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做好的棺材一般是不能移动位置的,因为棺材是给死者准备的,在死者离世之后,棺材通常会被放置在墓地或者殡仪馆中,以供亲友前来悼念和缅怀。如果需要移动棺材,最好是在下葬之前进行,但是需要非常谨慎和尊重。在移动棺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触碰
做好的棺材一般是不能移动位置的,因为棺材是给死者准备的,在死者离世之后,棺材通常会被放置在墓地或者殡仪馆中,以供亲友前来悼念和缅怀。
如果需要移动棺材,最好是在下葬之前进行,但是需要非常谨慎和尊重。在移动棺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触碰棺材内部的遗体或遗物。
2 移动棺材时,应该使用专门的工具或者由专业人员协助进行,以确保不会对棺材或者遗体造成损坏或影响。
3 移动棺材时,应该尽可能避免经过狭窄或拥挤的地方,以避免碰撞或刮擦。
4 在移动棺材时,应该保持安静和尊重,不应该大声喧哗或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总之,移动棺材需要非常谨慎和尊重,应该遵循相关的礼仪和程序,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老人去世后合葬规矩
老人去世后合葬规矩。我们都知道风水是有非常多的讲究的,老人去世虽然是件常事,但给老人下葬也有不少讲究。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老人去世后合葬规矩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人去世后合葬规矩1
死者一归天,丧家便会找到家族长辈,几个人一起到家族墓地。根据死者的辈分、年龄和家族男性成员的情况,确定死者的墓葬地点。死者如不是突然亡故,这项工作在死者病危时便会完成、挖掘墓穴是在死者辞世后进行。北方农村把挖掘墓穴叫做打坑。
打坑人多是同族晚辈。也有邻里帮忙的。打坑之前,孝子要先祭奠祖坟,烧一些纸钱,然后再对墓穴地进行祭奠。祭奠仪式很简单,烧一炷香,叩首几个即可。打坑的前三锹土要由孝子亲自挖,表示孝道。墓穴都是直上直下的竖井。类似于棺木,也是一头大—头小。长和宽都要大于棺木两二尺。给下放灵枢留下空间。墓穴深度要看地势,高坡要挖得深一些,低洼地则要浅一些。深度一般为七八尺,使灵枢上面有四五尺厚的土层。
不少地方有暖穴的风俗。墓穴挖成后,在穴中烧把火,俗称暖窝。认为经过暖穴,埋葬在穴中的死者,就能在温暖舒适的冥界里生活。有的是往墓穴中倒上一些草木灰,意思是烟火不断,生活美满。
送葬队伍来到墓地,杠夫调整好方向,将杠床抬到墓穴上。把灵枢对准墓穴,前边朝北,后边朝南。死者在灵柩里头冲西北,脚冲东南。坐起来面向东南,象征转世为人,会再次踏人阳界杠夫用两根粗大麻绳,一根从棺木前底穿过。一根从后底穿过,四根绳头分别缠绕在杆床的两根竖杆上,类似滑轮。
每根绳头由一个身体强壮的杠大横背在肩上,旁边有两三个人帮着。随即抽山支撑灵枢的横木,形成悬空,一点点滑动着将灵柩放到穴底,然后将绳子抽出。富户人家的棺木又大又沉,出于安全考虑,灵枢的中间也耍穿过构根麻绳。按行活说,的后两根麻绳叫“口花”,小间两根叫“腰花”,四根全称“八把花”,往下滑这灵枢叫“抖花”。
在杠夫让下滑放灵柩时,死者的亲属要脆在墓穴周围,表演丧礼中的最后哭泣。同时焚烧纸车、纸马、纸人等各种纸制冥器。门吹儿在此时也将吹完最后一支丧曲。
灵抠被放到墓底前,还要端正方位,使灵枢能够按照要求,不偏不斜的放在墓里。墓穴较深,棺木沉重,有时端正方位也很困难。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抖动麻绳,将灵他方位调正。如若这样不行,就要用杠杆,入墓底,利用墓坑土帮将灵柜拨正。一般不用手脚直接拨动,一人面是墓穴深,手脚不容易够到,另一方面怕脚蹬时用力过猛,使人滑落墓穴。这将会出现重大事故,当事人也会认为这是大不吉利。
填土封墓也不能随意开始,要先由死者长子抓一把土投放在棺木上,其他子女和亲属相继抓上垣墓。举行了这个“添土”仪式之后,众人才用铁锹填土封墓。在土填到没过灵枢时,有些地方这时还要放人—个小土罐,罐里放些五谷杂粮,死者是男人偏左放,死者是女人偏右放。
据说是以后合葬时,控到了罐,就标志快要挖到棺木了。等到把坟头堆好,孝子将自己举来的幡插在坟头上。北方农村还有这样的规矩,下葬完后,参加送葬的死者亲戚、家族成员,都不要再回丧家,而是直接回自己的家。
老人去世下葬的注意事项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 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衫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拦鸡笼和床下,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老人去世下葬六大禁忌
1、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
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
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2、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
重丧,(音CHONG SANG),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
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3、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
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4、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
5、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
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
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6、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忌贴红对联
