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马化腾,人送外号小马哥,又名麻花疼,创造了QQ,自从2008年开始,网络上骂马化腾的呼声越来越大(几乎都集中在游戏上),据统计他平均每天被骂至少763万次,(这是几年前的数字)现在肯定超过100万了。小马哥做的产品大家每天必定会打开,他每天
马化腾,人送外号小马哥,又名麻花疼,创造了QQ,自从2008年开始,网络上骂马化腾的呼声越来越大(几乎都集中在游戏上),据统计他平均每天被骂至少763万次,(这是几年前的数字)现在肯定超过100万了。
小马哥做的产品大家每天必定会打开,他每天至少赚53亿以上……是的,他就是现在这位让你们又爱又恨的“企鹅帝”。
使用剑鱼游戏加速器,王者荣耀玩的更畅快!不过,心好累,现在没个全英雄号都不好意思和朋友们见面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说自己最喜欢玩赵云、扁鹊和后羿,就算不玩王者荣耀,你不会这些术语你也无法和他们交流了!
一个月赚30亿,一个赵云皮肤,单凭卖此项一天就收入15亿。仅仅是2017年一季度,这款游戏至少给马化腾挣了120个亿!堪称印钞机,怪不得去年年底,王者荣耀团队的30个人一共发了1个亿的年终奖……《王者荣耀》项目组人均分得140万元,最低分红60万元,核心员工最多分到了290万元人民币。
《王者荣耀》是全球苹果用户iOS手游收入榜第一位,日活跃用户5000万,一季度每月流水30亿,堪称创造了中国游戏的历史,连不少明星也沉迷这款游戏。
据悉,王者荣耀的皮肤还一天卖到了15亿!
其实,在《王者荣耀》的世界里,钱分为金币、钻石、点券三类,只有点券是要人民币兑换的,前两者都可以靠经验积累。游戏中可以购买的是英雄、技能和皮肤,其中只有买皮肤必须花钱。花钱与否不影响游戏体验,维持公平环境,从而砍掉了新手入门的门槛。
购买皮肤,类似于早年用Q币购买QQ皮肤、打扮自己的头像,在这里可以给自己选择的游戏人物换装,属于腾讯消费的老路数。一款皮肤卖几十甚至上百块,仅这门生意,就带来了日入过亿的业绩。
10月09日讯
今年刚好是腾讯成立10年周年。短短10年时间,腾讯从当初五个年轻人花几百万元人民币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得益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模式
《福布斯》杂志9月9日公布了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全球33名富豪上榜,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以14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22位。
第二天,腾讯公关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公司办公楼的电梯里遇到了马化腾,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对此,马化腾只是淡淡地一笑。
将刘炽平任命为腾讯公司总裁,并于2007年3月,再次将其提升为腾讯公司的执行董事之后,有一段时间马化腾很少在公司里露面。今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腾讯公司的员工得以更多地看到他们的“小马哥”了。
“他到公司来主要是参加一些公司战略层面上的会议。他将自己定位为腾讯产品的‘首席体验官’,经常也会谈一些使用产品后的感受。”腾讯公司公关部员工宋介绍,“至于他本人,看不出来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吧,对人依旧是像邻家大哥一样亲切。”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今年刚好是腾讯成立10年周年。短短10年时间,腾讯已经从当初五个年轻人花几百万元人民币注册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得益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扩张模式。
差点卖掉QQ
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因特网普及之前,一些网迷已经在慧多网上体会到了上网冲浪的乐趣。马化腾大学时代就开始迷恋慧多网,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网民之一。
通过早期的互联网,马化腾结识了很多“网虫”朋友,其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叱咤互联网江湖的风云人物,例如网易的丁磊、金山的求伯君。马化腾有一次提到丁磊时说:“当年和丁磊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还是打工仔,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丁磊后来的成功给了我很大启发,只要去做,就有可能成功。”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大学同学张志东等五人,在深圳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基于上网聊天的兴趣,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开发出了中文界面的即时通讯工具——QQ
不过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出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当时并没有给腾讯带来多大喜悦,因为当时国内也有好几家公司开发出了同类的软件,如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但都没有打开市场,用户也不多,更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QQ
也许是不愿意看到自己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的无奈之举,也许是研究了市场之后高明的营销举措,在199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马化腾忽然决定,将QQ软件挂在了网上,供网民们免费下载使用。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青春化的设计,免费下载的QQ首先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然后QQ又以校园为中心,在白领人群中快速传播。面对小企鹅的强大功势,PICQ、CICQ等竞争对手变得不堪一击,纷纷败下阵来。
然而,QQ用户数呈几何基数增长,注册人数大量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每月每台服务器几千元钱的托管费,就让弱小的腾讯公司直不起腰来,更不要说购买新的服务器了。
当时的腾讯苦不堪言,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却挣不到钱,国内的投资商也不认可用腾讯试图用“注册用户数”来融资的想法。
据一位腾讯的老员工回忆,最困难的时候,腾讯的几个创始人每天晚上都会聚在一起吃晚餐,吃得很简单,主要目的是利用这段时间来讨论公司的发展。席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马化腾从不参与争吵,但有时候说话也非常尖酸刻薄。争执的最后结果是把QQ卖掉。
