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发红包:华为拿出400亿分给10万员工,华为为何能这么豪横?

员工 0 31

任正非发红包:华为拿出400亿分给10万员工,华为为何能这么豪横?,第1张

任正非发红包:华为拿出400亿分给10万员工,华为为何能这么豪横?
导读:华为身为民族企业受到了许多中国同胞的支持和喜欢,国家也给予了该企业非常多的政策优惠与支持,再加之任正非的具有长远性战略眼光的领导,华为的发展在中国国内是非常不错的。2021年2月8日,华为相比许多股东估计的分红每股15元以下,186元的价格

华为身为民族企业受到了许多中国同胞的支持和喜欢,国家也给予了该企业非常多的政策优惠与支持,再加之任正非的具有长远性战略眼光的领导,华为的发展在中国国内是非常不错的。

2021年2月8日,华为相比许多股东估计的分红每股15元以下,186元的价格已经相当不错了,华为的持股员工们估计此次分红总数已经达到了400亿元,对于自家公司的豪横与大方,许多公司员工感到非常满意和惊喜,并表示自己仍然要努力工作为下一次400亿的分红继续奋斗。

一、华为的员工股份制度

作为一家还未上市的公司,华为一直坚持科技的研发和投入。相较于三星、小米等信息技术研发的巨头公司,华为一直在广告和宣传方面不甚重视,他们始终以公司产品的质量服人来获取顾客的喜爱和支持。对于研发和公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华为并没有过多的选择银行贷款或者对外抛售股份,他们聪明的选择了员工股份制度来达到内部融资的目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得融资更为快捷迅速,也能够更好的把公司与员工绑在一起,员工为了更好的分红,也只能在自己融资的公司努力工作来获得更大的效益。针对于每年要用600亿来给员工发工资的华为,内部的融资也给了华为更多的发展动力与资金支持,所以华为在国内企业的发展当中也更加具有优势和先进性。

二、民族企业的支持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美国对中国国内多个民族企业实施了技术和材料的限制,许多对外依赖性企业也逐渐在这场战争当中衰败下去。而华为则凭借自己***的战略性眼光和技术研发在民族企业当中迅速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与口碑,随着任正非大女儿孟晚舟被囚禁在加拿大以及美国对华为的多加限制,许多国民也纷纷自发支持和购买华为产品。一些公司也积极给华为公司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虽然华为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但是它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也大大加强了。由此,华为在国内民族企业当中,也更加具有竞争力。

总之,华为如此豪横的原因离不开国民的支持,也离不开***先明的领导,更离不开许多华为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很抱歉,我并不清楚华为军训的具体时间,建议您查阅相关新闻或华为官方网站来获取最新的信息。

在一般情况下,华为员工需要在入职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军训。这是因为华为认为:“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服从都是第一位的。”而军事训练则是培养服从精神和纪律性的一种方式。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做法,华为的具体做法可能会因为地区、疫情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查看华为的官方通知或咨询您所在地的华为招聘部门来获取最新的信息。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近一年是个“多事之秋”。

在公众的眼中,任正非和华为早已成为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的代名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引发举国关注。

2000年,在华为整个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著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大谈危机和失败,发人深省,震惊了整个IT界。

文章中,任正非写道:

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当所有人都在庆祝华为的成功时,任正非却居安思危,不断在向内看,不断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

事实上,从小就经历过千难万险的任正非,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困难时,都是如此:居安思危,从不抱怨,临危不惧,总向内看。

青少年时期,任正非家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兄弟姐妹几人都曾到河里挖沙子、抬土方;受父亲审查影响,有的连小学、初中都没读完就被赶出校门,心理压力和身体上的折磨,伴随着任正非一家。

作为长子的任正非,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重庆一所大学,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在那段极度贫穷、无法看清前路的黯淡岁月中,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想要拯救摇摇欲坠的家庭,他能够把握和掌控的唯一资本就是知识。

他静下心来,默默做着承担一切的准备,在逆境中发奋学习,自学了电子计算机、哲学等课外知识和三门外语,为日后创立华为奠定了充分的知识基础。

1974年,30岁参军的任正非,在部队中坚持学习,硕果累累: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中,有两项填补了国家空白。

但由于父亲审查的原因,他无法入党,也和所有表彰无缘。即使他所领导的战士每年都大批获奖,他作为领导者也从未受过嘉奖,只得过一次安慰性质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部队生活磨练了他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也点燃了他对创造的激情。这也成为日后华为注重创造和研发的最初动力。

