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

员工 0 70

董明珠曾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第1张

董明珠曾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
导读:董明珠曾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说起董明珠,大家都不陌生,尽管在中国的女性企业家中,董明珠不是首富,甚至可以说,她仅仅是一个“打工”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企业家,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在我们看来,董明珠是“铁娘子”,

董明珠曾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

说起董明珠,大家都不陌生,尽管在中国的女性企业家中,董明珠不是首富,甚至可以说,她仅仅是一个“打工”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企业家,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在我们看来,董明珠是“铁娘子”,说一不二,而且非常果断,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确实发展得非常好,近些年来,一直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但话虽如此,人红是非多,即便是中国首富马云,也经常“招黑”,董明珠也同样如此,她经常“口出狂言”,造手机、造汽车,还说要造芯片,不仅如此,曾经董明珠还多次承诺,要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

要知道,如今房价可不便宜,如果真的每人一套房,按照最低标准每套100万计算,也需要800亿,所以很多的网友,都觉得无法相信。所以以讹传讹,甚至有传言称,其实董明珠的“每人一套房”,要等到员工退休时才给,但在今年,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曾经的“口出狂言”,并不是吹牛!

在今年,格力的首批人才公寓,已经确定要启动建设,并且预计在2021年,就能够交付使用,虽然这一次仅仅是3000套,但至少已经证明,董明珠确实打算实现“每人一套房”的豪言壮语,尽管现如今,还不能完全实现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可已经有了好的开始,相信董明珠依然不会忘记她的承诺。

其实对员工而言,遇到一个好的老板,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多的网友都纷纷表示,羡慕格力的员工。但也有很多的网友,还是抱有质疑,毕竟格力的基层员工太多了,建3000套人才公寓就要花两三年的时间,8万员工难道都能拿到房子吗?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公开场合发言,给自己的员工一人一套房。要想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有自己的落脚点,房子非常的关键,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之所以敢承诺为员工谋房子,就是因为格力有这样的实力,董明珠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诺言。

6月2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

一款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无疑是华为手里的一把尖刀,担当着刺破美国全方位封锁的重任。

那么,鸿蒙撑得起国人的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操作系统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生态,关键要看用户数量。

按照华为的计划,鸿蒙系统今年就将覆盖2亿台手机设备,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

2亿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其实实现并不困难。因为华为现在的存量手机用户就超过7亿,去掉那些配置太低的,只要更新一下系统,他们就变成鸿蒙用户了。

但鸿蒙想要真的有所发展,肯定不能象搞三胎生育一样,只依靠已经生了二胎的老用户,还要开疆拓土发展新用户。

这恰恰是摆在华为面前最大的一道难题。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1860万台,市场份额仅剩5%。这里面还有1500万台是国内销量,华为在海外的竞争力已经几乎归零。

而华为的至暗时刻,恐怕还在未来。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由于缺少5G射频芯片,华为的下一代旗舰手机将不再支持5G功能,退回4G时代。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华为可能在5G手机时代遭遇灭顶之灾,鸿蒙系统将成为无根之木。

大家心目中的“5G霸主”华为,怎么就被5G卡住了脖子?

事实上,不只是华为,靠制造业起家的中国,在整个半导体领域,却偏偏被卡在了制造环节。中国当前最大的焦虑,不在软件,而在硬件。

1、华为做手机,一直不“硬”气

要想看清华为手机如今的困境,我们先要搞明白,华为在整个手机产业链上,究竟处在什么位置。

2002年,任正非曾经拍桌子怒斥员工:华为不做手机,早有定论,谁再胡说,谁下岗!

这是因为,华为此前就在消费者业务上吃过大亏。

上世纪90年代,手机还没有普及,华为当时造的是无绳电话。

这些电话其实并不是华为自己生产的,而是找人代工,质量把控就是一场灾难。

有人回忆,1998年春节,华为打着“清仓大优惠”的名义,给内部员工卖了不少“孝心电话”,拿回去孝敬爸妈,结果基本都不能用。

董明珠给员工的“福利”,华为早在20多年前就给过了。

当然,任正非在那次“怒斥”后不久,又改变了主意,重新投入手机行业。因为造手机真是来钱太快了。

华为的竞争对手中兴,靠小灵通赚了100多个亿。做寻呼机起家的波导,一夜间变成“手机中的战斗机”。

这个时候,全球产业分工越来越成熟,任何一个制造环节,都有人帮你做好。手机品牌拼的不是技术,而是产品设计+营销。只要把美国、日本产的硬件拿过来,找人一组装,再配上营销噱头,谁都能来插一脚。

