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众所周知,经常吃油少盐少的食物的人可能比经常吃浓油重口的人生活更健康,有时要活得更久。主要原因是盐和油的摄入量不同。因为摄入太多盐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影响人们的身高。同时腌制时,经常发现工业盐。工业盐也称为亚硝酸钠,成分对人体有非常严重
众所周知,经常吃油少盐少的食物的人可能比经常吃浓油重口的人生活更健康,有时要活得更久。主要原因是盐和油的摄入量不同。因为摄入太多盐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影响人们的身高。同时腌制时,经常发现工业盐。工业盐也称为亚硝酸钠,成分对人体有非常严重的毒性,中国也经常有因为误食亚硝酸钠中毒而死亡的案例。所以咸菜之类的东西很让人担心。但是农村人每天都吃咸菜高寿老人依旧很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咸菜到底该不该多吃?
一、多食咸菜的危害
多盐、多糖和油都对健康不好,咸菜在多盐范畴。目前大部分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引起这种慢性疾病不一定与多吃盐有直接作用,但与摄入的盐量有关,所以吃咸菜是其中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要≤5g;成人人均食用油建议摄入量要在25~30g左右;人均添加糖摄入量要≤25g左右;而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500g。
可以看出,以我们农村人吃饭的咸菜为基准,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非常高。所以咸菜虽然好吃,但每天摄入太多,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疾病风险。
二、为什么农村老人高寿
首先,在农村农民劳动量大,吃的咸菜排出去了。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劳动力少,所以他要吃清淡的食物,这样对健康有好处。但是农村人不一样。因为他们整天在农田里工作,身体消耗也很大,每天出汗,皮肤流失的盐分也非常多。人的身体机能通常也会调整,如果失去的盐分比较多,就会补充盐分来维持身体机能。
其次,一些农村老年人的长寿与顿顿吃咸菜无关。在农村,由于空气环境、食品有机绿色污染等原因,他们在农村过得非常安逸,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在心情好、环境好、吃的健康的情况下,当然也会避免身体不健康的现象。
最后咸菜虽美味,但不能吃太多。咸菜让人爱不释手,但吃多了不好。尤其是自己腌制的咸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宣布,部分腌制肉类、腌制咸菜对人体有很大危险。所以这个咸菜很好,但不能吃得更多。
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农村人不仅有规律的休息,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比较好的自然环境。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换句话说,城市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大,这些方面也会压制人们的心情,影响人们的健康长寿。
其实在宝宝过周岁的时候,并没有规定爷爷奶奶需要送什么,只不过宝宝过周岁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如果爷爷奶奶有心有力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宝宝送点东西。
在懒妈妈这边,有些爷爷奶奶比较阔气,也比较疼爱宝宝,在宝宝周岁的时候会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一起高兴,庆祝宝宝周岁之喜。当然啦,宝宝还这么小,就算搞得再隆重,宝宝也不会知道,不过足以看得出爷爷奶奶是有多疼爱宝宝的。
当然也可以给宝宝送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可以长时间保存,等宝宝长大了,也会记得爷爷奶奶对他的好。
1一份保险。可以给宝宝买一份保险,保险的话因为宝宝已经有医保了,所以可以选择给宝宝买一份读书保险,等到宝宝以后读书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来用,到那时宝宝也大了,知道爷爷奶奶对他好。
2玩具。一岁的宝宝慢慢的可以开始采购一些玩具了,比如说一些车车,宝宝能坐上去的电动车,这种车车可以让宝宝玩到几岁,而且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坐车车的。
3纪念照。可以给宝宝拍一辑周岁纪念照,全家人一起拍,有全家福,也有宝宝的单独照,等宝宝大一点或者爷爷奶奶年纪再大一些就可以不时的拿出来翻翻看,缅怀以前快乐的时光,回忆宝宝小时候的事。
4衣物。可以给宝宝买一些用得上的衣物,不过不需要买太多,一两套就好,因为宝宝大得快,很快就穿不上了,买多了浪费,买上一两套,表示一下心意就好,也可以买一些其他的需要的东西。
5红包。不管什么时候,红包是最实用的,红包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买点东西,或者帮宝宝存起来。红包不分大小,多有多给,少有少给,都是心意。
懒妈妈家有个亲戚,家里连生了五个孙子,到了第六个是个孙女,宝宝周岁的时候,老人家特别高兴,在家里摆三天的宴席,每次儿媳妇说老人家重男轻女的时候,这孙女就跑出来跟她妈妈对抗,疼爷爷疼得不得了,现在那女孩都已经出来工作了,整天都记挂着爷爷奶奶,只要一有空就往爷爷奶奶家跑。
虽然说没有规定爷爷奶奶应该给宝宝买些什么东西或者送什么礼物,但是爷爷奶奶重视这个日子就代表着爷爷奶奶对宝宝的重视,作为宝宝的爸爸妈妈也会感受得到。
你们家宝宝周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啦?
