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辈不能给晚辈送葬

老人 0 68

为什么长辈不能给晚辈送葬,第1张

为什么长辈不能给晚辈送葬
导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给晚辈送葬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关心的行为,而晚辈给长辈送葬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长辈是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人,而晚辈则是年幼无知、需要教育和关爱的人。因此,长辈给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给晚辈送葬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关心的行为,而晚辈给长辈送葬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长辈是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人,而晚辈则是年幼无知、需要教育和关爱的人。因此,长辈给晚辈送葬,是表示他们作为更有经验和智慧的人,对晚辈的关怀和指导,也是对晚辈的成长和未来的祝福。

另一方面,晚辈给长辈送葬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晚辈被视为长辈的继承者和延续者,他们的离去意味着长辈的生命和遗产将不再有人继承和传承。因此,让晚辈给长辈送葬,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不敬和不尊重。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统文化观念,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变化,这种观念已经逐渐淡化。现在的人们更注重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尊重,而不是年龄地位的差异。

为何村里办白事,头七晚上不让出门,正午不能去逝者生前常去之地

农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忌讳和规矩,尤其是丧葬习俗,很多人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却还是不得不去遵守,不敢打破常规。

不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两个习俗,虽然神秘,却很能理解为何不这么做。

话不多说,我们一个个看!

一、头七内正午不去逝者生前常去的地方

农村非常在意白事地办理,所以人去世后,要办好几天葬礼才下葬,不仅如此,下葬后的三年,都有不同的祭祀习俗需要遵从,比如百日祭周年祭等。

比较贴近的是做七仪式,而头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头七也就是逝者去世的第七天,以后去世的第14天为二七,间隔是7天,做满七个七,也就是49天后,就算做七结束。

头七不仅要进行正常的仪式,请师傅来做法事,还有一些事情不能做。

在逝者去世的7天里,都不能在正午时去逝者生前爱去的地方。

说是正午时候一天里太阳距赤道最近的时刻,盛极必衰,正午并非纯阳时,有可能看到一些其他力量。

尤其是正午跑到逝者生前经常去的地方,就很容易看到对方,很多农村叫“生hun”。

比如以前我大伯母出车祸去世了,母亲就常嘱咐我们那几天尽可能不要去她家,也不要去她经常坐着嗑瓜子的松树下面。

甚至大伯母去世一年里,父母都嘱咐不能去她坟墓那边。

农村比较忌讳新坟,大多会嘱咐未成年的小孩不要靠近,最好远离。

当然,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玄乎,我个人觉得,其实有其他正确的解释。

正午阳光正大,气温也比较高,逝者生前待的地方要么是家里,要么就是户外,大中午去人家,可能人家在休息,打扰别人午休非常不礼貌。

而去外面吧,遇到夏天,大中午很容易中暑,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万一晕倒造成意外就不好了。

而且农村的夏天正午,因为太阳很大,农人们也都回家休息了,蛇们都出来晒身体。

独自外出万一遇到蛇被咬了,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故而正午不外出,也是安全起见,这其实和去不去逝者生前常去的地方并没有太大关系和影响。

二、头七晚上不出门,避免遇上扫夜队伍

以前农村有人去世,头七那天不仅白天要做法事,晚上也是要扫夜的。

就是逝者家属拿上扫帚、柳条等工具,从家里开始沿着出殡当天的路线开始扫墓,一直扫到逝者的墓地。

一般扫夜都是很多人,组建成为一支扫夜队伍。

农村觉得头七这天逝者会回魂,有的地方也叫回煞,是逝者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天。

所以家属才要组建队伍为其扫夜,一般是凌晨很晚时候出发。

凌晨出发,也是避免遇上行人,农村觉得扫夜队伍遇到行人从对面过来,对双方影响都不好。

扫野人选择凌晨出发,村里其他人也要教导自己孩子,半夜上厕所不能往外面跑,当天晚上早点回家,不要随意外出等。

双方约定好,就不容易撞上,扫夜才能正常进行。

还有的地方说,如果在扫夜队伍后面撒些灶灰,还能看到脚印,暗示对方回来过,跟随队伍回到墓地,去自己该去的地方。

扫夜民间说法是说保护逝者去往那边不被欺负,送亲人最后一程。

还有的说扫除办丧事的一切不好的情绪,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好好生活。

不让外出,一方面是大晚上出去不安全,伸手不见五指,农村晚上基本上没有照明,万一遇上坏人,或被车撞上等,造成意外就不好了。

而因为头七,农村办丧事来吃酒席的人比较多,人多眼杂,大晚上出去的确比较危险,所以还是尽可能早睡,早回家,少外出比较好。

反正头七那几天,农村需要忌讳的事情比较多。

很多事情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而农村大多数人的态度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虽然也知道有的事情无意义,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敢去违背。

