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宁堡村小吴原型叫吴书香,是辽宁沈阳官立堡村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来源是载于201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吴书香:从村民口中的“那个大学生”到村官“小吴”》,原文如下: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
宁堡村小吴原型叫吴书香,是辽宁沈阳官立堡村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来源是载于201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吴书香:从村民口中的“那个大学生”到村官“小吴”》,原文如下: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未来乡村图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乡村振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要振兴乡村,首先要深入认识乡村、了解乡村。当下,农村的现实情况到底如何产业扶贫发展得怎么样农村医保落实到位没有基层民主实行得怎样农村男青年好娶媳妇吗如果没有深入农村,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编 者
要说这些年官立堡村有什么变化,她觉得大米最能体现。10年前她刚到村里时,插秧、抛秧、收割全都靠人工,一直腰两眼一抹黑,辛苦一年卖稻子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农业生产全部机械化,官立堡人也开始卖米做品牌了。农民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收入,这些都是质的变化!
她是吴书香,是沈阳市苏家屯区官立堡村的第一书记,说起做村官的这10年,她也有了质的改变,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大学生村官“小吴”。她也没想到,自己从小没在农村生活过,竟然能一下扎根这么久。近日,记者采访了吴书香,听她讲述了在官立堡村的故事。
有理还不够,得想办法跟农民把理说通
2008年,我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与家人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执。那时,学社会学的我对志愿服务工作充满向往,最希望到大西北当一名志愿者,看看那传说中最艰苦的大西北到底有多艰苦。
全家都拗不过我,90多岁的爷爷甚至发了狠话:“你去,我也跟着去!”还是母亲摸透了我的心思,看到“首届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消息,立即给我打电话,“想吃苦,你就去吧!至少离家近些。”就这样,我作为辽宁省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到了官立堡村,从村主任助理做起。
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然而,“大干一场”的热情,很快被村里“敬而远之”的态度浇灭了。村领导和村民对我都很客气,就是不分配活给我。那时我最大的活就是“看家”,大家都出去办事,交代我在办公室里守着。
一开始,我也不愿闲着,为了证明自己,村里开会我也发言,但不管我在上面多激情澎湃地说,下面却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下田干活,结果第一次就把鞋陷在了泥里,听见旁边有人说“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心里可不是滋味。
赶上村里核发水田地的补偿款,要量土地。我不是本村人,正好能一碗水端平。有几个人找我说情想要绳子松一点,就是为了多得点补偿,我都是一点不让,绳子拽得紧紧的,结果被一个村民当场质问,“你个外来人,想干啥”村里修边沟,我负责给每户发一根水泥管,一位大爷非要拿两根,两句话没说到一起,他居然一巴掌就把我的记录本打掉在地上。
当时村里的人都在观察,这个城里来的大学生、细皮嫩肉的女娃娃,来农村能干啥我看村里的很多事都不顺眼,明明这么做对,凭什么不这么做不对,为什么不马上改我总觉得自己在理,觉得大家都应该跟我想法一致。
2009年7月,党员转正大会,有4名党员给我投了反对票。
4票“反对”啊!哪怕是弃权呢!我的委屈突然爆发,回到办公室就哭了,觉得自己也挺优秀的,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关键是我也一直想要给村里干事,怎么还受这气干脆不干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当时村主任跟我讲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关键在怎么做,有理还不够,在农村得想办法跟农民把理说通。等有一天你当负责人的时候,就能理解了。”
村官难做,不是难在地里摔跤吃泥,而是难在让村民心里认同
转正大会后,我的心里发生了一场变革:不继续干,污点永远都是污点了。既然是真心想为村里做事,为什么不能让大家理解呢
村官难做,不是难在地里摔跤吃泥,而是难在心里。这次之后,我就把官立堡村当成了自己的村,把村里的活当成了自己的事,决心长期待下去,磨练自己的心态。
先当村民,再当村官。我开始学说乡亲们的土方言,干乡亲们的农家活,走水田地、学插秧、唠家常,以心换心。和农民近了,我发现他们有他们的智慧,渐渐也能体会他们的辛苦。当我把姿态放低,不再以大学生自居时,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
“小吴来了啊!”“小吴吃了吗”我之前不太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体会到这些关心来之不易后,每次听到也会心里一暖。
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辛苦,看到种出的优质水稻被低价收购、磨成大米贴上商标就价格翻倍时,我就替农民不值。我们能不能也磨大米,做自己的品牌
但我们的大米进入市场后,很快面临同质化的问题。于是在2013年,我想到了“水田招租,私人定制”的订单模式——客户租种土地,每亩3000元,农户提供农资、服务以及休闲农业体验,保证每年年底每亩打出不少于800斤无农药残留的大米,并附有检测报告。
但这种种植模式也意味着前期更高的投入以及未知的市场风险。当时,我想要联合其他村发展绿色大米种植的创业项目,已经向团市委申请到了150万元的创业贷款,不料在资金运用上却出现了分歧:团队里的两名核心成员因为对农业投资信心不足,希望把资金的大部分以2分利息在民间放贷。
最终我拒绝了他们的提议。眼看项目筹备就要一切归零,一些农户主动提出愿意承担绿色种植过程中的高投入和市场未知的高风险。有的村民还鼓励我,“小吴,你对农业管理挺有把握的,绿色种植是个方向,你带着我们干,这米肯定能卖好价钱!”
