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万世师表”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又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赞誉孔子:“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意思
“万世师表”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又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赞誉孔子:“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
1 关于八十祝寿的诗句
关于八十祝寿的诗句 1八十岁祝寿诗词
诗句一、东海长流水,南山不老松。
二、八十古来寿,百岁耳目聪。三、八旬且献瑶池,四代同瞻宝婺辉。
四、鸾笙合寿和声乐,鹤算同添大耋年。五、四代斑衣荣耋寿,八旬福婺庆遐龄。
六、沧海月莹寿母相,瑶台仙近女人星。七、菱花当面照黄发,竹叶入唇醉耋龄。
八、卓尔经纶传渭水,飘然风致并香山。九、萱寿八千八旬大寿,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十、白发朱颜登八旬大寿,丰衣足食享幸福晚年。十一、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屈蟠桃面映红。
十二、八月称觞桂花投肴延八秩,千声奏乐萱草迎笑祝千秋。十三、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十四、两番画获昌欧门六一堂玉为树,群星奉觞祝金母三千年桃始花。十五、梓舍功高庆麟阁双登寿母八旬跻八座,荪枝荫大值霓裳同咏名经千佛祝春。
诗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八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扩展资料:
这个年岁的称谓为杖朝之年、中寿。岁,是年龄的计量名词。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71——80岁为耋寿81——90岁为耄寿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 )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
2八十岁祝寿诗词
诗句
一、东海长流水,南山不老松。
二、八十古来寿,百岁耳目聪。
三、八旬且献瑶池,四代同瞻宝婺辉。
四、鸾笙合寿和声乐,鹤算同添大耋年。
五、四代斑衣荣耋寿,八旬福婺庆遐龄。
六、沧海月莹寿母相,瑶台仙近女人星。
七、菱花当面照黄发,竹叶入唇醉耋龄。
八、卓尔经纶传渭水,飘然风致并香山。
九、萱寿八千八旬大寿,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十、白发朱颜登八旬大寿,丰衣足食享幸福晚年。
十一、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屈蟠桃面映红。
十二、八月称觞桂花投肴延八秩,千声奏乐萱草迎笑祝千秋。
十三、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十四、两番画获昌欧门六一堂玉为树,群星奉觞祝金母三千年桃始花。
十五、梓舍功高庆麟阁双登寿母八旬跻八座,荪枝荫大值霓裳同咏名经千佛祝春。
诗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八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扩展资料:
八十岁,拼音是ba shi sui,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这个年岁的称谓为杖朝之年、中寿。岁,是年龄的计量名词。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 )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
3关于八十大寿的诗词有哪些
1、《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一》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弄孙啖蔗舞莱衣,载酒东风蕨正肥。
百稔椿萱常并荫,十年桑拓已成围。
译文:边吃甘蔗边看舞蹈,逗小孙子玩,蕨菜迎着东风长得很好。百年椿树长成参天大树,十年前的桑树已经成围园了。
2、《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二》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绿叶松身几世修,筹添海屋日悠悠。
瑶台胜会尽仙侣,蓬岛春深晋玉鸥。
译文:修了几世才能拥有绿叶松身,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遇谈笑风生,当互相询问年岁时,回答妙趣横生。在瑶台与各仙侣相会,在蓬莱仙岛看海鸥翱翔。