过年贴红对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习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去世,第一年春节,门前是忌讳贴红对联的。
老人去世后合葬规矩2老人一般几点下葬
1、三天左右下葬
丧葬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国家往往都讲究落叶归根,所以说很多时用土葬,所以说也是有着一定的研究的,并不是随意的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在三天左右下葬,这样的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间,尸体也不会腐烂。
2、需要做法事
当然在下葬之前一定要做一些法式的,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做法会更加的多,而且做法事的时候是需要自己的子孙后代来参与的,而且整体的流程也是比较繁琐的,还需要去找一些道士,每天晚上都要去做法事,虽然说会比较麻烦,是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的放心。
坟上不长草后代必出
3、忌讳猫狗靠近
当然在做这些下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一定要注意猫和狗的靠近,因为猫狗往往都是一种不太好的现象,一般来说猫代表的是阴,狗代表的是阳,所以说当这两者靠近的时候,都会对死去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变得更加的不安宁,所以要注意。
4、必须魂归故里
而且死去的人一定要魂归故里,因为我们国家的人都讲究落叶归根,所以说每一个人去世的时候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说不管在什么样的地方,都要把他们的尸骨给带回来,这样的话会非常的安宁,而且对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有着很好的影响的,还要找一个风水宝地。
5、白天下葬
当然很多时候下葬的时间都是在白天,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早上,因为早上的时候会比较凉爽,而且早上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机,天气也不会太炎热,也非常的方便,同时也会让运气变得更加的好,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间段,一定要非常的注重。
老人去世的话一般都是土葬,就算是取火化了之后,骨灰也是要埋在土里面的,因为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而且不管再远,都希望自己的尸骨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当然下葬的时间也是有着一定讲究的,一般都在去世后的三天下葬,这样各方面都会非常的好。
一、提前准备棺材
以前农村都是人死后直接入棺安葬,不用火化的。一般人到60岁后都会提前准备棺材(买回漆好)的。
棺材又叫长生,农村人总说办到长生不老人。就是说办好棺材并不影响人的寿命的,只是提前办好,免得临时慌张。
无论是买或是自家造棺,要选择正四废、各种空亡、伏断、本命长生等日,忌本命墓库日。
二、准备倒头纸
倒头纸就是死者临断气时烧的钱纸。相传,人刚死到另一个世界去,什么都得花钱,特别是要花钱买通牛头马面和另外一些阴间执法者,免得去阴间受罪。所以都要早早的办好此纸钱。
上了岁数的老人,其女儿要在有农历闰月的年份,在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通常讲的月半)前,买三斤四两钱纸(农村也叫表纸)裁好,打好钱印。在月半前送到娘家来。现在市场上卖东西,遇上三斤四两的,就只报三斤三两,因避忌讳
裁纸打钱印,女婿要在午时以前(11点以前),点燃一根红香,跪下裁纸打印〔当然跪与不跪,只有女婿本人知道〕。
三、准备寿衣寿鞋等
在老人驾鹤之前,准备好寿衣寿衣包括上衣、下衣、鞋、袜、帽等一套,衣服有上三下三、上六下六等件数,寿衣以前农村是请裁缝来家用土布做,现在都有整套寿衣可买了,而且比土布做的要漂亮和大方。
注意:买寿衣要买比平时穿的衣服大一些,以防人死之后身体有变穿不进
四、搁门板
古代男人死曰寿终正寝,就是男人临终之时,卧于正厅东首,等候气绝
所以在人将死时,搁放门板,把老人放置门上,等候气绝。有些地方将头朝外,有些地方将脚朝外。
古代女人死曰寿终内寝。就是女性临死仍居内寝,不必移地方,现在也是放置门板之上。
本地骂人话:“哪个瘫门板的”,就是出于此意
五、进材(就是尸体入棺)
棺材底部放入部分石灰(白灰),可以杀菌吸潮;灰上放上表纸;表纸上放置寿被,;把三斤四两纸烧的灰放入棺内。
人一旦落气,尸体还未僵硬,立即洗净身体,穿好寿衣寿鞋,放入棺内
把尸体放入棺内,头朝外;把死者口中含玉;把死者生前所好放置尸体旁;把死者手中拿上古钱币;把死者头部下放上古钱币;把死者用盖面巾盖好;盖上棺盖,留个缝口,以防出现人假死现象。
六、道士观灯
人老之后,当天晚上要请道士观灯,俗传道士观灯了,亡人在阴间不走黑路这应该是该从业人员的宣传语,要不谁家请呢
七、择日相地
人死之后,有的地方不是马上就出殡的,要请风水先生选定吉日出殡、选择吉地安葬的。
八、报丧
孝子将选择确定的日子通知亲戚朋犮。
注意:如果孝子送到了父母的老,即父母死时,孝子在场,在五七即35天之内,孝子是不能进别人家门的。以防秽气带给人家
九、确定丧事方案
1如请道士做什么法事
2是否请礼生祭之以礼
3是否请乐队
4请哪些人做丧夫
5请哪里喇叭师傅
6安排购买物资人员
7安排厨房人员
8安排接客人员
9安排其他事务
十、搭棚
丧事人员多,事情多,家中设了灵堂,地方挤,就在大门外搭一个棚,遮雨遮阳,前来奠拜的人有个地方可坐。
十一、蒙鞋、发头巾
儿子、媳妇、女儿、侄子、女婿、孙子等等亲人要把鞋上缝上不同长度的白布。
孝子胸门门挂自丝,女儿、媳妇轧上头花,媳妇全白色,女儿红白相间。
发头巾给亲戚朋友
十二、布置灵堂
灵柩安放好后,挂上白帷(耗帐)、设香案、安放灵牌等等
十三、扎屋
人死后,相到那边去也要住屋。所以就请那些专门扎设事的扎屋和其它用具现在说某样东西质量不好,就说“是纸扎的”,意思就是出于此处
十四、开棺面尸
第三天,主要亲戚打开棺盖,最后看亡人一眼。之后将棺材盖严,缝口用胶沾好,以防气体进出。
十五、应七
如果灵柩在家停放起过七天,道士先做一个头七的法事,男人第六天做,女人第七天做,分别叫望七和达七。
十六、开山
孝子按选定的日时,到选择的安葬地点烧一炷香,放个炮,惊动山神土地,破一下土,挖几下就行了,丧夫就可以挖穴了。
