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感觉自己身边的人和题主说的刚好相反,基本都是自愿去当兵,反而父母不愿意他们去当兵,可能是我们农村那边父母学历普遍不高,觉悟也不太高的原因吧。他们普遍认为当两年兵没什么用,上面没有人留在部队的机会又非常渺茫,所以很多父母反而反对孩子去当兵,认
感觉自己身边的人和题主说的刚好相反,基本都是自愿去当兵,反而父母不愿意他们去当兵,可能是我们农村那边父母学历普遍不高,觉悟也不太高的原因吧。
他们普遍认为当两年兵没什么用,上面没有人留在部队的机会又非常渺茫,所以很多父母反而反对孩子去当兵,认为是浪费时间。
题主说的身边父母都支持孩子去当兵,我想了想认为是以下几种原因吧。我们来分析一下。
1希望孩子能到部队考个军校,提干留在部队,虽然很难,可是还有机会。
每年有海量的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开始求职之路。但现如今的青年群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毕后后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好单位”“好岗位”确实存在,但毕竟都是少数。建立在这种前提下,当兵反而有更多的成长路径,更有前途可言。
而对于家中孩子已经毕业的家长来说,现在生活富足,毕业后找个工作大多“高不成、低不就:,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很满意。而当兵后,考上军校或者提个干,绝对是一个最满意的结果。
2孩子身上“毛病”太多,而部队是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地方。
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都是成功的,这其中包括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语言、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养成不了良好的习惯,那么等孩子长大以后其实很难能够改变。
现在的社会竞争力度太大,家长们也都想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教育,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家长们只有拼命的工作挣钱,用来填补孩子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等,拼命工作却忽略了孩子,等发现的时候,孩子一身“毛病”,想管也管不住啦。这个时候送去部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众所周知部队是能锻炼一个人的地方,他们希望孩子能在部队得到改变。
3孩子缺乏独自闯荡社会的能力,把孩子送去部队锻炼一番。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这一点也不夸张。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母亲都得到学校陪伴,每天给他洗衣做饭,更夸张的是他连穿衣服系鞋带这些事情都做不好,看完之后我很是震惊,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巨婴”。虽然很夸张,可也是事实。
现在很多孩子离开父母以后,根本无法在社会中生存,送去部队锻炼两年,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3点内容,我完全是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衡量的,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广阔的心胸”,但这确实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兵爸兵妈真实的想法。
如果您是一位兵爸兵妈,您当初让孩子参军的想法又是什么呢?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讨论。
父母当志愿者对孩子当兵没有好处
当兵,在当代中国是指服兵役。在现代中国是指去国家里成为兵的身份。全民兵役,一大部分入伍,进行服役,时间为两年。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不一定,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家境比较好的绝大部分不会让孩子去当兵,因为怕孩子吃不了苦,而且当兵还有点危险
但是有部分家长会比较开明,就算家里很有钱,也要把孩子送到军营去锻炼。这种家长一般年轻时也当过兵,或者说担心孩子的自立能力不够,家里再多钱也怕被他败光
我觉得我家孩子不需要鼓励,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各种枪扛上了,现在五岁一放学回家抢不离手,尤其对军事方面热衷,居然知道中国有空间站,知道八国联军欺压中国,知道苏联消失才有的俄罗斯,一岁多看抗战片,看到日本鬼子打中国人拖起枪对着鬼子扫射[笑哭]你觉得这样的娃需要我鼓励么?
会,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年青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问题是很多的家长愿意仩小孩去当兵,且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想去的去不了,也不说是什么原因按程序走了,最后莫名其妙的没有结果本人小孩就算一个,不象我们以前想当兵也是按程序走,为什么当不成兵是明明白白的,当下不好讲。
根本不用鼓励[捂脸],孩子参军服兵役的愿望挡都挡不住[加油]可能是家族中军人有点多吧[呲牙]:爸爸妈妈舅舅伯伯、表哥、表姐夫都是军人出身!原本都是农民,除妈妈是大学毕业参军外,其余都是参军后考上的军校!
军队是所大学校,一切都是规范化管理,当兵后悔三个月(因为新训有点累),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只要有机会,肯定鼓励孩子参军服兵役!