3、《寿锦衣鲁宣百户母八十兼受封》明代诗人程敏政
原文:
禁卫才名羡鲁侯,诰颁新轴锦盘虬。
恩封不比寻常庆,慈寿将临八十秋。
译文:禁卫都羡慕兼有才华与名望的鲁侯,新颁的诏书上有盘曲的虬龙。恩封不是寻常的庆贺,而是因为祖母的八十岁生日将要到了。
4、《和蜀公八十岁自咏》宋代诗人范祖禹
原文:
白发高山雪,新诗清水莲。
福绥真乐只,燕处自超然。
译文:白发好像高山的雪一样白,新诗像清水里的莲花。对长辈真诚的请安,自然会处的非常好。
5、《千秋岁(戴丈夫妇庆八十)》宋代诗人史浩
原文:
宴席展,欢声起。
蕊宫仙子绕,玉砌莱衣戏。
译文:宴席开始了,欢声笑语响起了。蕊珠宫有仙子围绕,在用玉石砌的台阶上表演莱衣戏。
480大寿祝寿词
1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3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4 愿献南山寿 先开北海樽
5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6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7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8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9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10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11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12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5给八十老人的祝寿诗词
今天,这里福寿满堂: 让我们一起恭祝老寿星: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安康,万寿无疆,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风风雨雨八十年,爷爷阅尽人间沧桑,往日博爱高风,今日慈颜依旧。
匾额讲求书法、文学、雕刻三技一体,这事众所周知,但古代匾额也讲低碳经济,就鲜有人知了。而这块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收藏的一方匾额,就是很好的明证。
从这方匾额上所雕的“道光二十八年”字样看,它已经存在170多年了。历经沧桑岁月的风剥雨蚀之后,它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原来它是一方经过三次雕刻、被重复利用的匾额。古人的低碳意识还真是很强烈。
除此之外,匾额背后的故事也很颇为有趣。这块匾额曾经是清代人们敬送给南阳知府顾嘉蘅的。两层上款分别为“道光二十八年榴月谷旦”、“恭颂”和“恭贺贾老炼师赊旗镇山陕会馆新□之喜”,其下款分别是“桐邑士民公立”和“宛城府各房众街邻 保甲局众绅商 各庙僧道同拜立”。
其重叠雕刻的匾额正文,可解读为“芝荣世代”和“感恩领袖”,除了这两层,分明还有一层,但已经模糊不可辨识了。正文上方,还有一行小字“湘坡顾大老爷德政”。
联系上下款,有人认为这是桐柏县市民送给顾嘉蘅的德政匾,匾额正文就为“芝荣世代”,而送给贾老炼师,就是宛城各房众街邻,匾额正文应为“感恩领袖”。然而,一位道士能够担当起“领袖”之称吗,况且还要“感恩”?但不论是“芝荣世代”或者“感恩领袖”,顾嘉蘅却都能担当得起。
据史料记载,顾嘉蘅出生于清嘉庆未年,号湘坡,宜昌县(今宜昌市)人,其父顾槐是被誉为“前清第三支笔”的大书法家,曾任宜昌县令,世代居住中书街。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秋,顾嘉蘅以七品翰林编修调升为从四品南阳知府。次年,因其母病亡故,丁忧(官员为亡故父或母守丧)归里。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二任南阳知府。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春,顾嘉蘅父顾槐病逝,顾嘉蘅又扶榇归里。当时恰遇捻军起事北来,兵报火急,顾嘉蘅被清政府诏令夺情回任而三任南阳知府。之后顾嘉蘅又两次连任南阳知府。
顾嘉蘅留给后人的楹联名句“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就是在南阳任上留下的。襄阳南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不知有几百年了,到现在还在打口水官司,顾嘉蘅身为南阳知府、湖北人的老乡,用一副对联来和稀泥,还让双方都说不出什么,那是靠的学问和人品。所以两条匾文用在他身上都可以。
从这方匾额最终留在山陕会馆,可知赠送给贾老炼师的匾文应该在最上层,也应该最清晰,那么,最容易辩认出来的“芝荣世代”就是赠给他的,“芝”可理解为香草或灵芝,跟道士追求的长生不老有关系。看来应该感恩的“领袖”,应该是“湘坡顾大老爷”了。而至今还是辩识不出来的第三层匾文又是什么?这个谜题,只待高人能解了!