十七、礼生开祭
开祭是从很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主要是赞美亡人的高尚情操,追思亡人的养育的劬劳,悼念亡人的持家辛苦。
其中的赞词、挽联、恸唁、祭文等,都是以赞美、追思、悼念感动人,还真谈不上迷信。
在出殡的前一天或前二天举行祭礼。
开祭有一整套的流程和诗文,时间可以做上一整天,我曾有专著一部,在本地民间传用
十八、道士做法事
道士做法事是民间很迷信的,民间流传有“道士见着鬼,百法设尽”,其实也是暗指道士做法事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道士经书中的一页
在出殡的前一天,请道士做法事。
道士做法事分好几个等级,每种法事的时间和做法不同,收费也不同。
主要法事有观灯、应七、取水、隔夜七、超亡七、破五狱、破九狱、大小收殓、观莲花灯、饯行灯等等。
十九、起棺
起棺要丧夫用力均匀,迷信传说:起棺时棺朝哪边倾斜,哪边就会有人去世。
放置棺材的砖要用犁推动,并洒上洗米水。
二十、祭龙
把棺材移出灵堂后放在外面备用的櫈上,由吹刺叭的师傅宣读一段很长的吉利话,之后再抬棺上路。
二十一、捧骨灰
这是殡葬改革后才有的事,主要是用伞遮好,不要让太阳晒到骨灰盒。用意好象是避阳气太盛,对阴人不利
二十二、孝子扶棺、复拜答礼
出殡途中,有亲戚摆路祭、熟人烧香纸,孝子要伏地复拜。
二十三、灵輀不能落地
抬棺路上棺材不能落地,只能放在櫈上休息传言丧夫不能说重字,否则肩上真的特重
二十四、回龙
灵輀到离墓地不远的时候,选择一处宽阔一点的地方回龙,就是抬着棺材跑一圈,有些山区,地形陡,树多没路,没法跑就在原地用换步的方式代替。送葬的妇女现在不用再送了寓意亡人不能回头
二十五、烧灵屋
把灵輀送到墓地后,把扎的纸屋、纸用具等抬到某地点火烧,烧屋时,要用长竹棍控制住纸屋不让倾倒叹曰:烧都烧了,还不能倾倒,自欺不自欺
二十六、宴席
把亡人送上山,烧了灵屋后,就开饭了,这是一餐很隆重的酒席,孝子的母舅等母亲娘家客人坐首席,孝媳的娘家人坐第二席。出三碗丸子时有些地方要燃放编炮后才能吃丸子。
注:宴席上丧夫素肉等多道菜都是双份的
二十七、下肂
根据选定的时间,把灵輀放入穴中。
在放入前要暖穴:把穴中的表纸芝麻杆编炮等点燃,投入部分罗卜、枣子、猪血等煮的面芝麻杆寓意芝麻开花和多、罗卜寓意子孙如同罗卜头多,面富意长面富贵、枣子寓意后代早生贵子,猪血民间称旺子,寓意旺子旺孙
二十八、呼龙
在棺材下穴的时候,地师效正方位后,念上一段吉利的话,让山神龙脉听其所嘱。
二十九、葬坟
在结束了上面的几项工作后,正式开始填土葬棺起墓。女婿到坟地慰劳一下丧夫。
三十、烟薰物品
把在丧事中用的工具、头巾等用烟薰一下这很符合杀菌卫生
三十一、回亲戚
每位亲戚准备一份糕点之类的东西,寓意每倍回家吉祥发达。
三十二、拆除棚等
在居丧期的用品,出殡之日拆除和清还,否则就要等到三天之后。
三十三、暖夜
坟葬好后要在四周老坟上挂纸,以示联系。
一连三个晚上要在坟周烧草烟寓意给新灵慢慢适应环境
三十四、复三
在出殡起的第三天,到坟地烧香奠拜。
丧葬礼仪 生与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终点,所谓「人死为大,丧之以礼」, 可见丧葬礼仪的重要性。台湾人对死亡的观念是灵魂不灭,认为人就是肉体灵魂的结合。死後,肉体归於尘土,而灵魂离开身体存於宇宙之间,同时灵魂对其子孙会加以保护,因,此子孙要尽孝,死後, 子孙要祭祀。 一般台湾的丧葬礼仪大约可分为如下的部份:
1临终
(1)《搬铺》:病重临危,则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厅中临时铺设之板床,称 为搬铺或徒铺,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谓之「寿终」 ,而依古礼,男徒正寝,女徒内寝。惟徒铺为男移正厅正旁(右侧), 女移倒旁。如是,徒移正厅,认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将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虽不移正厅,亦移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厅而移护龙(侧屋) 。凡被搬铺,已知将离此世,召换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此谓「分手 尾钱」,嘱家人预备丧事。
(2)《竖魂帛》:死後,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红绸之被布) ,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脚尾饭」(米饭一碗,饭上置 鸭蛋一粒及插筷子一双),烧银纸,点香烛,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费,并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纸或白布,上写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暂代位牌,供於正厅一角,燃烛烧香,谓之「竖魂帛」。又取下厅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盖神明、祖先的灵位(此於纳棺後始恢复原状),其 他如将碗器击破其一,门联上斜贴白纸条,烧纸制小轿借以对天奉告死 亡,门前置香案等,类此均为丧家之表示。
(3)《开魂路》:至弥留状态或於死亡之後,即请道僧诵经「开魂路」, 乃由道僧制「旛仔」,男者绿色,女者**,三四尺长白布,上写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将之悬於有叶竹枝。旛仔,葬仪时由丧家长子执 之,作为领先标志,灵时烧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边「乞水」。即掷筶,以铜币投 於水中,为买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挟白布沾之,由父母双全之「 好命人」以拭净死者,或仿作其状为仪式。
(5)《剃头》:男屍理发称为「剃头」,请理发师为之,亦叫「剃死人头 」,价钱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须用红包讨吉。女屍梳粧,则由长媳为之,须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泪滴在死人身上。