村民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于是我一边发动周边亲友资源,一边自己跑到沈阳高档小区发传单,争取提前拿到更多的订单,然后又拉来生物菌肥的赞助,免费给农民发放。
在生产环节,农民几乎是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按照计划的种植方式进行田间管理。记得当时其他家的水稻都已经收割一个礼拜了,我们还在去农药残留,中间如果有任何环节做不到位,最后的大米都可能达不到标准。但秋收的大米不但成功交付,还有剩余,我们又按照每斤42元的高价,全部发给了广东的一家订单。
村里的杨自凯大爷不会发快递,我就帮他,在我生孩子的前一天还在帮他收米、发货。杨大爷知道后还特意来看我,“小吴你要是亲生闺女,咱都舍不得。”杨大爷还说,他那一年14亩地净挣了七八万,种了一辈子地,也没种出过这么好的大米,卖出过这么高的价钱。
我突然觉得,当初想要带着农民一起干、把村里发展起来的目标,兜了一圈,现在离我更近了。
一个人大包大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要形成致富的模式
先做我能做、他们做不了的;再做之前我不能做、他们能做的;最后,啃最难啃的骨头,做之前我做不到、他们也做不到的。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村官定位在摸索中逐渐清晰。
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究竟要做什么我觉得首先得理解基层工作。在基层要做的就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个是工作项目的最后一公里,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都落实下去,真正惠及人民;一个是服务人心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从心里对***认同、支持。
这几年,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村发展有很多机会。2013年,官立堡村就是赶上了国家对农机补贴的好政策,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不但满足了村里的机械化种植需要,还服务到了周边的几个村,平均每亩地节省成本60元,增产50公斤。我那时每天宣传政策、报送材料、争取优惠补贴,有做不完的事。虽然有可以调回沈阳市内工作的机会,但我更想留在农村。
农村在发展,我也在不断反思。比如“水田招租,私人定制”的模式,后来没有延续下去,就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前期投入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市场资源主要靠我去跑,范围太小没有保障;人工管理,质量难以控制。这些问题不是靠我一个人大包大揽对接资源就能解决的,所以现在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形成模式上。我希望为苏家屯的大米打出品牌来,这样无论谁来做,农民的收入都能有稳定的保障。
苏家屯过去叫水鸭屯,有非常好的稻米种植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做鸭田米,用小鸭子吃杂草,免除打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环节。如果能把这种绿色种植的鸭田米和苏家屯这个地区联系起来,把“天下第一屯”的品牌做起来,以后米就不愁卖了!
在我理解,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做创业致富项目,大家都富起来了,我们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凝聚力了。这个过程一点不比其他工作轻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次次重树信心,又一次次把更重的担子扛在肩上。但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收获了村民们的情感回馈,以及在自我的不断突破和成长中内心的充实。对我而言,做大学生村官很幸运!