牌匾两端的小字识别不清,增加了判读的困难。一般来说,从前的竖排和横排文字都是由右往左读。但是,这块匾的左边竖行文字的开头,依稀像“大清”二字,估计此行文字应当是“大清xx年岁在xx”之类;而右边竖行文字的开头,隐约像“秋七月”三字,最后一个字显然是“立”字,因此只有自左往右读才顺畅。若从右往左读一开头就是“秋七月”未免突兀,而“立”字必然在款识的最后。这样一来,匾上的横排四字也连带应当从左往右读,即:“长春县绛”。“县绛”即“悬绛”,“县”是“悬”的通假字,音xuán。“绛”指“绛帐”,含有关讲席、讲堂的典故。看来这块匾额是用于私塾讲堂的。
山西省有绛县,但楼主问匾上四字“从哪边开始读起”,可见未受“绛县”地名影响,这东西应当不是绛县的,所题应当读为“县(悬)绛”。“绛”的右边作“夆”,是行书变体。
词典
参考资料:
词语:绛帐
注音:jiàng zhàng
释义:1《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六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我们班的班主任看到了报纸上有一个小孩快读书了,却又没钱,我们的老师准备筹钱给那个小孩捐过去,一个班干部知道了这事,告诉了我们,并由班长带头,一起捐钱。
第二天,我们把自己的钱放在红包里,递给了老师。那次,我们不算老师和她孩子了,一共捐了六百多;班主任和她的孩子共捐了二百多,我们班的“大富翁”一口气把他这个星期剩下的零用钱——一百二十多元都捐了出来。他还边捐一边眼圈红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忘了给自己剩点钱买点卡了。”我们大家都笑了,老师也笑了。
第三天,我们班的代表去把钱交给了慈善总会。我们班的代表在开班会的时候,讲述了送捐款到慈善总会的事:那里的负责人连连赞到:“你们班的同学们真有爱心。”我们的代表说:“这没什么!”代表还带来了三个证书:一是老师和她孩子捐的钱的证明;二是班级里捐的钱的证明;三是说我们有爱心,被评为最有爱心的班集体。因为这次捐活动赠,我们还获得了学校里的先进班级呢!
捐赠活动我们参与不少。一年级到四年级,我都记不清次数了。五年级,学校举办了两次,六年级一次。我们班类似的活动在四至六年级一共举行了三次。
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支持捐赠活动,有同学说:“人之初,性本善,捐了钱,是好事。”也有同学说:“帮助别人也是为自己积福!”
汶川大地震吞噬了许多家园,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多少孩子成了孤儿。然而,大地无情人有情,在这次地震中也涌现成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有为抢救学生而献身的谭千秋老师;不顾自己安危拯救他人的宋雪同学;等等。我们学校去年也举办了“为地震灾区儿童捐款”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在同一个中国里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浓浓深情。
在儿童节那天,我们学校 举办了“为地震灾区儿童捐款”活动。中午回到家后,我立即给妈妈说明了情况。经妈妈同意,我把我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取出五十元。我想了想,还应该拿一本书吧!就在书架上翻来翻去,看到妈妈最近给我买的一本新的童话书,我犹豫了,这本书可是我最喜欢的书呀!但转念一想,灾区的小朋友没有了家园,有的还失去了亲人,他们更需要这样一本书带给他们欢乐。我二话不说,拿起书就向学校跑去。班上捐款的情景更使我不能忘怀,同学们都很踊跃,争先恐后的为灾区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
在学校操场开会时,又一幕使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是一个小女孩,在老师和学生们捐款后,台下响起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我也要捐款”。这一声使全场的目光都投向了她,这个女孩子不过六七岁的样子,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手里捧着一个小储蓄罐,一步一步的向主席台走去。在上台时,她一不小心摔倒了,“啪”一声,罐里的钱撒了一地。但她马上爬了起来,用小手“一元,两元,三元·····”的捡起来,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次捐款活动,使我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我们与灾区儿童心连心,共同创建美好的明天。
1、没什么含义,乐道堂是恭亲王奕起居之地,因此奕也自号 “乐道主人”。 (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乐道堂”额不过是道光帝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2、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并于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王争储失败。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遗诏公布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娶重臣桂良女为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
