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经历过的事迹?

员工 0 101

李嘉诚经历过的事迹?,第1张

李嘉诚经历过的事迹?
导读:李嘉诚生于中国广东潮安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为小学校长,祖父为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日本侵华期间与家人逃难至香港。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母亲与其他弟妹返回潮安,而父亲则于该年秋天身故,所以李嘉诚辍学就业,成为手表表带售货员,当时仅12岁。李

李嘉诚生于中国广东潮安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为小学校长,祖父为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日本侵华期间与家人逃难至香港。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母亲与其他弟妹返回潮安,而父亲则于该年秋天身故,所以李嘉诚辍学就业,成为手表表带售货员,当时仅12岁。李嘉诚1945年入行时只有17岁,但19岁时就己成为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商业天资在这时已经显现。

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长江塑胶厂参与当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胶花贩卖,李嘉诚感慨良多,充满激情:“当年的长江塑胶厂只是生产一些普通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在最初10年间,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自修,加上工厂人手不够,自己要身兼买货、接单等工作,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以两个闹钟起床,可说是每天最难过的时刻。”

1958年转型投资地产,并于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并于1972年以每股3元,发行4,200万股上市,第一天已较上市价上升几成,成为地产五虎将之一。其擅于以股票融资,加上当时股市热潮,所以得以以小吃大,在上市的一年内,其土地储备已上升逾20倍,并开始快速累积财富。曾在70年代收购持有希尔顿酒店(现长江集团中心)的美高企业及青洲英泥的控制性股权。

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宣布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每股71港元(较当时收市价有溢价),收购9,000万股,共639亿,买入英资第二大洋行、市值约60亿港元的和记黄埔的224%的股权,在1年内更增持至40%,成功控制和记黄埔。长和集团几乎是富可敌国。1985年乘怡置系出现财政困难,收购港岛区及南丫岛的电力供应商香港电灯公司的349%的股权,并于1989上半年时把鸭脷洲发电厂重建为香港岛大型屋苑,并命名为“海怡半岛”。

1987年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并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1989年,李嘉诚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成为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最大投资者,1991年夺得本地另外一个商业电台广播牌照,并命名“新城电台”,北京的大型综合物业项目“东方广场”就是他在中国大陆的“得意杰作”。后来李嘉诚把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组成长江基建。长江基建在中国的能源建设占有很重要的份量。

李嘉诚亦与香港最大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关系良好,除购入和记黄埔的股权外,李嘉诚亦为汇丰股东之一,于1980年成为非执行董事,更位极汇丰控股(及其前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会非执行副主席达七年之久,直至1992年退任,时值汇控成立一周年。2009年汇控全球供股,李嘉诚亦全数行驶其供股权以稳定股价。其子李泽钜现仍身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现时为子公司)董事。

据2012年3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255亿美元,折合约1990亿港元,排名第九。

2013年1月10日,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2013年香港50富豪榜,其中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为香港首富。今年已84岁的李嘉诚,已是连续第六年蝉联香港首富。

是的,据英媒Sky(10月7日)报道,李嘉诚家族旗下的英国最大酒吧运营商格林王(Greene King)今天宣布:永久关闭25家酒吧,同时削减数800个工作岗位

据报道,格林王本周三开始就裁员程序与800名员工进行磋商,并将尽可能重新安置受疫情影响的员工。格林王的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格林王大约三分之一的门店将永久关闭,我们希望其他门店将来能够重新营业。”

扩展资料

政府对酒店餐饮行业实施宵禁加剧了该行业的低迷:

自疫情开始以来,英国很多知名连锁餐厅已被迫进入破产程序。由于政府对酒店餐饮行业实施了10点后宵禁,加剧了该行业的低迷。

格林王首席执行官尼克 麦肯齐(Nick Mackenzie)在一份最新的声明中表示:“餐饮服务业正在应对封锁带来的连锁反应,对于那些市中心的酒吧,财政大臣的纾困措施仍然不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酒吧业务让李嘉诚遭受一定损失,但李嘉诚家族此前收购格林王时,其实主要买的是酒吧自带的地产物业。这也意味着未来即便格林王品牌经营不下去,这些物业还能提供租金作为稳定现金流。

上海热线-李嘉诚430亿买下的英国酒吧裁员 永久关闭25家,削减800个岗位

1989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李嘉诚带着李嘉欣参加了晚宴,同时还带着他的发妻庄明月,看似一个简单的宴会,但在之后却发生了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第二天,李府就传出了庄明月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

此事一出便闹得满城风雨,李嘉诚为了稳定局势,或是为了思念妻子,想要睹物思人,李嘉诚便以庄明月的名字捐助资金修建了一栋写字楼。该行为虽平息了外界大多数的流言蜚语,但仍有不少人觉得李嘉诚只是在“做做样子”。

自庄明月去世后,那栋楼就有了许多传闻, 被人称为“棺材楼”。

此楼建在香港大学(庄明月的母校),名为庄明月楼,传闻此楼靠着吸收学生的青春活力压制这个楼里的阴气,从而使它没办法破坏李嘉诚的财运。

为什么会有吸收学生青春活力这个说法呢?因为坊间传闻庄明月其实并不是死于心脏疾病,而是因为自己丈夫总是在外面乱搞,她的心里承受不住最终自杀。有人说庄明月楼的外形极似棺材,这座楼的扶手是用上等的棺材木柳州木做的,电梯只有上没有下,下楼的必经之路就是那个柳州木的楼梯了。上洗手间的时候也要登上两三级楼梯,重点是晚年的庄明月就已经瘫痪了,靠着轮椅生活,可能算是想把庄明月的魂魄留在这里吧。甚至有传言说这是李嘉诚害怕庄明月死后会去阎王那里告状,所以想把庄明月的魂魄困在这里。

