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很多创业者问:初创公司怎么做股权设计?如何分配股权? 下面将从两人合伙创业、三人合伙创业、五人合伙创业、给员工预留股权池、找投资人融资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等等,来分析五种股权结构模型。两人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 大师们都说5:5是最差股权
很多创业者问:初创公司怎么做股权设计?如何分配股权?
下面将从两人合伙创业、三人合伙创业、五人合伙创业、给员工预留股权池、找投资人融资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等等,来分析五种股权结构模型。
两人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
大师们都说5:5是最差股权结构,容易导致僵局;应该用7:3才是最优股权结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股权道”工号就有腾讯早年的股权结构分析,当年在获得南非MIH的融资之后,创始团队和投资人之间多年都保持5:5的结构。
用了大师说的最差股权结构,并没有像大师说的走向僵局,腾讯现在的成就大家都已知道。
不只是腾讯了,还有多家知名公司,比如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长城汽车与宝马的合作,顺丰与UPS的合作等都采用5:5的股权结构,难道这些知名公司都是傻子吗?还是谁是傻子呢?
我们还发现一家采用7:3股权结构的公司,他们后来闹到僵局无法解决,被法院判决解散公司了。
大师们说7:3最优股权结构,为什么会变成僵局?可以在“股权道”公众号查看哦。
三人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
大师们说3:3:4是最差股权结构,比如西少爷采用了3:3:4的股权结构,就闹到僵局了。
但“股权道”也有阿里巴巴早年的股权结构分析,当年获得雅虎融资后其他投资人全都退出,只剩下马云团队、雅虎、软银三家股东,他们的股权结构就是3:3:4,而且持股40%的是雅虎公司、并不是马云团队。
现在阿里巴巴的成就大家都已知道,他们用大师们说的最差股权结构,却做成了行业第一。
大师们还说,三人合伙创业采用7:2:1或5:3:2的股权结构最优,这样能避免僵局。
可我们研究了10成功企业创业早期的股权结构,这些多是行业第一的公司,但没有一家符合大师们说的这种股权结构。
倒是有一家闹翻了的公司采用了7:2:1,因为股东闹到僵局无法解决,大股东只好去工商局举报自己的公司。
为什么真实案例和大师们说的相反呢?
因为有一个词叫“智商税”,可以靠高明的营销手段收取。
五人一起创业用什么股权结构?
有大师说平均分的股权结构最差,比如五人各持股20%、四人名持股25%都是最差的股权结构。
但是,“股权道”工号也介绍视源股份的案例,他们已做成全球行业第一,占1/3的市场份额,现在市值超过600亿元。
但视源股份在创业前4年都采用了平均分的股权结构,五位创始人各持股20%,维持了长达4年之久,他们并没有走向仇人式散伙。
连李国庆也说,一定要有一个人持股超过51%、最好是60%,保证在第一轮融资稀释股权之后,创始人的持股仍在51%以上,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力。
可如果看“股权道”介绍的法院判决的案例就知道,这只是非常初级的操作,遇到个有水平的小股东就完全没用了,能让你持股90%都没有控制权,更不要说持股51%了。
名人名企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吗?
如果是的话,比特大陆作为矿机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也不至于两个创始人闹翻了吧?而万科这么出名,也不会发生轰动全国的万科之争了吧?