“当年卖QQ的时候,我们先后跟四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CP) 谈判,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出价又偏低。”马化腾回忆,“这让我非常犹豫。”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国外大量的风险投资开始关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投资炙手可热。马化腾的老网友丁磊创办的门户网站网易,从国外融到了大笔的资金。消息传来,马化腾很受鼓舞,他下决心留下OQ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且把它抚养长大。
马化腾再次走上了四处融资的道路,他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风险投资,几经周折之后,马化腾找到了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2000年年初,这两家公司决定一共给腾讯投资220万美元,然后各拿走了腾讯公司20%的股份。
拿到风险投资之后,解决了关键性的生存问题。消息传来之后,大家又跳又叫,腾讯小小的办公室刹那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花瓣式扩张
腾讯探寻即时通讯工具的盈利模式,是从网络广告开始的。在2000年7月一版新推出的QQ聊天软件中,一个广告条被塞在了QQ聊天的消息接收端当中。
尽管当时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还不错,但对于每天新增几十万的QQ注册用户,一个月之内就要新增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那点网络广告收入显得微不足道。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在那一刻,中国移动肯定没有预料到,它的这一个创新,会拯救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就属于这批被拯救的互联网公司。
当时,腾讯拥有接近一亿的注册用户,而且这些用户中很多人有大量的消费需求,但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就像一根及时的救命稻草,拯救了当时仍在生死挣扎的腾讯。
腾讯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针对收费会员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最多的时候,腾讯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七成的业务份额。
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2002年,腾讯的净利润是144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人民币,比2002年又增长了近一倍。
到了2004年,腾讯不仅摆脱了生存之忧,而且形成了三大块业务收入来源: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电信增值收入以及网络广告的收入。这三项收入来源持续大幅度攀升,让腾讯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2004年6月16日,腾讯控股(0700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挂牌交易,上市保荐人为大名鼎鼎的国际投行高盛集团。当时,马化腾表示,腾讯在互联网领域仍然处在圈地阶段,还远没有到收获的阶段。
接下来,腾讯利用通过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迅速实现了“花瓣式扩张”,推出QQCOM门户网站、QQ邮箱、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游戏、互联网搜索 (soso)和个人电子商务网站(paipai)等,腾讯开始涉及几乎所有互联网的应用领域,难怪有人惊呼:“腾讯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对手!”但马化腾认为,腾讯所有已经增加和将要增加的业务,都是基于腾讯公司已有的用户优势而采取的市场行为。
随着腾讯完成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其盈利能力逐年提高,腾讯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股价节节攀升。到2006年年底,腾讯的股票市值已经大于“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市值的总和。2008年,腾讯的总市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学习华为
作为广东潮州人,马化腾有很长一段时间将自己的老同乡李嘉诚作为偶像。李嘉诚白手起家,从推销员做起,最后成为华人首富的故事,时时激励着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去创业,并且坚持不懈,将企业做大做强。
但自从创业之后,特别是企业做大之后,马化腾更强调向任正非学习,向华为学习。腾讯和高科技大企业华为、中兴,同在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老大哥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借鉴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也就成为必然。
2005年年底,腾讯当时已经拥有了30多个业务部门,员工超过了3000人。这时候,马化腾发现,公司的日常管理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于是,腾讯借鉴华为等企业的经验,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公司架构调整。
腾讯公司的架构调整之后,将不断增设的新业务部门归类细分为8大系统,其中,根据业务体系划分出四个业务系统:无线业务、互联网业务、娱乐业务、网络媒体业务;另外,根据公司日常运转划分出四个支持系统:运营支持、平台研发、行政等职能系统、企业发展系统。与此同时,腾讯还效仿华为、中兴等企业,建立起了新的薪酬体制。
这些调整,帮助腾讯完成一个小企业向中型科技企业的跨越。马化腾后来回忆,“通过公司架构的调整,腾讯的体制机制逐步适应了中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在整体构建上已经具备了继续向上冲刺的可能性。”
马化腾并不否认腾讯管理体系中有很多内容是从华为等企业学来的。在腾讯公司的外部猎头计划中,华为、中兴两家公司的员工也是重点目标。任正非也是白手起家,也曾经带领企业实现过10年增长1000倍的超强业绩。任正非制订企业战略的思路、对企业内部组织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也为马化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而低调、务实始终是马化腾和任正非等值得学习的前辈们的共同特点。
马化腾凭什么成功?