(6)《换寿衣》:继而为死者洗身後换寿衣,称「套衫」,使用之栉具折 断之,一片弃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内。为死者穿服之寿依,系用死者生 前寿辰由其儿女赠制之「张老衫仔裤」,女之寿衣即用婚嫁时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寿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须奇数,不能用偶数, 因丧事只可单不可双,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负担。
(7)《抽寿》:换寿衣後,另有「抽寿」之俗,则丧家人均食面线(寿面 )煮乌糖(亦称红糖)者。糖原用於吉事,丧事反而用糖,盖此假借化 凶为吉,故俗称抽寿,据说死者年岁可添加於子孙寿命,为吉兆。
(8)《哭路头》: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边大声恸哭,但在还没 死去前,无论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号哭时,要 脱下帽子和鞋子,妇人要摘下发上饰,并把鞋底下的木板块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饰品拿掉,近亲也是一样拿掉所有的饰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东边,女人在床位西边号。出嫁的女儿,在听到讣音 後,随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时,沿途听爬号哭。出嫁的女儿 ,在听到讣音後,随即穿著素服绝,此时大家悲由心生,一屋尽是号哭 声,号哭的内容多为怨死者为何不长寿。
(9)《惊猫》:在屍体体温尚未完全冷却的时候,要安顿好四肢、身体, 同时避免被猫接近,因猫属虎性,如果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立起来 ,抱走其他的东西,所以安置屍体的房间,要有人通霄看护,如果不幸被猫跳过屍体,屍体会站起来,这时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让死人抱住 ,死人就会恢复原来侧下的姿势。
(10)《报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亲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报告死讯,俗称「报外祖」。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里,门前的桌布要反翻过来,死者的子女在门 外迎接外祖,称为「报外祖」,外祖要问明死因,如果认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护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孙,由此可见,外祖的样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来,可由其他亲人代替。待外祖入丧家後,方可入殓。
(11)《守铺》:死後至纳棺期间,丧主等人侍服死者铺侧,称「守铺」 ,以示孝服。又,纳棺後,遗族亦睡棺旁,俗称「困棺柴」
(12)《送礼敬》:人死未殓,至戚亲往吊,俗称「送礼敬」,即至灵前 焚香,丧事限烧香条二支,亲朋转赠则以挽联、挽帏、大银烛、糕仔封 (白腊烛、银纸、糕仔、香条等,以白纸包封者)引丧。
(13)《买寿板》:买棺材避言买棺材,而谓「买大厝」或「买寿板」, 以取吉祥。运棺途上,过桥及十字路处,需留置银纸及小红布条,称为 「放纸」。丧仪时亦要放纸。棺木运回,烧金纸「接棺」,奉入厅中。
(14)《围库钱》:接棺後,行「围库钱」之仪。库钱或称「随身库」, 即冥币,乃由遗族焚烧库钱及纸制库官库吏。其焚化之库钱,灰日後埋 入墓畔。围库钱时须多烧,此为寄托死者转交早前往故之其他家族,俗 称此为「寄库」。
(15)《挂孝》:丧家於门柱「挂孝」贴用白纸,亡父贴斜左,亡母贴斜 右,门外另贴「讣白」,书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
2入殓
入殓就是「纳棺」,置屍於正厅一二日,请道士择定时刻,将屍体纳入 棺内,其时刻非常重要,纳棺的顺序下:
(1)《辞生》:纳棺内,备十二种菜碗供祭死者,称「辞生」。此为对 死者表示告别之仪,其仪,由道士取各种食料作给食之状,而念吉祥 之句。
(2)《放手尾钱》:入殓前有「放手尾钱」(留身後钱财)之俗。俗称 「放手尾钱,富贵万年」,以为死者身後留有钱留存子孙为吉兆。则 於纳棺前预先在死者神中存制钱若干,而将倒入揧器中,然後取出, 分与子孙。临终前「分手尾钱」或(分手尾物),其意亦同。分得遗 物如金饰、衣物、钱财等,子孙均极珍重之。
(3)《割 》:丧俗有「割 」者,系以长麻一端击於死者身上,他端 则由遗各执其一段,而由道士念吉句,将丝一一斩断,然後各人将手 中麻丝包入银纸烧之,俗如是可与死魂断绝来往,此後始免被扰。
(4)《洗净》:又於丧事,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丧家每人用指头 沾濡此水於眉下处,俗称「洗净」,意为洁净。纳棺、出葬、做功德 时,均有此俗。
(5)《收乌》:纳棺请道士供祭,称为「收乌」,程序如下:
(1):棺材的最底部要放草丝,为的是吸收屍体的水气。
(2):草丝上面还要放烧过的灰,也是用以吸数屍体的水气。
(3):灰上放银纸,充作旅费,银纸上天放库钱,也是前往阴府所用的金钱。
(4):放「七星枋」,乃是写有七星的薄板,七星代表太极。
(5):放桃枝,因为亡魂前往阴间的路途遥远,恐会遇到恶狗,而桃枝可用来驱逐恶。
(6):放一个石头在棺材中,这是认为人死後会复活,而是鬼不是人,由於惧怕,所以放一个石头在棺中,表示必须等到石头腐烂,才能复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
(7):放一个煮熟的鸡蛋,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复活。
(8):放一碗酱油麴,道理同上,要等到酱油麴发芽後再复活。
(9):放「过山裤」,也就是登山时穿的裤子,用白布剪个样子,而且一边要缝对,一边要缝错,这是因为亡魂在前往阴 间的登山路途中,如果遇到魔鬼,就拿出裤子丢在路上,魔鬼发现裤子後,一定会穿上,但因有一边是缝错的,魔鬼穿来穿去,要花很多时间,亡魂就不会被魔鬼捉到。
(10):放「鸡枕」,是用红布白布缝成的枕头,中间放有银纸。
(11):在屍体旁放金器和宝石,为的是鼓励子孙日後能为死者洗骨。
(12):放「水被」,即棉被,盖在死者身上。