给员工预留股权池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
有大师提供了三种模型:
第一种是创始人持股67%,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18%,员工持股15%。
第二种是创始人持股51%,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32%,员工持股17%。
第三种是创始人持股34% ,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51%,员工持股15%。
大师们提供的这种模式,总原则是创始人持股67%或51%或34%,这样能掌握绝对控制权或相对控制权或否决权。
但“股权道”介绍过九条股权生命线,而这些所谓的股权生命线,就是收智商税而已。
我们介绍过法院判决的案例,有人持股90%都没有控制权,更不要说持股67%或51%了。
融资后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
有大师说:
1老板自己必须持股51%以上。
2内部高管持股10%-15%。
3风投持股10%-15%。
4预留10%-15%作为员工的股权池。
创始人的持股51%都还不够,一定要注意企业内部总共要占股超过67%。
因为不合理的股权架构下,只要出现问题一定是毁灭性的,一定有合伙人被踢出局。
股权结构出问题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个说法是没错。
但是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却是错了,只在遇到低水平的股东才有用,如果遇到有水平的股东就是没用了哦。
公司可以设立由老板作为普通合伙人,其他员工股东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合伙企业,然后将合伙企业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公司里即可。员工股东没有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而是持有有限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
无论是直接持股还是间接持股,设计股权激励方案都要按照至本咨询股权激励的定人、定股、定价、定量、定时、定考六要素进行设计。你们公司一项一项做到位,就是一个好方案!对了,再提示一下,为了组织实施好股权激励的各项工作,公司应成立股权激励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大股东、CEO、人力资源部员工、财务部员工、行政部员工、外部专家顾问(可以请至本咨询提供技术支持呦)等。现在我们将这六要素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一、定人:没有什么要素比确定股权激励对象更重要了!人选对了什么都对,人选错了什么都不对!股权激励对象如何确定,请你查询我在知乎上发表的文章《邱清荣:股权激励怎么做?员工分类就是路线图!》
二、定股:1、股权激励工具:持股平台财产份额。2、股份来源:需要确定是大股东转让还是增发新财产份额。3、资金来源:需要确定是员工自筹,还是公司提供借贷。4、持股方式:员工透过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有股权。5、约束机制设定:对于员工离职、伤残、丧失行为能力、死亡、违规后的股份处置设置机制。
三、定价:
对你公司而言,定价指的是确定财产份额的出资价格,这个价格是公司与激励对象约定的购买本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的具体价格。关于出资价格如何确定,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了解企业估值,一个是激励对象的工资收入水平。首先是企业估值。企业的估值有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原始出资价格,在工商局注册公司时是1块钱出资登记为1元注册资本,因此原始出资价格就是每元注册资本1块钱(也可以理解为每股1块钱)。
第二类是按照每股净资产定价,例如公司净资产总额120万元,实收资本100万元(股),那么每股净资产就是120万元÷100万股=12元/股。
第三类是按照估值法进行估值,它又分成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以市盈率法普遍,它的公式是:净利润总额×市盈率÷实收资本总额。
四、关于股权激励定量,股权激励定量包括确定总量和确定个量,对贵公司而言是确定财产份额的数量。总量指的是某一次针对全体股权激励对象所提供的股权(包括实股、期权或分红权等各类股权激励工具)数量。
五、定时定时指的是股权激励的具体时点和约束期间。你们公司现在就想做股权激励,时点问题已经解决。约束期间指的是对于员工处置股权(主要是对外转让)约束期限的限制。例如,员工在3年内不得转让股份,离职后需要以原出资价格卖给公司大股东等。
六、关于业绩考核股权激励必须以激励对象完成业绩考核为条件。如果员工完不成业绩考核指标就应当将自己的财产份额按照原出资价格卖给公司大股东。业绩考核要全面,既要包括个人业绩贡献同时要兼顾团队精神等软指标考核。
创业企业既要有业绩考核体系又不要太复杂。做好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累活儿!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好了之后,剩下的就是认真执行了,一方面要考核员工是否表现合格,另一方面也考验老板是否诚实守信、如实兑现。
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计划书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激发投资人了解你项目的兴趣。投资人可能每天要接几十个项目,如果你的商业计划书能够让他们眼前一亮,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你想找一家代写机构,尽量去找有资深团队的。一份能打动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绝非是套用模板就能完成的,应当由具备多年资本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撰写,从投资人的角度去做分析和优化。市场上代写商业计划书的平台有很多,创业者一定要谨慎,建议选择大平台专业团队。
明德资本生态圈已深耕资本市场二十多年,资深团队不仅能协助企业制定商业计划书,还可模拟路演并制定投资人问答策略,让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如果你还有有关股权分配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很多创始人问我们,期权池也搭建好了,具体分配给个人,要落实到不同员工手中的期权怎么来分配,有没有什么参考标准我们一般认为:
第一位雇员(通常属于公司的CTO,属于技术入伙),最多会配到20% - 30%的期权。我们也见到过20%-40%的说法,浮动范围差别都不是太大,一般给出的平均值在119%。
前2到5个雇员,最多会配给10% - 20%的期权,这一类工程师的角色可能就属于tech lead, 也是比较厉害的一些角色。
前6到7个雇员: 05% - 10%;
前8到14个雇员: 04% - 08%;
前15到19个雇员: 03% - 07%;
前21到27个雇员: 025% - 06%;