当然,上面提到的习俗并没有什么依据,只是农村的一些习俗和观念而已,大家听听就好,切勿当真。

说从人死后到出殡以前送都是可以去,但出殡以后就不能再去了,还有一点,花圈是用来祭奠死者的,所以一般都不会在中午的时候送,这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还有就是要看仪式在哪办,如在家办,出殡前,尽早到,这样能看到的人会更多,如仪式在殡仪馆办,就在仪式开始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到就行,不用太早到,到之前跟家属联系确认好,以家属要求的时间才是合适的时间。

参加葬礼是禁忌:

1、忌不封闭手机

葬礼是对死者遗体的一种告别典礼,这场典礼营造的是一种严肃、凝重的空气。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沉痛之中的时分,一个尖锐的铃声不仅会打破这样的空气,还会引起别人的愤恨,特别是丧家的厌恶。主张将手机调成静音或许轰动形式,避免不必要的费事。别的,参与葬礼的时分,不宜过分的玩手机,更不答应在看手机的时分宣布笑声,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大不敬。所以要记住。

3、参与完后忌直接回家

在参与葬礼中途不与主人打一声招待就无声无息的脱离是一个不能犯的过错。参与完葬礼后牢记不能直接回家,最好在人多的当地停留一会,比方商场,广场,人多的当地阳气就重,避免将不洁净的东西带回家。在进家门之前,需求拍打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将倒霉去掉。回到家中之后不能立刻做其他事情,应当换下参与葬礼的衣物。

4、身体虚弱者不宜参与葬礼

身体虚弱、多病者不宜参与葬礼,避免感染污秽之气,

  以下列举山西出殡习俗

  出 殡

  入殓以后,紧跟着就要定出殡的时间。山西各地办丧事,一般不“热死热埋”,否则便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孝不敬。至于什么时候出殡,往往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至亲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定。时间可长可短,大抵最短的为三日,依次为五、七、九日……长者可达百余日,均须单数。旧时还讲究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定坟“空”,即所谓坟地上什么时候能进得去。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这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岁数纸”,只是悬挂时间不一罢了。死者达到耄耋高龄的“岁纸”,当地人时行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虫子 。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

  除宁武一带有“ 崖葬”习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后临时开穴打墓的。打墓旧时要请阴阳先生坐看风水,将穴定点 。然后撒五谷,在所定穴位上用银针开“ 十”字,名为“ 开土”或“ 破土”。“开土”之后,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须在旧葬处旁边另开一穴。死者如入祖坟,其墓穴在上辈脚下。依次类排,直到坟地无法再开穴后 ,再请阴阳先生看风水 ,选新地另建新坟。

  旧时出殡前,在山西各地,如沁县、祁县等地都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写的“ 王”字上加一点,使“ 王”字成为“主”字。俗称“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点主的人称为“点主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长官担任。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不举行。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 ,一直到满为止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 ,女性用凤头凤尾 ,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 路祭除外 ),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 。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兴县一带称为“纸文”)、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 ,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 ,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古代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其意不过是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罢了。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 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 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童男童女”已经被把头或脚扭向后,置于棺木一侧),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一 如晚上打120,120大夫最后确定老人死亡否,是否需要继续抢救。这时大夫和儿子谈(不知为什么不和健在的老伴谈),儿子并签字。天亮一大早去急诊车队找出诊大夫出具死亡证明。120未到现场的,联系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出具。