腾讯摆脱生存危机,进入全面扩张阶段之后,所走过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遭遇危机,马化腾曾经多次受到消费者的公开指责。
例如,腾讯曾经让QQ用户可以挂机晒太阳、晒月亮来提高等级,被外界指责为浪费能源;QQ游戏曾经被指责涉嫌开设网上赌场;
2005年下半年,腾讯还爆出过“QQ秀整人风波”,只要花费2Q币,就可以把别人的QQ秀变成驴子,当然也可以把别人砍死,然后用绳子把他的脑袋挂起来。这项收费服务一推出,立刻就遭到了网上网下的一片谴责之声。
消费者的不满和非议,给马化腾敲响了警钟。马化腾将腾讯内部一些用户体验不佳的互联网服务,称为“红色”业务。马化腾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指出,这些‘红色’业务给腾讯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他对腾讯存在的问题感到痛心疾首,无地自容。他提醒员工立即警醒,全力以赴解决用户的不满,消除‘红色’业务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2006年,腾讯公司架构调整完成,管理进一步完善之后,公司曾经推出的“红色”业务不但都得到了整改,而且没有出现新的“红色”业务,对于腾讯的负面评论也日渐减少。
马化腾开始致力于将腾讯打造成为受人尊重和注重社会责任的互联网企业。2006年11月,腾讯申请成立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基金会的名义开展了援建希望小学、救助贫困儿童等活动。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腾讯一次性向四川灾区捐款超过2000万元。
一位长期研究腾讯的互联网业内人士认为,马化腾之所以能够成功,从其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马化腾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初做即时通讯,根本就找不到盈利点,没办法挣钱,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马化腾坚持了下来。他可能动摇过,但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据说,当年在腾讯最艰难的时刻,在为QQ融资的过程中,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手术后,马化腾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
其次,马化腾具有严谨的经营企业的作风,这种严谨似乎与生俱来。马化腾知道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企业应该作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他是一个制定企业战略的高手,并愿意自己带头,以身作则,去执行既定的战略。
第三,马化腾做人也非常严谨,即便是在各种富豪榜上,他的个人财富不断增加,排名不断跳跃上升,马化腾也从不张扬,关于马化腾私生活的报道非常少,更没有和他个人有关的负面新闻。关于马化腾的报道都和工作有关,马化腾专注于工作,而工作也回馈他乐趣和荣誉。
也许腾讯并不完美,小企鹅QQ也不完美,但马化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却几近完美。马化腾成了很多创业者的偶像,成了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时代英雄。
马化腾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
在腾讯5岁半的生命中,曾经有一半时间在找不到赚钱的盈利模式中挣扎,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日进斗金”
1998年11月,同为大学同学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下海做生意,于是,创建腾讯。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两人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为“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无论从各方面看,OICQ都是当年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有效打开市场。
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知,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让是否能养活OICQ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2000年初,凭借OICQ仅半年就占领的市场地位,腾讯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占股40%。
尽管有了一笔钱,暂时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但是,OICQ的注册人数继续以陡峭的曲线疯长,OICQ的盈利模式却依然找不着,实际上OICQ的先驱ICQ也一直都没有盈利模式。
腾讯探寻OICQ的盈利模式从网络 广告 开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软件中,一个BANNER广告条被塞在消息接收端中。
尽管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很不错,曾经在《网络广告先锋》的调查中排第三位,紧跟新浪搜狐之后。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最高时每天新增用户曾达80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网络广告有点杯水车薪。
整个2000年,腾讯都在两个传言中度过:传言之一是腾讯将要全面收费;传言之二是腾讯要被卖掉,收购方是TOM或脉搏网。这两个传言都和腾讯“快没钱了”有关,并且,对“快没钱了”的佐证是,OICQ软件停止了免费的新用户注册。
移动梦网带来的价值突围