前28到34个雇员: 025% - 05%。
以上的参考数值都是一个最大值,是一个封顶的概念。举个例子,招进来的前19个工程师,最多最多,可以发03% - 07%的期权,而且是非常非常适合公司的理想人才,他本人又有许多年的工作经验,是属于Senior Level的,走出去都是可以带团队的料。如果你招聘进来的是一个大学刚毕业,或者没太多相关经验的行业新兵,给的期权比例就要远远少于上面所说的标准。
这部分可参考的数据就更少了,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只能简单参考一下,实际分配的比例,还是得根据所处的行业,作具体的调整。
销售类
销售部的VP一般会给到10%-20%的期权,总监在05%-10%的区间内,然后总监以下的职位,一般没有超过10%的。前10个雇员,给到的期权通常在03%-05%之间,再往后加入的,这个比例会降低到01%-02%。
市场类
这一类VP的职位数据更少无法下结论。总监类的职位,在小于15人的公司,一般会配 05%-10%的期权;如果是大于15人的公司,通常会配 025%-05%的期权。
UI/UX设计类
前4名雇员最多会拿到10-20%的期权,偶尔会有05%的情况。如果是在5名开外招进来的设计师,最多能拿到 05%-10%的期权。再往后,属于前10-30名雇员,会分配 02%-05%的期权。
这部分非工程师类的职位,由于调查样本太小,不足以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仅供参考。
一般的原理是,越早期加入的员工,承担的风险更多,能拿到的期权比例越大;越后期加入的承担的风险、压力小得很多,所分配到的期权比例也就更小。
但是这不是一个定论。公司与员工在谈判薪酬包的时候,也往往会根据员工的资历、经验、能力作综合考量。有些员工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回报,拿更多的薪水,牺牲一小部分的期权,会对这一类型的员工更有吸引力。
分配期权的时候,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与员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创业公司发期权的初衷,也是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上述的这些市场比较常见的参数,也是为了公司在分配期权的时候,有一个比较,不要太过慷慨,也不要太过抠门。
前者,在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股权给投资人。后者,员工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公司的重视,自己的付出没有受到公司的认可,也就丧失了激励效果,甚至是产生负激励,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与员工良好、透明的沟通,是实施股权激励的重中之重。
我自己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股权分配上踩过很多坑,和你分享一些初创团队分配股权的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01 老大要有绝对决定权
创业团队,老大一定要有决定权,否则很多事情会进入无休止的讨论。
我们鼓励团队去讨论重要的决定,但是当意见不合的时候,老大要有魄力和权利去决定最终的选择。
创业团队如果没有人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团队走不远,死得快。
02 股权不宜过于分散
创业初期,股权最好集中在老大手上,老二、老三占小部分股权。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吸引更多的人才或者是合伙人,也更有利于公司融资。
初创公司,老大建议拿到70%的股权,然后给老二和老三百分之30%。
03 能力差别不大的团队
有可能初创团队成员之间能力差别不大,此时老大的股权可以只拿到51%,甚至是低于50%。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公司章程中应该约定老大即便低于50%的股权也拥有绝对的决定权。
04 兼职合伙人
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兼职合伙人。
所谓兼职合伙人,就是没办法全职上班,但是能提供技术或者资源。对于这样的人,给予的股权一定不能过高,建议不超过10%。
05 股权兑现约定
这点特别重要。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工商不允许在公司章程加入股权兑现约定,股东之间可以私底下签订协议。
所谓股权兑现约定,指的是股权不是马上给,需要一定的期限。比如工作1年以后才能拿到股权,工作不满一年拿不到股权,
应用这5个技巧,就能更合理的分配股权。
我们在做股权分配方案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需要估值,如果是新的创业公司,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行业习惯法,行业内水平,投资50-200万左右可以占10%-15%。
第二种方法,为预售法,就是如果你把这个项目卖掉,你内心愿意花多少钱。
具体条款如:投资入股金额/项目股值=投资入股股份比例;全部按出资比例计入具体条款如:甲方共出资 元,(大写 ),占公司全部股权的 %;
2、出资的时间、出资的评估。
3、财务上的安排,如分红。
4、权利机构的安排。
5、股权转让的安排。
6、公司转让回购的价格安排。
7、新股东加入的安排。
8、退出条款设计。
9、其它震慑条款。
10、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定制的条款。
股权设计还包含员工股权激励、使用合伙制办法整合外部资源、激励内部员工等。各位在新成立公司时,需要寻找相应的股权专家撰写相关的协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会辨别股权分配的内容。
关于"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计划书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激发投资人了解你项目的兴趣。投资人可能每天要接几十个项目,如果你的商业计划书能够让他们眼前一亮,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你想找一家代写机构,尽量去找有资深团队的。一份能打动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绝非是套用模板就能完成的,应当由具备多年资本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撰写,从投资人的角度去做分析和优化。市场上代写商业计划书的平台有很多,创业者一定要谨慎,建议选择大平台专业团队。
明德资本生态圈已深耕资本市场二十多年,资深团队不仅能协助企业制定商业计划书,还可模拟路演并制定投资人问答策略,让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如果你还有有关股权分配方案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精品]疫情的复工通知精选5篇](/pic/[精品]疫情的复工通知精选5篇.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