我是懒妈妈,一个二胎宝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于育儿圈多年,专注于孕产,育儿方面的解答,关注我了解更多。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春节空下来的午后就看汪老的《食事》,有的篇目早翻看过,再次读来依旧会有共鸣和感慨。
大春节的把《咸菜》篇看了,要说汪老也是江苏人,有些习俗有共同处。却也因着苏南苏北有不同的地方。
之所以春节话咸菜,是因为过年时宜兴家家户户少不了的一道菜——瓜鸡菜。说实话我不清楚这道菜的正确写法,有人说叫瓜鸡菜,有人说叫呱唧菜,总之是guaji的发音。说叫瓜鸡菜的说是吃起来有素鸡的味道,说叫呱唧菜的说吃起来会有呱唧呱唧的声响。
瓜鸡菜是一道全素菜,咸菜、百叶、黄豆芽三样是最基本的,咸菜用的是水咸菜,其他配料各家不同,常见的有泡发的黄花菜,黑木耳,油豆腐,花生米,蚕豆芽,冬笋等。宜兴说油豆腐为油生腐,花生米为生果肉,我是极爱听这种叫法的。油生腐要切对开,生果肉要提前煮好。其实烧法很简单,就是起油锅放姜片,倒入提前清水泡过切碎的咸菜,炒,然后加入一应准备好的材料,翻炒,加少量水,焖烧十几分钟就好。大多会盛在大汤盆里,早上搛出一盘子,搭白粥吃团子,是极好的,真的是透鲜透鲜,让人忍不住夹了一筷又一筷,一盘子瓜鸡菜一会功夫就被吃得精光。
记忆里爷爷奶奶家过年是必定烧瓜鸡菜的。爷爷奶奶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我们小时候过年回老家参加爷爷主持的除夕祭祖,是要磕头拜祖宗的。年初一给爷爷奶奶拜年也是要磕头的。我记得奶奶用井水烧的粥,绿莹莹的,看着就想吃,白粥里还焐着团子。我不像叔叔姑姑端了一大碗赶紧吃,我等奶奶把瓜鸡菜搛在盘子里端出来,我最爱挑里面的冬笋和蚕豆芽吃,有时空口都能吃许多,只觉得鲜美无比。
其实,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这样的瓜鸡菜,但是宜兴的百姓却一家家保持着过年时才做瓜鸡菜的传统。也许,这样才更有年味吧。
PS开篇所用是请吴同学江湖救急,现拍传来的。吴同学是宜兴张公洞旁洞天福地大饭店总经理,与美女姐姐共同打理,力推特色农家菜。洞天福地大饭店,环境清幽,门前有超大停车场,菜式多样,色香味俱佳,欢迎朋友们前往品尝。报岳同学名有优惠哦!
许多老人在进入一定时间段后的胃口都不是很好,这时候子女都会选择给老人做一些开胃菜吃,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有哪些开胃菜吧?
关爱老人生活,给老人做开胃菜。老人到了一段时间胃口不是很好,子女选择给老人做开胃菜,但是开胃菜肴,举忽不定!
