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什么利弊?

孩子 0 31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什么利弊?,第1张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送孩子出国留学?有什么利弊?
导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学人数,很多人都会问: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父母千辛万苦也要把孩子送出国?出国留学除了收获高含金量的海外文凭,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深造的真正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

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学人数,很多人都会问: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父母千辛万苦也要把孩子送出国?

出国留学除了收获高含金量的海外文凭,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深造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在出国留学的这条路上,很多父母虽然不舍得让孩子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但他们明白这才是对孩子最好地选择。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每一位留学生的背后,都藏着父母的不舍和期盼。

希望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

当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国家和学校学习生活时,他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体系、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

他们会发现原来在美国的校园,有些课程是可以在户外授课,老师会更看重一个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不同国家的学习生活模式,将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在国际化的校园里,孩子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优秀人才,也会和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将不断扩大,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步入社会的人际关系网。

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孩子的视野将越来越开阔,也将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人。

希望孩子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己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报道,在国外生活会让你接触到新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你反复碰触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和信仰,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会反思,并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

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会很容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化,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模式。在这种差异性的碰撞中,孩子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

相比之下,如果留在自己的国家学习,周围人在文化上是相似的,就不太可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成长一定需要经历碰撞,而出国留学的这段旅程恰好给了孩子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学会重新认识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希望孩子能够拥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锻炼独立能力的最好方式。

当孩子学着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时,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如怎样与陌生人沟通、遇见紧急情况怎么办、如何在国外搬家、如何抵御孤独等,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坚强。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点赞最高的答案是:留学带给我的是,无论今后面对怎样的生活,我都能够勇往直前。

留学的这段旅程,其实就是破茧成蝶。只有经历磨难,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也将更有勇气和自信面对未来的人生。

  近几年,越来愈多的低龄学生选择到英国留学读初中或高中。但是一般年龄小于18岁的学生在英国留学需要有监护人,部分学生家长不放心找英国公民全权监管自己孩子,都会考虑到英国陪读,那么,陪读到底好不好呢

  家长陪读弊大于利:

 目前,很多中国家长希望送孩子去国外留学读高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到海外读高中,千万不要为逃避国内压力过大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指挥棒”而出国。

  心智成熟自理能力强才考虑出国:

 在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中考后选择出国读高中的学生不在少数,并且近一两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

 在低龄留学悄然盛行的当下,广大学子和家长要客观冷静规划留学之路,不主张学生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出国留学。初中毕业的学生,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在生活上能够独立自理。因此,在中考之后选择到海外读高中不失为一条求学之路。

  出国留学,尤其是低龄学生留学之前,必须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能够独立地面对海外的学习生活,并且有独立清晰的自我思考能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为逃避国内压力过大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指挥棒”,或者只是盲目追随低龄留学的脚步,而没有认真审视自己的自理、自控、自我调节能力,建议此类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尽量留在国内。

  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对孩子在海外的独立生活能力有所担忧,不少家长流露出陪读的想法。对此,留学专家表示,为加强孩子的独立性,不建议家长陪读,低龄学子可以入住寄宿家庭或学校宿舍,培养尊重他人和提升自己的独立能力。

 据悉,新加坡的陪读政策比较宽松。按照新加坡政府规定,入学新加坡政府中小学的中国学生的母亲可以到新加坡陪读。但是,高中留学阶段的孩子,不建议母亲陪读。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家长的过度陪伴会让孩子的依赖性变强。

  此外,有些陪读父母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良好地与外界沟通,无法融入当地的家长群体里面;孩子的语言能力却提高很快,他们之间的隔阂会逐渐扩大。

 很多国家的陪读政策规定,陪读者不能从事正式的工作。而一些陪读家长也许自身学历不低,在国内也有不错的工作,一旦到了国外却只能当保姆、做钟点工,甚至成为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在赔上时间和事业的同时,也赔上了自我。

  如果家长实在担心孩子的成长,可以选择招收国际生经验丰富的学校。

 例如在英国私立寄宿中学,学校管理严格,照料人性化,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可以到校探访。在美国,很多走读高中都配备了自己的校方代表或者国际招生部门管理国际学生事宜,他们会向家长定期汇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出国留学没有所谓的利弊,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留学项目。