必须的。一是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需要锻炼。军旅生活能带来体能、毅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当兵不会后悔。去年我把孩子送到消防队(前身是部队)去实习,孩子每天拉练10公里,练习绳索攀爬、擦洗消防车、紧急出动,天天主动帮厨,后来部队首长和我说他是最好的兵。至今孩子还和他的战友们保持联系。
二、保家卫国是男儿的荣耀。想想对越反击战、西藏边防,我们的安居乐业是有人负重前行。能够参与到部队中去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光荣。所以鼓励孩子参军是送给他一份荣誉,也是是父母的荣誉。记得去年我送孩子去消防部队的时候,首长说我有点激动过头,我说送子参军是我最大的光荣,首长表示理解。
总之,鼓励孩子参军是父母能够引导孩子走上自强、爱国道路的最好做法。当兵也许后悔两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不要留下遗憾,留下荣耀和自豪吧!
现在有精准打击,大规模战争,牺牲还是可控的。最大的担忧是学不到任何技能,知识,耿直的性格不适合 社会 的潜规则,一出军营就失败,无用,(不适应 社会 的性格)一生坎坷。好的制度, 社会 风气( 社会 安稳才能牺牲少)才是愿当兵的保障。兵总要有人去当,让 社会 适合正直,老(诚)实人生活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好的 社会 ,起码要能养两个,提高当兵待遇,更多知识,技能培训。
我会鼓励、支持孩子去当兵的。
首先因为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更是强国强军的使命召唤。
其次,当兵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锻炼。我身边就有一个孩子,读大二的时候去部队当了2年兵,回来后读完本科,又考上了一所985的研究生,让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羡慕的要死。
最后,家庭因为孩子去当兵,也会享受一些福利,如节日居(村)委会的问候。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当兵对国家、对孩子本身、对家庭都是有利的,所以支持、鼓励孩子去当兵!
肯定会,因为为国参军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且现在部队待遇也很好,提干后配偶待遇子女待遇也相当不错……当然最好是读军校,拿握更多知识对国家军队建设更加有利,对个人来讲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应当鼓励我们的孩子参军当兵……
必须鼓励
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义务,到部队接受锻炼是一辈子难得的机遇。
会的,可以锻炼孩子,现在的孩子欠锻炼
害怕自家孩子吃苦,尤其是独生子女她,父母那个不是把自家孩子当成心头肉,还有 大部分父母认为,自己供孩子上大学并不容易,毕业后能够找到份体面的工作,而当兵两年后出来,认为没有任何的用处,反而还耽误了学习,因此不同意自家孩子参军。
社会上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受父母宠爱逐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那怎样才能够让高中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和道德品格呢?参加军事夏令营成为很多家长们的选择。在军事夏令营,很多高中生不仅能够在体能、管理能力和自我修养方面有所提高,两大特种军事综合训练更是提升了孩子的意志品格,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很多参加过军事夏令营的父母都在感叹,孩子从军事夏令营回来后犹如脱胎换骨,成长很多,表现的让人非常欣慰。
军事夏令营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既能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还能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并且在后一天和家长们分享劳动成果的活动中,让高中生切身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让一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心在此时得到升华……
军事夏令营是一个培养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夏令营,它锻炼的不是孩子生的哪一方面,它协助高中生提升意志力、专注力、竞争力、良好的挫折抵抗力、情绪管理能力、优秀的合作和领导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这种全方面的锻炼是从行动来改变高中生的观念;用活动来丰富高中生的感官世界,让高中生在体验式活动和游戏中学习、感悟。
军事夏令营四大授课内容:1军事训练:整理内务,培养学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提高养成和对事物的规范性;队列训练:培养学员的体形训练(站、立、行、走)和纪律性;拳术训练:培养学员的体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增强体质;学唱军歌:培养学员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军歌中的战斗内涵;集体活动:培养学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2素质拓展课程:破冰训练,信任、协作、领导力、执行力培养,建立信心、挖掘潜能、提升沟通能力;3避险实战训练:地震、火灾、水灾逃生等,学习危机状况下的生存技能;4野外实战训练:攀岩速降、户外烧烤、徒步野营等,掌握户外生存技巧。
从前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军事夏令营中的每个训练课程均有对应的成长主题,这样的做法其实为了保证营员拥有良好的成长体验,通过寓学寓玩,体验式教学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理想,清晰的规划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以便实现幸福人生。
当兵一直以来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越来越多的父母却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当兵,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留在身边,尤其是现在适龄入伍的孩子大多数是出生在计划生育的时代,一家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视若珍宝,生怕孩子有一点闪失,更何况是要孩子离开自己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这是很多父母不能接受的事情。