可以选择给老人做海鲜汤。海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海鲜带有独特的味道,并且富含着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老人打开胃口。
排骨炖萝卜,排骨炖萝卜是一道传统的吃食,在以前吃萝卜身体好的俗语,萝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在冬天吃萝卜,对于排出体内寒冷之气,抗寒取暖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道菜味道鲜美,萝卜把排骨中的油都吸取了出来,排骨吃着不油不腻,而且再饭后如果能够喝上一口排骨炖萝卜汤是多么的鲜美啊!
山药炖粥,里面可以放点山楂,枸杞之类的。山楂是非常好的开胃食品,酸酸甜甜的,并且对保护胃也有着很好的作用!一般老人胃口不是很好,就想吃清淡一点的东西,山药炖粥刚刚好,山药炖粥十分的粘稠,但是又富含营养可以在粥里面丢点蔬菜之类的调和一点粥的颜色,看起来不那么寡淡!
清蒸鲈鱼,鱼中富含着非常多的优质蛋白,清蒸的鲈鱼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香味,吃了一口,还想吃另一口。鱼肉本来就细腻而嫩滑,再加上是清蒸的鲈鱼,这不就相当于是锦上添花吗?老人吃了当然好啊!并且有的老人牙口不是很好,吃这种软糯糯的东西,心情也是非常好的!
现在年轻人吃食都比较油腻和辣,但是老年人就不行了。老年人喜欢吃清淡和有营养的东西,希望年轻人多多关照一下老年人!
1、最适合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燕窝
先拿燕窝的价格来说,它是富有档次的礼物,送得体面。再次,燕窝是一个营养价值很高的补品,常吃不仅能使人皮肤光滑有弹性,还能预防一些癌症,自古有钱人家才能吃到。送燕窝也就是送一份健康,不仅体现您的孝心,还体现您的生活品质,也让家里老人放心。
2、最适合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保健酒
送家里的老人,就可以送保健酒,当然前提是他们会喝酒。保健酒不同于平时的酒水,它不仅保有酒的醇香,更关键的是它能起到抗癌延寿、软化血管的作用。许多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病痛是做儿孙最担忧的,如果喝些营养酒能够达到一定的功效,何乐而不为。很多老年人不喜欢吃药,一闻到药味就犯冲,如果将酒做成保健品那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礼物,一举多得。
3、最适合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保暖内衣
一过重阳,秋天就来了,秋季保暖也很重要,特别是老人,一到秋季就开始觉得冷,作为儿孙,应该特别注意到这点,提前为自己的爷爷奶奶送去一份温暖。保暖内衣,冬季四件套,电暖壶等秋冬季必备品要准备起来了。力求为老人们把方方面面都做好,让他们告别寒冷的恐惧!
4、最适合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翡翠
送礼少不了一样东西,既不失体面,又能满足您的孝心,还可以护身健体,什么样的礼物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就是翡翠!翡翠如意、手镯、平安扣、福禄寿。这些都是您送给家里老人的礼物好选择,不仅可以保平安如意,还能缓解身体疼痛,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还等什么,给家里的老人送上一份平安与祝福把!