二 给老人稀释酒精擦拭干净,穿上家里给准备的衣服(城市内的老人没必要买老式的丧葬服,主要是大小不合适)。不同民族根据风俗来。

三 晚上并联系殡仪馆值班的车辆(没换好衣服殡仪馆的车是不拉的)。跟车去殡仪馆缴费,确定火化时间。

四 接第一条,拿着死亡证明,尽早带着老人户口本身份证到派出所开火化证明,销户。(如果警察认为急诊大夫填写不规范,退回去重写找不到人了,因为值夜班他休息了,再看见他可是隔天以后了)。老人如有银行存款,这时身份证自己定夺剪掉作废否,孰轻孰重就不明说了。

五 过10天半个月时间带所有手续上街道办理死亡事宜。因病去世,家里彻底消毒一下。

六 兄弟姐妹同根同源,坐下商量,没有解不开的矛盾过不去的坎!

人终有一死,一旦家中老人去世,很多子女都会手足无措,现在我来讲讲老人去世后的子女家属们该做些什么事情。

1、开具死亡证明书

如果老人在家中去世,第一时间应该通知老人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以及当地相关派出所,让他们开具死亡证明书。如果老人是在医院去世的,那么应该由医院开具死亡证明书。

2、注销老人的户口

家属凭借相关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书到当地派出所,注销去世老人的户口和身份证。

3、打电话通知当地殡仪馆,和殡仪馆沟通运送老人遗体的具体时间。

家人们在殡仪馆来之前可以给老人穿好寿衣等,并在当地丧葬用品店购买冰棺暂时对老人的遗体进行冷藏。我们当地的风俗是老人去世后会在自家追悼3天,农村普遍会请和尚道士进行相关的法事活动,然后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追悼仪式,然后还会请个厨师做菜给前来的亲朋好友吃,我们这边的农村叫做“豆腐饭”。

4、殡仪馆内遗体火化环节

当灵车到来后把老人遗体送到殡仪馆火化,现在的火化环节死者家属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在凌晨很早就去殡仪馆排队。因为目前殡仪馆会按照遗体火化的顺序进行火化,并不是像以前那样谁来的早就谁先进行火化。

在缴纳相关费用后,尸体会进入火化炉房进行火化,结束火化后殡仪馆也会开具相关火化证明,家属凭借证明在1到2个小时内就可以领取死者骨灰。

4、家属们领到骨灰后就可自行处理安排。

现在骨灰既可以在当地陵园安葬,也可以寄存在殡仪馆,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安葬方式,例如海葬等,当然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我们当地一般在老人生前就会买好墓地,领到老人的骨灰后就可以直接把骨灰埋葬在墓地。

我妈是在家中走的。我把当时处理的整个流程及注意点说下。共五大点九小点。我住城里,我就按我这边风俗来说一下。

在家中走后,肯定是没有医生来证明什么的。所以一定要确定是不是真的走了。(我老妈走的过程不太想写。我只说下如何做吧)。当然这个其实也比较好确定,毕竟是自己的亲人。

有兄弟姐妹的请马上打电话给自己的兄弟姐妹。我当时是非常悲伤了,打电话及其他的的事情全由我爱人操办。(姐姐比较多,一个个亲自打电话告知)。特别是嫁得远的姐姐们,毕竟要赶到我家里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寿衣正常都要先准备好,其实老人的身体不是太理想时,这些就要准备好了。寿衣有几种,看情况买吧,有贵的有便宜的。质量如何不用考虑了,人都走了,这些最终都是随老人一起火化的。姐姐们来了之后,给母亲大人擦洗一下,然后尽快换上寿衣。因为时间一久四肢僵硬了就不太好换衣服了。

我们这儿有专门的一条公司,他会帮你准备所有的相关工作,如灵堂设置,小车红布条,烧的纸张,鞭炮等等。

其实不管老人是在医院走的,还是家里走的,家里人都要预先取到一条龙公司的****(医院走的不必要,医院肯定会有相关的****)。一条龙公司会帮你联系殡仪馆的车子。

这边要注意一点:如果你家是小区没有电梯,时间上没有太大要求,反正是走楼梯。如果家里是高层电梯的,最好稍微迟一些,比如晚上十点之后让殡仪馆的车来接走老人。太早了,进电梯碰到别人就不太好了。如果是后半夜走的,那么早上早一点。总之,最好在没人时让殡仪馆公司的人抬走老人。(建议如果人手充足,最好电梯口和底层留一个人,然后劝走邻居最好。