3、 道光帝共有9个儿子,到他立储时,道光帝实际只剩下5个儿子,奕詝虽然排行第四,但他的3个兄长都已不在人世,所以他已是事实上的皇长子,而且奕詝还是孝全皇后所生,这样细说起来,奕詝也算是嫡长。而看道光帝后面的几个儿子,除了六子(既奕)外,其余三个儿子年龄太小,所以实际上能有资格参与皇位竞争的,只有皇四子和皇六子(既奕)两个人。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道光帝已是65岁的老人,究竟选择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已经提上日程。这时候的道光帝已经不能再犹豫了,因为他时常感到自己身体呈现病态,早已大不如前
皇位是如何最终落到皇四子奕詝手中的,目前有两种传说。
一、施恩说
为追念死去的皇后而立其子。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也是道光帝最喜爱的皇后,是从皇贵妃位上晋为皇后的,但却年仅33岁就突然死去。而孝全皇后的死,据传说是被太后赐死的。于是,道光帝为了永久地怀念孝全皇后,特立她生的儿子奕詝为皇帝。
二、弄巧成拙说
传说道光帝因宠爱奕欣之母孝静皇后,爱屋及乌,所以准备立奕欣为皇储。一次在书写“奕欣”的“欣”字时,当最后一笔收笔时,被站在远处的太监窥见,认出所写的字是“欣”。这件事被传了出去,道光帝认为奕欣有勾结内监的嫌疑,很是生气,因此将写好的谕旨改写成了奕詝。
以上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应该给予确认,道光帝所选皇储的条件一是有能力治理管好国家,二是最接近他的脾气秉性。在奕詝、奕欣两人的性格中,也就只有奕詝的脾气秉性最接近道光帝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光帝两个儿子之间存在的明争暗斗的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
清朝皇帝多爱好围猎,这既能继承祖制,宣扬武力,又能锻炼体质。道光帝也不例外。春天一到,道光帝就命令诸皇子到南苑围猎。这正是皇子们在父皇面前大显身手的时候。皇六子奕欣身体强壮,骑射娴熟,因此这一天获猎最多。而皇四子奕詝却坐在一旁,一无所获。其实,这是奕詝的老师给他出的主意。
皇四子奕詝不仅外表不如皇六子奕俊美,小的时候,还因得过天花病,脸上留有麻子,并且身体上也有缺陷,是一个跛子。
因此,杜受田觉得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奕詝争得皇位,应以忠厚孝悌的形象取悦父皇的欢心。因为道光帝不仅最注重忠厚孝敬,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孝子。由于杜受田摸准了道光帝讲究“天人合一”的脉搏,因此,他嘱咐奕詝说:
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阿哥以此对,必能上契圣心,此一生荣枯关头,当切记,勿忘也。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高棋。因为习武围猎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制,子孙谨当遵守,而杜受田所教奕詝的言语有一丝贬低皇室尚武精神的意思。但当奕詝将此话讲给道光皇帝时,却真博得了道光帝的欢心,认为他有仁爱之心,“当为有为之君,真有人君之度”。
道光帝晚年,身体不好,对自己的既老且病常怀担忧。因此,他想考验一下奕詝和奕欣的智能及学识,于是,他决定召奕詝和奕欣进宫谈话。对奕欣的才华和口才,奕欣的老师卓秉恬充满了信心,于是,很自信地说:
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杜受田深知奕詝的学识不及奕欣,因此,他给奕詝出的主意是:
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唯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
杜受田的这一招又很灵验,道光帝果然被感动,说奕詝“仁孝”。
于是,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幕后指点下,处处高于奕欣。这是因为,更加善于计谋的杜受田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自己学生的学识和口才本来就不如六阿哥奕,何况制定皇位继承游戏规则的道光帝本身。这对于他和他的学生而言,有失公平。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作战谋略。这是有目的地将奕詝与奕的竞争规则,改为孤军深入,直取黄龙府的行动。该行动规则就是:用孝道对抗才识;用仁义对抗武功。这一招阴险毒辣,但效果颇佳,最终让道光帝内心对继承皇位的人选有了所谓的胸有成竹:那就是选择奕詝来继承皇位。