爷爷生日可以送:喜欢的东西、吉祥摆件、用全家福定做真人公仔、生活用品、收音机、手机等。
1、喜欢的东西:
送爷爷一些比较喜欢的东西,现在的老人都爱品茶、有的爱收藏,你可以根据爷爷的这些爱好,选择高档的茶具、茶叶、名玩字画等等。这样的礼物属于投其所好,送爷爷显得更有新意,还是很不错的。
2、吉祥摆件:
还可以送一些吉祥的摆件,玉器或瓷器的,还有一些金制的挂饰都可以,这样的礼物寓意比较好,而且有升值的空间,送爷爷这样的礼物也是很好的。
3、用全家福定做真人公仔:
用你们的全家福去定做一套真人公仔,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做出来的效果很逼真,爷爷看到这样的礼物一定会喜欢。
4、生活用品:
送生活用品比较好,实际的东西总比那些好看的吃的东西强。比如小型的按摩器,内衣、鞋子等,还有,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是这些围巾、手套、帽子冬天用也不错,夏天用的东西比较好。
5、收音机、手机:
可以送收音机、手机等,因为这些东西对老人来说是一个很方便的东西。收音机也可以帮老人解闷。最后,我再唠叨一句、其实只要你觉得可以送的东西,比较适合的。就大大方方送吧。老人在乎的是那份心意,而不是送什么东西。
我住了20年的老屋要拆迁了,于是搬进租的房子,一楼的毛坯屋,水泥的墙面。在卧室里简单地铺上地板之后就住了进来,一同搬过来的,大都是旧物,舍不得扔,总想把它们连同记忆一起安放在某个角落。
临近中秋前,住了刚好一个月。
租的房子离街很远,出了小区南门就到了固镇的浍河大坝,在这个皖北小城,这里几乎成了人们早晚步行的地方。一个人边工作边搬家,从开始的奔波、烦闷,无暇欣赏,到现在无比的热爱。下班后就期待着回来,关上门,居陋室,品清茶。
虽已中秋,窗外一大片的土地仍旧葱茏,耳畔声音全无,不喜热闹的我,仿佛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尤其是到了晚上,这里仿佛有着一种隔世的寡静。
毛坯的房子整理完毕,搬家的劳累也渐渐褪去,因心里牵挂母亲,赶紧前去看望。
父亲离开了四年,我们姊们几个,谁有空谁就常回家看看。
母亲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照看着上三年级的小侄子,这给妈妈带来了不少的欢笑。父亲刚去世时,因为担心母亲,我搬到母亲那里住了一个月,夜夜和她在一起聊天,听她讲起父亲的从前。母亲从父亲刚离世的巨大悲痛中,终于慢慢走了出来,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以后的每次探望,睹物思人,她总会情不自禁的提起父亲来,我在一旁则安静倾听。
前天下班去母亲那里,老人家气色很好,问起我搬家累不累,工作忙不忙,临走时硬塞给我一瓶她自己做的豆瓣酱,告诉我里面还放了花生,拿回去慢慢吃。
父亲去世后,母亲这几年突然老了很多,走路总弯着腰,直不起来,头发几近全白。母亲像往常一样,在我出门的时候,给我打开楼梯口的灯,嘱咐我回家的路上要小心。
回到租的房子里,打开妈妈做的豆瓣酱,用馒头蘸着吃。夜色浸润,美味里,满满的家的味道。
心弦拨动着静止的时光,让我跌进了记忆的湖水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老街,吃咸菜至今依然是我不变的喜爱,几十年的味道亲切无比。
记忆中的小时候,家里一直吃着的咸菜,是用辣菜腌的,而用黄豆做成的豆瓣酱,是长大以后的事。
固镇是1965年建县的,打小就常听妈妈说起,她和爸爸在刚建县的时候,就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了固镇。