(13):放「掩身旗」,这是道士做的白布,长度和棺柴一样,死者有几个子女,就撕成几条,把剩下部份放在棺材中。
(14):放银纸。
(6)《搁棺》:出葬因要择吉日吉地安葬,以致停柩日久,称为「搁棺」或「停棺」。则於收殓後,佣工在棺木上油漆粉刷多次, 以防湿防漏,俗称为「打桶」,以後又在旬祭时,复作 此种油刷。
3.居丧
遗族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称为「居丧」。死者之卑族者须脱冠履, 披发跣足,妇人则脱去身上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人不穿皮鞋,不著 华服,男女各依其辈份轻重,穿孝服,戴麻冠。
居丧之孝子禁止理发,夫妻不能同房,禁访朋友,参加喜宴及到寺庙 参拜等,此类居丧之俗,尤以殓葬以前为严格,以後直至「除灵」仍遵守 之,以昭孝道。
(1)《带孝》:服丧之孝服如下: 「麻」─-麻布。子女、儿媳、长孙用之。 「苎」─-苎布。孙、甥、侄用之。 「浅」--浅布。曾孙及其同辈用之。 「黄」─-黄布。玄孙及其同辈之之。 「红」─-红布。直玄孙之儿子用之。(丧事用红色系出自死者有五代子孙,含有引为荣誉意。)「白」─-白布。与死者同辈及外亲用之。 孝帽,大人载「草箍」(丧布圈以绳者),小孩带「荖苞」(丧布叠 摺帽状者)。孝鞋,男用草鞋,女於布鞋上缝丧布。带孝由於孝之轻重,男分白蓝青黄四色,用绒线摺缝小球佩之,男佩 左腕,女结头发。待至「除灵」後依次换其频色,则由「粗孝」换为「幼 孝」,称为「换孝」。 服父母之丧,古时至百日,须服麻布衣而不斩衰,不剃头。过了百日 ,始剃发。用麻布条扎腕,至七旬换白布条,至百日「脱孝」。女儿嫁出 者,其带孝方式多以「手尾钱」寄於生家灵桌上,限於归致祭时,始带之。
(2)《麻灯》:丧用灯类统称「麻灯」。包括「大门灯」、「柑灯」、「孝灯」、「红灯」、「富贵灯」。
4.出殡
出殡埋葬(俗称『出山』,台湾人自古以来多采用「土葬」,很少用 火葬,这是由於人们俗信让死者能「入土为安」,後来政府曾一度规定, 因传染病而死的人要举行火葬,为的是怕传染病的流行,结果还是很多人 偷偷的土葬传染病死者。本来在遗言中行火葬的人并不多,因规定传染病 者一律火葬,又有一些贫穷人家因钱的问题,而改土葬为火葬,所以火葬 就渐渐多起。男有「招魂葬」,这是由於失踪或溺水死亡的人,由於找不 到屍体,使用其遗物来引魂埋葬。
出葬通常由和尚或道士来主持,日期由择日师决定,程序如左。
(1)《转棺》:把棺材移至门外布至好的告别式场,内称为「转棺」,如果时间是在半夜,只好略微动一下棺材即可,等到天亮以後再移出。
(2)《起柴头》:或称「起车头」,就是以「五牲」供奉棺材,五牲乃是由死者出嫁的子孙所赠送,如果死者的配偶已亡,牲礼则要成双成对,若是配偶还在,牲礼只要成单即可。棺材的前面要有几张桌子,把遗族所赠的五牲及外戚送来的礼物排列好,最前面的一张桌子要点上蜡烛并烧香。此时由孝男行三跪九拜之礼,其他遗族也要跪拜,其他遗族也要跪拜,拜完之後,丧主就跪在桌下,对外祖,女婿,孙婿跪拜加以答礼。「礼生」(司仪)要站在供物桌边,主持礼仪,跪拜的人也要听其号令,并指挥外祖,女婿,孙婿的三跪九 拜,在第二次跪拜时,将稻曲放在洗脸盆里,加上酒,是为「奠酒」,再来礼生要为外祖,女婿,孙婿要行三跪九拜并哭泣,俗称其状为「喷土粉」,表示这些人的哭泣带有讽刺意味的,因此也有人戏称「喷埃」。喷土粉後,丧主要在跪拜者的後方随拜。最後由亲戚朋友礼拜,并向丧主跪拜答礼。
(3)《封钉》:和尚或道士於念经後,将棺盖盖在棺木,四端各钉上长钉一只,称之为「封钉」。如果死者是母亲,就由外戚来打钉,打钉的寺候要说好话,不会说的由道士代说,「封钉」的人可得到一 个红包。如果死者是父亲,就由同且是好命人或同辈来说好话和打钉,同样也是有红包,最後钉下的一只钉为「子孙钉」,要轻轻的 钉下,再由丧主咬下来,并削下棺木的一点点,一同放在灵桌上的 香灶里保存,等二天才丢弃。封钉时,道士念的吉利好话如下:
一点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禒。
二点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中央戊己土,子孙寿元如彭祖。
(4)《旋棺》:对钉之後,由道士鸣钟钹为先导,引导孝男孝妇绕棺材三次,称之为「旋棺」,孝妇不论在转柩或旋棺的时候,都要靠棺木上号哭,孝男则跪拜在地。
(5)《绞棺》:旋棺以後,取来木棒放在棺材上,用麻绳好,称之为「绞棺」。绞棺之後,再行「棺罩」,就是以物盖在棺木上,通常是花卉和人物等刺绣,外加五色的「布球」,看来颇为美丽,现今则用毛毡做为棺罩者居多。
(6)《哭棺柴头》:出殡,前丧妇女身穿丧服倚棺而,哭,称「哭棺柴头」。
(7)《吊祭》:起柴头时,外祖女婿等供牲醴「吊祭」。对此,丧家视其费用答以比之多额之回礼。
(8)《发引》:发引就是把棺材扛到墓地。吊祭後,丧葬行列开始起行。一般棺材有四人或八人扛,若棺材很,大则需十交人或廿四人扛,也有三十六人扛的棺材。
(9)《落葬》:就是埋葬的意思。埋葬时,先将棺柩置於墓前,男人在棺的右边,女人在棺左边,哀哭一番而礼拜告别。然後由僧道诵经,又在棺木穿气孔,即在棺木上钻上一孔,使空气流入,以便棺内屍体与地下土气相通,此称「放栓」。
(10)《坚灵》:「安灵」是於埋葬後,把亡魂牵引到家中,暂时安置在灵桌的意思,这个时,候,要准备供物,由道士僧侣诵经,行安灵式,遗族也要烧香礼拜号哭,一直到除灵後,每天早晚两次烧香 礼拜号哭。
5.做旬
出葬後,除每日朝夕「孝饭」外,另每隔七日奠旬祭一次,称「做旬」。其各旬旬祭情形如下:
(1)《头旬》:第七日称《头旬》:传说人於死後的第七天,方知自己已死,亡魂会回到家中哭泣,所以遗族在半夜十二点开始哭泣,到第二天中午供养供物,并烧金纸和号哭,「头旬」是由死者的儿子来祭祀,并延请僧道在灵前诵经「开魂路」,道僧举行法忏,多设法坛於葬家(一、二、四、六旬为小旬,奠祭从略。
(2)《做百日》:死後一百天所做的祭祀叫做「做百日」,钱皂人请来和尚和道士,举行盛大的供养,贫人只是在灵前摆供物,由子孙礼拜号哭,在这一天,要由「粗孝」换成「幼孝」。
(3)《做对年》:死後一年的祭祀叫做「做对年」,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来,以牲醴祭祀,但不请道士,待天亮後,大家一起把孝服脱掉。
(4)《除灵》:於尾旬或「做百日」、「做对年」时「除灵」撒灵桌。古俗,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服,至寺庙行香後,始准回家省亲,称「行圆」,盖视丧中为不祥也。
(5)《合炉》:合灶是在丧事终了後,亡者香灶一部份放在祖先的一部份放在祖先的香灶中,和祖先的牌位一同奉祀,也有的人把新亡的牌位烧掉,把各字写在大牌上。合灶的时间在一年忌前半期的六月或後半期的十月,由於「合灶」为丧事,一般人均不愿在过年时做,有些地方则要满三年才除灵与合灶。
