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送外卖遭差评,商家表示再不用聋哑人,这合法吗?

员工 0 82

聋哑人送外卖遭差评,商家表示再不用聋哑人,这合法吗?,第1张

聋哑人外卖遭差评,商家表示再不用聋哑人,这合法吗?
导读:不合法,这是对聋哑人的歧视行为我国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章第45条:“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条:“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

不合法,这是对聋哑人的歧视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章第45条:“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条:“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合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合应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学用具及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生产合供应。”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7、15条、32条:“……国家采取措施……扶持残疾人职业教的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免”。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专门涉及特殊教育有5处,具体内容见本书教育部分第九条。

在都江堰市,某美团外卖店铺新增了一条差评。

“差评,严重差评!不是我歧视聋哑人,今天收到外卖时,对方居然掏出一张残疾证书,意思是让我给他捐点钱。有工资还顺便讨口,真让人厌烦······”

店铺收到差评后,转眼向美团平台投诉,举报外卖员的“猫腻行为”。

并跟用户保证:绝对不会再有聋哑人送餐了。

事情不知真假。为一探究竟,记者联系到外卖员。

真相让人难过。

这位外卖员叫刘之翔,确实是聋哑人。

送餐时,也确实出示了一张卡片。

但这张卡片不是示意乞讨,而是:

我是聋哑人,不能说话。

请您检测菜品是否齐全,并对服务做出评价。谢谢您!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误会。顾客误以为他在讨钱。

但对于刘之翔而言,误会是第一次,嫌弃却不是。

他用手语告诉记者,“送外卖常遇到不开心的事。有人看见我是聋哑人,然后就会嫌弃。”

刘之翔还有一个女友。

也是聋哑人。

目前无业。

但他却拒绝女友和自己一起送外卖。

原因是,很苦,很委屈。

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超过2000万的聋哑人。

因为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他们就业困难,渐渐被社会边缘化。而外卖骑手,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谋生方式之一。

中国青年报采访过一支聋哑骑手团队。

2018年5月,聋哑人杨凯来到山东烟台,成为骑手。

随后,更多聋哑人陆续报到。

仅一年时间,团队从1个人,发展为16个人。

别名“无声骑手团”。

名字很炫酷。

现实很残酷。

因为聋哑,他们听不见手机的提示音。

除了睡觉和骑车,眼睛就直勾勾盯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订单。

因为聋哑,骑车也感觉不到发动机的轰鸣,过马路如上战场,得集中120%注意力应对。

最伤人心的,还是误解和歧视。

杨凯说,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店家装错单,或天气问题,导致顾客拼命催单。

因为不能沟通,他就只能挂掉,用短信沟通。

但短信沟通难啊。

要知道,聋哑人的母语是手语,汉语对于他们就像另一种语言。经历从手语到汉语,就像我们去学英语一样困难。

他们只能回一些非常简单,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的话。

于是,站在顾客角度的感觉就是——外卖没有准时送达,电话不接,发短信还这么敷衍,当然不爽!

杨凯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我就会被顾客投诉。”

一个投诉,可能就等于一天白干。

正常情况,被投诉之后,外卖员是可以申诉的。客户答应撤销,惩罚就会消失。

但杨凯悲哀地说道:

头几次还会申诉,但因为沟通不便,我没有一次成功。

对聋哑人的歧视,也刺痛着他们每个人。

有的顾客因为骑手是聋哑人,拒绝收餐。

有的是态度恶劣。

至于怎么恶劣,无声骑手们说,“我们虽然听不到声音,但从表情和嘴型,可以看出顾客在指责。”

这时,他们会低下头,不去反驳。

也无法反驳。

看过一个短纪录片,叫《无声骑手》。

杜旺是聋哑人。

本来一直呆在家,但他不想再啃老了。

他从新疆老家跑到杭州谋生。

技术类工作不行,服务业更不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或许是他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选择。