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的一瞬,它也许不知道,这一创新性的价值链条会挽救一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就在这批名单的前列。
当时,腾讯的情况是,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而且这些用户中是含有大量的消费诉求的,但是,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 渠道 。然而,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犹如一道闪电,惊醒蛰伏的腾讯。
腾讯迅速开展了收费会员业务,限制页面注册,并开展了移动QQ业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在移动梦网中的份额最高时占据了七成。
腾讯赚钱的速度和它当初注册用户的疯长一样,仅到2001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纯利润。其间,在2001年3月份,腾讯为了应付ICQ的版权官司,将软件名称改为了QQ。
腾讯业绩的增长速度在2002年和2003年开始令人炫目,这两年腾讯一方面推出QQ行、QQ秀等一些新业务,另一方面又不断学习,比如学着新浪推短信和铃声、学着网易推出交友业务QQ男女、学着盛大开展网络游戏。在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
据腾讯的《招股 说明书 》显示,目前腾讯的主要盈利被划分成了三部分,即互联网增值服务(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移动聊天、语音聊天、短信铃声等)和网络广告。
截至2004年前三个月,前两部分的收入占据了腾讯总收入的961%。因此,从广义的角度上讲,腾讯是一家SP(内容提供商,目前确切的涵义外延有待确定),因为前两部分的收钱方式大多都是通过移动梦网的分成。
腾讯的投资总监苏丽芬拒绝透露来自移动梦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尽管腾讯有着一部分的会员卡和在线游戏点卡通过一些书摊、便利店来销售,但业内人士指出,九成以上的用户收费是通过移动梦网代收费。
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统计显示,腾讯拥有730万收费会员,其中高级会员每月向腾讯贡献10元人民币,“QQ行”会员每月贡献2元人民币;同时,腾讯拥有1310万的注册短信用户。另外,非常QQ男女、彩铃、等短信服务以各种形式获取利润。
腾讯还有意参与“互联星空”这样的分成计划,通过视频QQ或者QQ游戏,腾讯可以从宽带运营商那里分得一部分收入。另外,腾讯企业QQ是其另一雄心所在,通过定制运用企业QQ,腾讯渴望来自企业的收入。
腾讯还把QQ的品牌“租赁”给了一家玩具企业,生产QQ玩具,每年,腾讯为此获得固定收益。
QQ未来:与所有的com们为敌
如果从狭义SP的角度,即只去看移动增值服务,占腾讯总收入的比例却在逐步缩小。
腾讯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部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2002年为756%,2003年为636%,到今年前三月,这一比例稳步下降到555%,腾讯开始从“纯SP”的定位中脱身;同时,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大幅上升,从2001年占155%的收入比例上升到今年前三月的406%,其中来自网络游戏方面的收入应该功不可没。
很早之前,马化腾就表示过“移动业务只能体现我们核心价值的周边部分,基于PC的增值服务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那么,财务数据显示的腾讯盈利模式变动正印证着马化腾的这一说法。
“跟一般的短信SP比较,腾讯最大的优势是在桌面上的垄断,那是命脉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市场分析人士汉景奎说,汉4年多来一直在关注腾讯的发展,并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多位高层有过多次沟通。
在此观点上分析,目前被誉为高风险的SP,腾讯可能会离之越来越远,相反,就像财务报表中体现的,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而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腾讯未来可能会继续使用跟随战略。”汉景奎对本报记者说,“腾讯有点儿像是微软,掌握了巨量的用户资源。”
目前,QQ有着29亿的超大注册用户量,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看到别人的成功后再去跟随,因为新开拓业务的成本会比较低。
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就是QQ游戏,从去年中期运营到现在1年不到,投入资金并不多,但是由于和QQ社区捆绑,一年不到便取得了和联众游戏近乎相当的规模量,这就是跟随战略的体现。另外,像过去开拓的铃声、短信、交友、校友录等服务,莫不是跟随战略的结果。
而使用跟随战略的后果是,“腾讯可能会与所有的COM为敌”,“因为腾讯的用户群和COM的用户群重合度很大”。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腾讯IPO,募集的超过15亿的资金中的2/3将被用来拓展新业务。《招股说明书》中同时列举了新拓展业务的方向,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互联网业务方面,这也暗合了分析人士对未来腾讯战略的看法。
腾讯提到自己未来的互联网业务核心包括拓展QQ游戏的门户网站、建立在线交友社区和建立垂直资讯网站;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提到了未来会参与到“商业广告排名技术”中去,联系到一直捆绑于QQ的腾讯浏览器,腾讯要与3721、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一决雌雄的野心昭然若揭。