再往后,就连完全没有通信行业背景的雷军、罗永浩们,也能造手机了。

都说中国制造业不缺技术,缺设计。可是手机行业恰恰相反,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大家都把设计做到了极致,却不掌握任何硬件生产技术。

具体到手机芯片,同样如此。华为虽然自己研发了麒麟芯片,但只是负责设计,生产环节则交给台积电代工。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旦美国禁止台积电为海思代工,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够接过芯片制造的重任。

2、“不起眼的”射频芯片,困住了华为

尽管麒麟芯片被美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但是在过去两三年的缓冲期内,华为已经要求台积电大量备货,暂时还不用担心断货。

谁成想,一个小小的5G射频芯片,却彻底难住了华为。

射频芯片是什么东西?

打个比方,如果说麒麟、骁龙芯片相当于手机的大脑,那么射频芯片就是运动神经,实现着手机最基本的通信功能。

大家知道,手机是通过发射和接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实现通话和上网的。负责收发电磁波的模块,就叫做射频模块。

没有这个模块,你的手机就是一块无法联网的板砖。

从价值量来说,射频芯片在整个手机中占的比例并不高。2G、3G、4G时代,一个射频芯片的价格大约是3美元、8美元、18美元,5G芯片也不过是25美元左右。跟动辄上百美元的手机CPU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射频芯片,却是所有手机零部件中,中国对美国依赖程度最高的一环。

全球射频芯片行业,完全被美国和日本垄断,包括日本的村田(Murata),以及美国的思佳讯(Skyworks)、博通(Broadcom)、威讯(Qorvo)和高通(Qualcomm)。

如果我们统计一下美国芯片企业对华出口比例,上面的4家公司刚好排在前四名。

2018年之前,思佳讯等美国企业,一直是华为手机射频芯片的主供应商。可是特朗普制裁令下,到Mate 30问世时,华为为了规避风险,排除了美国企业,但仍然要依赖日本村田。

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上面这张图里,Mate 30的射频芯片供应商,还包括了华为海思(Hisilicon),以及另一家中国厂商卓胜微(Maxscend)。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吗?

答案是替代了一部分,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没有替代。而那个最重要的部分,正严重受限于制造技术的欠缺。

到目前为止,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我们一直在笼统地使用“射频芯片”这个概念。实际上,射频芯片也是由多个元器件组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开关等等。

根据网友“tomato研究员”拆解,华为Mate 30的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是由海思自研,另外还使用了两颗卓胜微的开关。

不过最难做的滤波器,以及大部分开关,仍然来自日本村田。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模组化的问题。

我们刚才提到的几种射频元器件,既可以单独安装在手机主板上(叫做分立器件),也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模组内。

模组方式比分立器件占用空间小,性能也更高,是高端手机的首选。

可是华为换用国产器件后,面临的问题就是无法模组化,从而影响性能。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产分立器件,在4G时代或许勉强够用,却不足以支撑5G。在2020年发布的P40 Pro中,华为为了支持5G功能,重新用回了美国产品。

因此,随着美国企业对华为彻底断供,华为5G手机停产也就成了必然。

3、最大的瓶颈在哪里?

那么中国企业在射频元器件上,跟美国的差距究竟在哪?何时才能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

我们可以从卓胜微的身上找到线索。

尽管卓胜微是华为的供应商,但其实它的开关产品,也不是自己造的。

根据卓胜微上市前的招股书解释,公司本身只负责产品设计,生产环节完全外包。以色列半导体代工企业Tower Jazz,和台积电两家,是卓胜微最主要的代工厂。

也就是说,卓胜微跟华为海思一样,都是纯粹的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行业内,这类企业一般被叫做Fabless,意思就是没有生产线。

相对应的,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没有设计,只负责代工的企业,叫做Foundry。

跟台积电比起来,Fabless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资产轻,赚钱快。2020年,卓胜微只有276名员工,营收28亿,平均每人贡献1000多万业绩,毛利率也超过50%。