奕詝正是因为按照了他老师杜受田的叮嘱,以静制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愿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因此可以说,杜受田指挥奕詝虽然在学识口才上败于奕,但在心理揣摩上却战胜了道光帝,故而获得大胜也成为了必然。
对于奕詝和奕欣两人而言,当初他们两人的兄弟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十几岁就朝夕相处,如一奶同胞,不仅同读书,而且同习武。两人还一起合创了一套二十八式枪法和十八式刀法,被父皇赐名《棣华协力》和《宝锷宣威》。道光帝曾赏给奕詝“锐捷宝刀”,赏给奕欣“白虹宝刀”。
但对于他们的父亲道光帝而言,选择正确的人继承皇位,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安危。而且他通过所谓的考查,个人感觉奕詝更适合继承皇位。他统治大清帝国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充满了自信的。于是,作为一个父亲,一个自以为还算英明和善道的父亲,一个对大清帝国统治有着不可磨灭功劳的帝王,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更有自己本性的皇子来继承皇位,这也算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道光帝眼里,治理国家的根本应该仁厚宽容。既然道光帝具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让他的皇四子奕詝继承皇位还真就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就道光帝两个儿子的婚姻上,似乎也能看出,道光帝虽然很喜欢奕,但还是更侧重奕詝。因为在道光帝秘密立储的两年后,道光帝为皇四子奕詝举行了大婚礼,册封负责祭祀事务的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萨克达氏为皇子福晋,而为皇六子奕册封的福晋则是都统、大学士桂良的女儿瓜尔佳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赐婚则注重帝王礼仪,一个赐婚注重权势,而我们应该知道,皇家都非常注重礼仪祭祀。在从道光帝亲自给奕题写书房匾额“乐道堂”来看,道光帝在心里更是希望奕不要因为皇位问题,而内心不快。因为“乐道”这两个字的本身含义,就暗示着:大清国的皇位似乎与奕无缘了。
5、“乐道”既:喜欢谈论,如:他总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件事。 乐道歌,唐·关南道吾撰。收于《景德传灯录》系由二三二字所构成之诗歌。撰者道吾,为襄州关南道常法嗣。 乐道 , 是艺术家自己悟出的艺术心态,也是艺术真诚地从于心的前提。
这是一所学校某个班级的孩子们,颁发给班级某个学科老师的奖状,授予该老师为“年度最佳紧倒奖”。
什么叫紧倒呢?重庆方言,就是啰嗦不停止的意思。通俗地讲,两个字:拖堂。
此奖状一出,留言数众。有学生戏称这样的老师叫“唐老鸭”,即堂老压。
真是服了这帮学生,连拖堂都能诌出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名称来。
试想,学生们是多么痛恨拖堂呀!
那位获得“年度最佳紧倒奖”的老师,恐怕是拖堂顶尖高手。学生痛恨之,又不敢言之,所以干脆“娱乐”一把。
估计老师们都乐了,说不定有人乐得直不起了腰。
乐完了,笑够了,老师们是不是该反思反思自己呢?
记得上学时,有老师也美名其曰:“再讲一分钟,我们就下课。”
可事实上呢?等下一分钟,差不多是永恒主题。
唉,拖那一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堂,真有效?
别扯了!拖堂时间,老师多讲那一点点内容,学生从下课铃响起时就选择自动屏蔽。
上完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总要休息。
上一节课的老师“再讲一分钟”,下一节课的老师“再提前一分钟”,可怜那10分钟课间,斩头去尾,所剩无几。若遇上“紧倒”老师,学生彻底歇菜,可能出现两节课连上的状态。
呜呼!拖堂,猛于虎也。遇上内急,学生岂不抓狂?若教室又在四、五楼的,学生内心是何等崩溃呀?若学生没有课间休息,又怎么能更好投入下一节课学习呢?
做学生时,我们恨拖堂老师咬牙切齿;做老师时,我们因拖堂被学生恨得咬牙切齿。
作为老师,我们得时常想想自己,也曾是学生;作为老师,我们更得好好想想,为啥会如此啰嗦不止?
下课铃声一响,我们课堂就理应戛然而止。滚蛋吧,拖堂!
感同身受过,当老师后,我反复告诫自己,别拖堂!别做无用功!
这么多年来,我不敢确定自己没有拖堂过,但坚决笃信自己很少很少拖堂。
带这届学生,我很大胆,第一天就承诺,绝不拖堂。当时学生的表情很复杂:怀疑、惊讶、喜悦……
也许他们压根就不会相信我能不拖堂。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回望这一路,我还真没拖过堂。
他们在周记里说喜欢我,而且有个“伟大”的理由,就是不拖堂。
我点评周记时,调侃他们:“你们哪里是喜欢我,你们喜欢的是我不拖堂。”
他们哈哈大笑,教室里充满了愉悦的空气。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