母亲原先在怀远县医院工作,父亲在怀远县政府,是一名干事。父母带着两岁的哥哥刚到固镇时,除了老街,其余地方几乎都是空旷的,没什么房子,母亲说,在固镇住的第一个家是一个草庵子,墙是用厚席条加固订起来的,晚上点的煤油灯熏眼,母亲就放了一个灯罩子在外面,于是好了许多。
这盏煤油灯,在我印象中,后来搬到固镇老 体育 场的家里还在用,1984年我们全家搬到固镇二路的新 体育 场,我还从爸爸收藏的旧物里看到过。
在那个物质稀缺的年代,几乎家家都是孩子多,负担重,因家穷,大人孩子能吃饱饭已是满足,不像今天吃饭有这么多的讲究,营养学家们搭配的各种食谱美味诱人,更是符合了 养生 学的角度。
记忆中的小时候,肉是一个星期吃一回,蔬菜也是极少的。有关菜场的印象,依稀记得是在刚进老街的路两边,老街的老居民在地上铺张用来装粮食的打包袋,把自己种植的蔬菜放在上面,稀疏的分散开来。那时应该叫做集市吧,妈妈带着我,从那里买过大米,特别清楚的记得是一斤四毛钱。
四毛一斤的大米也是日子变得好起来以后的事了。
母亲重复说了几十年的话,就是那句:最早鸡蛋两分钱一个,猪肉八毛,羊肉九毛。84年住在固镇二路新 体育 场的我,吃过的西瓜是5分钱一斤,大大的,沙土黄瓤子,别提多甜了。
就是这两分钱一个的鸡蛋,母亲说那时穷,家里还有其他开销,也舍不得买,偶尔买上几回,也是留给了哥哥吃。到了我,满幸运的,新 体育 场家里后面的院子,母亲养了好几只母鸡用来下蛋,姐姐、弟弟和我,就没怎么缺过吃鸡蛋了。
正宗的土鸡蛋,母亲时而炒,时而煎,裹着满满的爱。
童年住过的老 体育 场,如今已变成繁华的商业金街,旧痕无存。可那经年的往事总会在不经意间洇开,在每一个静谧的时刻,被自己反复想起
小时候吃过的蔬菜,居然没有什么印象,唯一刻在心里的,是家里一年四季都要吃的腌咸菜。
曾经老 体育 场的家,就是如今的固镇一路新天地金融街那里。那时的我们家是县体委分的三间瓦房,因为爷爷奶奶在,不够住的,父亲就在前院搭了三间茅草屋,四周围了起来,这样,家里就有了前后两个院子,前面院子里的一小块空地,父亲用砖块垒边,里面种了好几种花,花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似乎墙上还爬过藤蔓。墙外就是 体育 场了,绿草满地,还有两个往泥巴里掺盐建成的篮球场。没有电视的年代,那时的 体育 场成了全县唯一的 娱乐 中心,每到傍晚,热闹非常。
后来,父亲在家里的前后两个院子里都铺上了水泥,前面院子用来停木板车和家里唯一的一辆黑自行车,后座很大,结实。弟弟和我都小,父亲不上班出门的时候,会带着我们玩。那时候没有小孩子专门的座椅,父亲把弟弟抱在自行车的大横梁上,侧身坐;再把我放在后座上。
那时的天很蓝,云很淡,风很轻。
家的后院比前院大了不少,盖了两间厨房,那时候叫锅屋。一间是敞开式的,搭的烧火的地锅,还有封箱,烟囱通在外面。小时候啊,最喜欢看到家里的烟囱冒烟,意味着很快就会到了吃饭时间,开心的要命;另一间则是正式的厨房了,放了一张小饭桌,几个小板凳,还有一张长长的木凳,因为一到吃饭,孩子多,饭桌小挤不过来,总有一个孩子坐在边边,要站起来够菜才能吃到。后来家里稍微有点钱了,爸爸就买了一张四方四正的大桌子,放在了客厅里,平时用的也不多,除非家里来了客人。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一大家子围坐在那里,隆重的吃着年夜饭,矮小的我,可喜欢过年了,总觉得那天吃饭,我可以不用再吃咸菜,坐的高高的,随便叨肉,不用站起来伸手够。
多年以后,母亲才笑着告诉我,由于上班忙,孩子多,照顾不过来。有一次下小雨,中午家里都快吃完饭了,才发现没有了我。母亲赶紧出门找,在 体育 场的大树下面抱起睡的甜甜的我。
后院的锅屋占的地方并不是太大,最醒目的就是院子中央的一口水井和旁边的一口大水缸子。后院的外面就是一汪湖,不大。那时没有自来水,都从井里打水喝。后院的墙,在下面通了一个洞,如同现在的下水道,那时候,洗衣服啊,做饭啊,洗菜啊,剩水都是从那儿流出去的。