可是,在低端开关领域站稳脚跟之后,卓胜微试图进军高端市场,尤其是射频领域价值量最高的滤波器时,却遇到了瓶颈。

滤波器的设计,绝不只是拿EDA软件模拟一下就能完成的。在纳米尺度上,电子在半导体材料中如何移动,不仅仅取决于理论设计,同样跟制造工艺息息相关。

一家单纯的Fabless企业,没有对生产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根本无法设计出合格的滤波器。

反观美国日本的射频芯片巨头,大部分都是设计制造一体化。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封装,全部流程都是自己来。

这样一来,它们既有最深刻的技术理解,也掌握着全部的行业话语权,完全不给别人分享利润的机会。

当年那个赚快钱的卓胜微,想要更进一步,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补上制造这一课。

2020年5月,卓胜微公告定增30亿,投入两个射频芯片产业化项目,其中224亿元投向硬件设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重资产公司。

只有从头把苦再吃一遍,才有资格去谈完全国产替代。

4、产业资本的责任

我们说卓胜微“吃苦”,只是就商业模式而言。其实,卓胜微的高管们,日子仍然过得很滋润。

2019年6月上市以来,卓胜微不到两年之内,股价就涨了30多倍。

对于这家承载着中国射频芯片希望的公司,中国股民可谓十分慷慨。截止到今年6月1日,卓胜微总市值达到1400亿元,PE(ttm)接近100倍。

相比之下,思佳讯当前PE(ttm)只有23倍,总市值约合不到1800亿人民币。中国人已经按照世界级巨头的水平给卓胜微估值了。

可是股民们支持中国 科技 的钱,却在被人大笔套现。

2020年6月,卓胜微首发限售股刚一解禁,3个股东就发出减持公告,合计减持公司8%的股份。截止到今年1月,其中一个股东已经套现4239亿,超过投资生产线所需的资金。

此外,卓胜微还被质疑用业绩激励的方式,向员工输送利益。

去年底,卓胜微面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按当时股价计算,授予股份价值超过4000万元。但公司设置的业绩目标却非常低,毫无激励意义,相当于给员工白送钱。

当然,何师傅并不是反对投资人套现,毕竟在卓胜微发展初期,这些投资人也是真金白银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你或许很难想象,卓胜微这家国产射频企业,最早竟然全靠三星的订单养活。三星至今也是卓胜微最大的客户,其次才是小米。卓胜微进入华为供应链,仅仅是近两年的事。

如果没有其它国内投资机构的支持,卓胜微恐怕早就失去了为华为供货的机会。这些投资人,有资格获取相应奖励。

但问题在于,完全市场化的奖励机制,并不能匹配中国 科技 进一步攻坚克难的需要。

在纯市场机制下,资本总是流向赚钱最容易的地方。华为2020年总营收超过8900亿元,消费者业务贡献度超过50%。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华为找到了一块最容易吃到的蛋糕。

可是另一面,负责芯片代工的中芯国际,去年才首次实现盈利。

如果只看模拟芯片行业,只做设计的卓胜微毛利率57%,估值接近100倍。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华润微,毛利率只有30%,估值相应地也只有60多倍。

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模拟芯片行业大势所趋,然而资本的选择却是相反的。

过去20年里,无论是政府和国有资本,还是中国普通股民,给中芯国际等新芯片代工厂的支持不可谓不少。然而作为一个资本开支极其庞大的行业,全指望政府和散户做风投,肯定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产业资本,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另一家国产射频芯片企业昂瑞微的董事长钱永学,在谈到行业瓶颈时一针见血:“大公司要担负大公司的责任”。他指的,是那些在终端市场赚到大钱的手机厂商们。

钱永学的呼吁是有效果的,2020年,华为哈勃入股昂瑞微,成为第四大股东。而它的第三大股东,是小米。

回顾华为手机业务发展史,最初靠全球化分工占领终端市场,随后切入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商业上,这都是最成功的选择。

然而,华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恐怕不是继续做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而是如何去反哺中国半导体制造这个最大短板。

不要让重资产的半导体制造业,一直当“孤胆英雄”。

参考资料:

1、《Global Smartphone Market Q1 2021》,Canalys

2、《一位前华为人亲历的华为手机发展史:最牛产品是如何炼成的》

3、《射频芯片千亿空间,国产替代曙光乍现》,华西证券

4、《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华为mate30系列供应链拆解》,tomato研究员