由此可见,见于各材料中的“宁堡村小吴”原型是大学生村官吴书香。
这份工作的具体内容就是给老板做类似于恋人的秘书。
重庆的杨女士在一个求职平台上面寻找招聘信息的时候,看到一个招聘秘书的工作。
对方提供的薪资是5000元,杨女士仔细看了对方的要求以后,认为很符合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跟对方取得了联系。
招聘方的人叫做小吴,他让杨女士将自己的生活照发给他。
本来杨女士也没有往其他的方面多想,可是对方索要生活照以后,又询问杨女士是否有性生活的经验,是否是单身。
杨女士觉得不对劲,所以就拉黑了小吴,并且向求职平台投诉了他。
而那个求职平台在核实了这些信息以后,就将小吴发布的信息下架,并且将小吴的招聘账号冻结掉了。
杨女士后来把这段经历发布到了网上,此事逆袭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有记者采访杨女士以后,通过杨女士提供的****联系上了小吴。
小吴表示,自己只是代表老板去平台上找一个秘书。
至于老板想要招秘书的原因,是因为老板想要找一个类似于恋人或者是情人的秘书。
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陪老板喝喝茶聊聊天,至于老板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小吴也不得而知。
至于薪资的话,小吴表示保底的薪资是15,000元,具体的可以面谈。
如果老板对员工非常满意的话,肯定会经常送一些小礼物。
记者听到小吴的解释以后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的在平台上发布这样的招工信息。
幸亏这份招工信息已经被下架了,否则的话给平台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希望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更不要去找那些不正当的工作。
别出心裁敬恩师
新 “电子礼物”寄真情
“送给您一只小绵羊,您工作累了看看它就好了。”昨天,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徐老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只可爱的绵羊屏幕伴侣。徐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收到的第6份电子礼物了。现在,她已经有了4只电脑小宠物和两个超级炫酷的屏保程序。
北京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某说,这两天班里不少同学都在偷偷打听老师的电子邮箱和手机号码,准备在教师节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了不发重,前两天这些同学还特意开了次协调会,各自挑好了自己喜欢的电子贺卡和短信。”李某神秘地对记者说,他准备发给老师的贺卡是特意让爸爸帮着做的“保留节目”,绝对经典。
奇 带着老师去健身
上周末,刚毕业不久的小吴和班上几个“死党”一起,请大学时的班主任俞老师去健身中心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保龄球、沙壶球、健身器械……几个小时下来,一直嚷着玩不动的俞老师也开始像年轻人一样大叫着争比分了。
小吴说,上大学时她就觉得年近不惑的俞老师有点发福,可每次拉着老师打球或做其他运动,都被老师以“玩不动”为由“严词拒绝”。这回自己挣钱了,就决定借着教师节带老师体验一下这种运动量不算太大的“高雅运动”。
“我好久没这么玩过了,感觉变年轻了。”出了一身大汗的俞老师看起来心情不错,“以后,我也得时不时来这儿健健身。”
北京第二聋人学校高辉老师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一张演讲比赛的获奖证书。高老师激动特 我的声音送恩师 地告诉记者,这份礼物是该校初三学生隗某在“亚都杯首都学生演讲比赛”上获得的,当时与她一起参赛的有来自北京10所大、中、小学的数十名学生。
高老师说,隗某小时候因发高烧致使耳神经损坏达80余分贝,很难听清外界的声音。刚来学校的时候,她只能模糊地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学校的老师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练习发音,有时一练就是一整天。现在,隗某的语言水平已经基本接近正常人,这次演讲比赛,她演讲的题目就是“老师,您辛苦了”,在座的评委都为她充满感情的演讲所感染。“这张奖状是我教师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教师节送礼的风波
我女儿九岁,酷爱石头。无论走到哪 ,都特别爱收集石头。她收集的石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每次碰到稀奇古怪的石头,她都会欣喜若狂,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大呼小叫,如果旁边有人,一定会被分享她的喜悦。闲来无事,她常常会拿出珍藏的石头,细细把玩,左右细观,爱不释手。家里来了客人,没说道两句话,她准会 拿出她的宝贝,让人看。我们谁都不能动她的石头。石头,只能她拿给我们看。
9月9日一放学,她赶紧做完了作业,爬在那沉思。我见了忙问:怎么了?教师节到了。她说同学们都商量着给老师送礼物呢。她也想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送上一份礼物。她说在想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好。我便忙着给她出注意。说了好几个建议,她都觉的不好。我也没辙了。等吃过晚饭,她又在把玩那些石头,好像有些心不在焉,突然只听见她说:有了!我选我最喜欢的石头送给老师,作为教师节的礼物,我们都说好。看她专心致志拿着她的珍品,仔细挑选,态度很认真,心里也就放下来了。
没想到事情的结果并不是这样:下午放学回到家,看见女儿撅着嘴。我忙问怎么了?她一脸的不高兴,说:别人给老师送的礼物可多了,可好了,有的送的是鲜花,有的送的是礼品盒 ,有的送的是字画、、、、、、 就是我送的东西最不好。没面子、、、、、、
说着都快哭了。
我忙说:你送的是你自己最喜欢的石头吗? 她点点头。
我问:你送给老师,老师不喜欢? 她又点点头。
我说:老师是这样说的吗? 她带着哭腔说:不是。
我说:你怎么知道老师不喜欢? 她 回答:老师收别人的礼物都是喜笑颜开的,好惊喜的样子。收我的礼物时,只是说了声谢谢,那块石头,可是我最喜欢的呀。
我懂了孩子的困惑。面对孩子的困惑,我无言以对 。
想了好久,我给女儿说:不管老师喜不喜欢你的礼物,你当老师喜欢就行了,老师以后会喜欢你的礼物的。你的目的是把美好的祝愿送到,你已经做到了,而且做的不错!