老人送走后,一般是冷冻在殡仪馆的相关房间内的冰柜中。不管是白天走还是晚上走,都可以跟去殡仪馆,但是几乎没有太大意义,除非马上火化。一般都不可能马上火化的。所以接下来要做以下事情

1、再次联系一条龙服务公司

他们会给你老人火化的具体时间,我们这儿正常是要三天或者一个星期左右。具体的看属相呀还有出生呀什么的,还有相冲的属相。这个和我们无关,一条龙公司会给我们。

然后会问你要不要守灵。如果要布置灵堂守灵,那么家里就要准备人员,正常两个人吧。我父亲走时是有守灵,母亲走时没有。

2、包一定数量的红包

这个估计各地习俗不同。我们这儿是回礼红包,红包上面不能有字。具体的要问下会有多少人去殡仪馆送老人,有多少人开车去殡仪馆。开车的都要一个红包,还要送一挂鞭炮和一条红布条。红布条和鞭炮是由一条龙公司提供。白花也是。但是红包就得自己准备了。

3、准备一张一寸的照片和洗一张大照片并做框

叫人或者自己拿一张一寸的照片到照相馆,让照相馆扩洗。你只要和照相馆的人说是老人去世要用的。他就懂得帮你洗好并用框做好。

这个大的照片是挂灵堂的 ,还有就是如果到时骨灰不放殡仪馆,而是放自己宗祠时要用到。孝子贤孙要拿着送到宗祠里。

小的照片一定要带上, 因为骨灰盒上要用到小照片。很多人因为悲伤会把这照片忘掉。我那时怕忘记一直带在身上。

4、请亲朋邻里去打死亡证明和注销户口证明

死亡证明 一般要村里或者居委会打证明。然后到医院换医学死亡证明。

注销户口证明是在派出所 ,注意要带好老人的身份证。(这个证明我记得是我堂哥去打的。感谢网友提出这个证明可以后面再打,避免一些特殊情况出现)

证明非常重要,因死亡证明到时要到殡仪馆换火化证(相当于身份证,以后如果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如遗产办理都要用到这个)。

5、准备一定的现金

这个一定要记住,这一段时间最好准备几千元。我们这儿红白喜事是有规定人员来掌管现金,但是自己身上还是要另外准备。我父亲走时买骨灰盒和交相关的费用时,不收微信和支付宝,一定要收现金。好得那时懂得带上几千元,不然就要跑很远的有银行的地方去取了。

6、预先整理一些老人穿的旧衣服

为什么要准备这些呢?我这边的风俗是老人走时,棺材下面要垫上一层衣服,边上也要塞一些衣服。但是这些衣服不用太多。

7、准备两个硬币

以前是用铜钱,现在一般是用一元的硬币,具体用在何处,我这不多说了。有的殡仪馆会准备。

8、手礼钱

这个比较特殊,我们这儿要求包一个红包,600或者800元,用红纸包好,放在老人手里。老人家下棺材前再拿走。这个钱在我们农村一般会拿来养猪。相当于老人给家里留下最后的念想。这个钱我是没有花,也舍不得花。不同的人看自己具体的情况

9、回家打扫卫生,整理房间

前面五点准备好后,就是送老人家上路了。骨灰拿到后如何安排看具体情况。

中午一般请亲朋好友聚餐。烟呀酒呀(以前我们不能喝,现在可以)毛巾呀什么的都要准备好给人。

聚餐之后,回到了家里。要把老人原来住过的房间整理一下。如果兄弟姐妹多的,最好大家都在场进行整理。以防老人有私房钱。我母亲走时还有几千元,几个人全部平分,避免后面出现纠纷。