(6)《拾骨》:拾骨就是「洗骨」的意思,埋葬後,经过一定的时间,要把骨头挖出来,擦乾後晒太阳,然後放在「金斗」中。洗骨为台湾的民间习俗,同样要选吉日良辰,请土公拾骨,放在「金斗」时,头骨要朝上,并用绵包起来,细的骨头则用红纸包,如果骨头上的肉都已完全腐掉,表示吉利,反之,成木乃尹或有未腐掉的肉,则对子孙不利,要把肉削掉。洗骨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十六岁以下未成年不做;三十岁以下於埋 葬五年做;四十岁前後於埋葬六年後;五十岁以上於埋葬六年、八年、十二年後,也就是依照年龄而成正比。但「破骨」的人(生辰八字不好的人)不拾骨。古时农业社会,生活步调缓慢,故许多生命礼俗,以一件件琐碎做来 ,但今日工商社会,一切讲求时效,以上这些习俗也就简略多了,所谓「简单、隆重」即可,避免繁复奢华是当今处世之道。
1、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的预兆
虽有长辈的爱护提拔,或父祖之余德荫益,而可成功于中年或壮年,但基础运劣,须防青年或晚年期之急变没落或遭受病苦、破财、失败或因色情事被杀等之不安定,凶运频来之兆。 吉多于凶
吉凶指数:99(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的宜忌「宜」宜修炼内功心法,宜电话会议,宜读古书。
「忌」忌玩游戏,忌出尔反尔,忌订机票。
3、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是什么意思本命年的人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意味着财物损失,有恩将仇报之虞、慎防背信。
怀孕的人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预示生男,春占生女,慎防早产,母体要多保养。
梦见自己抬棺材,一般情况都是好运的预示!
梦见有人抬棺材,棺材预兆近期财运方面,有获得意外之财的机会。但是玩乐较多往往也增大了你的支出。
梦见别人抬棺材,棺材预兆近期财运方面,有获得意外之财的机会。但是玩乐较多往往也增大了你的支出。
做生意的人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代表前半年较不利,年底顺利,有财。
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不要太孤癖,放开胸怀,以免影响人际关系。经由朋友介绍,有机会认识能进一步发展的对象。和友人相约逛街,易被怂恿而买了不少东西。需与身边的人合力商讨、进行,才能顺利完成进度。
恋爱中的人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说明只要互相信任,婚姻可成。秋季有喜庆。
梦见多人抬棺材埋爷爷,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绿色,财位在正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幸运数字是0,开运食物是腰果。
梦见抬棺材,表示会受到上司和老板赏识。
梦见好多人抬棺材,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1,桃花位在正西方向,财位在西北方向,吉祥色彩是橙色,开运食物是豌豆。
梦见抬棺材,表示会受到上司和老板赏识。
梦见亲人死了抬棺材去埋,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黑色,幸运数字是4,桃花位在西北方向,财位在东南方向,开运食物是山药。
恋爱中的人梦见多人抬棺材向你走来,说明观念难发沟通,背道而行。难找。
恋爱中的人梦见很多人抬棺材,说明起伏不定、冷热难测,好好把握。
梦见有人抬棺材,棺材预兆近期财运方面,有获得意外之财的机会。但是玩乐较多往往也增大了你的支出。
本命年的人梦见许多人抬棺材,意味着外出小心,慎防暴徒侵害,五年运不顺。
怀孕的人梦见抬棺材埋人,预示生女,若春占生男,分娩时注意安全。
梦见抬棺材埋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绿色,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东南方向,幸运数字是1,开运食物是菠菜。
本命年的人梦见抬棺材埋人,意味着运未顺泰,宜守。年底较好。
人们总说死者为大,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对于丧葬之事的重视。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莫过于出生以及死亡。因此,在丧葬之事上是有着很多忌讳的,在这些忌讳当中,从主要的方面来讲的话,一共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对于死者以及参加者的服饰要求对于死者的衣服,我们将其称之为寿衣,寿衣在材质以及数量上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因此在办理丧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寿衣这一方面的要求。首先从数量上来讲,一般来说寿衣多以单数为主,我们在置办的时候可以选择5、7、9这样的单数作为置办数量。另一方面就是寿衣所选用的材质,从材质上来讲,寿衣不可以选用缎子材质,因为人们认为缎子在谐音上是与断子是相似的,为了避免对自己后人再生育这一方面的影响,人们不会选择以缎子作为寿衣面料的选择。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参加丧葬的人在服饰这一方面的要求。虽然说对于前来参加的人,在服饰这一方面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是出于对于死者以及对于死者家庭的尊敬。我们在出席这样的场合的时候对于自己衣服的颜色选择一定选择一些颜色较为深沉的衣服。
对于死者的子女来讲,这一方面更为重要。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在人自己的亲人死后我们都要披麻戴孝。而从老一辈的观念上来讲,长辈死后作为晚辈的应该穿白色的衣服长达百日之久,但是由于如今社会的情况,显然这一种做法是不可能的,不过即便如此,在衣服颜色的选择上,我们也一定要选择以深颜色为主。