43岁那年,转业到国企的任正非一事无成,被国企炒鱿鱼,被妻子要求离婚,一家人居无定所,他被迫创业雇佣自己,华为由此成立。

即使在人生最走投无路的时候,任正非也没有怨天尤人,他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来世界干什么,我要怎样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他曾说:我认为我自己不行,我允许别人比我行,才有华为的今天。

华为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源于任正非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时刻自我批判的精神。他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授权给下属,也曾因自我反省而开心地自罚100万元。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开始放下自己,认识自己,不再抱怨任何不公,开始向内看。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渺小,认识到世界上无限的可能性。

正如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任正非曾说,华为发展到今天,不会与任何人为敌,也不会把谁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自己能让自己妥协。

而对一家伟大的企业来说,它最大的对手,也只有它自己。

对于未来,华为还将面临一场又一场硬仗。但我们相信:

任正非不会屈服,华为人不会屈服,中国人不会屈服。

优点:

1、华为是个国际大公司,能够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大平台,成熟的研发和运作体系,先进 的管理流程,对于将来跳槽或者是作为起点都是很不错的平台;

2、华为有时间、经历和能力去培养新人,一般小公司都要求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或者说 能培养独挡一面的人,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去培养新人; 3、招聘效率高,1天完成5轮面试1周之内出结果;

4、签约人性化,离职没有违约金,而且主动离职会有n+1的赔偿,很少有公司主动辞退员 工的情况;

5、内部股票激励机制非常好,奖金高,公司发展让员工受益,海外补助高,收入在同行 业很有竞争力;

6、每月15号发当月工资,比一般的公司都提前不少,实习期未转正前拿100%工资。

缺点:

1、大公司都会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在华为工作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 但是也可能会感觉很压抑,工作做得好没有用,关键是要会拍马屁或者在领导面前邀功或 者汇报,当然工作做得好还擅长向领导汇报的那是人才。公司算是半个国企吧,只要职位 比你高的都是总;

2、军事化管理让人感觉就像管犯人:上下班打卡很正常,迟到半小时以内罚款半天工资 迟到半小时以上罚款1天工资,不来算旷工。下班后电源、显示器、电脑未关被发现后记 名罚款,公司所有电子设备都被监控了,打印的东西没有拿走被发现记名罚款,中午吃饭 打卡早了被发现记名罚款……

3、加班严重很正常,你没干完工作是自愿加班并且周一至周五无加班费,好像除非你凌 晨0:00-几点确实加班而且领导批了才会有加班费,每个月最后的周六是正常上班,可以 转成双倍工资或者年休假(估计没人选这个),但是一年最多12天双倍工资的周六,如果 你任何时候请假,都先用这12个双倍工资天数来抵扣,扣完再说。当时培训的时候有个老 员工(女)当老师,说很对不起孩子,因为早上起床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回去孩子已经睡了 就没见过孩子醒的时候。我在培训的时候有个终端做研发的女孩没见她23:30之前回过家;

4、年休假再多没有用,领导很可能不批或者少批很多天,即使领导批了你也不一定能休 ,因为项目要是来了一句话就不让你休了,所以在华为估计没有人休完过年休假;

5、进入华为就像参军,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去哪里或者干什么。在大队培训完的最后一 天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部门什么职位,还有很多人直接分配到了非协议工作地,即使工 作了几年之后公司也有可能根据需要给你换职位。

6、年终奖发的时间晚,一般公司都是3、4月份发,华为一般是8、9月份发奖金,你说你 是拿了奖金再离职呢还是年初就离职?不管是何时离职,注定你少拿一分奖金,华为那帮 HR闲的没事就干这个;

7、最初股票是送,后来是买但是可以从银行贷款相当于公司以员工名义向银行贷款,但 是现在必须全款买断,基本上把未来几年的工资提前预支或者借钱欠一屁股债,你要等着 结婚买房啥的用钱的事情就别考虑了,要么不买每年就没有分红,而且华为现在已经过了 高速发展期,风险较大;

8、职级倒挂,09年因为金融危机,和我一起入职的研究生基本工资6500,本科生基本工 资5500,但是10、11年入职的研究生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基本工资是8000(成都西安等

二线城市是7500),后来工资都涨,但是你涨人家也涨,和我一起进去的研究生据我所知 好像到现在也没有人基本工资涨到8000;

我一位在华为做的朋友发个我的。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跳出舒适圈的概念,主意是说人应该不惧怕失败,去努力尝试一些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跳出舒适圈意味着去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最初会害怕,过程也会十分辛苦,但人的一生中总要不停进步,勇于跳出舒适圈,见到的也许就是更广阔的世界。