由于我国对于入伍没有强制的要求,自愿入伍是很多男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光荣的体现。尤其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愿意为国家做出一点付出,这是很多人内心的骄傲。但是如果出生在一个三口之家,一个孩子会得到双倍的关爱,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四个长辈的关怀。即使是父母愿意送孩子去当兵,长辈也不会同意。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父母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适龄的孩子大多在高考的关键时刻,或者是步入大学校园。提升自我能力是目前阶段最关键的任务,通过提高学历来让自己收获更好的前途。并且社会在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会让年轻人可以步入社会大展身手。入伍当兵意味着更严格、更规矩的生活,这是很多年轻人追求自由的限制。
政策的不同,时代的因素,社会的发展等等方面的因素都造成了现在父母不愿意送孩子去当兵,但是国家也需要由军人来守护,除了普通入伍之外,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军人在为我国的军事力量做出贡献,这是我国实力的体现,同样也是教育为保卫国家做出的贡献。如今征兵政策积极推行,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一个伪命题。现在的中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清楚的告诉国人,为什么参军入伍,参军的目的与义务。你将来有了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到了服兵役年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没有权利选择不参军。你的国家你不保卫。谁来保卫。拒绝服兵役者是永远的耻辱!我是一个兵。来到老百姓。打败了外国侵略者,消灭了将匪兵。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竖定。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赢不留情。。
先了解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在说,我08年参军,在西藏服役,当了两年兵遇着这么两件事,新兵连退了一个,其实不算是退兵这哥们受不了军营生活,给父母打电话求他们来领自己回家,办法是他妈已死相比,还自残了,拿小刀在自己腿上捅了一刀,划了一刀,当然都不严重,父母没办法了,找到接兵干部都跪下了,求他帮忙给弄回家,幸好当时没授衔,不算真正的逃兵,当然这一辈子什么政治前途没了。
还有一件事是下连队后受不了高强度训练(我分在反恐特战分队)晚上站岗的时候跑了。没身份证,没钱,也不敢联系家里,也不敢白天活动,更不敢找工作,就是偷摸的捡废品,翻垃圾箱找东西吃过日子。在外躲了将近一年被巡逻民警给发现,经询问最终坦白,然后交由部队处置,因其是在站岗执勤时跑的,情节等同战时逃兵,应上军事法庭判决的,但这人弄了自己一身病(有病没发去看病,小病脱成大病,肠胃什么的都坏了)就给他直接遣送回家了,但档案上清楚明白的标注逃兵。
以上两件事都是真实的,所以我说先看清楚自己的孩子是铁还是木头,是铁能练成钢,是块木头不敢炉火炼啊!真成了逃兵丢人啊
我在部队工作了20年,2015年刚刚转业。在部队期间见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形形色色的官兵,大家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都是一块好钢。但我却不以为然,好钢需好料,有的人本来就是一块废铁,硬是被送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最后出来的是渣。
随着国家对国防军队建设的日益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当兵优待政策。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发给的补助金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二十万,赴西藏地区的义务兵还可以按照双倍标准发放。在一些高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入伍,规定义务兵退伍后,可以继续上大学,而且专业可以调整。如果你的孩子有文化又争气,部队考个军校,当名军官,转业后工作又不愁安置。
正因为此,很多家长处心极虑的想把孩子送到部队,这里面有三种心态:一种是想让孩子在部队好好发展,将来有个好的前途。第二种是,现在地方就业压力大,把部队经历当作一块跳板。第三种是,自己的孩子管不了,送到部队去捏一捏。
殊不知,有的孩子适合当兵,有的孩子送到部队只会毁了他。因为战士私自离队,当了逃兵而被遣送回原籍的,每个部队都有,这就跟打架斗殴进监狱的性质差不多,在档案里留下了重重的污点。我的感觉,好的青年送到部队会越好,差的青年送到部队会越差。
送子参军,你需要考虑下面的三个因素:
身体素质。不管以后是到训练量大的基层班排,还是到机关、院校当个技术兵,起码三个月的新兵入伍高强度训练阶段得熬下来。心脏病,癫痫病,脑外伤后遗症等重大疾病的青年,如果送到部队,这对部队的不负责,也是对孩子生命的蔑视。以前我们部队就有一个新战士,新兵入伍阶段因心脏病发在五公里长跑中,休克而亡。
吃苦耐劳承受能力。这一点对于城市兵尤为关键,很多城市兵在家是个惯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部队以后坚持不下来当了逃兵。部队出现逃兵是件很严重的事,就跟亡人事故一个性质,部队会不惜一切代价抓找到你。找到以后通常会遣送回原籍,交给地方人武部门。当然也有极个别找不到的,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部队有个逃兵,逃了五年,部队找了五年还是没找到,最后协调当地公安部门注销了个人信息,意即此人从此变成了黑户。
前面我提到,家长送子入伍通常有三种心态。如果你的孩子有文化,上进心,可塑性强,在部队考个军校,转个士官问题不大,随着军队职业化进程的加快,这未必不是一条不错的人生出路。
如果是想把当兵经历当作今后就业的一块跳板,我的建议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毕竟,退伍战士回到地方安置的压力同样不小,现在12年军龄以内的士官实行的是货币化安置,地方政府不再安排工作。如果你的孩子在部队碌碌无为,不但工作落实不了,还白白浪费了几年大好青春,年龄也大了,二次就业更加不易。
如果你是想把孩子送到部队捏一捏,让部队帮你管一管,我奉劝你还是尽早打消这个念头。
军人职业代表着奉献,意味着你要失去一些东西,你能接受吗?别的不说,孩子远离自己起码两年,这两年当中日思夜想的痛苦你得慢慢去忍受。记得我刚上军校那会儿,母亲思儿心切,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这种状态一直到我暑假回家才有所好转。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身边,父母也许感受不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绪,有的时候见着还心烦。可一旦两年三年见不上面的时候,那种痛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得到。
黄埔军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进了军队的门,注定了发不了财,当孩子的同学、左邻右舍同龄孩子发了财,结了婚,买了房,家长你会不会觉得心里不平衡?