房间最好用酒精消毒一下。把老人用过的东西能丢都丢了。但是穿过的衣服不能丢,打包好。因为我们这儿是三七以及后面的七七时要到祠堂里烧给老人。

总体就是这样子吧,各地估计会有不同,所以最好预先问懂这些礼节的当地老人,避免到时手忙脚乱。

在城市,一旦老人在家中死亡,首先要立即向社区和户籍所在公安派出所报告,说明情况,他们会派法医来对死者进行法医鉴定(在法医未到之前,不得对死者进行任何处理)待法医鉴定结束后,一方面可通知亲朋好友,另一方面电话联系殡仪馆,殡仪馆将根据您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为您提供所有丧葬服务(包括给您带来死者所穿的衣服、设置灵堂所需的各种祭品及帮助您给死者穿好衣服用带来的棺椁将死者接至殡仪馆冰柜存放)。

首先要确定人已经死亡,如果是城市,丧后各种手续烦琐,打120是最省事的,医院是权威单位,社区派出所晚上没有专人,我父亲去世是今年在家,已经确认死亡没大120,事后直接通过殡葬服务,他们负责联系殡仪馆车和寿衣,但火化后死亡证明费了点事,最后是原来单位留守处出具的,如果事前已经买好公墓就给对方联系一下时间,没买的要抓紧时间,还要准备一张照片给 殡葬服务做遗像,第一时间通知能帮忙的亲戚朋友,人多分工合作,像车辆饭店都安排好,一些祭祀用品都准备,不要慌乱,一切都围绕着入土为安,百密一疏,有什么疏忽都是小事

在我们农村这里,老人在家中死亡,是很正常的事。一般有病的老人,在医院里住院,到最后没有治疗价值了,医生会下病危通知,而农村老人去世时都希望死在家里,如果不是儿女实在坚持,无效治疗,大都会临危时回家,在家里寿终是大多数老人的心愿。

老人最终临危时,大都有当地乡村医生在,当宣布死亡之后,家人会在那一刻抓紧把事先准备好的寿衣给去世老人穿上。然后烧上“ 倒头纸 ”, 鸣炮三声,意思是给同村人告知一声,然后家人在磕头哀哭。

如果是晚上12点以前去世,就算是前一天,老人在家停放两天,如果是12点以后去世,就算第二天的,要在家停放三天。

老人去世后,村里执事明白人就会自动去主家帮忙安排后事,主家只管拿钱就行。

老人去世第二天下午,要去火化,管事的会安排人,但一定会派一个比较亲近的人跟着。

从火化厂回来到村口,跟去的人要鸣炮,告知家人回来了,等在家里的亲人由明白人带上纸钱,悲痛的哭着,由老人的大儿子接过骨灰盒,恭迎回家。

骨灰到家后由儿子小心的讲骨灰按人型撒放到棺材里,然后由村里专人 封馆 ,这时儿女喊着父母的专称,“爹或者娘”,声嘶力竭的说“您躲着点”,从此阴阳两隔再无相见,完了 封馆 人拿了红包头也不回直接走人。

火化之后的当天晚上要给老人送到 南山 ,俗称” 送山”, 就是所有亲人在晚上跟着 送山轿 ,嘴里念着老人看衣服上轿的话,将老人灵魂先送到我们并不知道的南山。

到第三天,所有亲戚都来送行,中午所有男客人在灵堂进行 家祭,由执事按顺序喊人分别祭拜。

我们这里一般娘家人和亲家是贵客,要高看一眼,然后再按亲疏排序祭拜。

下午就把老人入土为安,安葬了。出殡路上 ,女客坐车,女儿大都哭的死去活来,让人心疼,媳妇的哭的样子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能看出媳妇和老人生前得关系。

出殡时长子手执 灵牌,拿着“送老盆”, 在长女婿行“ 顶头祭” 之后,要一下将“送老盆”摔碎,不能摔二下。然后挪动地方在让亲戚祭拜。一路上亲人要给抬棺人员多次磕头跪拜,答谢众人的辛苦,让老人顺利到达墓地。

安葬后姑娘儿子必须守孝三天方可出门,然后去派出所注销户口就可以了。

我父亲今年7月5日去世的。说说我的经历吧。一发现老人不对劲,立马就打了120,同时通知所有的兄弟姐妹立即赶过来。急救医生带着全套装备过来。插上生命检测仪,发现无生命体征。医生说,“节哀,老人去世了。”然后交代到医院急救中心领取死亡证明。我去到中心,已开具好,让我确认信息是否正确,确认后领取死亡证明。接着联系殡仪馆。接着到殡仪馆在市区的办事处,办理相关的追悼会及火化事宜。接着通知所有的生前好友,亲戚。确定人数,定好酒席及酒店,安排参加追悼会需要住宿的亲友。

老人独自在家里死亡,甚至几天都没有人知道!一个孩子不在身边,这样的事情,政府部门是否考虑,孤独老人连网,互通信息!也可以组织老年人,在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积攒工时,自己不能动的时候用,互帮互助,自立自强,少拖累别人。让 社会 充满爱!

