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生活中还有哪些动人的景象?

员工 0 42

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生活中还有哪些动人的景象?,第1张

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生活中还有哪些动人的景象?
导读: 1、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生活中还有哪些动人的景象?2、海尔案例总结3、海尔智家员工待遇前一段时间出现了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的事情,在这件事情被报道出来以后,我们的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萍水相逢的路人,只因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便
  • 1、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生活中还有哪些动人的景象?
  • 2、海尔案例总结
  • 3、海尔智家员工待遇

前一段时间出现了海尔员工徒手爬窗户救下孩童的事情,在这件事情被报道出来以后,我们的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萍水相逢的路人,只因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做出了徒手爬楼的举动。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在那种危急时刻,还是义不容辞地去做了,这完全是出于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类似感动人的场景还有很多,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感人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众人徒手接孩子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家中没有人看管,便自己爬到了窗户上,然而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危险,但这却吓坏了经过的路人。起初由一个人张开双手,抬头仰望着孩子的动态,以便在孩子掉下来的时候,能够接住他,挽回一条幼小的生命。后来随着过路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接孩子的行列中。有给警察打电话求助的,有帮忙找床单、被子一类接孩子物品的。而最终孩子也在这群好心人的关怀下,掉到了被子中,只受到了轻微的伤害。

第二个场景:美女司机搀扶老人过马路

在一个车辆川流不息的斑马线前,站着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因为这里只有一道斑马线,没有设置红绿灯,所以老人在这个路口已经站了有十分钟之久。每次老人想要通过时候,总是会被急促的鸣笛声驱赶回来。就在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女司机,将车停在了斑马线前,然后下车将老人搀扶过了马路,而后再回来将自己的车开走。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类感人的事件非常多,很多时候只因没有被报道出来,所以让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始终应该相信,世间还是善良的人更多一些,这些善良的人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海尔即时激励的方式多样即时激励是海尔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包括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

物质形式

在质量管理上利用质量责任价值券,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撕券予以奖罚。

精神激励

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小发明(

“魏小娥边角料收集箱”);

设立荣誉奖(为管理干部设置海尔金、银、铜奖;为工人设置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海尔通过即时激励营造出尊重人才的整体氛围,使得员工的个人价值在此能够得到实现,广大员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最终赢得员工的忠诚。

通过即时激励摆明是非态度:张瑞敏砸冰箱砸出质量文化背景: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检查的工商、税务、电力或自来水公司的人,让他们能够少难为他们一点。

张瑞敏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现场会,把76台冰箱全部砸掉!

张瑞敏当时要求所有的人都来参观,然后要求谁做的这个冰箱,谁自己把它砸掉。许多老工人都流泪了,因为那个时候,工厂都开不出工资。

目的:

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

明天是760台,后天是7600台…,砸冰箱就是要告诉海尔人,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结果:

对“制造不合格冰箱”这种行为的处罚就是亲手把冰箱砸掉!通过这种负激励使海尔获得了对质量原则和用户原则的坚守!最终造就了海尔今天的成功!

年报分析国内三大家电巨头中,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各具特色。美的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格力电器原本是一家国有企业,隶属于珠海SASAC。现已无实际控制人,最大股东为高瓴资本旗下PE。海尔智家是“集体企业”。

因为体制的不同,这也使得这三家电商巨头的高层薪酬差别很大。今天我就重点说说海尔智家的相关情况。

海尔智家(600690)的第一大股东看似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有限公司,但实际上是h股股东的集合,并非单一股东。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是海尔高斯和海尔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1346%和1147%。海尔集团持有海尔kaos,实际控制人为海尔集团。

至于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据调查,海尔集团的股权比例并未披露,法人代表张瑞敏是最终受益人。

2020年年报显示,海尔智家总营收2097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7亿元,同比增长82%。虽然收入再次超越格力电器,但净利润仍远远落后于格力电器(222亿元)。

年报还披露了高管薪酬和员工整体薪酬。海尔智家有两位高管薪酬超过百万元,即董事长梁海山薪酬256万元,比2019年增加66万元;总裁李薪酬180万元,比2019年增加374万元。财务总监龚伟薪酬88万,董秘60万,其他不到50万,独立董事薪酬在20万左右。

总体来看,海尔智家高管去年薪酬总额为732万元,还没有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的薪酬(915万元)多。但与美的集团一样,尽管海尔智家是一家集体企业,但其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持股。

比如梁海山直接持有1492万股,使得他的薪酬加股权价值在去年底超过438亿元。副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谭丽霞也直接持有超过百万的股份,这四位高管身价都在百万以上。谭丽霞的直接股票市值为249亿元。

但公司高层也通过机构间接持股。以梁海山为例。他间接持有海尔kaos和青岛海创智的股份。实际持股数量远高于1492万股,所以他的价值远高于438亿元。副董事长谭丽霞也间接持有股份,而且数额不菲。

每年公司都有分红的习惯。今年预计每股现金分红0366元。凭借分红,董事长梁海山将在直接持股中获得546万元,甚至是其基本工资的两倍左右。自然,间接持股会有分红和现金。所以,不要只看基本工资,这只是高层资产的一小部分。

高层从股权改革中受益匪浅,腰包很鼓。员工呢?核心员工参加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是必要的。单从薪酬来看,该公司去年年底员工近10万人,其中生产员工58444人,销售员工18754人,技术员工18014人,其他财务员工1647人,行政员工2440人。

去年青岛薪酬总额超过231亿元,人均收入211万元,人均利润894万元,人均薪酬2328万元,比2019年略高6000元。

大数据显示,格力电器去年的人均薪酬为11万元,风海尔智家的人均薪酬是老对手格力电器的两倍多。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怎样看待海尔集团辞退午睡员工?

看了一下海尔集团员工的处分制度,确实有这样的规定:员工在工作时间有看书、看报、打扑克、睡觉等消极怠工行为,屡教不改者,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一、午睡的时间是怎么界定的。

每个单位都是自己规章制度,特别是像海尔这样的大企业大集团,管理会细致。

如果在规章制度内是否明确了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是多长,员工在午餐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是属于自由支配时间,还是属于工作时间。这个需要界定清楚。

如果是工作时间,员工是脱岗行为,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无可厚非;如果是自由支配时间,单位这么处理是错误的。

二、规章制度是否经过了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每个单位出台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之前,必须要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果没有通过,员工可以不遵照执行。

如果海尔集团没有把这个规章制度进行讨论通过,是不能为此为依据处理员工的。

三、企业对员工是否进行了告知义务。

原来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公司以员工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辞退员工,员工不服,向劳动部门进行申诉。结果是单位败诉,因为单位不能提供向员工知晓遵守规章制度的证据。

现在很多单位,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把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传达,会要求员工签字确认,目的就是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四、员工的行为是否为单位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还是上面的例子,单位败诉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无法提供员工为单位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证据。单位强调了经济损失,但要有确切的证据来佐证,而且,还要严重到一定程度,这个度,不好把握。

就海尔这个事来说如果员工只是因为睡觉脱岗,单位批评教育即可,就算你写入规章制度,法律也不会支持你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

但如果员工因为脱岗,造成机器无人看管,机器损坏或者出了很多残次品,单位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了这种行为为单位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则完全可以开除员工。

从以上分析来看,单位想开除一个员工,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员工也不要总拿自己是弱势群体说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利益。

个人认为,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员工应尽的义务,如果你接受不了单位的制度,你可以选择不入职,再做其他选择,不要端起吃肉,放下碗骂娘。

你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只要赔偿到位,单位是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别最后自己吃亏了,又怪单位违反了劳动法。

孰轻孰重,自己要掂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