话是这样说,但我不知道明年的教师节,我女儿会不会和她的同学一样,给老师买一份“精美”的礼物?我心底里直犯嘀咕。
教师节第二天,女儿笑眯眯兴冲冲跑到我跟前说:妈妈,今天老师当着全班,表扬我了,说我送的礼物最珍贵,她最喜欢!还说明年教师节,她不再接受大家的礼物——除非是美好的祝福。。。。。。
女儿说着什么,我没有听清了,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教育碰碰车话题003“你给老师送过礼物吗”入选讨论帖
文/尘心无痕
主持人语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碰上或这或那的教育难题。《家庭·育儿》杂志推出“教育碰碰车”栏目,特与蓝袋鼠教育沙龙联合主办“教育碰碰车系列话题讨论活动”。每期均有家长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经验与蓝袋鼠朋友以及《家庭·育儿》的广大读者分享。文长勿超过350字,若您的观点被采用,将赠当期杂志一本。
注:请本期话题入选者将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发用悄悄话发到主持人一诺千金的留言簿。
本期话题你给老师送过礼物吗?
主 持 人凭栏听风、一诺千金
三八节那天,诺诺从学校回家对我说:
“妈妈,今天好多同学都给老师送了礼物,有送贺卡的,还有一个同学给老师送了一大束花呢。”
“那你送了吗?”
“没有。”
“今天给老师画个贺卡,明天送去吧?”我跟诺诺商量。
“不,我不送了。”
再说什么呢?我希望孩子能够有感激的心,知道老师的辛苦,送点小礼物可以表示一下孩子还有我们家长对老师的感谢。但是我又怕孩子以为送礼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的最佳方式,以后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送礼,本来发自内心的情感带上了世俗的味道,礼物由小而大,问题可就严重了。朋友间收受礼物本是件很平常的事,到了老师这儿,却那么让人为难。
很快就到教师节了。碰到这样的节日都是孩子们给老师送礼的高峰时期,我们当家长的应该怎么处理呢?