她是一位广西壮族女孩,翻开她的简历时,她似乎一直在不断地跳出舒适圈,给自己的生活找"麻烦",不断地增加人生难度,她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她就是韦慧晓。

突破自我

韦慧晓在1977年出生于广西,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壮家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十分优异,高考后成功考上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就任于华为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秘书,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在工作上仍然是名列前茅,短短四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华为公司"金牌白领"的称号,受到领导的赞赏和器重,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此时的她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突破自我,于是,她第一次跳出舒适圈。

韦慧晓厌倦了稳定的职业生涯,她决定从华为公司辞职寻找人生的新突破,当时她的朋友邀请她去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并开出了百万年薪的报酬,但韦慧晓对此不为所动,她只知道管理咨询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她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2004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入到中大地球科学系,从一名白领变为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在学业道路上的深造不断地充实自我,在这里,她又开始了"折腾"。

在读研过程中,韦慧晓主动申请参加了扶贫计划,前往西藏林芝做一名支教老师,支教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对她来说十分充实,是人生路上难得的体验;一年后,支教工作结束,韦慧晓留在地勘局做志愿者,地质调查任务总是要前往无人区,在这里经常会遇到各种危险紧急情况,韦慧晓提前准备好了一张遗照,并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今天是生命的尽头,我仍然会和平时一样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参军入伍

细数韦慧晓在前半生的职业生涯,实在是令人拍手称赞,就连撒贝宁见到她之后也评价说"您的人生履历比电视剧里拍得还牛",大学毕业进入华为公司工作,27岁那年韦慧晓入围全球洲际**比赛中国特区前十名,拒绝百万年薪跨专业读研,研二时前往林芝支教,34岁那年她成为中山大学博士,这样的履历已经足够传奇,但对于韦慧晓来说这还远远不够,39岁那年她成为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

韦慧晓的军事梦想大概可以追溯到18岁,高考时,她的第一志愿是国防科技大学,但因为分数原因与梦想失之交臂,在人生兜兜转转之后,韦慧晓又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她开始准备入伍材料,向成为一个军人的梦想努力,最初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想法,放着眼前安稳的生活不过,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真的值得吗?但只有韦慧晓自己知道,这一切都值得自己为之奋斗。

参军入伍需要准备很多方面材料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条件,韦慧晓第一步就是开始定时锻炼身体,以每天五公里的数据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向上递增;同时,她积极准备入伍的相关材料,她的材料报告足足写了40页,在报告中,她写道一句话"如果我的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那我一辈子都不后悔,这是我最骄傲的历程",正是因为她的种种努力,2012年一月,韦慧晓收到了加入海军的通知。

韦慧晓有着自己坚持的价值观,对此,她曾经解释道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有的人是通过带着昂贵的手表来展示出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而我戴着一块普通的手表,是因为我自己才它变得更有价值,"在入伍的那一天,她在日记中写道"此生我将嫁给海军",她再一次逃离了生活的舒适圈,迈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中,开始了全新的探索。

第一位女副舰长

入伍那年,韦慧晓已经35岁了,客观条件上来讲,不管是身体条件还是记忆力,她都和同阶段的学员有一定距离,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第一次天文帆船赛中,她的成绩刚刚到达及格线,为了不落后于人,她每天都在认真的学习,废寝忘食,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当中。

除了在专业课程上的投入之外,韦慧晓,还要不断的增强自己的体能条件,在最初进入队伍时,她的三千米的成绩非常的不理想,大家也能明白一个已经35岁的人的身体条件,自然是比不上这些年轻人,但韦慧晓不服气,她在学生面前写了一封挑战信,发誓自己在五年之后一定会超过她们;训练地在大连,冬天的气温非常冷,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每天坚持去跑步。

对于她来说,在军队中的日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要学习两年之后,军校的训练结束了,从小成绩优异的她,再一次成为了军校中的第一名。

2015年,韦慧晓担任长春船实习副船长。她的衣兜里总是装着一本笔记,上面记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用于应对各种突发情况;2016年三月,韦慧晓成为海军第一位女性副舰长,从军官变成上尉,她只用了6年的时间,是正常情况下的二分之一。

韦慧晓总是希望能把"天花板"顶的高一点,给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她不断突破生活的舒适圈,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些需要巨大的勇气,有的人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尝试她们在舒适圈中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每个人都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在舒适圈中变得习惯就意味着不进则退,韦慧晓勇敢地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去追寻自己真正所热爱的事情,成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