5、《拆开华为P40 Pro后,我看哭了》,好基友

6、《中科汉天下钱永学:手机厂商有责任扶持国内供应链》,集微网

董明珠曾承诺:员工每月涨薪1000元,一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

中国的企业家中,女性企业家很少,尤其是硬气的女性企业家,更是屈指可数,而除了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笔者最佩服的,就是董明珠了,说起董明珠,大家应该都知道,她是格力的董事长,进入格力后,从业务经理、经营部部长,再到副总经理、副董事长、集团董事长,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才成为格力的“一把手”。

而董明珠曾承诺:员工每月涨薪1000元,一人一套房,如今实现了吗?很多网友都说,老板说的话,一般都不能信,但董明珠可是“铁娘子”,每次都是说一不二的,就说造手机的事情,尽管一直以来,格力手机销量惨淡、无人问津,但她却从未放弃,更是推出了三代手机,还打算自研芯片。

据笔者获悉,董明珠两次承诺给员工每月涨薪1000元,第一次是2016年,第二次是2018年,虽然说,并不是进入了格力的员工,每月就能涨薪1000元,但只要是入职3个月的员工,基本上都符合涨薪条件,并且因为不只是一次,所以董明珠的这一承诺,如今确实是实现了。

但很多网友却质疑,即便每月都涨薪,前提也是员工要留在格力,如果压根待不下去,那就没有意义,不然的话,没有人会相信,如果一位员工能创造10000块钱的收益,老板却愿意给10万块钱的工资。而另一个承诺,就是每人一套房,董明珠有一次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房子的钱谁来出?董明珠的原话是:我掏啊!你做到退休(这套房子)我就给你。

而事实上,格力的3000多套人才公寓,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21年能完工!由此看来,这一个承诺,如今也是能实现的。但问题在于,如果真的要等到退休,才能领一套房子,这还有意义吗?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吧!

一、爱岗敬业,成绩斐然 对于企业而言,营收是关键,没有营收,再好的质量,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口碑都是白搭,因为没有营收,所有的企业都会功亏一篑。2012年到2017年的6年来,董明珠带领格力拿下了7000多亿的营收,这6年的营收是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营收的两倍,这个成绩在中国制造业中,绝对是个标杆! 二、个人为小,国家为大 董明珠曾经爆料,格力出口时,进货商建议格力以后最好打上“越南制造”的标签,而不是“中国制造”,因为那个国家的人们更相信越南制造的产品。董明珠听闻后,立即回击了这个人的做法,并且发誓要把格力彻底打造成世界名牌产品。另外,在中兴危机后,董明珠表示格力今年将不会分红,这样尝惯了甜头的股东们非常的不高兴, 但是你再不高兴,也改变不了董明珠**的决定,因为董明珠决定把这些钱拿去研究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我们中国企业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 三、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训着员工,私下处处为员工谋福利 当年格力员工被经销商殴打,董明珠知道后大发雷霆,涉事经销商又给董明珠道歉,又给董明珠送礼,结果董明珠统统拒绝,就是要让警察处理,自己的员工绝对不能吃哑巴亏! 董明珠真正成为网红的事情是她给每位员工都加薪1000元,并且还提高了空调安装费,另外2018年董明珠还表示,要让每位格力员工都住上两室一厅,最近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又表示要让格力全民持股,你说说,这样的老板是不是标准好老板呢? 四、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行动第一,决不磨叽 董明珠宣布做手机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取笑她,但是,她仍然做了!虽然格力手机最后可以说是惨败,但是董**这种执行力仍然值得我们尊敬。董明珠想带着格力入股珠海银隆汽车,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一点力,格力全员反对,没办法,董明珠**赌上了自己全部的身价,拉上好朋友王健林,孤注一掷的进入银隆汽车。 人都逃脱不了老去的命运,董明珠**也不例外,董明珠**终究会因为衰老而坠下神坛,但是她的精神和事迹,仍然会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江浪花”前进。

前言:当今时代比较让大家佩服的铁娘子非董明珠莫属,她从基层员工做起,一步一步地往上升迁,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董明珠在工作当中雷厉风行,有自己的原则和人格魅力,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稳步增长,发展成了国内电商产品巨头。格力集团能够有如此高的成就,这离不开董明珠个人对格力集团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也离不开格力集团上上下下几千名员工的努力。就在3年前,董明珠霸气承诺给八万名员工一人一套房,如今结果怎样?