二、对于死者棺木的选择棺木的选择有很大的讲究,不同材质的棺木能够为死者带来不同的安息环境。不过,虽然说棺木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一方面也要因家庭的能力去决定,我们只需要注意在棺木的选择上避免对于柳木的选择。一部分地区坚信柳木是不适合作为棺木的。因为,在一部分地区认为柳木有一种特点,那就是不会结果,而这种情况从一方面被引申为会影响到后代在子孙延续这一问题。所以对于棺木的选择,我们一方面要因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木头的寓意这一方面。
三、灵堂的搭建以及对于前来帮助的人应有的态度在灵堂搭建这个问题上。我们讲究灵堂的搭建并不是谁都能够进行的,一定要找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的人过来进行指挥以及指导。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位在村民心中地位较高的人,这样的一位人往往在村子里德高望重,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他都需要派上用场,因此在灵堂的搭建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去请教村子里这样德高望重的人。
另一方面就是子女在请他人过来帮忙的时候,一定要做出尊敬的态度,甚至在很多时候,对于前来帮忙的人,子女都会行跪拜之礼,在中国人心目当中跪拜之礼可以说是最大的礼仪,这也能够体现出我们对于前来帮忙的人的尊敬以及感谢。
我来自农村,经常是八大金刚之一,我们这边八大金刚,心理素质不一定需要非常强大,但是必须是村里30岁以上有些威望,结婚的男性,8个人中还要挑选一个队长,一般是年长的担任。
八大金刚就是人死后抬棺到墓地的八个人,乡下称八大金刚。做八大金刚的一般都是体力特别好的人,再就是在当地还算有些威望热心肠的人。
村里有人逝世了 ,安葬时,会提前请八人抬棺,称“护重”。抬棺人称“八大金刚”,须由孝子跪请约定,在治丧期间受到最高礼遇:“八大金刚”不到齐不开宴席;出殡途中每停一次或过桥,孝子(女)要下跪“谢孝”一次。
如果是8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了,那就非常热闹,大张旗鼓的当喜事办。如果未成年或未成家的,那就不用请八大金刚,草草掩埋,节哀顺变。
八大金刚,主要是抬棺或者骨灰盒,在选择好的墓地的破土、挖坑、安葬。
出殡回来,均要在燃烧未烬的铺草上跨过才进屋。农村请八大金刚一般是三天,年龄高的逝世了,图个热闹,大吃大喝三天。“夜经”、“回家”、“五七”、“满七”都到斋主家吃饭,得一些逝者子女“暖坑”
陕西关中一带,专门用于抬棺出殡的叫“八抬”。前后各需四人共八个人方能驾驭,因八抬全是硬实木打成,足有二百多斤重,再加上棺木,出殡中途不能落地,没有相当的身板是胜任不了这项大任的,故又称其为“八大金刚”。而且在出殡途中还要不停的替换,在这八大金刚中维独后面那四人更是挑重任者;因为后面的重量要比前面重的多,我下乡时给人帮忙曾经抬过一次;出殡时在前面四人之中,当时觉的还能坚持,而且中途不停地有人替换;那知道回去抬的是空八抬,我抬的是后面,就觉得特别的重,把我压的简直受不了!当时十八岁。
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农村办白事不知道还用不用那老古董,也许那八抬早成了 历史 文物了。前几年,我们几个老知青回队上,寻找过去的感觉,队里的年青人大都在外面营生,村里老弱妇幼较多,即就是有这老物件,要凑足“八大金刚可能难了。”
估计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是农村人,在农村老人去世了,相互之间亲朋好友一个村的人都要出人帮忙的,因为户主家人去世了,属于最悲伤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忙和安慰,最大的安慰其实就是上门帮忙处理后事。
毕竟谁家没有老人,谁不会变老呢,相互之间帮忙其实也是为了以后自己家有事了别人也来帮忙,家家户户都是出人出力帮忙办理后事,而抬棺这种事情,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年轻力壮的人抢着做,根本不愁没有人抬,当然前提是你家人缘不差才可以。
如果传统一点的地方,会有一些备份高管事的人专门安排人进行各种任务,比如说安排年龄大的人去选好的地方挖棺材坑,比如说会安排年轻力壮的人专门抬棺,比如说安排一些人专门盖土建坟,这些都是会提前安排好的,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搞乱节奏,正常情况下基本上参加葬礼这种事情没有所谓的害怕和大胆。
因为这种事情由不得你害怕,为什么说抬棺的人抢着做呢,因为抬棺不只是有红包,还会提前收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只要有力气就可以,抬到地方就可以回来了,不需要在哪里等着下葬和建好坟,不少地方的风俗就是抢着抬棺,而不是被动的抬棺。
抬棺正常来说,绝大多数地方其实都是四杠八个人,前后各两杠四个人,一般是两个队抬棺,作用是防止抬的过程中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好及时补上,中途无论如何不能让棺材落地,所以整个过程都是在肩膀上面,如果非要停下来,就必须用木凳垫住,只有少数地方抬棺的人数不是八人,古代皇族棺材不一样地位不一样,所以抬棺人数也不一样。
一般都是不能在中途停下来的,所以会多安排几组人交替来抬,到了不好走的地方会全部一起上去相互帮忙用力把棺材抬过去,这些抬棺人其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也不会说什么胆子大小的事情,而是丧事在家的男人都要去,不管你胆子大小,都要去参加葬礼,这是对死者的最后送行和尊重,也是对家属的安慰,同时也是为自己家庭留下以后遇到同样事的后路,抬棺不需要胆子大,需要的是大力气。
当然了现在存在一些职业抬棺人,同时存在一些职业处理后事的队伍,这些人其实都是处理一些特殊死亡找不到家属的事情,所以队伍里面都是专业人士,这些职业的人都是需要胆大的,因为他们处理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家属找不到身份的人,不是农村相互之间认识的人,所以这些人需要就是胆大而且命硬的人,因为职业接触死亡,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东西,而且都是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处理起来没有胆量是不行的。
史传清朝乾隆皇帝下葬时,就全程雇佣了8000名抬棺材的青壮年,场面相当壮大。
这抬棺之人,俗称“八大金刚”,又名“丧夫”。
额外补一句:为何要请这么多“八大金刚”呢?