英国大学硕士GPA要求和IELTS要求:一般来说,英国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是雅思不低于65分,大部分情况下小分要求不低于6。有些排名较低的学校要求雅思达到60分即可。但如果是顶尖的一流的大学,雅思要求基本都在70-75分,同时可能要求小分不低于65,也有可能要求单项分数要求,所以雅思成绩一定要以入学要求为准,或是当年的申请要求为准。

英国研究生入学条件:(1)教学硕士:一般学制为一年,以讲座和论文为主,为就业提供学术依据;申请条件:申请人必须拥有学士学位。正在学习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证书、三年成绩单和其他材料,平均分数为75-85分。三年制大学毕业生需要至少3-5年的工作经验,平均分为75-85分;雅思考试要求:60-65分。(2)研究生:一般学制为两年。它主要关注研究项目和论文。应用比教学更难。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申请条件:申请人必须具有学士学位,完成过研究项目,并能提供研究报告;雅思要求60-65分。

英国本科入学条件:(1)学历要求:国内高中毕业生如果高中成绩优秀,可以直接申请部分学校的本科课程;否则,需要一年的基础课程;英国的入学平均分数一般在75分以上;直接申请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般要求成绩在80-85。(2)雅思入学要求:一般要求在60以上,有些专业可能更高。如果雅思考试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匹配相应的语言课程。

每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都会有自己的特别要求,如果需要了解各大学更为详细的申请要求,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按照自己的院校背景和成绩情况查询一下过往的申请的成功案例,

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

https://wwwliuxue315cn/dingwei/ozs=300-311

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我们会看到自己院系的师哥师姐们都去了哪些学校,具体申请了哪些专业,他们都考了多少的语言成绩,用了哪个留学中介等信息。

查询如下图:

低龄留学英国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让孩子众小接受西方教育,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低龄留学有利也有弊,在低龄留学的利与弊中,语言能力还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低龄留学英国的利与弊,欢迎大家参考!

 低龄留学利弊观

 “其实,留学很苦,很心酸。”就读于美国东部某高中的李华告诉记者,“语言不过关,外加不适应国外高中课程,我的留学生活特别累,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在国外,我们缺少亲情,缺少朋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孤立无援。”王俊洋还透露,“即便出了国,自己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很难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低龄留学,另一边又是小留学生的辛酸故事。那么,低龄留学,利弊如何看

 在留学从业者看来,低龄留学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低龄留学生在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加国际化,未来也会带给中国更多了解国际准则,掌握最新思想和技术的人才。”

 还有一个问题是文化断层。当小留学生终于学业有成,毕业工作时,他们往往还要克服自身的另一大障碍——对自己身份和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做选择

 针对留学低龄化这一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表示:“教育部不鼓励、不赞成低龄孩子出国留学。孩子比较小,自理能力不足,希望广大家长和孩子能够全面分析,科学理性地做出选择。”

 家长想要把孩子送出国,首先应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可以先尝试参加一些国际组织举办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国际性的艺术教育交流活动、模拟联合国等”。

 提前做好规划是化解低龄留学弊病的方式之一,“有兴趣送孩子出去的家长不妨早点为他们打好语言基础,锻炼其独立性。同时,在留学过程中,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如果发现苗头不对,要及时劝导。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

 低龄留学热潮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挂网调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预科及语言学校。

 低龄留学热潮在未来还会继续升温,“以韩国、台湾小留学生的 留美经历为参照,低龄留学高峰期会保持20年左右。自美国2008年对中国开放中小学留学签证开始,按照惯例,这一高峰期还可持续10多年”。

 “去年中考,我没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父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把我送出来了。”就读于美国德州休斯敦威利学校的韩帅说,“很多学生都跟我差不多,考不上国内好大学,逃避高考(精品课)等等,都是留学的原因。”

 但在多伦多大学学生王俊洋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可以理性看待留学,并作出合理规划。“我从初中就开始谋划,所以才在高中选择了国际班并加强了英语(精品课)和当地文化的学习。”

 除了学生的选择之外,中产阶级家长数量增多也是留学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有出国留学意向高中生的父母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的比例跃居首位,超过了父母职业为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