你的孩子成家以后,面临着两地分居,有的还三地分居,这种生活方式家长你做好应对的心理了么?
综上,送不送孩子去当兵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要权衡孩子的整体素质,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的环境等综合因素。部队是所大学校,要因材施教才是上策。
不知道!我当过兵,知道当兵的好,也知道当兵的坏。
这些年我也很想念在部队那些年的生活,但是想到在部队经历的那些事又心寒的很,其实当兵最重要的是遇到好的干部,有些人值得你为他卖命,付出一切,有些人让你想一枪蹦了他,但是值得卖命的干部真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还有几个军官还有军人本色,全都是搞政治的,为了自己的前途不顾士兵的死活
我到现在还记得,指导员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人啊!动不动受伤看病,拖中队后腿,影响中队的成绩,让中队没能评上先进。
但是他忘记之前的话:支队有个比武你去一下
:指导员,医生说我腿部韧带损伤很严重了,不适合强烈运动
:中队就你素质好一些,再坚持一下,马上要退了,在为中队挣些荣誉
:好!我去!
比武结束,第三名
:指导员!我的腿可能真不行,医生说可以评个带病还乡,您看可以吗!
:中队到了评先进的关键时候,你这时候报伤病,是会影响中队成绩的
:可是我问了贾医生,贾医生说这腿会影响我以后得生活的
:你去了卫生队!谁让你私自去卫生队的!你把我这个指导员当什么了!你这样会影响中队成绩的知道吗!
然后在退伍前一周的总结会上,我们就成了拖后腿的废物!但我们真的是废物吗?
国难当头必须上,没有国哪有家。在民族大义面前不含糊,自古到今是真正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没有含糊过。
内心还是希望孩子当兵的,因为男人嘛有那段岁月挺好的。再者,也希望他能明白国家的含义和重要性。只是期望他当兵时候国家一片祥和,不希望他牺牲,可是假如他真的牺牲了, 情感 上真的接受不了,但是理性上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对于从戎过五年的我来说,军人嘛,也有军人的牺牲奉献。至少在我服役期间我内心是做有为国家牺牲的准备的。但是,我不期望战争,真的害怕打仗。
当然要送去当兵,能省几年的开支对于我们来说很满足了,吃饭穿解决了也省了很多心,我听爷爷说我父亲当年去当兵吃了几年饱饭,同村的小伙伴羡慕得流口水,听我外婆说我舅公去当兵才没被饿死,后来我妈送我去当兵可把我高兴坏了,部队饭菜确实让人回味无穷,扎扎实实吃了三年饱饭,退伍回家称了下体重,去的时候一百二十七斤,回来后一百五十斤!身高没变,一米七五,再过三年我儿子也能去了,因为现在我们一天只搞一餐饭,儿子现在一米七了但体重只有九十多斤,太瘦了,盼着能早点去部队改善改善生活,提高一点营养,说实话我还真担心他一天吃三餐会不会不太习惯呢,希望能顺利完成这个心愿!请条友们多多支持!
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如果有孩子了,一定会口服心服送孩子去当兵!孩子当解放军,任重而道远,保家卫国,责任重大!解放军是一所大学,可送孩子进去锻炼意志,锤炼思想品格!从小立下远大的理想抱负,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芳华!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