我本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2003年,我的母亲因为心脏病在深夜突然离开了我们,等到我们发现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

这是我埋藏心底永远的疼,我是家中独女,父亲在我10岁的时候因为酒后不慎掉到了湖里,从那时起我便没有的父亲,母亲没有抛弃我,而是选择坚强的将我独自抚养长大。

高三那年,因为实在读不进去了书,于是就辍学和同村的几个**妹去了温州,当时去的是一家鞋厂。

第一次独自在外生活,第一次离开母亲,那段时间我经常夜里梦到母亲,第一次发工资后,带带满满的喜悦,我自己留下了200元,其他全部给母亲打过去了…

母亲当时的喜悦我是能感受到的,我知道她为自己孩子的孝顺而感到骄傲。

时间流逝,在温州的那段时间,我结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她是江西景德镇的,老公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对我特别的好,令我最深刻的是,一向缅甸的老公,既然敢当着厂里那么多姊妹的面跟我求婚。

很快我俩就结婚了,结婚的次年我生下了宝贝儿子,因为母亲住不惯城里,我多次叫她过来跟我一起生活,她都拒绝,母亲说:“老人跟年轻人肯定多多少少有代沟,还是分开的好,你们只要有时间就来看看我就够了…”

尽管我们相距的不是很远,但每年真正能陪母亲的时间真的很少,我能做的唯有尽可能的多给母亲一些钱。

2003年春节,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回了老家,和母亲一起过了新年,也是最后一次陪着母亲过新年…

到了正月初二,大约晚上9点左右,我们唠完家常,老公就带着儿子去睡觉了,而我也在帮母亲弄完家务后去睡觉。

早上8点左右,我跟孩子穿好衣服便起了床,但我发现家里的大门还没开,要是平时这个点母亲甚至早已弄好稀饭等着我们吃了,抱着疑惑我去找了母亲,到了母亲的房门口,我跟母亲说:老妈我进来了,但是喊几句母亲都没有回答,之后我便推门进去了。

但眼前的一幕把我吓傻了,只见母亲脸色发白,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墙面,我害怕极了,我大声的呼喊老公,我连忙上去推了推母亲,但冰冷的触觉令我心都碎了…

母亲就这样离我而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当天我把族中的长辈叫了过来,大家商量后,决定还是叫个医生来看看,最终经过检查发现是有心脏病引起的心梗导致的…

母亲走后,我开始着手处理母亲的后事,主要就以下几件事;

第一:通知母亲的娘家人,也就是我的舅舅,姨娘们。

第二:联系丧葬队,为母亲准备冰棺和管材。

第三:和族中长辈商量后事安排以及丧席的准备。

第四:为母亲选择一块坟地。

我的母亲,最终在2003年正月初八埋藏于我老家,和父亲的墓地只有不到10米的距离!

尽管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至今我都忘不了母亲走的那一幕。

后来我大致了解了母亲走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两点吧;

第一:长期劳作,导致身体虚弱。

第二:有心脏病史,但没有准备相关急救措施(这一点也是让我最愧疚的,作为女人本该为母亲准备的)

我的母亲离开我已经快8年了,但血的教训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莫让我的悲剧再次上演,真心希望大家一定要关系老人的 健康 ,尤其是有病史的老人。

这里我想主要区分是否有劳保。如果是有劳保即所谓的领退休金的,如果在家中死亡,那肯定要联系医院出具相关证明。或由居委会出具证明,最后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然后才能火化。再然后才能领取相关丧葬费抚恤金等。如果是没有劳保,比如农民,则就无所谓,等办完善后,到派出所注销户口就行。不注销也无所谓。去年我父亲是退休职工,88岁仙逝。相隔不久我二婶是农民79岁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