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百济神州上市股价为1926元每股。12月7日晚,百济神舟发布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10325万股,放弃购买金额约199亿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9260元,首次认购合同(500股)需要认购963万元。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投资者可能对该公
百济神州上市股价为1926元每股。
12月7日晚,百济神舟发布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10325万股,放弃购买金额约199亿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9260元,首次认购合同(500股)需要认购963万元。分析人士认为,部分投资者可能对该公司规模庞大、发行价相对较高的绝对价值以及港股的估值锚感到担忧。但从历史废弃率来看,百济神州的数据并没有被夸大。
根据百济神州12月7日晚间的发行公告,此次百济神州A股发行的弃购金额达199亿元。从历史角度看,此次销售规模为199亿元,仅次于2019年上市的邮政储蓄银行和2012年上市的中国交通建设。2019年12月,邮储银行a股上市弃股率达1996%,承销商承销金额达653亿元。
从弃股率来看,百济神州的弃股率为078%,不算太高,在2019年后上市的新股中排名第八。相比之下,今年11月上市的强瑞科技、天一马经纪的承销率超过2%,邮政储蓄银行的承销率也接近2%。
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担任联席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此外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也是此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也就是说,此次投资者弃购的10325万股将由上述五家券商包销。
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全球性商业化生物技术公司。科技创新板的落地,百济神舟也将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在美国、香港和A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根据规定,投资者放弃的股票将由经纪人包销。根据百济神舟ipo公告,线上和线下投资者放弃的股票总数均由联合主承销商包销。共包股10325万股,包股金额199亿元。承销的股份数量占启用超额配售并扣除最终战略配售后发行股份数量的106%。超额配售后,包销股数占发行股数的078%。
相较于2021年年末收盘价(后复权,下同),2021年沪深两市共有45只新股股价跌破发行价。当年,医药生物行业中共有10只新股至年底破发。研究发现,该行业中超九成新股选择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成大生物和迪哲医药-U的年末收盘价相较于各自的发行价均下跌约30%。
剔除市盈率不可得的情况,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平均高于所属行业市盈率。当年10月中下旬至年末,科创板共有10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收盘即跌破发行价。
45只新股至年底破发 中信证券“中枪”最多
在2021年新股中,沪深两市共有45只新股的年末后复权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其中,14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收盘即破发;新锐股份和争光股份的股价在上市首日破发。但至年末反超发行价。考虑到作为主承销商或将面临的认购余额等情况,新股破发或使承销机构蒙受一定损失。
图1:2021年至年末收盘破发跌幅前20的新股
相较于创业板和科创板,2021年,在主板上市的新股未发生首日收盘即破发的情况,但有15只新股股价至年底收盘跌破发行价。其中跌幅超过20%的有神农集团、四方新材、沪农商行和太和水四家,中原证券作为其中两家的主承销商,合计承销及保荐费用达13亿元。
共有28家承销机构担任前述45只破发新股的主承销商,其中,中信证券承销7只新股,是承销相关破发新股的绝对数量最多的机构。不过,考虑到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的新股承销数量同样最多,其承销新股的破发“中枪率”实则较低。
在所有破发新股中,百济神州-U的弃购比例最高,为09%,主承销商们需认购余额10325万股,相较于年末收盘价,如主承销商们未抛售按发行价认购的弃购新股,则将导致近5000万元的损失,占总承销及保荐费约一成。总体而言,相对于其承销收入,包销弃股对承销商造成的损失占比较低。
图3:2021年弃购比例前20名的新股主承销商认购余额损失估算
10只医药生物新股破发 银行股破发概率最高
数据显示,前述45只收盘价截至2021年年末跌破发行价的新股中,10只属于医药生物行业,使医药生物成为当年新股破发绝对数量最高的行业。此外,当年共计有4家银行首发上市,其中重庆银行和沪农商行2只新股破发,导致银行行业破发率达50%。
研究发现,在破发新股绝对数量最高的医药生物行业,60只新股中有55只选择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比例超过九成。在破发率最高的银行业中,所有新股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中发生破发的重庆银行和沪农商行的上市时间分别为2月和8月,距离年底有一段时间,而重庆银行和沪农商行上市首日分别较发行价涨4404%和2022%。
图5:2021年年末收盘价较发行价跌幅超过10%的新股
2021年,共有25只新股年末收盘价较发行价的跌幅超过10%。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的新股分别占11只、8只和6只,整体而言,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新股跌幅较大。此外,在跌幅较大的25只新股中,共有11只股票的上市日期在2021年10月之前,即距年末超过3个月,首发上市对其年末股价的影响或已减小,6只在主板上市的新股均在其列。
在距年末三个月以内上市的新股中,14只新股至年底的跌幅超过10%,均出自科创板和创业板。除凯尔达、鸿富瀚和汇宇制药-W三家外,其余11只新股均在上市当日收盘时即破发。
科创板发行市盈率溢价最高 10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
剔除发行市盈率或首发时所属行业市盈率不可得的情况,在科创板上市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平均是首发时行业市盈率均值的134倍。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电子行业新股发行市盈率溢价比例最高,为255倍。
在创业板和主板上市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低于行业市盈率均值。由此可知,在首发上市时,对科创板新股,市场普遍给予较高的估值。
图6:2021年新股上市发行市盈率与行业市盈率均值的比值
2021年10月中下旬至年末,在科创板和创业板,各有10只和6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收盘即跌破发行价。在这16只新股中,8只股票的发行市盈率高于所属行业市盈率均值。(HXY)
图7:2021年上市首日收盘即跌破发行价的新股
本文源自面包财经
百济神州股票还是很好的。
在中国医药界,百济神州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百济神州是国内最舍得“砸钱”的创新药公司,没有之一。2018年至2020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约为46亿元、66亿元、85亿元。这个数字就算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也自愧不如。
扩展资料
百济神州是一家立足科学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创新、可负担的药物,以为全球患者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药物可及性。
2018年12月,在ASH大会上,百济神州公布了两项zanubrutinib的临床研究数据。在一项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们评估了zanubrutinib作为单药治疗中国患者的潜力。
独立评审委员会的分析表明,该药物的总缓解率(ORR)为835%(71/85),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588%,部分缓解率(PR)为247%。在另一项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的1期临床试验中,zanubrutinib作为单药治疗多种B细胞亚型淋巴瘤。研究者评估的结果表明,该药的ORR为889%(40/45),其中CR为267%,PR为622%。
2019年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zanubrutinib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Therapydesignation),用于治疗先前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Lifirafenib,Lifirafenib(BGB-283)是一款新型具有RAF单体和二聚体抑制活性的在研小分子激酶抑制剂。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