七七(湖北):
我不赞成给老师送礼物
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和感情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某些家长送了礼就产生偏差。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某些孩子因家长送了礼而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责任在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不应该让他们受到家长这种所谓“礼尚往来”的影响。如果孩子对老师从心里产生了感情,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表达,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并不是他们心意的事。尊敬师长是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的。
周游妈(广东):
不一定非要送礼
儿子所在的幼儿园里有一些家长经常请老师吃饭,或者是去了国外给她们带一些这样那样的礼物,可我很少这样做,理由是我不喜欢这样。但我仍然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多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我是这样做的:
在教师节、元旦这些日子,我会亲手插一个花篮或者组一盆花送到他们班里(反正俺开花店的哈),祝愿他们班的全部老师节日快乐;平时只要有时间,就自己接送孩子,顺便和老师聊聊周游的情况,聊聊如何教育孩子等等;当幼儿园有各种各样的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如提意见啦,出点子啦等等我都非常主动积极;
总之,想让老师关注孩子,不一定非要送礼,但你可以让老师知道,你自己是非常关注孩子的,老师也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你的孩子。
qianz(美国):
赞成给老师送礼
逢年过节,学生给老师送点小礼物表示对老师辛勤耕耘的感激是应该的,这也是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孩子不应沾染世俗的铜臭,但也应该从小学会表达对老师和其他关心爱护自己的人的感谢。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给老师做礼物,或者去商店给老师挑选礼品。
我的父母和我的姑父姑母都是中学教师。他们很感激学生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送的礼物,会时常自豪地拿出学生送的礼物来“炫耀”,但对学生送的贵重礼物一般都会拒绝。我觉得大多数老师看中的不是礼物的轻重,而是礼物后面的情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熟悉的教师们都是真心爱护学生的,花在学校和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自己子女身上的要多得多。
当然也有少数老师会对送重礼的学生另眼相看。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不能攀比。赢得老师和其他同学真正尊重的方式,不是送礼,而且自己的成绩和才能。
碧水蓝天(山西):
有时候真的很让人矛盾
我的同事说了一件特有意思也特尴尬的事,过了年她去她儿子的老师家送东西,老师的孩子问:“妈妈,她是家长吗?”老师答:“是一个阿姨!”老师的孩子奇怪的问:“那怎么家长们现在还不来啊!”
还有一天,有个女士到我们单位和一个朋友聊起她上初中的儿子,真是无法说清她当时的表情、语气和心情,记忆最深的是她说刚送了儿子的班主任一部手机不到半个月,那个老师却被调到了别的班……
一个孩子要是因为个子小本来坐在前排,但是家长如果迟钝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调到最侧面或后面,上了课被提问的机会也是少而又少。这种情况下,家长们本来想对老师表达的心意也一丝一毫都没有了,但却怒在心里,依旧面带灿烂的微笑走进老师的家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末了,她们总是以这样的无奈结束感慨。
骄傲(广东):
送!并打算送到底!
1.送礼的目的性真的那么明显吗?
每年的教师节、圣诞节,我都在贝贝书包里说放好礼物,一式三份,给三个老师。由贝贝自己送。“老师,妈妈说过节了,我就给你送礼物来了!”贝贝说的时候很坦白很开心,老师每次都是很开心,亲亲他,跟他“谢谢”。
这种送礼至少在我送礼一方没有任何目的性,仅仅是提供孩子面对世界和他人的一个机会,培养他待人接物的一种应对能力而已。
2.礼物的形式和价值真的那么重要吗?
看到很多妈妈赞成“孩子自己表达心意”,例如做贺卡什么的,觉得孩子自己做的东西里面就有了他的心情,就能表达对老师的感谢,那么这个礼就送得坦然多了——既符合了“时世”,又不那么“庸俗”,绝对中庸的处理。而如果送贵重点的礼物,就好象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而老师方也就只好“拒绝”以表示“清廉”。
我觉得,这种心态,无论“送”与“收”方都陷入了一个虚假的框框。
我不认为礼物的形式很重要。我真的不认为孩子在给老师做贺卡的同时,就一直做一直在想着“感谢老师”和“老师辛苦了”。
给任何人送礼,我都不揣摩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给老师送礼时礼物的选择原则是我们家有什么就送什么。我从来不鼓励贝贝特意去挑选什么或者去揣摩别人的喜欢,每次我都会告诉他“这是妈妈客户给的样板,太多了,妈妈用不了,送给老师吧”,而且也让他把这个原因直接告诉老师——我们不是特意为你买的,是多了就送给你了。老师每次都笑得很开心。
我希望他从小就懂得资源分配不平均,需要尽可能占有资源并且掌握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的经济学道理。
3.感恩的心需要遮遮掩掩吗?
送礼的原因,尤其给老师送礼的原因,当然不排除希望得到更多照顾的私心,但基本上还是以表示感谢为主。我更希望贝贝能学会坦然地、诚实地、大方地向世界表白他的心情,从小学会对世界感恩,学会表达感恩的行动。送礼无疑是其中比较直白比较容易“立竿见影”的一种行为方式。
对别人表示感谢,是个很光彩很堂皇的事情,对方会觉得荣耀,自己也会觉得自豪,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去做呢?送礼没什么不好,只要送的时候自己的心态是健康的、正当的,即给自己提供了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又做到了物尽其用,又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何乐不为?!