夏天里的西瓜,父亲制作了一个用铁丝栓的大网子,绳子很结实,西瓜放进井水里浸半天,拽上来的时候,就成了冰镇西瓜,凉凉的,真是好吃极了。
可自己最喜欢的,却是那口大水缸子。它是家里一年四季的菜篮子,安放着曾经快乐的童年。
大水缸里,母亲腌着的是我直到今天都特别爱吃的咸菜。腌好的咸菜俗称“雪里红”,我不太懂得这个名字的来由,心里想着,贫穷年代里,在皑皑的冬季没什么可吃的,只有吃到的这个菜,名字才如此显得喜庆吧。
父母亲一到秋天,就开始忙碌起来,用板车拉回满满的辣菜,腌起来准备吃上一年。母亲买的是那种野辣菜,至于和平时说的辣菜有什么区别,我也从没问过。
只记得秋天里,父母亲在不上班的时候,拉着板车一大早出门,回来的时候父亲拉,母亲推,我们几个小孩子在家里等,板车到门口时,比板车只高一点的我欢快的帮着母亲推进去。野辣菜买回来,敞开放在后院里,把根切掉,黄叶子要一点点的摘掉,打上井里的水洗上几遍,再晾一晾。等到水分蒸发,叶子稍微有点蔫了,就开始腌了起来。
母亲似乎和腌菜无缘,因为有好几次,经母亲手腌制的辣菜都坏掉了,从那以后,家里的咸菜都是父亲做的。
一到腌菜那天,父母亲都在家,我就快乐无比,跟前跟后的看着。那个时候啊,哥哥姐姐都去上学去了,弟弟小,父母亲出门每次都会带上弟弟,可他们工作很忙,照顾不了我们姐弟两个,那时又没有幼儿园,就常常把我一个人反锁在家里,我就等待他们下班回来。
被锁在家里几年的我,总是会自个搬个小板凳,安静的坐在院子里,翻看爸爸给我买的小人书,抬头看天,觉得天好蓝,云好白。
洗净的辣菜整齐的摆放好后,父亲就开始腌了起来。腌菜之前的大水缸子,来回几遍,洗的干干净净。缸底先放好一层野辣菜,上面撒上一把大粗盐粒子,然后再放上一层菜,手用力的紧紧按住;接着上面再放一层野辣菜,一把盐。这样来回的重复,一大缸子的咸菜就腌制完毕了。父亲最后在大水缸上压了一块大石头,用塑料布盖上,围着缸沿,捆上一圈绳子。等到过段时间,有盐水冒出来后,爸爸就会把尖尖的青椒洗好后放进去,和辣菜一起成了今后饭桌上的 美食 。
记忆中的小时候,没吃过什么新鲜蔬菜,早晚都是大水缸里腌制好的咸菜,大约中午的那顿饭,母亲炒过蔬菜吧,可我直到今天,也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辣菜腌好了,每次都是父亲从水缸里拿出来几根,让母亲炒。母亲先是准备几片生姜,在锅里浇点油,等父亲把锅烧热了,炸好姜片,母亲把切好的辣菜迅速放进去翻炒,随后放上青辣椒,等快出锅了,再倒进去几瓣蒜瓣子,来回几下就盛了出来。就着辣菜吃的,总是母亲自己蒸的馒头,软软的,白白的,甜甜的。蒸馒头用的,是家里的那口大铝锅。
除了地锅,小时候家里常烧的,就是煤炭了。母亲是在煤炉上蒸馒头,那个煤炉很大,火很旺,一次可以放四块煤炭。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还没有成块的煤炭,买回家的是散煤,我常看到父母亲一起,累的满头大汗,在后院子里用铁锨和煤,然后再把和好的煤用锨铲着,放进煤炉里烧,等到晚上睡觉之前,用炉钩戳个洞,再把下面的炉口盖紧,等第二天的早上再打开等。后来有了煤球,父母亲再也不用和煤烧了。
小时候没有零食,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炸上饺叶子,小果子,母亲才会给我们买回来一毛钱10块的水果糖来。平时天天都吃咸菜,却总也吃不够。家里人多,馒头吃的快,于是母亲过段时间就会蒸馍。等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 体育 场里玩了半天,满心欢喜的跑回家,母亲会让我把小手洗干净,递给我一个刚出锅的馒头,里面夹着满满的白糖,那用力一咬的味道,隔着时空,依旧倾心,依旧萦绕。