坚强的董明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董明珠人生经历,董明珠出生于1954年,出生地在江苏南通,她出生的家庭十分普通,不是什么高资家庭,也不是什么家世背景雄厚的家庭。那个时候的董明珠上学考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做了她人生当中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她也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这样一直安稳平淡的生活下去。可是让她瞬间变成铁娘子的那一刻是因为她的丈夫离开了人世,家庭的重担全部都落到了董明珠的肩膀上。在安排好自己丈夫的后事之后,她便进入到格力集团,干起了基层员工的职位。

拼命三娘

当董明珠做基层业务员的时候,一开始也不知道销售。她也是跟着老员工一点一滴地学。在她做基层员工的时候,就能把一些债务在短时间内追回来,业务能力强悍的董明珠受到了领导的赏识,因此也就渐渐的被提拔。经历过丧夫之痛的董明珠将所有的精力全部花在了工作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孩子还有家人,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感情问题,因为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生存。为此,董明珠常年在集团中度过,一年到头的时间差不多都花在工作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震惊了格力集团上层领导。而这些奇迹在董明珠中心里面早就已经成为过去式,她希望在未来能够让格力集团获得更多的收益。不久她被领导调到了南京,在南京,格力集团的这一场战役打得非常艰辛,她一到就带领着南京的公司直接拿下了200万元的订单。

振奋人心的承诺

可是在这样举杯同庆的时候,格力集团内部有很多高层领导突然集体辞职。这个时候的格力集团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格力集团会轰然倒塌,一些格力集团的对手公司都希望把董明珠挖走,可是董明珠并没有同意,她选择与格力集团共进退。直到1996年,格力集团转型成功,甚至还打败了竞争对手春兰,格力集团也在这一场战役当中获得很大的收益。这样的成果让董明珠成为了格力集团核心人物,就在格力集团赚取了很大收益之后,董明珠便向格力集团的8000多名员工承诺,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分到一套房。

结束语:如今,格力集团早就已经开始建设人才公寓,在2020年差不多有3000多套公寓可以完工,虽然说差距还有很多,但是相信在未来,这个承诺必定能够成为现实。

格力总裁董明珠的励志故事

今天励志故事网的我要讲述的这位励志人物、也是职场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她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是2004年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之一,“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是2015年《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

2016年10月18日,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继续担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17年1月10日,董明珠荣获“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2018年6月,荣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励志故事网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励志故事。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在隆冬时分积压了19000套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销售员没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

生活细节上,这位铁娘子还做了这样一个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当所有人以为这也就说说而已的时候,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

女强人的铁腕让经销商们不得不服软。许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销售商,允许他们跨地区经营,这样本地小经销商根本竞争不过,也把市场搞乱了。董明珠这样一做,小经销商可以把规模搞大,也就有了奔头。

三、铁腕解决欠款问题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里就把全部问题解决了。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这下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没有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就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把住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这堵破墙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强硬带来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没有l分钱的应收账款,也没有l分钱三角债。此后,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划款,你拿不到一个货;只要划款过去,从不拖欠货的。董姐办事,服气,放心!

四、职场女人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把“钱―货”关系,变成“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年,格力叉发明“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利润还给经销商。

1996年,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董明珠规定格力l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销售增长17%,第一次超过春兰。

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1997年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货源,扰乱市场,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

一般来说,空调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淡季比旺季低2个万分点。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获得更大利润。

1998年,董明珠却突发奇想,在朱总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格力到手的钱不要。等其它厂回过神来,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

就这样,15年的时间里,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从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着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自从董明珠出任总经理后,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我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五、给职业女性的建议:

有媒体采访过董明珠,问她对于职业女性,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董明珠说:女性在职场里打拼,首先是要会做人,什么叫做人?就是我要尽职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这就是目标。很多人会说以后要当总经理,那不叫目标,而是一种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标。我在岗位要做得比别人都好,这就是目标。你每一个都做得比别人好,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尊重,你的职务就会发生变化。不是为了职业目的去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而成功要怎么理解呢?董明珠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总经理的职务就是成功的象征,总经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要履行更多的职责,对她来说这不是一个光环,而是一个负担。

总裁励志