身体健全的人,在大城市谋生都不易。

残疾人更是。

一顿12块的茭白炒肉盖浇饭,是他在杭州吃过最好的午餐。

有一次在小区迷路,找不到顾客位置。

他问路人。

但问也等于白问,因为他压根听不见。

情急之下,他干脆就按照路人的指向,瞎跑一通。然后,又钻进死胡同。

房东也嫌弃他是个聋哑人。

后来,因为拖延房租,他被赶了出来。

不过,这个弱势群体的故事,也不是只有委屈和泪水。

在“无声骑士团”里,大家会彼此鼓励。

他们有自己的微信群。

谁被顾客投诉了,心情不好,就会在群里倾诉。

而同伴都会用录手势视频,或打字的方式安慰。

“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再想办法优化一下。”

队长杨凯很拼。

早中晚都在抢单,从不休息。

被称“工作狂”。

在派单系统里,骑手等级分青铜、白银、黄金、钻石、王者等称号。评分越高,表示接单越多。

聋哑人杨凯居然是“王者”。

碾压大多数同行。

杨凯说,“因为我有一个儿子,要养家糊口。”

那个在杭州谋生的杜旺,生活也开始进入正轨。

工作稳定。

也有稳定的住所。

他说,“努力多接单,赚钱给妈妈。”

在重庆,一个聋哑人靠送外卖,月薪6000。

不亚于普通白领的收入。

至于工作时长,每天14小时起。

省吃俭用。

每月一半的收入都会寄回家。

因为他的理想是,给父母买一个大房子。

这些聋哑人,活得比正常人更加用力。

无声骑手都遭遇过很多委屈。

但有时,他们也会遇到一些暖心的事。

有一次,有聋哑骑手迷路了。

他问路人路怎么走。但由于沟通障碍,骑手半天也没理解对方意思。

路人一急,拉着骑手胳膊,亲自送达目的地。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一个顾客下单时填错地址。

配送员恰好又是聋哑人。

聋哑骑士当场急得团团转,因为马上就要超时。会扣罚工资。

但后面结局让人暖哭!

居然有人开着汽车带他去送餐。

不收一份报酬。

并且对于超时惩罚,系统也选择撤销。

理由是:顾客犯的错误,不应该由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买单。

还有那个被顾客冤枉的刘之翔。

经报道后,不少网友自发为刘之翔正名。

最后误会消除,那个打差评的顾客,也撤销了投诉。

在微博一搜“聋哑人骑手”,网友晒出的截图,惹人泪目。

有人在感谢美团平台。

“给聋哑人提供工作的XX暖爆了!”

上海的一位女子碰到了一位聋哑外卖小哥,为了更好地让外卖小哥获得更良好的工作环境,女子默默为其打赏50元。事实上,聋哑人在送外卖的时候会遇到多重困难。

首先,他们需要客服与用户沟通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其获得更加良好的工作模式。聋哑人外卖小哥有时会忽略信号声音,这难免会增加外卖小哥送外卖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现如今,多个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不同平台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工作环境。虽然有些特殊人群的工作效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但是他们会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新鲜动力。除此之外,聋哑人外卖小哥在送外卖的时候,他们会遇到比一般人更困难的工作模式。

第一个困难: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任何一位工作人员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外卖小哥也不例外。聋哑人外卖小哥接单之后,他们会立刻到达商家指定的位置,从而完成订单的取出。然而,他们在与商家沟通的过程中,却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除此之外,聋哑人小哥在送外卖的过程中,消费者无法正确认识到外卖小哥的真实情况,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状况。

第二个困难:外界对其不理解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工作人员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职业尴尬状况,但是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却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其获得了更加卓越的订单量。有时候,聋哑人成为外卖平台的外卖小哥后,有时,消费者并不认可或不理解他们的行为。

总的来说,聋哑人外卖小哥在送外卖的时候,他们会遇到更多的危险和不理解。可是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也可以通过工作逐步适应社会。

可以去试试的,这个要求没那么高,就是会短信,要注意安全,我觉的你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