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弟子规的含义不是约束,而是重新组装我们那颗世故已久的心,让其重新闪烁其灵性的光芒。想真学,学真的,当然必须先背过,然后从生活中体会出其整体意义,万不能以偏概全、咬文嚼字。家长力行弟子规,言传身教,对于胎教与孩子教育的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切忌拿
弟子规的含义不是约束,而是重新组装我们那颗世故已久的心,让其重新闪烁其灵性的光芒。
想真学,学真的,当然必须先背过,然后从生活中体会出其整体意义,万不能以偏概全、咬文嚼字。
家长力行弟子规,言传身教,对于胎教与孩子教育的实际意义非常重大。
切忌拿弟子规去要求别人。
弟子规只能来规范自己,此为学习弟子规其根本意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和规范。“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具体说来,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社会上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弟子规”的意思就是“弟子”们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它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性书目。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它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弟子规》的内容是《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作者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弟子规》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和规范。
《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者四句意思相连,前后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弟子规》先是“总叙”,接着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它集中了孔孟和老子等圣贤道德教育的成果,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性书目。《弟子规》成书之后广为流传,许多教书先生用它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具体说来,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社会上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弟子规”的意思就是“弟子”们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李毓秀是清朝初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曾经跟随他的老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成年之后还做过一任小官。他的主要兴趣不在官场,而在于教学。他精研《大学》《中庸》等经典,创办敦复斋讲学。前来听他讲学的人很多,太平县御史王奂也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仰慕他的才学,尊称他为李夫子。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弟子规》中有很多教育学生会学习的句子,我们要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教育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习的最起码条件,只有上进的心,才能去实践。
当我们老师进入课堂的时候,看到整齐的桌椅,看到静静等老师上课的同学们,我们会觉得自己做一名老师是那么的光荣,想把自己的所有知识全都教给学生们。
这样,老师上起课来有精神,同学们学习起来更有热情,他们听课是那么认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肯定会非常高。
《弟子规》中还有这样的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这些是教学生读书学习的技巧,意思是说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就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问同伴、问老师。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
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
应书院对讲师要求,要从《弟子规》开始讲授,只有通篇理解了《弟子规 》的内涵,才知道里面是否是精华还是糟粕。
弟子规的来历
弟子规离我们最近的一部经典,到现在也就200年,是从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出来,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形成的一篇文章,全文360句,1080个字。
从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做了规范,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社会当时的规范、素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文章。
作者介绍
作者李毓秀,是一个秀才,古代考试都是状元、榜眼、探花,高中这些头衔就会升官加爵,可见李毓秀不是学霸,只是一个秀才,就属于名落孙山的。所以他只能在乡间教书,教书匠。
但是他对《大学》《中庸》等四书儒家思想很有研究,所以他能够从论语中提出第六篇来写这《弟子规》,以前叫做《训蒙文》,就是教训孩子启蒙的文章,这也和他教书的身份相符。
在康熙年间,为了统治者更容易管理国家,很多儒学思想逐渐复习,孔子庙的修建,所以这部训蒙文也是顺应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后来贾存仁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解读
所谓弟子,也是指学生,我们学生有老师,老师小的时候也有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所以追根溯源,我们都是孔子的弟子。因此这里的弟子属于我们所有的人。另一层含义指孩子,说明规矩要从小时候培养起。
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用圆规,是为了画圆,其目的是画到一个圆,圆规只是手段。
那我们要培养正性、品德兼优的孩子,就要知道社会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准则。我们找到了这杆秤,就往这个方面靠拢,习得我们的行为礼仪礼貌,做一个落落大方,德才兼备的孩子,必然在人情世故、待人接物上就是准绳,就不会被人挑毛病。