通过免费注册获得大量用户,通过手机收费实现利润,然后进入 其它 赚钱的网络业务领域,这似乎是腾讯的发展逻辑。然而这一逻辑的基础还是活跃的巨量注册的用户。面对QQ的收费,另一至今依然免费的即时通服务——微软MSN messager不能不成为QQ的劲敌。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五兄弟:难得的兄弟 创业 故事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
16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 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据《中国互联网史》作者林军回忆说,“马化腾非常聪明,但非常固执,注重用户体验,愿意从普通的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张志东是脑袋非常活跃,对技术很沉迷的一个人。马化腾技术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长处是能够把很多事情简单化,而张志东更多是把一个事情做得完美化。”
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他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 爱好 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 方法 ,但最后还是采取了5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即便是后来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因为在马化腾看来,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如果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当然,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当初的1/3,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身价都还是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马化腾的童年经历
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前汕头专区)潮南区成田镇家美社区家一村。
童年时,当时马化腾的父母在东方县(原属广东省,海南建省后划归海南省)工作,1984年13岁正在读初二时马化腾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 。后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
1993年从计算机专业 毕业 后,马化腾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至升任开发部主管。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润讯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马化腾创立腾讯
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中华网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1 马化腾创业历程
2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
3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
4 马化腾的创业之路
5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马化腾
每年春节的初七初八,是绝大多数企业正式上班的日子。这头一天上班了,按照传统习俗啊,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发红包,也就是所谓的“开工利是”。这个传统节目呢,其实很多企业都有了,不过要论起规模和视觉效果来,腾讯公司一年一度的开工领红包的场面肯定是最壮观的一个。
今年是农历戊戌狗年,狗年讲究的就是一个“旺”字,所以,今年呢,腾讯的工作人员特地在腾讯大厦下面的广场排队等待区位置,设置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由排队领红包的员工组成的大大的“旺”字。
再来看一下全景图啊,几千人排队围绕着腾讯大厦,那绝对是里三层外三层啊。不过看得出,虽然人数众多,但却井然有序,毕竟腾讯这个上班第一天领开工利是的传统节目,已经玩了快20年了,大家驾轻就熟。
腾讯员工们排这么长队,当然不仅仅是希望拿到寓意好兆头的开工利是红包,恐怕能够跟大老板马化腾近距离面对面见一见,并亲耳听马化腾说一声“新年快乐”,才是更大的念想吧。
据说呢,老板们需要站在各自的办公室门口,亲自给每一位员工发红包,说一句“新年快乐”。哈哈,如今腾讯可是超级大公司了,这么多的员工,恐怕够马化腾站一阵子的了。
大家也看到前面那张排队全景图了,这场面,跟春季期间火车站广场那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呢,如果不想排太长时间的队伍,想早一点拿到红包,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早点来排队!啰,上图这几位就是来的最早的几位了。
再来一张特写哈,这位还背着大背包的男员工,就是今年第一个到达腾讯大厦领红包现场的人了。据说,这哥们是3点下的飞机,然后就直奔腾讯大厦来排队了,3点多到现场,天都还没有亮呢!!!
当然了,既然人数这么多,排队时间肯定短不了,如果你又实在不是那种春节假期刚过就能早起的人,对不起,那只能拼体力了。不过这位妹子很有天赋,这不,直接随身带着小板凳过来了,机智如她,嘿嘿。
当然,无论多久,最终,每位员工都会拿到自己的红包了。PO个照,晒一晒,那是必须的。
除了大老板们传统的纸质红包,既然是腾讯嘛,肯定少不了还会玩一玩微信的面对面红包了。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各个部门老大们出血了,哈哈。
最后啊,遗留一个问题:马化腾发给员工的红包金额到底是多少呢?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