而且,楼顶上的玻璃上还有着酷似金钱剑的图案,金钱剑有着斩魂和催财的功效,但是催财的主要前提肯定就是要先辟邪了,所以下面会出现很多有三支香的场景。在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点三支香,三支香称为三清,三清是古代玄幻玄学中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神,在民间每逢过年或者是祭祀的时候都会点上三支香,而庄明月楼中点这三支香,有三位大神坐镇,相信也没什么冤魂能够跑出来了吧。至于以上这些或以讹传讹,可信度有待争议。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李嘉诚的为人,很多人说李嘉诚的成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李嘉诚在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当时战乱,就投奔到了他的舅舅庄静庵家中,庄静庵正是香港著名的钟表大亨,也是庄明月的父亲。

庄明月比李嘉诚小几岁,因为家庭的原因从小就接受高等教育,在高级学府读书,后来更是留洋,会说很多国的语言,不论是长相还是学识都能称得上是一绝。

可以说李嘉诚的成功有一大半都是依靠自己的老丈人庄静庵,他和他的妻子更是青梅竹马。

有一次李嘉诚告诉自己的舅舅自己要娶庄明月的时候,却得到了很肯定的反对。

为什么庄静庵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李嘉诚呢很多人可能回觉得是因为李嘉诚跟庄明月是近亲,近亲不能结婚,所以他的舅舅才不同意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李嘉诚简直是穷的一塌糊涂,根本就给不了庄明月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也没有办法给庄明月幸福。

两人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仍毅然决然的在一起,最后庄静庵拗不过女儿,便只能“欣然”答应。

1963年,35岁的李嘉诚与比自己小四岁的表妹庄明月结了婚,婚后诞下两子,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后来更是成为了香港首富,可谓是“一步登天”。

都说金钱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这句话在李嘉诚身上也是体现的耳目昭彰了。

有钱后,李嘉诚沸沸扬扬的事情也的确不少,但是庄明月选择了隐忍,这其中就包括与李嘉欣的一些灯红酒绿。

坊间都流传着:“最富不过李嘉诚,最美要属李嘉欣”。两个人的长相与经济差距都很大,他们真的会在一起吗?

而面对李嘉诚的这些花天酒地,庄明月只对他有一个要求:你在外面怎么玩儿我不管,但是不能把女人带回家来。这句话真的是把庄明月的无助体现的淋漓尽致。

1988年的时候李嘉华参加香港**的比赛,投资商就是他,据说当年李嘉诚更是出巨资让李嘉欣拿到了第一名。

至于事情的真相,那我们也无从得知了,但是从那以后,便能看出来,李嘉欣插足了很多家庭的感情。

我们回到正题,继续来讲庄明月去世的事情。

前面说到1989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夫妻二人一起参加晚宴,第二天就传出了庄明月去世的消息。

庄明月一直处于隐忍的状态,但是晚宴结束当天,李嘉诚遇到了李嘉欣,虽然没有暧昧行为,也没有互动,但其实李嘉诚的心中可能已经对李嘉欣有想法了。

李嘉诚将庄明月送回家之后,又开车去找李嘉欣,并给了她一张三千万的支票,把她带到了家里。

李嘉诚这一行为已经打破了庄明月最后的底线,这个时候的庄月明已经伤心欲绝了。不久之后,李家就传出了庄月明去世的消息。

也有的人说:“李嘉欣是故意寻衅闹事,这让庄明月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才突发心脏病去世的。”

这也成功的解释了为什么前一天晚上好好好的庄明月,参加完宴会之后会突然去世。

之后一时间,李嘉诚成为了众矢之的,而李嘉欣已然成为了民愤的焦点,背负上了小三的骂名。

一直到现在,他们两个都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不知道是媒体揄扬的事情还是双方“心中有愧”。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曾写过一本书,书中具体的描述了庄明月去世前的抢救过程,在安葬了庄明月之后,李泽楷就搬出了李家,从那以后与李嘉诚再也没有联络。

而那之后李嘉欣又换了好几个男人,甚至逼迫刘銮雄和他的妻子宝咏琴离婚,最后与许晋亨在一起了。

看李嘉诚这边一直都没有再娶妻,身边的周凯旋就只能以红颜知己的身份陪伴在他的身边了。两人对外宣称是合作伙伴,但是为了迎合李嘉诚,周凯旋原本不大的年龄,穿着老成,聪明人都能看出他们两个的关系不一般。

对于对李嘉诚的评价外界一直议论纷纷,但是他能够有今天的地位,肯定是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的。他虽然倚靠着庄静庵立业,但是他也有过人的胆识,为香港的回归以及祖国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慈善方面,面对国家的疫情,90多岁的高龄,他还是选择了毅然决然的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亲自前往国外高价收买口罩和消毒液,就凭这般事迹也是值得令人敬重的。

关于他的 历史 和 情感 史,大家观点不同,看法也不一样,而我们只要做到相互尊重就就好。

就像冰心说的那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类犬,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李嘉诚,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亚洲首富、2011年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3年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等。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旅生涯,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李嘉诚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称之为"超人"。

而其企业发展壮大与其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有关。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可以看词条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