其内容浅显易懂,是一部很好的懂规矩、守规矩传统教材。我们天天给孩子物质上丰富的营养,可是孩子懂不懂规矩,懂不懂如何做人,或者说懂不懂礼貌,懂不懂如何待人接物,这些都需要从小养成的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品德。《弟子规》就是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北京有一个派出所所长,天天处理矛盾。那边有一个中心村,两个街坊,经常打架,一个月打一次,闹到派出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为了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胶。后来派出所所长就用四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 意思是同是天下的人,共同一个蓝天,共同一块地,都需要彼此相爱。
现在疫情,我们也在说世界人类共同体,一旦国外疫情不可控制,对我们国家也是很艰难的,现在可以看到的经济问题,冲击最直接最大的就是出口贸易这块。
总叙解读
所谓弟子,也是指学生,我们学生有老师,老师小的时候也有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所以追根溯源,我们都是孔子的弟子。另一层含义指孩子,说明规矩要从小时候培养起。
弟子规里面的道理不是李夫子创造的,而是圣人孔夫子传下来的教训。
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恭敬兄长,做事要谨慎,做人要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义的学说,有高尚品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有多余的体力,多余的能力,多余的时间,再去学文,文包括一切的学问,不是单指文字、文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等都是指学问。
所以这里要求我们先去做人,做一个有原则的人,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人。先学习这些再深入学习知识,这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但是我们往往现在本末倒置,先去学习知识,而忽略了做人做事的培养,这就形成很多的问题。
我们知道爱和规矩,中国自古就有“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从很早就开始谋划规划,买学区房,上课外班,考取一个证书,面试加分;但是我们是否有将做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传递给孩子呢。
素质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孩子的为人处世,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这个素质在学校和辅导班说教不了的,只有靠父母的双手才能给孩子这份价值连城的礼物。
现在有句话,好的分数=好的学校,好的学校=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好的文凭,好的文凭=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好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提前了,好的大学出来可能没有工作。
前几天咨询一个朋友是否买学区房的事情,他在孩子读书的刚需下买了两套房,那现在孩子是否是他满意的样子呢?他很苦恼,孩子明天都面临着是否能够毕业的问题,那更别提工作了,没有上进心是他对孩子的评价。
父母为了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都是在自己能力上创造更好的条件,看似是刚需,但是是否是真的刚需呢,什么才是刚需?
这是否违背了弟子规里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先学会做人在有多余的体力、能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就做学问。我猜想这上面的五条,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是没有做到的,不然孩子长大成年了还不思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不担当家里的责任。
入学启蒙礼寓意
入学启蒙礼寓意,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启蒙礼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寓意非凡的,这代表着孩子正在慢慢的成长,是很有讲究的,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入学启蒙礼寓意。
入学启蒙礼寓意1“开蒙礼”是古时候启蒙教育之初举行的拜师礼,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它既是祖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又是当今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
“开蒙礼”是统文化教育的开篇之笔,我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感受先人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 “ 善 ”、“ 正 ”行为规范,汲取尊师爱学的思想精华。开蒙典礼开启智慧,希望每个学生经过开蒙典礼之后,更加会学习,爱学习,勤学习,每一天都健康快乐成长。
古人云: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所谓读书学习,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穿戴整齐、洁净,更能展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正衣冠是让孩子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懂得知书明理的第一步。
在古时候,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开启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朱砂一点红,点亮心中千盏灯,轻轻一点红痣 ,寄托的是老师殷切的期望,家长沉甸甸的嘱托,以及抹也抹不去的深情。
开笔破蒙、人生始立,一个“人”字寓意深刻,写人字、学做人,希望学童们以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吕光喜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工工整整地写下了简单而意义深远的“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整个开蒙仪式庄重圆满,寓意深刻,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不仅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明礼意识,更坚定了孩子们努力学习的信心,活动结束,徐书记还给每位小朋友送了一套学习用品和一本书,希望小朋友们今后好好学习。愿新学期的启蒙礼能成为所有新生美好的回忆,更愿孩子们通过开蒙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好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入学启蒙礼寓意2礼是从古至今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启蒙礼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授读书、识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有重大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一、正衣冠
