对妻子悉心照顾,对女儿也是教育有方。据悉阎维文的女儿闫晶晶曾在加拿大温哥华留学,主要学习设计专业,2008年嫁给了李禾禾。李禾禾也是名门出身,父亲是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外祖父是中国著名外交家秦力真,刘少奇的秘书、曾任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所以说闫晶晶和李禾禾可谓是门当户对。

前不久,曾经63岁的阎维文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分,曾经是满头青丝。大家称誉他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好丈夫。可阎维文却说:“其实妻子比本人更刚强,她才是一个英勇的人。”曾经在某次晚会上,阎维文通知妻子,要唱那首《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妻子不解:“这首歌很老了,为什么选它?”阎维文深情地说:“它见证了我们同舟共济的婚姻和爱情。”

刘卫星曾这样评价阎维文:“有这样的丈夫是我这终身最大的幸福,没有他的照顾,没有这么多年来他给我的自信心,说实话,我或许早就不在人世了。他在我眼里,永远是最好的男人。”是啊,这就是爱情,平凡而又巨大的爱情!往常阎维文和妻子一同携手走过了38年,这38年里,他们一同承当风雨,照顾彼此,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地道,是那么的令人打动。

你好!

古代女子什么时候出嫁

法定结婚年龄不嫁要被处罚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早婚国家”,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在周代,已到适婚年龄的男女的终身大事还被列入了官方议程,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员。而在晋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嫁人,官府就要强行给她找对象。

在中国古代,女子婚龄标准,各朝多有变动。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屡被提起。此说出自《周礼·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这么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从史料来看,实际不然。这个婚龄杠杠,不是现代婚姻中的最低结婚年龄,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早的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有异,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

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犯法的规定,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代有不少女孩子,选择男友挑三拣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当时这样做肯定不行,会给家人带来麻烦的。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说文》称,“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

过去男女结婚,没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叫“采媒”。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如《诗经·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说明了当时非媒人不可嫁的现实。

后来不少朝代从法律上规定,结婚必有媒人,如果没有则违反当时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户婚》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这方面规定更详细了,《元典章·户部·礼婚》:“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荐,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报给官方,登记注册,统一管理。

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私媒。而在古代还有一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剩男”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部门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某些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剩男”找老婆,给“剩女”找老公,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实是一种分配婚姻,纯是“拉女配”。《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时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设有“官媒”。当时有大量“剩男”被发配到新疆,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曾设了不少官媒,方便给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灾区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给某一“剩男”,让他们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剩男”们争着送“聘金”。如果不主动送,官媒甚至直接向“剩男”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等方便男女私会的地方。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的**私会现象,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古代女子出嫁礼仪习俗

开脸

开脸之前是黄毛丫头,开脸后就意味着当姑娘的时代已结束。

高挽发髻

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两鬓的头发和后脑的头发都梳成小辫垂下来,只有头顶的头发扎发髻。婚后头发全部盘到头顶上去,脑后梳发髻。

凤冠霞帔

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

红盖头

古时候婚礼,新娘子头上头回蒙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坐花轿

古时女子出嫁都要坐花轿,轿顶上插上喜鹊、凤凰或八仙人物,迎风招展。

过火盆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寓意新人婚后生活红火兴旺。

跨马鞍

即新娘被迎娶至夫家,于入门之时,须在观鞍上象征式地乘坐。“鞍”“安”同声,取“平安”长久之义。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