桑榆(江西):
我给老师送书
小丫上一年级了,正好我读到《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觉非常好。于是又网购了两本,送给小丫的老师,希望能好书共享。记得在小丫幼儿园时,我也给她班上的老师送了一本《捕捉孩子敏感期》。我认为,无论是各种教育信息还是心得体会,既然成书,就可以用来共享。而小城小地,老师不一定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掘,既然我有幸先睹,受益非浅,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赞成给老师送上合适的礼物,既是为了交流,增时彼此理解,也是为达成共识,一同朝前走。
蝶舞季节(四川):
送过一次
那也是至今为此给琪儿老师送的唯一一次礼物。其实对于送礼,我心中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师生情谊本来是一种很纯净纯粹的情感,礼物掺杂于其中反而会破坏这种情感。孩子其实对这些是很敏感的,特别随着年龄增大,孩子会出现攀比心理或者抵触心理,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据说有一次教师节,有孩子居然给老师送了一个金戒指,许多孩子送出的卡片之类连看也没看就被扔在一边,甚至有老师发话孩子们不要再送这些无用的小纸片,很是让人震惊。时下很多送礼的家长,是带有私心的。我不愿意孩子过小就被过重的人情消费套住,不愿意孩子因过节而紧张。
若橘 (浙江):
每年送两次
中秋节一次,放寒假前一次,但教师节我不送,女儿有口头对老师祝贺,做贺卡给老师,我都支持。
我不仅仅送礼物给老师,当然是有感而送;我还写表扬信给老师,当然要实事求是。一个原则:为了孩子。
我就是这样的想法:人总是需要交往的,老师也是我生活里面的社会关系,有来有往非常正常。这对于老师和家长顺畅的交流沟通很有帮助。我送的礼物不重,但绝对是我精心挑选的,细心观察老师的喜好和个性选择不同的礼物。就拿去年寒假前来说,女儿的一个老师比较注重打扮,我就选了一枝口红,颜色非常适合那位老师;另一位老师很朴素,但我留心到她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我就送了一双暖暖的手套给她;还有一位生活老师,因为年纪比较大,又快过年了,我就送了一袋食品给她。几位老师都非常开心,我花钱不多,但老师们感觉到我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敷衍她们,而是真心用心地和她们交往。大家感觉都很自然,关系也相处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真实。
说到底,老师也是普通人,我想老师对女儿真心实意,我也要对老师真情实感。目前这些事情,我是让女儿回避的。但以后女儿大些了,我也会在合适的机会让她慢慢了解。
送不送礼,送什么礼都不是关键,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动机。家长的目的不健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负面效应。
烟花三月(北京):
坚决反对给老师送礼(礼物指实物)!
记得刚读师范院校的时候,老师第一节课就讲了师范二字的含义:学为人师,行为师范。要做好一个老师,其职业道德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不是太高。
给老师送礼的目的,无怪乎让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引起重视,另眼相待。接了家长的礼物,老师难免投桃报李。那么那些下岗职工、农民工子女的孩子因为送不起礼物就该排除在老师的视野之外?
送得起的是否又有一个攀比?
我一直灌输孩子赢得老师的喜欢靠得是优秀的道德品质、好的学习成绩,不要和人家比吃、比穿、比玩。送礼之风在中国是一种被扭曲的现象,但愿我们的孩子不要过早地沾染这个不良风气!
华娘(上海):
出于爱心送礼
小儿进幼儿园后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终于自己主动要求去幼儿园啦,老师和保育员的名字也频频出现在小儿的嘴里。我喜欢小儿喜欢的,我给辛勤工作的老师和保育员分别准备了两样礼物:以老师个人照片制作的高级水晶相框和老师与小朋友们生活的照片画册——老师个人的照片当时我是讨来作纪念的,与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是平时接送小儿及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或正面或偷偷拍下来的。
结果1:老师们都非常感动于我的这份礼物
结果2:送礼后的我是快乐着的。
其实给不给老师送礼?给老师送什么样的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出于真心和爱心。如果是出于想让老师对自己孩子独爱的私心,我劝大家还是免了。试想,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因为礼物的多寡和贵贱而献出自己的爱,那么,这种没有职业道德和忠诚情感的老师,会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