1启蒙礼第一步正衣冠。童学衣衣,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人的精神面貌是人的品行修养,整衣冠寓意求学明理,态度端正,衣服饰物,整齐洁净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
二、朱砂启智
又称开天眼,就是用朱砂在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三、拜老师
孔子博学知理,世人称之为万世师表。敬拜先师、老师、父母。师者,诲人不倦,育我成长,如父如母;父母有辛苦养育之恩,向老师、父母鞠躬,尊师重恩。
一拜老师:教我读书;
二拜老师:教我做人;
三拜老师:永志不忘;
四、开笔破蒙
开笔破蒙是我国故老相传的启蒙习俗,孩子通过“点破朦胧,笔画朱砂”来对自己的入学老师行礼,纪念自己的开蒙。
五、人字的意义
一笔推开万事新,一撇一捺书个人。人生聪明识字始。“人”字寓意人生的启蒙,学会做人重要,我们为人在世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堂堂正正做人。
六、击鼓鸣志
师长击鼓,鸣响三声。表示学童从今启蒙,告别蒙昧,学童击鼓,鼓声鸣响,表明志向。鼓声越响,声音越远,志向越大。
七、诵读《弟子规》
在祭拜孔夫子像后,诵读《弟子规》点上朱砂后,孩子们就是一个入门学生了。
八、人以礼终
启蒙礼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思与传承。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仪式的历史文化,真切感受到自我角色的转变,从而迈出人生坚实的一步,也通过这样的仪式感,让孩子们能够有个有意义且值得纪念的成长记忆。
入学启蒙礼寓意3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学书法“造势”,希望通过用朱砂“开智”这种新颖的仪式,吸引他们学毛笔字,将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开笔礼上,启蒙老师十分注目。能书会画、古文底子很厚,开笔礼整体气氛相协调,统一穿汉服出场,表现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
开笔礼,是古代读书人人生四大礼之一,俗称破蒙,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种仪式便是开笔礼。
主要特点
1、古今结合,有时代特点,在参加开笔礼的服装方面,学宫取“开笔”有关寓意,订做小博士服,而不是照搬古代秀才所穿的服装,更贴近现实生活。
2、启蒙教育通俗易懂,启蒙老师在做关于尊师重教、孝顺父母的教育时,不是诵读古文,而是说得比较通俗易懂,迎合孩子的需要。
3、书法育人,开笔礼上,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在挂起的宣纸上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人”是一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
4、寄托祝福,随后老师们手捧朱砂走到孩子们面前,在他们的额头中间点上红印,祝福他们从此眼亮心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将写满祝福语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孩子。
我总结了几点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好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弟子规》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为一体,教导儿童读诵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践香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
学习《弟子规》的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的语感。《弟子规》言语流畅,三字一句、二句一韵,接近白话,读诵时朗朗上口,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感受正确而自如地运用母语表达自己的快乐;
2、增长孩子的见识。《弟子规》是依据《论语》编写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接触到《论语》、《三字经》、《千字文》、《二十四孝故事》、《德育故事》等相关内容,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风俗礼仪、人文智慧、成语典故、伦理道德等中国文化精髓,孩子在读诵时,不仅体验到母语的优美,同时又增长了见识;
3、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读诵《弟子规》等经典内容,孩子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文化经典当中,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范文。这些好语录、文章、诗词记得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久而久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4、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小孩子天真无邪,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易经》上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讲要给孩子很好的善良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弟子规》就是一本很好的启蒙素材;
5、提升孩子高贵的气质。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朱熹也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刘梦溪教授也说过“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6、心态方面。诵读《弟子规》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使孩子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
总之,学习《弟子规》还有很多好处,以上只是列举了几条比较显著的,所以这么好的书,是值得反复学习的,而且大人也值得来学习。
总之,学习《弟子规》还有很多好处,以上只是列举了几条比较显著的,所以这么好的书,是值得反复学习的,而且大人也值得来学习。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