母亲为了改善口味,等休息了,和面在地锅上做贴发面馍,父亲负责烧柴火。发面膜疙疤焦焦的,甚至不用放糖放咸菜,都能吃的精光。
就着咸菜下饭的,除了蒸的馒头和贴的发面膜,就是薄饼了。小时候的家里有一口烙饼用的凹子,上面鼓出来。母亲用擀杖,先在面板上把和好的发面揉成团,再擀成薄薄的一大块圆形,放在凹子上。下面烧的是细火,有时用小块的木材,有时是老家亲戚专门送来的麦瓤子。烙薄饼,母亲是一边擀一边翻。凹子旁放着一根小木棍,母亲轻盈的来回挑,薄饼熟的很快。往往不等吃饭,我就会拿起一张,自个往里面卷上母亲炒好的辣菜,迫不及待。而哥哥姐姐们,有时会就着咸辣椒吃的津津有味。
多年以后,此刻的我泡上一杯菊花茶,任思绪脱缰。
那咸菜的味道在时光中弥漫,童年仿佛从来不曾离开,光阴中的美好浸润着过往的人生,潜在了自己的心底。
第二年的清明一到,大水缸里的咸菜就开始起衣子了,盐水开始发白。这时就要把没吃完的辣菜捞出来,做成霉干菜过夏。捞出来的辣菜洗净,晾一下,把它们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先把锅刷干净,倒上井水,放上姜片、辣椒、八角和花生米,连同切好的辣菜一起煮,一般从下午5点开始烧火,到晚上8点就出不多了。父亲先是拉风箱,用大火烧,再用小火慢慢煨,等到了时间,柴火会自然熄灭,盖上锅盖焖上一夜,第二天拿出来晾。家境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母亲会割上一块五花肉切成丁子,放进锅里一同煮霉干菜,还有平时舍不得吃,挂起来已经风干的肉皮。
煮好的霉干菜第二天放在案板床上晒。小时候的案板床,就是那四根粗的木棍子用钉子钉实,中间用粗绳子攀的。案板床上铺上粗席子,霉干菜放在粗席子的背面晒,为的是能透气。放五花肉煮霉干菜的水收着,等晾了一天,把霉干菜收进来,再放在有猪油的水里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再拿出来晒。这样来回几次,汤汁用完,菜色又黑又亮,十分诱人。那个时候啊,很少能吃上肉,晒的霉干菜里的五花肉丁不知不觉就被我们给悄悄偷吃光。
母亲炒霉干菜,喜欢放点醋,可好吃了。夏天的晚饭,家里常常是一碗放点葱花的清水面条,就着放蒜瓣和辣椒的霉干菜,成了一家人最休闲的时光。
后来,一大家子从老 体育 场搬到了二路的新 体育 场,大水缸子无处可放,就遗弃在了老屋里。
新 体育 场的家,院子里终于种上了蔬菜,有青菜、辣椒、茄子、黄瓜等。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母亲还种过草莓。蔓延的葡萄架,秋天一到,果实满眼。
没有了大水缸子,母亲就买了一个大瓷罐回来,依旧每年腌野辣菜,只是不再成为了我们的主食。
父母亲不用再拉板车出去买了,每次看到的是父亲用自行车载回来一捆,还是那样洗,还是那样腌。腌好的辣菜,父亲喜欢放点肉丝,自己亲手炒,惹的我们姊们几个长大后,常常往家跑,卷在薄饼里,美美吃上一顿。
时光飞逝,家里腌辣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年和豆瓣酱轮流换着做。
如今父亲不在,母亲也老了,家里有好几年没腌过咸辣菜,可几十年了,母亲依旧爱吃,从超市里买回来腌制好的,自己会时常炒上一盘,细细品尝。
而我,去年惊喜的发现在固镇二路拐角的一家小店里,有卖炒好的霉干菜,买过好几回,还是那个童年的味道。
坐在素淡的时光里,任回忆飞舞,往事重现。
今天恍如昨天,现实仿佛比曾经更为遥远,那咸菜的味道,散发着缕缕温情,弥漫在生命里,穿越时空而来,打湿了自己的眼眶。
千帆过尽,饮了温情,醉了一生一世。
文 ┃┃ 杨春燕
老照片由杨春燕提供
整理记录 ┃┃ 图说江淮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