据传死者被放进了棺材板里以后,就必须把棺材放在堂屋里的两条厚实牢固的高板凳子上,并且盛殓死者的棺材从这一刻起,一直到把装死者的棺材送上山去土葬的地方,全程中,棺材是不能落地的。只有把棺材送上要埋葬落土的地方,棺材才能落地,这才叫“入土为安”。
由于过去的棺材比较重,走太远的路,担心“丧夫”抬不起而导致棺材落地不吉利,所以,抬棺材的人是越多越好。
另外,抬棺的人越多,且抬棺扶棺的人的名气越大,则越代表死者在生前的影响力巨大。
据传,棺材在哪里落地,就必须在哪个地方安葬,是不能二次安葬的。所以,棺材没有抬到埋葬的目的地,就意味着死者的灵魂是永远在乱空中游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到不了“老家”。
中国的丧葬文化是一本书,非常的讲究,一、二句是说不清也说不完的!
申明一点:丧葬文化不是迷信!!
好了,这告一段落。
那么,做一个抬棺之人,也就是俗称的“八大金刚”,真的需要很强大的心理素质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需…要!!!再说一遍,不需要!
在笔者的家乡,人死之后,第一时间要请到家里来帮忙的人,就是抬棺材的“八大金刚”的有力气的“丧夫”抬棺人!
在这里,笔者还得再啰嗦交待一句:
办丧事,是非常非常讲敬气的!所以,不该讲的禁忌的话就不要去讲!
另外,礼数一定要到,并且主人每天都要向来客及帮忙的人,都要一一赔上几个不是,以弥补由于人太多而疏漏或是慢待了每一个来赴丧事的宾客!!这是真的!
丧事处理得好,未来的人生也会很顺坦!!切记!
笔者在这里,全是肺腑之言,不带半句诓语!
老实说,丧事顺利,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
“八大金刚”请到家之后,主人要尽最高的礼仪对待抬棺的“八大金刚”。八大金刚每天吃饭前必须要净手,且八大金刚不能随便乱说话,还有,主人请的八大金刚,是不能回自已家干私活的,以免对主人家里不吉利。
现在,请抬棺的“八大金刚”基本上已经商业化了。每个抬棺材的人,每天好吃好喝,另外主人还要每天支付给每个八大金刚200~250元钱。
事实上,有些人还抢着要去干“八大金刚”,这有吃有喝的,只是在棺材出殡的最后一早上才需要出出力气,一个八大金刚就能连主人给的烟、给的鞋、高档毛巾,甚至于有钱人家还额外有红包利市,随随便便抬一个小时的棺材,就能赚上上千元,何乐而不为?何惧之有?怕什么?
跟您实说:在八大金刚的眼里,那个虚幻的“鬼”,全是来蒙人吓人的!没有鬼!!!!
做“八大金刚”,只需要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力气!是的,没有力气,抬不动抬不起来棺材,肯定是不行的啦!
再一点就是要懂礼节懂路数,且还要懂得配合及协调。
好了,不多讲了。您那里是怎样的风俗讲究呢?欢迎评论。
这个问题我想只有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才会提出,如果你是在农村长大,那你对于八大金刚就是司空见惯了,因为生老病死就是常态,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对方。
我在福建闽西的山村里长大,我们那边基本村村都有祠堂,村里有人走了就会停棺在祠堂,以前人走了不用火化,所以棺材里装的就是尸体,最近几年都是火化,所以棺材里装的都是骨灰。
以前抬棺材上山的基本都是有力气的人,因为人死后变得很重,加上棺木都是很厚的木板打造而成,没点力气的人还真的没办法抬上山。
这些年因为火化,然后加上现在的棺材质量不如以前的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发展,所以经常没办法凑够八大金刚,这时候很多女人就被安排区做八大金刚了。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人死了真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看得很开,我曾经问过几个抬棺的村里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告诉我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啊?人死了就死了,又不会怎么样!
但是农村有个习俗,就是抬棺的人一定不能是自己家里人,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不明白,不过你也可以想想,抬棺上山的时候人是不会少的,死者家里人还有死者亲戚什么的,出殡的时候基本最少都是几十个人一起,所以跟心理素质真的关系不大。
而且出殡基本都是白天,大晚上出殡的我反正是没有见过,所以更谈不上心理素质了。
归根到底就是城里人看得少,或者从小就没怎么接触,所以才会觉得要做八大金刚还得心理素质特别强大。
再说一句,如果有些人不是正常死亡或者年纪很小就走了(农村判定年轻就是有没有超过60岁),那很多人确实会有忌讳不去做这个八大金刚,这时候死者家人基本都是出高价请人抬棺,一次基本都是300-500起,还会给烟,农村收入来源不多,花一两个小时赚几百块钱的机会很多人都会抢着做了!
都是出来混口饭吃而已,搞不好还得挨揍。去年隔壁邻居掉入搅拌机当中去世,主人家就请了八大金刚下葬。谁知在抬棺的途中,棺绳断了紧接着送葬的公鸡也跑了,主人家发难这八大金刚一分钱没挣着不说,还倒给主人家2400元的红包才了事。
他们心理素质不是强大,只是他们跟ICU的医生一样只是见惯了生死,已经有些麻木了。
在我们老家都讲究丧葬一条龙服务,没当家中有人去世。主人家就会联系当地的丧葬服务,丧葬服务公司就会拉来棺材黄纸等丧葬消耗品。
在举行丧葬仪式当中,抬棺的八大金刚也是单独收费的。我们这里是每人120元,用红包封着给抬棺的领头人。
不过现在随着火葬的兴起,八大金刚也慢慢的快失业了。我们这里火葬过后就只剩一个骨灰盒了,这盒子在死者下葬的时候由家里的长子抱着去坟地就行了。
如果要是一个盒子要用八个人抬着去,这画面补脑出来想想都很震撼。
这个不用强大,他们一般都不会是死者的亲属,已经习惯了生离死别。在我们老家,还给他们工资,200一250,半小时不到,还有许多人都愿意去,但得一个条件,要抬得动的人才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